編者按:本文來自騰訊新聞稜鏡,作者 孫春芳,36氪經授權發布。
近日,水逆不斷的王思聰終於迎來好消息。
他旗下的北京普思參與投資的一家聯合辦公創業公司——被稱為中國的Wework的優客工場,終於傳出要在美國上市的消息。工商資料顯示,北京普思在優客工場中持有2.35%的股份。
在Wework延遲IPO,估值大幅縮水,潘石屹賣掉共享辦公項目soho3q,整個聯合辦公產業風雨飄搖之際,優客工場於12月11日,向美國SEC提交了F-1文件(招股說明書),暫定募資規模為1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優客工場已覆蓋中國和新加坡的41座城市,旗下共計197個聯合辦公空間,其中171個已處於運營中,另有26個還在建造或已施工完畢。
優客工場目前有兩種經營模式:自營模式和品牌管理輸出的輕資產模式。
招股書稱, 截至2019年9月30日,優客工場有39個採用輕資產模式的聯合辦公空間,管理面積約為138,700平方米,佔聯合辦公空間總管理面積(約608,600平方米)中的22.8%。
儘管優客工場對外一直宣稱估值上升,但創辦至今,一直未實現盈利,且虧損不斷加劇。
招股書顯示,2017年和2018年,優客工場的總淨營收為1.67億元人民幣和4.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7.9%;淨虧損則從3.73億元增加至4.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3%。2019年前三季度,優客工場的淨營收為8.74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同期增長210.0%,淨虧損則從2018年同期的2.71億元人民幣增加至5.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1.4%。
優客工場可謂銜玉而生。
2015年,明星職業經理人毛大慶離開萬科副總裁的位子,隨後加入了一家布局於京津冀地區的中小房企——鴻坤集團,擔任執行董事。
事後來看,毛大慶加入鴻坤是為其創業尋找投資人。不久之後,毛大慶創立優客工場,鴻坤董事長趙彬是優客工場的聯合創始人,趙彬和鴻坤旗下的億潤投資都在優客工場持股。
當時投資圈的紅人紛紛進入優客工場的董事會——真格基金的徐小平、紅杉資本的沈南鵬、諾亞財富的汪靜波等。
「2015年正是雙創搞得如火如荼之時,PE、VC市場風起雲湧,各種創業項目,只要有點概念的,都能被搶著投。」一位長租公寓的創始人表示,彼時各種小公司紛紛成立,對辦公空間的需求很大,優客工場之類的聯合辦公確實迎合了這波需求。
與優客工場前後腳出現的,有氪空間、洪泰空間、無界空間等,潘石屹也在不遺餘力地推介他的共享辦公項目——soho3q。
隨後幾年,優客工場不斷擴大版圖,燒錢不斷,其資金則來自於不斷的融資。
觀點地產報導稱,優客工場的幾輪融資包括:2015年天使輪融資、2億元A輪融資,2017年4億元B輪融資、2億元C輪融資,以及2018年的2億美元D輪融資。
在不斷融資的過程中,優客工場的估值不斷增高,到2018年D輪融資時,其估值號稱110億元。
優客工場的估值增加、業務擴大,靠的是不斷兼併競品與上下遊鏈條上的公司。
2017、2018年是優客工場的兼併高潮期,彼時,其兼併收購了洪泰空間、無界空間、Workingdom、大觀建築設計、火箭科技、方糖小鎮等公司。
優客工場兼併收購併非完全使用真金白銀,很多是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優客工場將對方兼併之後,讓對方在優客工場中佔有股份。
例如,2017年北京龍熙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就以全資子公司位於大興區黃村鎮某處的辦公樓100%股權,評估作價共計人民幣 3.4億元,向優客工場溢價增資。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優客工場在兼併中並無太多資金消耗,而通過溢價收購,使得優客工場的估值水漲船高。
好景不長,2018年創業潮退卻,聯合辦公寒冬來臨。
好租聯合創始人匡健鋒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聯合辦公品牌減少了40家,這些年輕的品牌從生到死還不到兩年時間,倒閉和面臨倒閉的公司,已經佔據共享辦公總數的28.1%。聯合辦公的頭部公司氪空間在2019年初也關閉了部分店面。
優客工場雖然不斷宣稱其多輪融資成功,但後期其融資不得不依靠向散戶募資,募資金額則從100萬元人民幣起步。
有媒體報導稱,2018年上海某資產管理公司某個專門投向優客工場的基金,募集規模 1.2億元人民幣,存續期限3+2年,起投金額 100萬元人民幣, 超出部分以10萬元人民幣的整數倍遞增。該基金在向散戶兜售時稱,此輪募資是優客工場在收購完洪泰和無界空間後進行,彼時優客工場的估值為110億元。
優客工場宣稱,其模式不同於一般的聯合辦公,依靠向承租客戶提供增值服務是其未來的盈利增長點。
然而,上述長租公寓創始人稱,聯合辦公跟長租公寓一樣,基本都是二房東模式,租金差價是最主要的收益,所謂的增值服務,收入比率不會超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