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大家晚上好。 看過我的文章,或者是之前看過一些佔星星座類的文章應該有所耳聞這幾個字「黃道十二宮」。我記得我之前應該是分了2期,來介紹分享十二宮具體都是指哪些宮位。
比起「十二星座」來說,黃道十二宮貌似對它熟悉的人還是更少一些。 那麼,兩者之間是否是相似還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學術呢?
別著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 關於「黃道十二宮」的淵源與發展。 讓大家更加了解它。
關於「星座」與「黃道十二宮」的由來
有據可查的星座起源於古巴比倫,巴比倫人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已提出30個星座。
兩河流域文化(古巴比倫一帶)傳到希臘以後,古希臘天文學家對巴比倫的星座進行了補充和發展,編制出了古希臘星座表。古希臘天文學家託勒玫綜合了當時的天文成就編制了48個星座。
中世紀以後,歐洲資本主義興起,需要向外擴張,航海事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船舶在大海上航行,隨時需要導航,星星就是最好的指路燈。而在星星中,星座的形狀比較特殊,最容易觀測,因此,星座受到了普遍關注。16世紀,麥哲倫環球航行時,不僅利用星座導航定向,而且還對星座進行了研究。
192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決定將天空劃分為88個星座,其名稱基本依照歷史上的名稱。1928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公布了88個星座的名稱。這88個星座分成3個天區,北半球29個,南半球47個,黃道附近12個。
而我們平時所講的星座也就是黃道上的12星座。它們各有關於自己的一些神話傳說。
古代為了要方便在航海時辨別方位與觀測天象,於是將散布在天上的星星運用想像力把它們連結起來,有一半是在古時候就已命名了,其命名的方式有依照古文明的神話與形狀的附會(包含了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埃及、希臘的神話與史詩)。另一半(大部是在南半球的夜空中)是近代才命名,經常用航海的儀器來命名。
在古代因地域的不同,所以看星空的方式也就不一樣!現在全世界已經統一依據星座圖將天空劃分為八十八區域八十八個星座。
我們一般談論的「星座」(Sign),指的是「太陽星座」(Sunsign);即以地球上的人為中心,同時間看到太陽運行到軌道(希臘文Zodiac:即動物繞成的圈圈,又稱「黃道」)上哪一個星座的位置,就說那個人是什麼星座。
二千多年前希臘的天文學家希巴克斯(Hipparchus,西元前190~120年)為標示太陽在黃道上運行的位置,就將黃道帶分成十二個區段,以春分點為0°,自春分點(即黃道零度)算起,每隔30°為一宮,並以當時各宮內所包含的主要星座來命名,依次為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處女、天秤、天蠍、射手、摩羯、水瓶、雙魚等宮,一一對應上,稱之為黃道十二宮,總計為十二個星群。
有些小夥伴要問了,我看過你發布的「黃道十二宮」,名字根本就不叫這些名字啊,要注意審題哦。 上一段文字講的是當時的那個時間,用星座的名字來命名的。
在地球運轉到每個等份(星群)時所出生的嬰兒,長大後總有若干相似的特徵,包括行為特質、性格特徵等。將這些人為的聯想(豐富的想像和創造力)串聯起來,便使這些星群人性 具體化了;又加入神話的色彩,成為文化(主要指希臘和羅馬神話)的重要部份。
這套命理演進、流傳至今至少有五千年的歷史,它們以這十二個星座為代表。但這些星座並非是具體的某一個宇宙中的行星的意思。 要知道,星座是人們用連線的方式將多個星星連接起來而產生的產物哦。黃道十二宮也亦是如此哦。
不知道介紹到這裡,你對「十二星座」和「黃道十二宮」有了更為清晰的概念了呢?
喜歡佔星文章的小夥伴可以關注我的帳號哦。 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