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費力才得到的東西要比不費力就得到的東西叫能另人喜愛。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費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暫時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遺忘了。 —— 薄伽丘
01
馬海德,原名喬治·海德姆,祖籍黎巴嫩,1910年出生在美國紐約州布法羅市的一個貧困工人家庭。他的父親是黎巴嫩一家煉鋼廠的普通工人,一人支撐著全家的生計卻還要遭受資本家的剝削,無奈一家人只能選擇偷渡到千裡外的美國謀生。禍不單行,到了美國後馬海德一家人又不幸感染了當時美國的傳染病,所幸一位善良的醫生願意為他們全家免費醫治,病癒後還為全家人提供了食物。這件事讓年幼的馬海德在心裡默默發誓要成為一名醫生,為更多像自己一樣的窮苦人治病。
▲馬海德舊照
在馬海德的努力和堅持下,他靠著勤工儉學和獎學金順利讀完了日內瓦醫科大學的全部課程,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在念書期間,馬海德偶然通過一位中國留學生了解到了中國的文化和歷史。他知道彼時的中國人民正處於落後和被侵略這種水深火熱的生活中,這讓正在研究東方熱血病並且一心想要拯救窮困人民的他一下子有了希望。終於,1933年他一封書信寄到家中,獨自一人來到大洋彼岸陌生的中國實現理想。
▲馬海德在陝北蘇區舊照
到了中國後,馬海德在上海廣慈醫院和雷士德醫院做兼職醫生。後因收入微薄,於是他和兩位同學合開了一家診所,終日接診病人不分晝夜。這時他結識了著名記者斯諾,宋慶齡等進步人士。耳濡目染中,他學習到了馬克思主義,也接觸到了我黨這一股新力量。本來他的理想是用醫術改善窮苦人民的生活,但是在舊中國的那些日子裡,他發現只靠醫術無法改變窮苦人民的命運。他每天只能救治一個人,但每天會死去一千個人,想改變這種現狀唯有改變落後的社會制度。看到這群一心為國的熱血青年,他選擇毅然加入革命隊伍,從此他的小診所也成為了我黨的地下聯絡點。
02
時滿一年後記者斯諾計劃回國,本可以一同回家的馬海德卻拒絕了,他說:「你是記者,你可以離開。但是我是醫生,這支革命隊伍需要我。」對於他而言,能親身參與到革命事業中是件幸福的事。1936年,馬海德聽從組織安排到了陝北延安地區,還得到潤之同志和我們敬愛的總理親自接待。在陝北,馬海德發現有很多回族人,而且都姓馬,而恰巧在他故鄉的語言中,自己名字的意思是駿馬。為了入鄉隨俗,他就有了這個中國名——馬海德。
▲紅色革命根據地延安的博物館內景
值得一提的是,馬海德不僅能治療麻風病,醫院人手不夠時也會接診全科的患者,因此被稱為萬能博士。除此之外,馬海德不僅醫術精湛,還懂得方言,甚至在某些正式場合還會兼職翻譯,就連平時修理手錶等小玩意兒他也不在話下。他不僅親自照顧潤之同志和我們敬愛的總理等中央領導人的病情,還給美國的《工人時報》寫信尋求幫助。
▲馬海德(左)
性格開朗幽默風趣的馬海德閒暇生活也十分精彩,他喜歡唱歌跳舞,得閒就四處參加文藝演出。有一年的春節晚會上節目《打漁殺家》演出前,他身穿寬大的龍袍和烏紗帽,蹬著高底雲靴,大眼睛高鼻子的臉上竟畫了個大花臉,舉著「天官賜福」的牌子給大家拜年。觀眾頭一回看到這樣的表演,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大家都喜歡他的表演,後來他還演出了話劇《延安三部曲》。
▲周蘇菲和馬海德合照
屬於馬海德的緣分也在此時悄然降臨,某次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的學生周蘇菲去他的診所看病。周蘇菲被稱為延安第一美女,是當時出名的話劇演員,二人第一次相見就十分投緣。隨後,馬海德就經常邀請周蘇菲去附近單位的舞會一起跳舞,就這樣一來二往促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緣,馬海德成功娶到小十歲的漂亮中國姑娘為妻。二人婚後生活美滿,育有一子周幼馬。馬海德還戲稱這是「中美合作的早期成果」。
03
恍然間,馬海德已經在中國從醫多年,風雨波折中一如磐石堅毅不曾動搖。勤勤懇懇忙碌半生都從未回過一次故鄉,直到1962年才與父親偶然見了一面。
1950年,馬海德被任命為中央衛生部總顧問。新中國成立後,他如願加入中國籍,成為第一個入籍中國的外國人,也是中國第一個外國入籍公民。當時國家有給外籍專家增加補貼和換房子的政策,但馬海德拒絕了。他為研究性病和麻風病協助組建了中央皮膚病性病研究所,即使晚年也四處奔走,但在馬海德眼裡,數億中國人民的健康事業是他一生的使命。
▲馬海德與家人合照
在馬海德的努力下,60年代中國基本消除了性病,2000年的中國基本消除了麻風病。2009年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馬海德被評為「一百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9年,他被授予「最美奮鬥者」的榮譽稱號。「國初首入華籍,更殫厥心,遍馳其跡,傾力於防治麻風之鴻業,澤被杏林」這就是我黨人物傳記中對近代傳染病的防治先驅馬海德的記載。
▲馬海德墓地
1988年10月13日,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和醫學家馬海德逝世後,共計來華行醫55年,救人無數從未後悔。之後,其妻周蘇菲接過他的重擔擔任中國麻風協會副理事長,並自願捐出4萬美元養老錢成立了馬海德基金會,為麻風病人的治療和康復謀求福利。他去世後,骨灰分別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和美國的家族墓地,還有一份就撒在他奉獻熱血的延安。
結語在中國的55年裡,馬海德把最好的青春都奉獻給了中國。在他心裡他早就是一名中國人,如今新中國的繁榮昌盛離不開馬海德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工作者的奮鬥,馬海德的名字值得被我們每一位中國人永遠銘記。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