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慎終追遠寄相思——臺北陽明山清明掃墓即景

2021-01-09 新華社新媒體

近處為臺灣陽明山第一公墓,遠處為臺北市區。新華社記者張國俊 攝

新華社臺北4月5日電(記者李建華 劉剛)5日清明節,臺北雖然沒有雨紛紛,但天氣陰沉,雲黑如墨。

清早的陽明山,上山車輛明顯增多。交通部門在通往公墓的路口實行交通管制,禁止外來車輛上山,並開設掃墓公車,將祭掃民眾免費接送至公墓。

陽明山第一公墓位於山林深處,環境清幽,綠樹成蔭。當天上午,前來祭掃的民眾數量眾多,他們手捧鮮花,提著大包小包的祭品上山。

掃墓公車的第一站是「靈骨塔」,這是臺北市規模較大的靈骨存放設施,存放著3萬多個骨灰盒。靈骨塔前的小廣場上,人頭攢動,熙熙攘攘。

這裡正在舉行一場法會,為先人祈福。法會結束後,人們將糕點、水果等各式祭品放置祭桌,按照祭拜流程,先在塔外點香、鞠躬、上香,再入塔內探視先人。

現場人潮湧動,但秩序井然。為保護環境,現場不允許焚燒紙錢,民眾在紙錢上寫上逝者姓名,然後送至代焚處統一焚燒。此外還鼓勵用雙手合十取代香枝,用電子蓮花燈取代蠟燭,即便焚香,民眾也都遵從「一人只燒一炷香」的倡議。

在代焚處不遠處,設有一個「時空郵筒」。民眾可以免費領取時空明信片,在上面寫下對先人的祝福之語。每天,工作人員會打開郵筒,將明信片與紙錢一起焚燒。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靈骨塔內的儲骨櫃已全部裝滿,新建的「臻愛樓」已於2012年落成,可安放5萬個骨灰盒,目前已使用約一半的空間。

70多歲的陳阿婆在靈骨塔廣場作志願者。她說自己有7位家人長眠於此,包括五年前逝世的老伴。

平日裡,陳阿婆在殯儀館做志願者,清明節則來到公墓做志願者,至今已堅持了十幾年。她有一個女兒,老伴去世後,為了不給女兒添麻煩,她選擇獨居。談到自己的歸處,陳阿婆顯得很坦然,「我死後花葬就好啦,塵歸塵,土歸土。」

4月5日,民眾在臺灣陽明山第一公墓花葬區祭奠逝者。新華社記者張國俊 攝

陳阿婆口中的花葬,是臺灣近年來推行的一種環保葬,逝者經火化後,骨灰裝入環保紙袋埋入花田,不立墓碑、不記姓名,約半年後即「回歸自然」。環保葬還包括海葬和樹葬,隨著近年來環保觀念深入人心,逐漸成為越來越多民眾的選擇。

公墓入口不遠處的「臻善園」就是花葬區,這裡種植了櫻花、流蘇、羅漢松等喬木,以及杜鵑、茶花、桂花等灌木。記者在這裡看到,一個個長方形的花田由鮮豔的刺桐花圍成,花田裡放著一些圓石,花田外放著一束束鮮花和各式祭品。

乘公車繼續向前,就來到了公墓區。這裡共有20個墓區,墓地層層排列,漫山遍野的紅色杜鵑花和白色鬼針草點綴其間。

掃墓的人們接踵而至,手捧鮮花,提著各式祭品。站在墓碑前,有的焚香燒紙,有的念念有詞,表情或肅穆,或哀傷。墓牆上刻著人們對逝去親人的評價,「懿德長昭」「忠勤堪念」「忠厚長存」等,許多墓碑還刻著逝者的祖籍地,如天津、山東即墨、江蘇無錫等。

時間已至下午四時,天空終於放晴,人們也大都完成祭掃踏上歸途。記者看到,大部分墓地已被清理過,乾淨整潔,只剩放著的鮮花和沒有燒完的香枝。在空空的墓區,滿頭白髮的高先生獨自坐在墓碑前,安靜等到香枝燃盡才起身離開。

50多歲的高先生來自美國洛杉磯,此次特地回臺灣給爺爺掃墓,第二天還要乘飛機前往上海給外婆掃墓。「我和爺爺從沒有見過面,但是先人真的很重要,家庭都是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的。」他說。

高先生已經在美國生活了30多年,只要有時間清明節他都會回來看望長輩,盡一下孝心。他說,自己家庭很重視中華文化教育,兒子中文講得很好,今年因為大學課業繁重沒能回來,明年要帶他回來掃墓,「一個人要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在下山的公車上,記者遇到了一對年輕的夫婦,他們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其中一個還在襁褓中。丈夫範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是來給姑姑掃墓的,帶小朋友前來,就是希望孩子不要忘記自己的先輩。

在公墓的入口,矗立著一個巨大的牌樓,上面四個大字分外顯眼:慎終追遠。

不管境遇如何變幻,在這個傳統節日,人們緬懷先人、慎終追遠的情懷始終傳承。

相關焦點

  • 清明雲端寄哀思,蘭州市「網上祭祀」平臺上線
    該款免費雲端祭奠平臺主題為「追憶時空」,平臺分為「致敬英雄」「通告」「私人紀念館」「祖訓堂」「寄哀思」「留言」等幾個區域,讓蘭州市廣大民眾這次清明節不出門、不扎推、不聚集,即可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情誼,同時,自己個性化表達哀思的頁面和形式,可通過網絡在親友間轉發,達到家庭微信群、網絡追思會、製作思念卡、敬獻鮮花、書寫寄語等祭奠的直觀效果。
  • 清明期間,這天是破日,不宜掃墓!
    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那麼祭祖掃墓時有什麼禁忌呢?禁忌01特別注意請大家尤為注意:4月6日這天不利掃墓。因為年與月日相衝,屬於破太歲的日子,諸事不宜。大家如果要掃墓,請避開這天。02 常規順序不可反掃墓祭祀是有個先後順序的,許多年紀大的老人都會相當注意這點。
  • 清明佳節的由來的禁忌
    清明佳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正常是在公曆4月5號前後左右。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節日,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你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和哪些禁忌嗎?
  • 二十四節氣之清明:品讀唐代杜牧《清明》,了解清明節
    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杜牧《清明》,了解清明節。清明節這天,詩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陽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詩人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關注觀光君,更多精彩等待您......
  • 清明掃墓十招可添福報!
    清明掃墓為祭祀的最根本方法,一則寄託哀思,二則讓後代能追思祖先,學習祖先的優良品德,維繫最真摯的親情紐帶。那麼,怎麼在掃墓過程中更添福報呢?其實,還是有很多講究的。1、不高聲喧譁打鬧,不做任何褻瀆先人的事。不管是自己家的還是別人家的。
  • 清明祭祖丨佛法中的十條建議,冥陽兩利!
    實際上,緬懷先人的方式不僅只有掃墓而已。想要真正地利益逝者,我們能做的其實有很多。分享10條建議,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該如何做。1.佛教怎麼看待清明節?祭祀祖先,清明掃墓,都應該要戒殺,以增加過世的親人祖先的冥福;若是殺生來祭拜,只是徒然地增加亡靈和祖先的罪業而已;不但沒有益處,反而會有害處;所以有智慧的人,是絕對不會去做的。
  • 清明:清明節幾大禁忌,如果不注意後悔 一輩子
    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歷史悠久,由來於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節這一天小夥伴們都會進行掃墓,清明節也有很多祖輩傳下來的規矩:1、孕婦不能去掃墓。
  • [春蕾詩詞第六期]紫燕銜泥柳色青,桃花蘸水報清明
    04七絕.清明祭掃文/風中的箭天公垂淚祭亡靈,訴盡相思寸草聽。手撫寒碑心已裂,春來君去剩空亭。05 七絕·臨近清明有思文/碧畦昨夜夢中回老家,南坡松蓋照煙霞。恍聽祖父殷勤問,近日濱州可好哇。13七絕·清明遊子祭(新韻)文/煙雨江南清明遊子恨孤身,路口遙思祭故親。紙幣冥錢飛萬裡,輕煙飄渺在哀心。14七絕·清明祭母文/華麗轉身清明掃墓雨紛紛,揖拜焚香憶母恩。淚染關山腸欲斷,夢尋慈愛慰心痕。
  • 敦煌文化中的清明元素
    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動,與我國文化深層次的祖先崇拜、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傳統有著緊密聯繫,清明節俗體現了中國人感恩、不忘祖根的道德意識,而這種文化正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得以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 2020庚子年清明節掃墓拜祭禁忌注意事項
    清明祭祀很重要。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在中國,祭祖代表的是孝道,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清明節掃墓祭祀,屬於禮敬緬懷祖、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祭祀文化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凝聚著民族精神,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
  • 蕩鞦韆、插柳枝等清明民俗含有美好寓意(圖)
    而清代潘榮陛在他編著的 《帝京歲時紀勝》中寫到: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於墳前施放較勝。  在馬光亭看來,清明節放風箏不僅僅是一項娛樂活動,更像是一種巫術行為,因為人們相信把風箏線剪斷讓風箏飄走,可以把人的晦氣、災難、病氣都帶走。每年一度的濰坊風箏節,也是一直安排在清明節後。
  • 清明節什麼時間掃墓最好?清明節掃墓的禁忌
    說到清明節掃墓的時間,有人說「早清明,晚十一」,也有說,「前七後八」,還有人說,清明節的前一天不上墳。清明節上墳掃墓應該在早上5-7點(卯時)為最佳,不過現在的人都懶得起大早,好不容易放假休息了,都想賴床,但是墓地風水知識認為:「最好在下午3點前完成清明上墳掃墓」。
  • 臺北包車一日遊行程
    其實臺北是個兼具現代又保有一些古城味道的城市,可能轉個彎,就可以看到傳統三合院出現在眼前,而在三合院的後面,又可以看到臺北101,別懷疑,這就是臺北市。在臺北市呢,您可以選擇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來暢玩,首選就是捷運了,再來是公車,近年也可以騎著腳踏車(U-Bike)來輕鬆穿梭在臺北的大街小巷裡,都是很好有趣的體驗,因為捷運規劃之初,就以各地區的景點結合,所以坐著捷運就可以玩好多的景點了,像是淡水、北投、士林夜市(不在士林站哦,在劍潭站)、新店(碧潭)、木柵動物園和貓空、自由廣場、國父紀念館,當然還有臺北101羅,所以基本上在臺北玩比較不用包車
  • 老婆掃墓後每天半夜打老公!麥玲玲告訴你清明祭拜禁忌!
    點上面 番禺在線 關注身邊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不文明路祭、燒真錢 清明掃墓小心踩上法律「雷區」
    清明掃墓小心踩上這些法律「雷區」:隨意用火、不文明路祭、放風箏惹意外、燒真錢祭祖變傷人小區路祭成路怒也許你會說本文故意誇張了,「清明除了祭祖掃墓時,要小心山火,還會有別的違法雷區?」真有!本報記者從大數據出發,說說清明那些一不小心就違法的行為。清明節大數據:失火犯罪最常見清明最常見的違法行為,就是因為燒紙錢、放鞭炮、點孔明燈引起的山火。
  • 【視頻圖集】2018歲次戊戌香港清明-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祭祖大典
    【視頻圖集】 2018歲次戊戌香港清明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祭祖大典
  • 2020清明節是幾點幾分:上墳早上好還是下午好清明節後能掃墓不?
    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堪地師告訴您清明節掃墓不能做的事1、不能給墳墓照相。不利家運,也容易做鬼夢。2、不能在墳墓周圍的大樹下照相。民間有這樣容易帶鬼回家的說法。3、不能在黃昏時或之後掃墓,最好是清晨和上午,要把時間多選在下午3點前完成為好。
  • 清明掃墓,祭品怎麼處理增旺運勢?
    清明時節到了,大家在祭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度的密集。
  • 「佳節清明桃李笑」,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從何而來?
    這是一首中國一直傳唱千年歌謠,它按順序用中國古歷二十四節氣編成了歌謠以方便人們記憶,而2020年即將來臨的下一個節氣,便是節氣歌中的「清」字,即為「清明」。《歲時百問》中言:「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由此可見,清明正是萬物「吐故納新」的好時節,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掃墓祭拜上墳時間具體幾點最好
    明天,清明小長假即將開啟,祭掃、踏青、探親、旅遊……今年清明假期,有哪些假日信息需要提前掌握?小長假開始,外出踏青旅遊的民眾,需要做哪些出行攻略?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呢?掃墓時間什麼時候最好?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1、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