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星座,你怎麼看?
你相信星座或網上流傳的心理測試嗎?
A.相信,那些測試結果就是我的真實寫照
B.不相信,測試結果無法反映本人的情況
C.半信半疑,有些準,有些風馬牛不相及
對於選擇相信星座測試的人,如果測完後把同樣的結果分析給這其中的100個人看,可能有99個人都會覺得測試結果和自己完全吻合。
【一】
為什麼相信星座的人,大多覺得心理測試結果很準?
對於導讀中的調查,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課堂上,教授給學生發了一套性格測試題,測試完,學生們紛紛讀著測試結果:
你希望別人能夠認可你、喜歡你,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你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只是並未挖掘出,並轉化為自己的優勢。雖然存在性格缺陷,但這些都是可以彌補的。外表看上去雖然能克制、自律,但內心卻充滿憂慮和不安全感。有時你會嚴重懷疑自己,不知道自己所選所做是否正確。
你喜歡變化和多樣的生活,受到約束和限制時會非常不滿。你喜歡獨立思考,不輕易相信缺乏信服證據的結論,並以此為榮。你認為對別人過於坦白是不明智的。有時候你外向、可親且樂於交際,有時候卻內向、謹慎而有所保留。你有一些不切實際的理想,安全感是你人生的主要目標之一。
有大半的學生都覺得測試結果所描述的正是自己。而真相是,教授給每個人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從某星座運程書裡隨機抽取的幾句話拼湊出來的評價。
但為什麼大多數學生會覺得測試結果很準?這是因為人們存在一種叫「確認偏誤」的思考模式,確認偏誤是一種將新信息解釋成合乎自己認同的理論、世界觀或信念的傾向。
當出現和既有觀點發生牴觸的新信息,便會自動將它們過濾掉。換句話說,人們會選擇性地回憶、搜集有利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信息,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這些與既有觀點發生牴觸的新信息被人們稱為「否證證明」。
當學生們拿到一個針對自己的評價時,相信星座的人就會不由自主地認為這個評價很準。利用這種心理,那些運程、算命、心理測試才能站得住腳。
生活中,「確認偏誤」的錯誤思考模式隨處可見。
比如,減肥中的A小姐請營養專家為她制定了一套「減肥餐單」後,便每天早上站到電子稱上測一測體重。如果測出來的數字比前一天少了一點,她就會滿心歡喜地把成果歸功於「減肥餐單」的功效。而當她測出來的數字比前一天多了一點,她就會看成是正常的波動,並不再注意。
幾個月下來,A小姐一直存在某種錯覺:即使自己的體重沒有絲毫的改變,她也仍然認為「減肥餐單」是有效的。
A小姐之所以會存在這樣的錯覺,也是因為受到了確認偏誤的幹擾,把有利於自己的新情況,如體重減少,解釋成自己認同的理論,即「減肥餐單」奏效。從而選擇性地忽略了體重增加的「特殊情況」,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否證證明。事實上,這種特殊情況才是真正需要注意的信息。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一套理論。所持理論越是含糊不清、模稜兩可,就越容易陷進「確認偏誤」的思考模式。
認為人性本善這種觀點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許多足以證明性善論的例子;但是,抱持人性本惡這種觀點生活的人,同樣可以找到許多證明性惡論的例子。
其實這兩類人都把否證證明給直接忽略了,只留下了那些支持他們所持觀點的例證。有些人相信星座,有些人不信,而信不信星座完全是自己說了算,你想信,就越看越準,你牴觸,就覺得看什麼都是胡說。
【二】
我們一般會在哪些方面出現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一般有三個方面:收集信息的偏誤;理解信息的偏誤;記憶信息的偏誤。
1、收集信息的偏誤
在自己有想法的情況下,尋找論據支持的方式就是帶有偏誤的,比如提問的方式、搜索的關鍵詞等。這會導致接觸的事實不全面,很容易沉浸在自己構造的一個支持自己的世界裡。
比如,在股市火爆、你也掙錢的時候,你就更容易關注支持股市上漲的因素,如經濟增長加速、股市開戶數上升、公司業績變好等;而不利於股價上漲的一些「特殊情況」信息,就容易被忽略,如少數專家和交易所不斷提示的投資風險、整體市場估值過高等。
2、理解信息的偏誤
雖然是同樣的信息,但對信息的理解往往受我們已有的看法影響,在理解方面,我們也會進一步過濾。比如,某公司的監事會表決通過了一項新策略。
隨後,所有暗示這項策略將會成功的種種跡象,都被拿來大肆慶祝。人們舉目所及的都是這項策略奏效的跡象,而那些反面跡象,要麼被忽略,要麼就是被當作「特殊情況」或「不可預見的困難」。
3、記憶信息的偏誤
有時候,我們並不能準確記起當初自己決策時的所有想法,但往往能記起與後來發生結果相一致的想法。
我們會傾向於用目前的想法,代替我們已經不能記起的最初想法。
比如,你是一個對手機沒有太多了解的人,一年前只是聽人說蘋果手機系統穩定,才買了iPhone,而如果當初沒記下購買的理由,後期回憶起的理由可能就變卦了。
也許當你使用過一段時間後,對蘋果手機有了更多了解,你就會認為自己購買的理由是因為蘋果手機成像效果好。
【三】
確認偏誤有什麼危害?
存在以上三個方面的確認偏誤,有時候並不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而有時候,尤其是在經濟活動中,確認偏誤就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決策和判斷。
比如,你作為一個投資者買入了某公司的股票,也變成了這個公司或其產品的「粉絲」,可能你就難以客觀看待投資的對象。當然,如果你不喜歡某公司,也往往會揪住它的一些問題不放,忽略或弱化該公司的其他優點。這就不利於你的投資決策。
有些情況下,忽略否證證明也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比如,宗教活動中,確認偏誤最終可能會導致態度的極端化,某宗教教徒所持的教派觀點越來越根深蒂固,而持有相反觀點的其他教派教徒也會越來越憤怒,最終就會導致宗教戰爭。
再如,算命大師們也會利用人們的這種思考錯誤來牟取經濟利益。他們總是儘量用一種含糊不清的說法,告訴你未來會發生的各種可能性。
比如,「接下來的幾個禮拜,你會遭遇一些悲慘的狀況!」結果幾天後你真的遇到一連串倒黴的事,你就認為是應驗了。這時候你就更加聽信於這位「大師」,甚至還會去他那砸錢,找「大師」支招。
事實上,在之後的生活中,由於算命大師的說法早已在你的腦海裡根深蒂固,導致你更關注自己遇到的倒黴之事。而其他的好事,也就是所謂的否證證明,可能就被你忽略了。
【四】
如何保護自己免受確認偏誤之害?
1、不斷學習,認識自己
由於我們自身存在一些難以克服的局限性,判斷失誤在所難免。要避免投資時因高估自身能力或所掌握的信息,而出現看不到或不願意看到與自己判斷不符事實的情況,就需要通過閱讀一些心理學書籍來充分認識自己。承認自身的不足及世界的複雜性之後,才能不斷優化自己的理論和信念,做出正確的判斷。
2、反向思考,留意「特殊情況」
無論是關於信仰、投資、婚姻、養生、瘦身,還是事業規劃等問題,我們都可以將自己對其所持的觀點寫下,然後試著找出這些觀點的否證證明。
留意「特殊情況」,勇於質疑和否定自己鍾愛的理由,你就會開竅,從而免受確認偏誤之擾。
在這一點上,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就是一個榜樣,他始終都有計劃地與確認偏誤周旋:每逢他的觀察與理論發生牴觸,他就會特別認真地對待這些發生牴觸的觀察,並要求自己在三十分鐘內,將這些否證證明記錄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當他越是堅信自己的理由,就會越積極地去尋找與自己理論相矛盾的新觀察。
總之,事實並不會因為它們被忽略就不再存續,我們要格外小心類似「特殊情況」的字眼。股神巴菲特有一句話很經典:「人們最會做的事,無非就是把新信息過濾到讓既有的想法得以完整無缺地保持下去!」 他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很清楚確認偏誤的危險,並能夠強迫自己反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