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小新同學 有間大學
每年,都會有新一輪的年輕人,用他們人生中一個首次——「第一次離開父母、離開家鄉,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啟新生活」,來迎接新的成長。
有人會走向大學校園,有人會進入社會打拼……有一群人,他們的目的地,是軍營。
2019年,全國徵兵活動中,有124萬的大學生在網上報名參軍。
最近熱播的豆瓣高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當兵》中,來自吉林長春的張書豪、徐兵,是其中被選入某空降軍部隊的兩個年輕人。
9月,張書豪、徐兵和隊友們集結出發。
20歲上下的他們,是漸有擔當的男子漢,也還是稚氣未脫的大男孩。
臨別之時,有父母幫反覆檢查、整理孩子的著裝行李,有人沒忍住在爸媽面前哭了鼻子。
有人讓心愛的女朋友再捏一次自己的臉。
短暫告別之後,這些情侶將面臨長達兩年的異地分離。
而出發之後,接下來的軍營生活,將會發生些什麼,會帶來哪些遭遇?
這些踏上火車、滿臉洋溢著激動興奮的年輕人,顯然還沒好好想過。
「自願當兵,
是我人生規劃裡確定要走的一步。」
00後張書豪在報名參軍時,反覆向軍官確認,自己是自願入伍。
那時他是一名大一的學生,他知道考上大學不容易,但考上後的生活,和他預想的頗有出入。
與其很有可能渾渾噩噩混過四年,他決定用另一種方式,實實在在地鍛鍊自己。
當兵確實是張書豪自己的意願,但不是家裡人的意願。媽媽不太想讓唯一的兒子去嘗這個苦。
軍官告訴他,報名落定前,後悔還來得及。
「不後悔」,張書豪說,「自願當兵,是我人生規劃裡確定要走的一步。」
徐兵家境不太好,他希望參軍入伍,是希望能幫忙減輕家裡的負擔。
2000公裡,33小時,一路南下。
沒想到,到達營地,先嚇住他們的是部隊的第一餐飯。
餐盤只盛著一塊凍土豆、一攤炒麵粉。
新兵們猶疑不決,有人斜眼看看身邊夥伴怎麼吃,有人悶頭啃土豆,可都對眼前的麵粉束手無策。
「我們空降兵的前身,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五軍,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過程中,把布滿三百八十一個彈孔的戰旗,插上了上甘嶺的主峰。凍土豆和烤麵粉,就是部隊當時最好的糧食補給。」
對於這些新人來說,軍營的生活,註定是一場又一場的意想不到。
張書豪、徐兵等三人新加入到同一個班級。一個簡單的、十人左右的新同志歡迎會,就讓新人緊張不已。
不敢出聲,不知什麼時候該動,不知該把目光放在哪裡。
聽到班長向老隊員們發出「鼓掌」口號,有位新兵被嚇得身體一抖,條件反射地伸手鼓掌。
看到身邊的張書豪和徐兵一動不動,他又立馬放下手,慌張地佯裝什麼事都沒發生。
沒有人無微不至地護著他們長大,也沒有時間留給他們慢慢去適應。
從床頭的「豆腐塊」,到被鎖上的手機、被一律剃成平頭,再到嚴格的作息和嚴苛的訓練,一切改變迅速地進入新兵生活的點滴。
在一開始的隊列示範考試中,張書豪和徐兵所在的一連只拿到了第八名。
想要掙回臉,就得苦苦練。
整理著裝,必須一氣呵成。原地擺臂,必須齊成一條線。
除了常規訓練,空降兵還有一項關鍵的任務,練腿。
因為腿之於空降兵,就如起落架之於飛機。
班長向新兵們分享自己第一次從千米高空縱身躍下的感受時,難掩內心的激動。
「第一次看到,飛機上還能打開機門。那麼高地方,雲就在你腳下。」
一旁聆聽的新兵,沉浸其中,心潮澎湃。
但不能忘記的是,成為一名空降兵,必須要有一雙鐵腿。
鐵腿,當然不是憑空長出來的。
是經過「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的深蹲,經過無數次高抬腿、俯臥跑,一點點練出來的。
理論上,跳傘能分成三步:
離開飛機,在空中,著陸。
聽起來,這件事和把大象裝進冰箱一樣簡單。但在背後,要求的是分毫不差的時間感,和極盡細節的動作。
從千裡高空到地面,傘兵只有19秒的時間。
如果踏出機門後5秒,主傘還未打開,傘兵就需要手動打開胸前的備份傘。
新兵需要在離機訓練中反覆跳,形成牢固的肌肉記憶,才能保證實地跳傘的萬無一失。
空降兵還有句話,叫「三腫三消,才上雲霄」。也就是說,腿要跳腫很多次,才能完成第一跳。
前期訓練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留下了多少汗水,為的就是那精彩、也短暫的一跳。
挑戰重重,憂心忡忡
日復一日的訓練錘鍊著新兵的身體,也捶打著他們的內心。
想家了。
「兩年兵,和對象分手的人好多。」
「還有倆月就退役,某人對象和他分了手。」
聽到夥伴的這番討論,正在異地戀的徐兵在一旁低頭不語。
相隔兩地,不能每天聯繫關心,隔段時間才能通過手機看看彼此。
幾個月前的依依惜別,能不能撐得過兩年裡不可避免的淡漠疏離,很多人心裡大概未必有個準數。
部隊裡有一小哥,在入伍前訂了婚。拿到手機時,他憨笑地向屏幕前的她,調侃自己比較「高級」:
「別人都是給女朋友打電話,打了也可能會跑;我是給未婚妻打電話,跑不了。」
「是吧?」
張書豪惦念的,是一個人在家的媽媽。
原本做出當兵的決定,張書豪是希望媽媽能少吃一點苦。
他從小由媽媽獨自撫養長大,母子倆最困難的時候,媽媽天天在家裡吃泡麵,張書豪每次從學校回來,媽媽卻頓頓給他做好吃的。
到了軍營之後,張書豪才體會到,當兵其實更意味著離家,不能好好陪著媽媽。
媽媽安慰書豪,兒子長大了是要飛出去的,她會把自己照顧好。
19歲,還不足以是能隱藏一切情緒的年紀。
張書豪沒憋住在班長面前掉了眼淚,向班長傾訴自己對媽媽的愧疚。
訓練時嚴格認真、私下總是笑呵呵的班長給書豪鼓勁兒,「想家,肯定會想家啊。剛來的時候,我躲在被窩裡哭了好多次。」
來了,咱們就好好加油。班長拍了拍小夥子的肩。
哭是哭了,但是絕對沒有問題,我指定行。張書豪向班長保證。
新兵,正式成為了軍人
距離2020年1月的首次跳傘日,越來越近。訓練考核,也變得越來越密集。
按照要求,只要有一項指標不合格,新兵就不許上飛機。
每項考核都會被逐一打分,記錄於冊。
5分,意味著優秀。4分,是剛好合格。
3分,你將看到連長黑著臉請你出列。
連長的要求,是作為一名空降兵,必須把跳傘這件事,做得和吃飯一樣行雲流水。
就像紅燒肉土豆裡,有肉,也有土豆。在起筷之前,你就盯準了那塊肉。
然後拿起筷子,直奔目標,取出來的下一個動作,就是塞到嘴裡。無需任何猶疑。
10月28日,傘訓課目開始。
徐兵和張書豪所在的班級排到了全連第二名,張書豪在考核中拿了5分,進入傘訓示範班。
授銜儀式也如期而至,書豪媽媽以優秀新兵父母的身份,受邀參加。張書豪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了一次和媽媽相聚的機會。
授銜儀式上,大家穿上軍裝,佩戴徽章,敬軍禮,莊嚴宣誓。
經過兩個月的集訓,新兵正式成為了軍人。
書豪答應媽媽,自己要繼續好好表現,爭取機會讓她還能來。
小時候,媽媽是他的倚靠。現在,他要做為媽媽兌現諾言的人了。
「別以為跳一次傘,你就了不起了」
平地、一米、兩米、五米跳,訓練繼續推進,首次跳傘日即將來臨。
新兵們迎來了地面終極關卡,二級模擬器。
在進行這個訓練時,他們要將之前練過的所有分解動作,一口氣串聯起來。
當然,想要做到夾紅燒肉般的行雲流水,理論知識也要同步跟進。
只有達到知行合一,才能有足夠底氣在千米高空縱身一躍,這次任務才能完成得圓滿。
距離首次升空跳傘還有一天。
怕不怕?
不怕。只是有點緊張。
徐兵和隊友互相打趣,隊友讓他務必按時往下跳,別到時擋住了身後的人。畢竟,這趟「半程」的飛機,和全程客機可完全不一樣。
張書豪也對明天的跳傘充滿信心,他依然是那句,「指定沒問題」。
哨聲響,起床、整裝、上路、熱身、試練、登機,從天黑到天亮。
飛機漸漸升高,望向窗外,就像班長之前說的那樣,高得能把雲踩在腳下。
現在,輪到新兵們自己去體驗,什麼叫做縱身一躍了。
準備——
一聲令下,沒有一個身影是猶疑的,只有乾脆利落地向下跳。
「沒有跳過傘,就不能說自己是一名真正的空降兵戰士。」在新兵授銜儀式上,張書豪作為代表發言時說了這句話。
但跳傘考驗的不單單是跳。跳出機門,並安全著陸,才算成為一名真正的空降兵戰士。
張書豪順利地站著落地,徐兵角度取得有些大,墩了一下屁股。
大家的著陸姿勢五花八門。有人俯落在了水泥地上,被降落傘往前拖行了一段距離。
有人卡在樹上,動彈不得。
顯然,結束了任務的新兵,大多依舊沉浸在「輝煌時刻」的興奮中。
跟進觀察了跳傘全程的營長,卻感到心情沉重。有人首次跳傘能站穩,確實不錯,但很多動作細節仍存在危險。必須好好整頓一下正在興頭上的新兵。
打到他痛,是為了讓他不犯錯誤。
更重要的,是讓這群年輕人知道,經歷過第一次跳傘後,他們的傘兵生活才剛剛開始。
想要練就空降兵的王牌部隊——雷神突擊隊的身手,還要付出難以計數的努力。
往後,還有更多更大的挑戰,等著他們。
紀錄片裡有一句話,人類最強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氣。在青春年華入伍,參軍兩年,絕對是最需要勇氣的選擇之一。
但無論經歷怎樣的「人生第一次」,都需要勇氣,也都會有各自的舍與得。
人生中的種種第一次,都該被認真對待。
因為是它們,串起了你獨一無二又不可逆轉的人生。
原標題:《中國百萬大學生,都是這樣度過第一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