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觀展指南 | 端陽時節清風雅韻,阿富汗女孩與德裡舊事

2020-11-26 澎湃新聞
端午小長假來臨,除了傳統節目賽龍舟、佩香囊、掛菖蒲,還有很多精彩的展覽將陪你過節。上海朵雲藝術館策劃了端午雅集,海上印社藝術中心奉上清新的「懷袖雅韻」;熟悉的「阿富汗女孩」與陌生的德裡人攜手來滬;遠在紐約,2018年世界範圍內紀念奧地利畫家古斯塔夫·克裡姆特與埃貢·席勒逝世百年的展覽之風,也刮到了那裡。在廣州,則有徽風皖韻的滋蕪畫展。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近期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上海

浴蘭時節:上海朵雲軒端午藏品展

展期:2018年6月4日—6月25日

地點:朵雲藝術館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傳統文化節日,賽龍舟、佩香囊、掛菖蒲、燻蒼朮都是必不可少的習俗。今年端午節朵雲藝術館推出藏品展、傳統香囊現場製作秀(6月15日)以及端午朵雲雅集、古琴演奏(6月18日)等活動。

懷袖雅韻—2018海上書畫扇面邀請展

展期:2018年6月23日—7月15日

地點:海上印社藝術中心(蘭溪路138號)

由海上印社、上海書畫善會主辦,展出謝稚柳、唐雲、賀友直等書畫篆刻藝術前輩,林曦明、蕭海春、江宏、劉一聞、樂震文、車鵬飛等海上當世書畫金石名家和當今中青年書畫金石實力作者130餘件成扇及扇面藝術作品。以扇為媒,清風雅韻為神,傳遞藝術的清涼。

東行記:布萊恩•布瑞克和史蒂夫•麥凱瑞的亞洲攝影

展期:2018年6月16日—9月9日

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呈現兩位專題和紀實攝影師——布萊恩•布瑞克和史蒂夫•麥凱瑞的作品。布瑞克和麥凱瑞以攝影見證時事,用圖片講述故事,是聲名遠播的視覺敘事者。其中,史蒂夫•麥凱瑞拍攝於1984年的《阿富汗女孩》尤其為人熟知。展覽以當代的眼光重新審視兩人的作品,向西方世界長久以來對亞洲「異域情調」的好奇和著迷拋出疑問,通過重讀這些照片,揭示出更深層的意義。

梅景書屋舊藏

展期:2018年6月20日—6月21日

地點:上海工美拍賣大廳(南京東路432號4樓)

上海工美拍賣行的春拍預展中,將會有一系列梅景書屋作品與收藏品,其中包括吳湖帆的《鬧紅一舸》,吳湖帆、唐雲合作的《竹石圖》以及吳湖帆收藏的「蘇武」印等。

德裡瓦拉:鏡頭下的德裡與德裡人

展期:2018年5月25日—9月9日

地點:復旦大學博物館(二樓展廳)

展出了一本日記和84張舊照片,講述一個關於人與城市的故事。拍攝於1858-2016年間的德裡照片,分為序言「第九個德裡」以及6個單元——椅子的革命、鞋匠的出走、騾子的解放、摩天輪的歌、歡慶的提卡、流浪的棲息地,每個單元以照片主人公的日記敘述來引入照片故事。

查理•卓別林:卓眼視界

展期:2018年6月8日—10月7日

地點:餘德耀美術館

卓別林是誰?他關注這個世界的哪些東西,它們又如何影響了他的藝術?他試圖向我們傳達什麼?這個世界,尤其是他所處那個年代的藝術家是如何看待他以及「流浪漢」這個形象的?現代藝術家又是如何理解他的?全球首檔回顧展「查理•卓別林:卓眼視界」帶著這些問題,以時間為線索,梳理卓別林及其塑造的經典人物形象,探討其所具備的人文精神,展現這些人物的現代性,同時研究攝影圖像在藝術家走向傳奇的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1700-1980)

展期:2018年4月27日—8月5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第二展廳

精選了70多件英國風景畫作品,其中包括知名畫家如庚斯博羅、透納、康斯太勃爾、吉爾丁、科曾斯父子,還有拉斐爾前派的米萊斯,以及印象主義、超現實主義與現代派先鋒畫家的作品。風景畫記錄了人類自然觀的變遷,英國著名藝術史家肯尼思•克拉克爵士曾說,自中世紀以來,人類的自然觀就不斷地發展升華,並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孕育了「與萬物和諧共處」的人文精神。

融合的視界:亞歐版畫展

展期:2018年6月26日—8月12日

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展出245幅16世紀至21世紀的亞歐版畫,呈現中國、日本與歐洲版畫之前的關聯,展出中有一幅葛飾北齋1804年至1807年創作的《押送波頭通船之圖》。

重拾營造:傳統村落民居營造工藝作品展

展期:2018年6月10日—6月30日

地點:多倫現代美術館

以「重現本土營造智慧、重拾本土營造傳統」為主題,針對中國傳統村落民居營造的材料、構造、工法、工具、工序、習俗等進行挖掘和整理,展出傳統營建工具200餘件、材料30餘種、民居構件20餘款,製作場景模型四組,並輔以創作畫面、設計展板、調研圖片等介紹。

亞洲藝術書圖書館之上海那行零度展

展期:2018年6月16日—6月30日

地點:上海藝術書展第三分會場

亞洲藝術書圖書館,是一個以亞洲藝術書文化的發展為聚焦點和探討話題的策劃展,280多本來自韓國、日本、中國、新加坡的藝術/攝影書籍將在滬展示,展覽空間也被布置成圖書館的模樣。

動畫中國風:經典動畫與傳統文化展

展期:2018年6月9日—8月25日

地點:嘉定博物館

展覽分為四個單元,以中國傳統動畫的發展為主線,提煉中國動畫表現形式中的傳統藝術元素,展品包括水墨畫、木偶、皮影、剪紙、摺紙、戲曲服飾、民族樂器、傳統年畫等類型。

廣州

蒼穹之間——滋蕪廣州畫展

展期:2018年6月21日—

地點:廣東省文聯藝術館

生於古徽州歙縣的滋蕪(又名朱志武)是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新安畫院院長,是一個詩畫兼修的藝術家,有近五十年的繪畫歷程。他喜歡用濃墨重彩,把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來連接起來,把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融入當下生活。展覽將展出滋蕪的《陽光》《心窗》等87幅作品。他青年時痴迷詩歌,於是有《楚辭意》、《山鬼》等作品,而《江山圖》則採用版畫黑白兩色,以白描馬蹄踏沙,前空後實,力透紙背,構圖大氣磅礴。

北京

法國1968:藝術即你我

展期:2018年6月15日— 9月23日

地點: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以1968年巴黎美術學院「人民工作坊」(Atelier populaire)的作品為核心,展出海報、照片、剪報、雜誌等,回顧「五月風暴」這一歷史事件,討論藝術創作與社會鬥爭的密切關係,呈現其對法國青年一代藝術家的影響。

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

展期:2018年6月3日—7月15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文華殿書畫館

故宮博物院現藏有吳昌碩書法、繪畫、篆刻作品二百餘件。作品創作時間跨越四十載春秋,涵蓋吳昌碩四十多歲至去世前不久的各個階段,時代連續,題材豐富,形式多樣,較為全面地呈現了吳昌碩的藝術發展軌跡和淵源脈絡。

尋真:北京大學考古教學與科研成果展

展期:2018年4月28日—10月15日 通期

地點:北京大學塞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為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展出超過370件(組)文物、圖版、照片、報告、論文、工具實物等,分6個單元展示北京大學考古學專業在中國考古學學科教學與科研領域取得的成績。

天津

耀世奇珍——天津博物館藏文物精品陳列

展期:常設展

地點:天津博物館

為慶祝天津博物館百年,展出西周太保鼎、宋代範寬《雪景寒林圖軸》、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三大鎮館之寶,將百年紀念活動推向了高潮。與《雪景寒林圖軸》一起展出的還包括北宋張擇端《金明池爭標圖》、南宋蘇漢臣《嬰戲圖》、南宋·佚名《中興瑞應圖》、南宋·趙孟堅《水仙圖》等。(其中,《雪景寒林圖軸》、《金明池爭標圖》、南宋蘇漢臣《嬰戲圖》僅展至6月10日)

杭州

越地寶藏:一百件文物講述浙江故事

展期:2018年6月8日—10月8日

地點:浙江西湖美術館

展出浙江省39家文博單位的100件/組展品,六個單元:走出蒙昧、精勤耕戰、陶瓷之路、梵音聲聲、武林舊事、走向自省,講述從史前到明清的浙江故事,重要展品涵蓋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如浙江省博物館藏餘杭反山12號墓出土玉琮,以及部分鮮有機會展出的文物,如全國第一批禁止出國出境文物——臨安水邱氏墓出土越窯青瓷薰爐。

巨匠之路:法國安格爾博物館藏品展

展期:2018年6月2日—7月21日

地點:浙江美術館

國內舉辦的首個安格爾主題巡展,展出的全部作品均來自法國蒙託邦安格爾博物館。展出70件藝術作品,包括安格爾的素描、版畫、油畫及草稿作品共45幅,以及25幅安格爾的朋友和追隨者等作品。

張大千文獻展

展期:2018年6月8日—7月8日

地點:浙江大學西溪校區

張大千的個人學術文獻展。展出書件信札、出版刊物、筆墨紙硯、攝影照片,涉及張大千的家世、治學、交遊、畫藝、收藏、創作、傳承等方面,對他一生的藝術軌跡進行梳理,呈現中國近現代藝術史的重要縮影。

成都

影子之城:營造學社鏡頭下的廣漢

展期:2018年6月9日—8月31日

地點:成都博物館

中國營造學社成立於1930年,是以保護和研究古建築為宗旨的民間學術團體。展出中國營造學社在廣漢拍攝的古建築照片560張,輔以部分廣漢文物及清代建築構件,展示廣漢昔日的古城風貌,講述建築背後的故事,喚起古建保護意識。

臺北

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展期:2018年5月25日—2019年10月20日

地點:臺灣故宮博物院

「天香」二字取自北宋丁謂《天香傳》,是中國最早針對沉香撰寫的書籍;「茄楠」從明代開始被視為最高等級的沉香。展覽展出臺灣博物院收藏的宮廷沉香與香玩器具,以及臺灣本土製作的當代焚香器具,從古今兩個層面呈現香玩文化的發展歷程。

凝視日常:荷蘭藝術家Henk Helmantel作品展

展期:2018年1月25日—2019年2月25日

地點:奇美博物館

Henk Helmantel被認為是歐洲當代寫實主義繪畫的代表性畫家,作品以表現日常事物為主。展覽展出他近50年的作品,涵蓋油畫、草圖、手稿等類型,輔以創作工具、技法解說、專訪影片,共計100件展品。

東京

米開朗基羅與理想的身體

展期:2018年6月19日—9月24日

地點:國立西洋美術館

米開朗基羅,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在雕塑、建築、繪畫等多個領域留下傑出成就,其現存雕塑作品共約40座,收藏於義大利佛羅倫斯巴傑羅美術館的《大衛-阿波羅》即珍貴的其中之一,是本次展覽最主要的展品。

觀賞西方版畫——用刻刀雕出的精緻世界

展期:2018年6月19日—9月24日

地點:國立西洋美術館

聚焦於西方版畫中的雕刻技法,展覽以15世紀至17世紀的館藏作品為中心,通過兩個部分進行解讀。第一部分,呈現15世紀至17世紀西方同題材版畫中的各種表現手法,介紹當時人對「命運」的不同理解。第二部分則揭示第一部分作品中的雕刻技藝。

京都

誕辰150年——橫山大觀展

展期:2018年6月8日— 7月22日

地點: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

橫山大觀,出生於明治元年(1868年)即日本明治維新的第一年,其生涯貫穿明治、大正與昭和三個時代,繼承與重視傳統繪畫的同時挑戰新風格,為近代日本畫的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展覽以時間順序回顧橫山大觀的足跡,呈現他在日本與西方文化交錯融合的時代探索、發展的過程。

紐約

奧地利畫家古斯塔夫·克裡姆特與埃貢·席勒逝世百年紀念展

展期:2018年6月28日—9月4日

地點:紐約新畫廊

為紀念奧地利畫家古斯塔夫·克裡姆特與埃貢·席勒逝世100周年,展覽展出兩位畫家的作品,呈現同一歷史時期的兩種不同繪畫風格以及兩人的關聯性。

瑞士雕塑家賈科梅蒂作品展

展期:2018年6月8日—9月12日

地點: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展出瑞士雕塑家阿爾伯特·賈科梅蒂的逾175件雕塑和繪畫,呈現他對人體雕塑的研究和創作風格,這是自2002年迄今美國首次舉辦賈科梅蒂大型展覽。

英國家具師湯瑪斯·齊本德爾:家具匠人的設計與遺產

展期:2018年5月14日—2019年1月27日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英國家具師湯瑪斯·齊本德爾(Thomas Chippendale)被稱為歐洲家具之父,作品具有結構穩固、線條優雅等特點。展覽展出其家具設計手稿,以及後世匠人製作的家具作品,展現這位18世紀傑出家具師的成就及對後世的影響。

倫敦

墨西哥女畫家弗裡達·卡羅私人物品展

展期:2018年6月16日—11月4日

地點: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展出墨西哥女畫家弗裡達·卡羅超過200件私人物品,包括服裝、首飾、化妝品、繪畫和照片等,探索她的藝術創作與個人生活,這些物品是第一次在墨西哥之外的國家公開展出。

2018 BP肖像獎作品展

展期:2018年6月14日—9月23日

地點:英國國家肖像館

BP肖像獎是英國最負盛名的繪畫類獎項,在今年第39屆BP肖像獎評選中,西班牙藝術家米裡亞姆•埃斯科菲特的《我桌前的天使》從2667件參賽作品中摘取冠軍。作品展將展出今年的48件入圍作品。

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第250屆夏季展&「偉大的奇觀」特展

展期:2018年6月12日—8月19日

地點: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

「夏季展」在1769年首次舉辦,250年來從未間斷,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當代藝術年展,今年由當代藝術家格雷森•佩裡擔任策展人。同時,為慶祝「夏季展」誕生250周年,「偉大的奇觀」特展呈現了夏季展250年的歷史。

巴黎

畢卡索與舞蹈

展期:2018年6月19日—9月16日

地點:巴黎歌劇院

展出西班牙藝術家巴勃羅·畢卡索生前創作的素描、宣傳畫、手稿、舞蹈服和珍貴舊照,呈現畢卡索與舞蹈的不解之緣。

印象派在倫敦:法國流亡畫家作品展(1870-1904)

展期:2018年6月21日—10月14日

地點:巴黎小皇宮

由巴黎小皇宮與倫敦泰特不列顛美術館共同舉辦,展出普法戰爭期間流亡英國倫敦的法國印象派畫家作品,呈現流亡經歷對法國印象派藝術風格的影響。

柏林

「肉」的特展:食物 · 犧牲 · 身體

展期:2018年6月1日— 8月31日

地點:柏林舊博物館

回顧5000年來「肉」在人類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探索「肉」與人類的複雜關係——我們吃的是肉,想的是肉,我們自身也是肉,肉是生命、是死亡、是文化,是人類歷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行:從弗裡德裡希到雷諾瓦

展期:2018年5月10日—9月16日

地點:舊國家畫廊

展出柏林舊國家畫廊館藏及借展的約100件以「旅行」為主題的作品,分為5個主題:發現自然、人生旅程、藝術家的流浪、漫遊者、阿爾卑斯山兩側的風光。

講座信息

上海

問道千年祖庭——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考古發掘

時間:2018-06-22 周五 19:00-21:00

地點:上海博物館高清晰度影視中心

主講人: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 胡勝

大上清宮自宋代以來是為道家之「仙都會所」。2014年發掘至今,已探明佔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現於核心區域發掘5000平方米,揭露宋至清各類遺蹟數十處,出土文物萬餘件。大上清宮遺址是近年來國內發掘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揭露地層關係較清晰、出土遺蹟較豐富的具有皇家宮觀特徵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遺址,是宗教考古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日藏漢籍的歷史與現況

時間:2018-06-23 周六 19:00-21:00

地點:上海博物館高清晰度影視中心

主講人: 高田時雄

漢籍東傳日本有悠久歷史。從奈良、平安時代起,一直到江戶時代,日本陸續進口大量圖書且保存至今。講座擬介紹日本收藏漢籍的歷史以及現在的收藏單位情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古風詩詞裡宛如清風暖陽的女孩名:詩意好聽,洗滌心靈
    女孩善良可愛、機靈活潑,很討人喜歡。父母在給女寶寶取名時,不僅希望在名字中寄託對寶寶美好的祝願,更是希望可以通過名字潛移默化地對寶寶的性格產生影響。俗話說「人如其名」,一個好聽詩意的好名字,能夠彰顯寶寶高雅的氣質。
  • 端午節詩詞大全 30首經典端陽古詩賞析
    原標題:端午節詩詞大全 30首經典端陽古詩賞析  古往今來,描寫端午的佳句很多,有「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的景致,有「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的民俗,有「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的競渡,還有「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的哀思……  關於端午的詩詞,你知道幾首
  • 張子楓,一個清風霽月般的女孩
    曾經出演《唐人街探案1》小女孩那一笑可謂讓人毛骨悚然,印象深刻。2020年,張子楓回歸《唐人街探案3》更是令人期待其中的表現。妹妹這一笑,雖已時隔三年,但卻仍然讓人難以忘卻。2019年12月3日,由張子楓,白百何,魏大勳主演的《親愛的,新年好》正式上映,這部勵志劇講述了打拼10年的都市女孩(由白百何飾演)與正在追夢的年輕女孩(張子楓飾演)兩人由合租關係變成閨中密友,許下跨年之約。
  • 小暑 願你如林間清風灑脫輕盈
    小暑 願你如林間清風灑脫輕盈時間:2020-07-06 10: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暑 願你如林間清風灑脫輕盈 享受每一個美好的當下 讓生命迸發出勃勃生機 倏忽溫風至 因循小暑來 今天23點14分 我們將迎來夏天的第五個節氣 小暑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 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
  • 笑裡有清風眼裡有星河的氣質女孩名
    在大眾的印象中,女孩子應該有溫婉、優雅的氣質,有一副大家閨秀的樣子,所以很多父母都會盡力培養自己的女兒這方面的氣質,今天推薦笑裡有清風眼裡有星河的氣質女孩名,給大家以參考。
  • 殺死200萬阿富汗軍民卻失敗了:1979年12月25日蘇軍入侵阿富汗
    殺死200萬阿富汗軍民卻失敗了:1979年12月25日蘇軍入侵阿富汗蘇軍入侵阿富汗這個國家,可以說是蘇聯歷史上最大的昏招之一。本來計劃只要3個月就可以完成的戰爭,持續了9年之久。在蘇聯的冷戰布局中,阿富汗頗為重要。開始,蘇聯希望通過非軍事手段,控制至少也是左右阿富汗。為此,蘇聯用了很多心血。
  • 靠一雙眼睛風靡全球的阿富汗少女,13歲就嫁為人婦,好在結局溫暖
    沙爾巴特.古爾就是這樣一個受盡了戰爭苦楚的女孩。匆忙的相遇20世紀80年代,蘇聯和阿富汗之間爆發了一場持續的戰爭,這場戰爭讓兩國人民受盡了痛苦,親人離世,家園被毀。這也導致了難民的出現,隨著戰爭的持續發展,越來越多的普通平凡人成為了難民的一員。
  • 看起來水靈靈的女孩名,念起來,如清風般溫柔!
    因此許多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前會選擇給寶寶取一些很有聯想性的名字,讓人能夠看一眼就難以忘懷,所以,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一些看起來水靈靈的女孩名字,家有女寶的取上這樣一個名字,看起來顯得清純可愛,念起來如清風般溫柔。
  • 10月到來,此情不變,舊事再談,3星座重歸於好,驕縱愛一回
    使我們看一下,10月到來,此情不變,舊事再談,3星座重歸於好,驕縱愛一回。雙魚座因此這種細膩柔美性格特點溫暖,臉上一直以來瀰漫著清風一樣的笑容10月到來,獅子座的情感一直以來沒有更改,舊事再談,他們選擇積極找到前任,重歸於好,驕縱愛一回。
  • 阿富汗服役女兵升職前被上司解僱回國後她和未婚夫莫名被殺
    阿富汗服役女兵升職前被上司解僱回國後她和未婚夫莫名被殺阿富汗退役女兵被建築工人的未婚夫殺害未婚夫也莫名死在監獄艾米麗·斯特林費羅(簡稱:艾米),女,漂亮、高挑,熱愛運動,生於1994年,家住英國英格蘭約克郡唐卡斯特巴爾比市帕普沃思
  • 這些年,阿富汗經歷了什麼?
    近日澳大利亞的國防部發布一份報告:據可靠證據表明,澳大利亞精銳部隊在阿富汗戰爭期間非法殺害了39名阿富汗平民。很快,美國就確定了阿富汗蓋達組織頭目本.拉登是這場襲擊的負責人,雖然拉登同學到死都沒承認這件事情是他幹的。由於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不肯交出拉登同學,一個月後,美國對阿富汗發動了空襲,阿富汗戰爭爆發。
  •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阿富汗正在發生什麼
    對於阿富汗,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這個一個命比石頭硬的國家。英國、蘇聯、美國,都先後跟阿富汗發生過戰爭, 更遠之前,唐朝、貴霜王朝、波斯王朝,也跟阿富汗交戰過。也因為這個原因,阿富汗得到了一個「帝國墳場」的稱號。不過,二戰時期,阿富汗因為沒有過多的捲入到戰爭當中。所以,存在感極低。
  • 端午時節,帶你品嘗紹興的特色美食!
    煙雨江南,又到端陽,逐水而居的江南人家,包粽子、掛菖蒲,飲黃酒、佩香囊。「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北宋文學家蘇軾筆下描述的節日場景,正在各地熱鬧上演。當然最少不了就是端午節美食。在浙江紹興,紹興人端午節吃什麼?在紹興,端午節和清明、中秋、春節一樣,被視為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無論吃喝、穿戴還是出行樣樣都有講究。一起來看看端午節紹興的特色美食吧!
  • 駐阿富汗美軍人數降至2001年後最低點
    路透社1月15日消息,五角大樓當天宣布,駐阿富汗美軍人數已經減少到2500人,系2001年以來的最低點。 11月,川普政府稱會到1月中旬前會大幅減少駐阿富汗美軍人數,從當時的4500人減少到2500人。此前他曾威脅讓美軍完全撤出這場史上最長的戰爭,但遭到了國內外盟友的反對。
  • 美國於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阿富汗,65萬平方公裡,出於西亞、南亞、中亞結合部,與大國和伊朗接壤,還可以北上扼制俄羅斯,至於中間隔著的那些幾乎算是不設防的斯坦,美國表示呵呵,並不在意。早在100多年前,阿富汗就被眾多領域的專家所矚目,其中有政治家、戰略家還有經濟學家。掌握了阿富汗就獲得了地域主動權,伊朗、印巴、俄羅斯和大國都在影響範圍之內。
  • 一周觀展指南|巴黎展「賈科梅蒂與裸體」,東京觀三國與考古
    江蘇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展期:2019年7月9日 - 10月9日地點:南京博物院展覽將展出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超過200件文物,這批公元紀元前後的珍寶印證了古希臘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中國文明等周邊各國文化對阿富汗文明的影響。
  • 阿富汗最後一片淨土,是禁止踏足的區域,能夠牽動世界的神經?
    阿富汗是亞洲中部的內陸國家,境內多山川、高原和山地,佔了國家總面積的五分之四,北部和西南部地區多為平原。河流大部分也都是內陸河,大多數注入了沙漠和湖泊,西南部地區有沙漠,平均海拔達到了1000米。而其中的瓦罕走廊也有他們的一片土地。
  • 美國在阿富汗打了18年仗,到底是為了什麼?原來這才是關鍵
    而美國政府也以反恐的名義,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一直到現在他們都沒有從阿富汗戰場上徹底離開。要知道,阿富汗一直被稱為帝國墳場,歷史上沒有一個大國能夠在阿富汗佔到便宜,最終全身而退。想必美國非常清楚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但是他們卻依舊發動了阿富汗戰爭,而且這一打就是18年的時間。美國在阿富汗打了18年的仗,到底是什麼吸引了他們呢?很多人說是石油資源,其實這並不全面,而這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