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布暗物質地圖分布數據圖

2020-11-23 cnBeta

在4月13日美國巴爾的摩舉行的美國物理學術社區會議上,暗能量調查項目組(The Dark Energy Survey)發布了首張暗物質分布數據地圖,這則地圖包含大尺度的宇宙暗物質分布數據。據悉,此類地圖將在未來持續發布,完成一系列暗物質地圖數據圖,從多方面揭示宇宙中確實存在的暗物質分布情況,物質及能量強度等。值得指出的是,獲得這種影像的為位於智利山脈上世界最強大的數位相機--暗能量相機。

暗能量相機,位於智利山脈。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數位相機,由3個大陸的科學家歷時8年時間製造,擁有570兆像素。這臺暗能量相機是由美國能源部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在伊利諾州巴達維亞市建造的,隨後被安裝在位於智利境內的國家科學基金會託洛洛山美洲際天文臺的布蘭科望遠鏡上。暗能量相機是這類科研儀器中性能最為強大的一臺。它能夠捕捉到來自80億光年外的10萬多個星系的光線。這臺相機的感光元件是一個由62塊電荷耦合器(CCD)組成的陣列,對紅光有著極高的靈敏度。在布蘭科望遠鏡巨大的聚光鏡(直徑近4米)的配合下,這臺超高靈敏度的相機可以協助科學家進行各種研究:從太陽系內的小行星,到宇宙的起源與最終命運。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描繪星系3D地圖 揭宇宙暗帶之謎—資訊—科學網
    星際暗帶背後隱藏著神秘的星際分子,使得觀測宇宙的光譜圖上出現了黑暗的部分
  • 中外科學家聯合發布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圖為最新發布的圖像巡天數據分布和局部DESI光譜觀測目標。BASS巡天數據為赤緯32度以上的區域。國家天文臺供圖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北京時間1月14日,國家天文臺北京-亞利桑那巡天(BASS)團隊和暗能量光譜巡天(DESI)國際合作項目團隊聯合發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維天圖,為即將開始的新一代宇宙學紅移巡天鋪平了道路。  近代天文觀測研究發現,宇宙在不斷地膨脹,而且處於加速膨脹狀態。驅動宇宙膨脹的力量被天文學家稱為暗能量。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悟空」如何施展「神通」(圖)
    「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超過國際上所有同類探測器。它將在太空中開展高能電子及高能伽馬射線探測任務,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研究暗物質特性與空間分布規律。   佔宇宙95%以上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由萬有引力定律證實存在,卻從未被直接觀測到。暗物質粒子的探測目前是國際科學前沿競爭最為激烈的研究領域。
  • 科學家發布史上最大宇宙3D地圖,包含400多萬個星系
    天體物理學家7月20日發布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3D地圖,這是對400多萬個星系和超亮、能量充沛的類星體作出的分析結果。據法新社報導,該地圖被命名為「擴展重子振蕩光譜調查」(EBOSS),基於斯隆數字天空調查(SDSS)的最新觀測結果,數據收集自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架光學望遠鏡,歷時六年之久。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3D地圖在地圖上與60億年前的宇宙有關的部分,研究人員觀察到了最古老和最紅的星系。在更遙遠的年代,他們專注於最年輕的星系——藍色星系。
  • 科學家欲用原子鐘布下天羅地網抓捕「幽靈」暗物質
    科學家欲用原子鐘布下天羅地網抓捕「幽靈」暗物質 2018-12-11 04:31:28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暗物質是真實存在的嗎?37億光年外發生的現象說明一切
    那麼那些是人類認為不存在的物質呢?它們就是不合理的嗎?「存在即合理」的說法並不能對這類問題進行解釋,而人類文明發展到了近現代科學家也逐漸發現,宇宙中是存在一種人類看不到的物質,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是不存在的,它們就是暗物質。那麼什麼是暗物質呢?起初科學家對它的定義是它是一種不和其他物質發生任何互相作用的物質,因此人類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 超精密原子鐘布下「天羅地網」抓捕暗物質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研究人員正在建立一個由迄今最精確的計時器——原子鐘組成的網絡,以「抓捕」暗物質。暗物質是一種看不見的物質,據信約佔宇宙所有物質的六分之五。 暗物質通過其對恆星和星系運動的引力效應來宣示自身的存在,但科學家一直未釐清它由什麼構成。
  • 科學家繪製最大宇宙三維地圖,涵蓋200多萬個星系!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經過為期5年的深入勘測探索,最新發布了「迄今宇宙最大的三維地圖」,涵蓋了200多萬個星系,跨越宇宙110億年歷史。圖中是「斯隆數字天空調查(SDSS)」項目圖像,它用顏色編碼來表示不同類型的星系以及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這張宇宙地圖是持續進行的「斯隆數字天空調查(SDSS)」項目的研究成果,這是一項旨在繪製可觀測宇宙膨脹區域的國際任務,有望解決一些宇宙難題。通過這次最新的任務更新,該項目已繪製出200多萬個星系,從銀河系一直延伸至110億光年之外的古老天體。
  • 國家天文臺發布巨幅宇宙二維天圖
    暗能量至今還是一個謎團,它佔宇宙組成約68%,剩餘物質為暗物質和普通重子物質。通過對宇宙中大量星系的光譜觀測,人們能夠準確獲得星系的退行速度,也就是紅移,從而獲得天體的距離。大規模星系的紅移測量能夠準確刻畫出宇宙物質的三維分布,精確勾勒出暗能量對宇宙膨脹的影響。 DESI巡天是新一代宇宙學紅移巡天項目,通過大量星系的紅移觀測研究宇宙結構增長和膨脹歷史。
  • 無獨有偶 第二個「無暗物質星系」現身
    首個「無暗物質星系」被發現後,曾飽受質疑,但現在,又一個同類星系出現了!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消息,美國耶魯大學團隊報告發現迄今已知第二個沒有暗物質的星系,且發布兩項最新研究結果均表明,暗物質實際上可以與星系分離。這一結論顛覆了人們以往認知。  暗物質非常神秘,構成暗物質的粒子甚至不包括在所謂的規範模型內。
  • 暗物質和暗能量可能真的存在,是有多神秘?
    博科園-科學科普暗物質和暗能量神秘莫測,難以捉摸,但它們可能真實存在。歐洲航天局官員7月17日宣布,「普朗克」任務的最終數據再一次驗證標準宇宙模型,而暗物質和暗能量正是標準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普朗克」衛星觀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普朗克」衛星的最終數據再次證實標準宇宙模型。歐洲航天局「普朗克」項目科學家加恩塔博爾表示:「這是『普朗克』任務留給我們的一份最重要的遺產。迄今為止,標準宇宙模型經受住了所有考驗。『普朗克』的觀測數據再一次驗證了標準模型。」
  • 美國發布「信使」號飛掠水星觀測結果(圖)
    這是「信使」號第三次飛越後繪製的水星圖像覆蓋圖。目前已經繪製出98%的水星表面地形圖。在2011年3月「信使」號進入水星軌道以前,只有部分極地地區還沒繪出地形圖。2009年9月29日,「信使」號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飛越水星時,拍攝到這張彩色觀測圖片。這是水星「外逸層」物質來源和喪失過程的圖示。
  • 水星極區發現總質量或達萬億噸冰水物質(圖)
    圖2中顯示的圖像由位于波多黎各島阿雷西沃山谷的阿雷西博天文臺提供,黃色區域暗示存在較高射電波反射,早在1992年時,科學家就提出水星的南極和北極永久陰影區可能存在水冰物質的假說,本次觀測研究論文作者為J. K.哈蒙(J. K. Harmon)等,值得一提是,阿雷西博天文臺350米徑單面反射鏡曾向M13球狀星團發射文明信號。
  • 歐洲"蓋亞"衛星繪製十億星圖 提高宇宙地圖"解析度"
    如上圖所示,該十億星圖為一份高空間解析度的太空地圖,基於歐洲航天局發射的「蓋亞」衛星的觀測數據繪製。每個單位區域的光源數量不同,體現在地圖上的灰度也不同。最淺的區域對應的光源數量為500000每平方度(參考近地圖中心的半人馬座)。整個銀河系清晰可見,越暗的區域光源越少,但也清楚地顯示了吸收光線的星塵和氣體。
  • 阿里發布七夕單身生存指南:大數據助單身狗及時隱蔽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圖為北京單身/非單身分布地圖供圖攝&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杭州8月28日電(胡亦心)
  • 宇宙中最小的星系蘊藏著最多暗物質
    圖片致謝:歐洲南方天文臺/數位化巡天2號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擁有不到幾十億、甚至只有幾百萬顆恆星的超小星系,我們就會發現一個違背直覺的現象:儘管小星系中恆星的運動速度比大星系中的慢,但若要保證他們結構穩定,小星系中的暗物質一定得多於5:1這個常見數據!
  • 大爆炸、暗物質與宇宙的命運 | 理性派對
    曹臻:關於暗物質,天文學上有一個很簡單觀測證據。就是一個星系,像我們銀河系,不是有幾條旋臂嗎,星體都分布在旋臂上。由於整個星系的旋轉,科學家可以測量星系的旋轉速度,也就是旋臂的擺速,稱為線速度。剛才我們講了,暗物質如果是粒子的話,它還會產生碰撞。
  • 科學家正在解開5大謎團
    科學家們不太確定。來自NASA的MESSENGER太空飛行器(在2011年至2015年之間繞軌道運行)的數據顯示,與更穩定的放射性相比,汞表面材料中的揮發性化學元素鉀太多。ESA BepiColombo項目科學家Johannes Benkhoff說:「鉀在炎熱的環境中蒸發非常快,甚至在高溫下也能生存。」 因此,靠近太陽形成的行星通常比鉀具有更多的汞。
  • IDC發布高精度地圖市場份額報告 籮筐技術旗下易圖通躋身頭部
    (原標題:IDC發布高精度地圖市場份額報告 籮筐技術旗下易圖通躋身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