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宮全稱興聖五龍宮,位於武當山天柱峰以西的五龍峰山麓,東距玉虛宮15公裡。它是武當山建築最早、別具一格而又引人入勝的八宮之一。五龍宮歷經唐、宋、元、明幾代修繕,共建有宮觀廟宇850間,規模一度龐大。
辛亥革命後大部分毀壞,現僅存宮門、紅牆、碑亭及泉池、古井等。五龍宮元君殿基中部漢白玉須彌座上,供奉著銅鑄鎏金玄天真武神像,高達1.95米,是武當山最大的真武神銅像。其右山坡下尚存元代所立的「大五龍靈應萬壽宮碑」。
武當山五龍宮,全稱「大五龍靈應萬壽宮」、「興聖五龍宮」,共建有宮觀廟宇850間,規模一度龐大,被列為武當山建築最早的九宮之一。五龍宮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均州守姚簡奉旨上山禱雨應驗,後就其地建「五龍祠」。五龍宮成為武當山古建築中,第一座由皇帝下旨敕建的宮觀。
南宋時,戰爭頻繁,五龍宮道教建築在"百年之中,三罹兵火"在歷朝的戰火中,五龍宮大部分被焚毀。 五龍宮為白雲觀底層建築,由正殿、兩廊、觀音樓等組成,富麗堂皇。五龍宮往上依次建有四道天門,再往上的真武殿是白雲觀主體建築,面寬五間,屋宇高大。真武殿前左右分別建有鍾、鼓樓,鐘鼓嘹亮清脆。
五龍宮位於武當山天柱峰以西的五龍峰山麓,靈應峰下,前為金鎖峰,右繞磨針澗,地勢清幽。它是武當山建築最早的九宮之一,歷經唐、宋、元、明幾代修繕,共建有宮觀廟宇850間,規模一度龐大,但現僅存宮門、紅牆、碑亭及泉池、古井等。
五龍宮元君殿基中部漢白玉須彌座上,供奉著銅鑄鎏金玄天真武神像,高達1.95米,是武當山最大的真武神銅像。其右山坡下尚存元代所立的「大五龍靈應萬壽宮碑」。五龍宮周圍有松蘿、五龍、青羊諸峰高聳,飛雲澗、白龍洞流水環繞等奇觀,景致清幽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