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曆,曾是家家戶戶必備的日常產品。畫報日曆、圖冊檯曆、翻閱式掛曆……「亂花漸欲迷人眼」。然而,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和人們需求「變頻」,日曆一度在年輕人生活中銷聲匿跡。當時為日曆市場衰落感慨的人們都不曾預料到它會「涅槃重生」,轉換為日曆書引領新一代年輕人的時尚生活潮流。
2016、2017年日曆書市場出現「井噴」式熱潮,相關統計顯示,市面上日曆書多達百種。今年的日曆書市場熱度仍在,內容涵蓋傳統文化、自然科普、健康養生等諸多領域,「日曆書大戰」早早開啟。
「井噴」之後 市場「洗牌」
提到日曆市場的復興,就不得不提《故宮日曆》這一「功臣」。1933-1937年,當時的故宮博物院曾推出過五期《故宮日曆》,一經面世便風靡全國,號稱當時的「頭號社交禮物」。可惜,因抗日戰爭爆發,曾為普通民眾打開走進藝術寶庫窗戶的《故宮日曆》停版。而如今的這波日曆書熱潮始於2009年故宮出版社推出的以1937年《故宮日曆》為藍本的「復刻版」《故宮日曆·2010年》。
暱稱為「紅磚頭」的《故宮日曆》憑藉底蘊豐厚的內容和辨識度極高的裝幀再次風靡全國,正式拉開日曆書這一全新細分市場的序幕。《故宮日曆·2018年》銷量更達68萬冊。2019年為生肖豬年,也是《故宮日曆》重新出版10周年。《故宮日曆·2019年》選取反映「福豬」與富足生活的文物,表達金豬喜賀歲、盛宴長相歡的主題內容。首印71萬冊,銷售良好。
《故宮日曆》的再次風靡讓更多出版人和文創產品設計者看到商機。於是,日曆書種類逐步增多。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市場上的日曆書品種只有4種,2013年11種,2014年23種……自2016年起,就已破百。《平天下(日曆)》《蔡志忠日曆·一日一禪》《單向歷》《物種日曆》《每日讀詩日曆》等諸多產品成為系列出版品牌。
在《故宮日曆》責編徐海看來,日曆書產品也在與時俱進,更好地發揮圖書的深度和作為文創產品的靈活,吸收各種傳播方式的優勢,增加用戶黏性,市場前景依然值得期待。出於對市場的看好,故宮出版社今年又有大動作,推出了包括《故宮日曆·2019年》在內的日曆方陣:《故宮日曆·2019年:漢英對照版》《故宮滿漢全席日曆》《故宮如意日曆》……內容、樣式均愈發充實。
今年日曆書市場的熱度雖仍在,但品種數、市場與前兩年「井噴期」相比還是略顯遜色。中國輕工業出版社旨在推廣傳統中醫文化的《時光本草》已連續出版3年。不過,該書策劃編輯舒秀明透露,據發行反饋,今年的日曆書雖然品種上升,但總體購買熱度不如往年。日曆書銷售周期短,投入產出比不高,很多以往出版日曆的出版商都選擇了退出。《時光本草》今年也是最後一版,明年將不再繼續出版。
老將新手 並肩上陣
相對來說,今年的日曆書市場「老將」仍不在少數。
例如,去年,由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號「學習小組」編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天下(日曆)(2018)》主打黨政工作者案頭優選,一上世便斬獲3萬冊銷量。今年,《平天下(日曆)(2019)》也已上市,因為確信中國的古典名句,蘊含豐富的做人、為官、處世哲學。對廣大民眾來說,多讀一點歷史、文化經典,有助於明事理、辨是非、悟人生;對領導幹部來說,先人總結的為官之要、治國之道更值得借鑑,它整理了365條古典名句,分為修身心——看謙謙君子如何煉成、勤學習——人活一世當學而不厭、愛親友——珍惜眼前、樂在相知、善為文——該如何做出好文章、會識人——明辨如何舉人、用人、明政理——知治國理政要義何在、知世情——以小見大、悟世事哲理等7類。去年在日曆書市場嘗到「甜頭」的人民衛生出版社,近期也推出了以中藥與健康知識為主的《本草光陰——2019中藥養生文化日曆》。
出版機構利用自身優勢內容研發日曆書仍是一大亮點。從2012年起與Lonely Planet合作的中國地圖出版社,打造了中文簡體版的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在旅遊圖書市場佔據較大份額後,團隊將視角拓展到了文創衍生品開發上,策劃出版了《Mapaholic地圖迷日曆2019》,首印迅速售罄。化學工業出版社數年來均出版過獨家的養生檯曆。如今特別策劃了《範志紅健康日曆2019》,目前已銷售近2萬冊。
有人告別也有人入局,陸續有新手或者全新更換裝備的出版機構加入賽道,更有不少熱門IP加盟。人民文學出版社近日推出了由高人氣漫畫家白茶繼「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系列後,帶來的全新漫畫日曆《日「歷」萬機》,該產品預售開啟當天即售出1.65萬冊。這些作品都源於白茶創作的知名IP「吾皇萬睡」,「吾皇萬睡」全網「粉絲」超過1500萬。人文社副總編輯肖麗媛透露,同時推出的還有「吾皇」系列手帳本《我本傲嬌》。同屬人氣漫畫IP衍生日曆書的還有上海文藝出版社首次試水的《凡是過去,皆為序曲:2019小林漫畫日曆》,上市後銷量很快達3萬冊。
搶佔先機 爭做精品
值得注意的是,出版人搶佔日曆書市場先機的意識尤為迫切。「出版早口碑好的會受益,後進入的拼殺難度會更高。」《藝·時光》責編宋娟向我強調時間節點的重要性。採訪中,多位受訪者也訴說了今年日曆書上市時間紛紛提前的現象。上海文藝社藝文志工作室負責人肖海鷗笑稱,「因為首次嘗試,領導經常對我說,決定成敗關鍵的一點就是時間點能否趕上,對我的最大要求也是趕上時間。」
諸多產品也下功夫在社交、互動、科技性等功能上做文章。AR沉浸式體驗、APP每日推送、用戶每天打卡、會唱歌的音樂日曆等科技感十足的炫酷日曆書層出不窮。在內容方面,今年的日曆書主題細分愈加多樣且注重連續性探索,基本保持了前兩年緊扣「傳統文化」「健康生活」等特點不斷換裝的探索趨勢。
眾多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的日曆書市場逐漸趨於理性,大家紛紛根據自身品牌架構和目標用戶需求衡量布局。縮緊種類、重點發力,精品趨勢增強。部分前兩年接連推出多種日曆書的出版機構今年紛紛將產品數量控制到2種左右。而策劃者也更加明確日曆書屬於禮品書出版範疇的這一特性,不斷擴充其「饋贈親友佳品」功能,打造禮盒版、收藏版。徐海特別強調,日曆書要有一定的主題連續性,「讀者形成購買和閱讀習慣,是日曆書銷售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