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消息,中芯國際在港交所公告稱,昨日獲OTCQX市場營運者OTC Markets Group的通知,根據行政命令和相關監管指引,公司將從當日交易結束時被撤出OTCQX市場,其證券將不再具資格在OTC Link ATS上報價或交易。
編者認為,中芯國際本次是被撤出美國場外交易市場,而這與此前的一則美國禁令有很大的關係。中芯國際上月初被列入涉軍企業名單後,美國人士將被限制對中芯國際所發行的有價證券及其相關的衍生品進行交易。換言之,這多少都有點限制落實及升級補充的意味。
在美國頻繁的「拉黑」行為背後,資本市場也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此前,紐約證券交易所、明晟、標普、道瓊指數和納斯達克等一些主要指數供應商,陸續開始將一些中企移除出指數。本周較早前,富時羅素公司也宣布,自今天(1月7日)開盤起,將從富時全球股票指數系列和富時中國A股指數中刪除包括中芯國際在內的三家公司股票。
不過,目前國際資金進入中國市場的主要管道還是以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深港通和滬港通為主,通過指數組合進入中國市場的資金量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編者從中芯國際此次公告上獲悉,最新的體制顯示其最高層管理人員共有4名,此前內訌門普遍關注的蔣尚義之外,關鍵人物梁孟松也依然還在列內。總的來說,除了一把手的董事長周子學有大陸模式「正統基因」外,其他3人嚴格意義上均屬於臺灣人才。雖然聯合CEO趙海軍是大陸人,但其不但有豐富的海外背景,也曾在臺灣知名半導體企業擔任過高管,想必早已深諳臺灣半導體產業模式。
上個月,美國正式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限售10nm以下尖端設備,意味著中芯國際獲得EUV相關設備的渠道被切斷。與此同時,不久之後蔣尚義再次被起用,關鍵的是,上次其擔任中芯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時不能參與經營,也不能擔任顧問之類的職務,而此次副董直接參與的角色,對中芯國際有更多指導的實際意義,遠不是一年開幾次會就完事了。
編者認為,早期的蔣尚義曾長期TI等美系大廠工作,磨練了深厚的半導體技術。後來主宰臺積電研發部門,尤其精通半導體EUV等頂尖技術,這是中芯國際此次起用蔣尚義的關鍵原因。不過,鑑於蔣尚義對臺積電及張忠謀的感情深厚,蔣尚義短期也不太可能毫無保留地做出一些不利老東家的事情。但又鑑於臺積電近幾年技術的不斷攀升,成熟工藝納米級別的定義也將越來越小,蔣對臺積電的「損害」自然可以更好地「控制」到合適範圍之內,儘管當中或許也有相關協定和保證。不管如何,這是蔣尚義重新加入中芯國際擔任二把手的最重要意義。
不難否認的是,自創辦人張汝京開始,一直以來,中芯國際實際上就是一家與臺灣半導體製造業淵源很深的企業。臺灣人才不斷「滲透」前者,會大大加快國內產業向國際水平靠攏,梁孟松領導這幾年就是很好的實例,美國這會看到國內半導體技術越來越快,當然是不願意了,想方設法頻繁採取「拉黑」等手段遏制大陸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速度。
實際上,由於歷史和產業轉移等原因,即便對於臺灣,也有大量曾在美國、日本等國的大廠活躍過的半導體技術人才,目前臺積電等尖端臺企正是靠這批人員不斷發揚光大。畢竟,擁有技術的高級人才可以較為輕易地突破國家技術封鎖等壁壘,各國對此也較難管控。
另一方面,鑑於從28nm、14nm到7nm製程,它們之間的設備比較複雜,很多時候是通用的,業界也沒有多少納米製程設備的說法。所以,如何界定成熟製程、具體哪些設備是禁止出口,哪些設備可以賣,這些自然還需要進一步規範落實,無疑會讓國內企業有一些喘息的機會。
而從近日的資本市場反饋來看,相對於A股的平穩表現,中芯國際在港股則出現了大起大落的情況。昨日(1月6日),中芯國際港股午後大幅跳水,以接近10%的跌幅收盤。今天,中芯國際港股卻強勢反彈,午後漲幅一度接近20%。
總的來說,中芯國際決定起用蔣尚義後,出現了讓周子學等各方都想不到的小插曲,梁孟松甚至有堅決辭職的意願,最終還是決定留下來,背後雙方肯定是做了一些妥協。今後,來自臺積電的兩位關鍵人物,將會在中芯國際擦出何種火花、能否和氣生財1+1>2?國內半導體製造技術5年內能否初步邁進一線水準?這才是大家都最期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