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觀察者網的岑少。歡迎觀看新欄目「岑濟優『秀』」。
最近連花清瘟挺火。鍾南山說連花清瘟對「輕症和普通的」新冠患者有效,可瑞典人不讓這藥過海關,說它無效,甚至說裡面「只有薄荷醇」。
這把我逗樂了,我是經過專業訓練的,一般不會笑,除非忍不住。
如果裡面只有薄荷醇,咱怎麼不叫薄荷清瘟?口香糖都不會只有薄荷醇吧。
這事確實有點過於離譜,所以我搜索了更多的瑞典語網站,還請教了在瑞典留學的朋友,原來瑞典人說的是「mest aktiva(most active)」,說最有效的成分是「薄荷醇」,不是「只有薄荷醇」。
看來中國媒體在轉述時,又鬧了個翻譯上的烏龍,但瑞典人呢,確實挺看不上連花清瘟。
其實,研究「Lianhua-Qingwen」的英語研究文章不是沒有,
翻翻文獻就能知道,裡面潛在的有效成分很多,比如連翹脂苷E、蘆丁、金絲桃苷、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谷甾醇等等。
薄荷醇也是一種藥用成分,可沒有人主張它是連花清瘟最有效的成分。瑞典人的說法雖然並不像中國媒體轉述的那麼無腦,但也沒強多少。
有朋友問,這連花要是買不到,我能不能去池子裡摘點,或者吃蓮子有用嗎?
你真是個人才,來來來,給我捧個傳統段子《口吐蓮花》,看我不一口蓮花噴死你。
連花清瘟的「連」是連翹,「花」是金銀花,沒有「蓮花」什麼事。
新冠疫情帶火了一部老電影《傳染病》,裡面有個意見領袖,謊稱某種藥材有效,從中牟利,劇中設定的藥材,正是連翹。
連翹也不是什麼稀罕植物,還能觀賞,開花的時候,遠看一團黃黃的,不知道的以為是迎春花。但迎春花是6瓣的,連翹花是4瓣的。
扯遠了,回到這藥上。
首先明確一點,連花清瘟,不是抗病毒「神藥」。瑞典人可能會叫屈,你們鍾南山也說啦:「服用後能否使病毒轉陰,實驗組與對照組有縮短,但是沒有顯著性差異。」
鍾院士的說法,是非常嚴謹的,是對研究結果最準確的表述。但在醫學實踐上,「沒有顯著性差異」確實經常就被「四捨五入」成「無效」。
為什麼這樣處理呢?因為樣本之間,具體情況往往會有很大波動,打個比方,並不是一組姚明和一組郭敬明在那裡比較,
每一組都是有高有低,有的我高,有的你高,犬牙交錯,你很難說平均數的一點點差別,到底是「正常」的波動產生的,還是真的因為藥物作用產生的。所以,統計學的檢驗就很有必要了。
在找「神藥」時,我們當然應該把「沒有顯著性差異」的藥物,視為「無效」,因為我們要找的是那種「立竿見影」「力挽狂瀾」「力拔山兮氣蓋世,病毒碰著就該死」的理想藥物。
但是,在滿世界都找不到「神藥」的情況下,效果有差異但不顯著的藥物,如果產量充足、價格低廉,在醫生的指導下,我認為未嘗不可一試。
統計學的應用是醫學最重要的進步之一,但也不必絕對化。
第二點,我看到的鐘南山最近一次表態,是和中國留學生連線時,唯一明確說有顯著性差異的,是患者體溫下降。
這又遭到了一些國外醫生,包括華人醫生的隔空「挑戰」。有人就說某種常見的感冒藥也可以給新冠病人退燒,緩解症狀不等於戰勝病毒。
我想這還是思路和標準不同,很多人眼裡的「有效」,必須是直接殺滅病毒,這連花清瘟確實做不到。
但從實用理性的觀點來看,能改善症狀,哪怕不顯著,也可能有些意義。比如患者症狀緩解了,心情好了,信心有了,可能更有利於康復;也可以減少護理人員的壓力。
第三點,不要盲目吃藥。
現在國內風險已經很小了,有疑似症狀,安心休息觀察,必要時去醫院就好。如果您在海外,做好物理防護是第一位的,千萬不要為了「預防」而吃連花清瘟,更不必大量囤貨。如果你手頭有連花清瘟,出現疑似症狀後,可以找有中醫背景的華人醫生諮詢用藥。
今天我們的內容就是這些。鍾院士的論文還沒有正式發表,關於連花清瘟,也還有很多可以說,我先挖個坑,以後再慢慢填。
(關於欄目名稱,本打算叫「濟生堂話」。因為曾祖父在上海太平橋地區,也就是現在新天地附近開了「濟生堂」,坐堂問診開方製藥,雖然在公私合營後幾經變遷已不復存在,但還是想用濟生堂這個名字,致敬先祖。可虎牙小姐姐一搜索,中國現在還有不少「濟生堂」,只不過和我家祖上的「濟生堂」一點關係都沒有。你這紀念先輩呢,結果白給人家打廣告了。既然穿上長衫錄節目,就當個「秀場」吧,便取了「岑」與「濟」字,組合成了「岑濟優秀」。)
第一期《科學家為什麼幹不過陰謀論》視頻已經發在了觀察員欄目,點擊下一頁,可查看第一期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