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交通工具落後,信息閉塞,家裡人出遠門可能幾個月或幾年才能回來,即使有人願意捎信報個平安,也會遇到兵荒馬亂等各種情況,所以古人常常會臨淵嘆息,後來雖有愚人移山,卻遭到智者譏笑,可見過去做事多麼艱難。
鬼谷子說:「內外不通,安知所聞,開閉不善,不見原也。」有些人自己不願意去創新,又擔心別人成功而危害自己,就希望大家都兩耳閉塞,目光短淺,一起坐井觀天。其實他們哪裡知道,滔滔洪流不是誰一己之力可以阻擋的。
01「德之術曰,勿堅而拒之,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神明之德術正靜,其莫之極。」
先說說前半句。鬼谷子說:不要拒絕願意歸附我們的任何人。如果能聽信人言,就使自己多了一層保護,如果拒絕別人進言,自己也受到了封閉。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小時候是一個頑皮的孩子。由於貪玩,萬斯同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
後來萬斯同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一個人能夠從諫如流,虛幻若谷,到哪裡都是受人歡迎,被人愛戴的。反之,如果聽不進批評,不願接受別人積極有用的主張,就會拒人於千裡之外,漸漸地也把自己閉塞起來,成為孤家寡人,失敗也就可想而知了。
02
如今我們處在現代化的時代,各種條件都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依然有許多人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意與人交往,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良言相勸。
司馬光在《孫權勸學》一篇寫道:孫權勸呂蒙要勤勉學習,要多多閱讀,了解歷史,並拿自己舉例,自己事務繁忙卻一直在看書。於是呂蒙便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談話,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呂蒙本來是一介武夫,即使粗通文墨,也沒有諸葛亮的智慧,關雲長防守荊州時根本沒有把他當回事。但是他聽從孫權的勸導,改正自己,用心學習,打仗也用心專營,終於一戰成名,白衣渡江殺了關羽,也幫助孫權了了一樁心事。
03
下面再談談後半句。鬼谷子說:高山仰望可看到頂,深淵計量可測到底,德的地位像神明一樣神聖,崇德之術也要求心態平正平靜,做到了這些,就沒有什麼能夠比得上的。
物理學家霍金十七歲那年,得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
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蹟,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
04
一座高山生長得巍峨雄壯、直矗雲天,膽小的人可能望而卻步,害怕山高路險,去而無返。有豪情的人會接受挑戰,不僅挑戰高山的雄壯,也挑戰內心的恐懼,成功了也會發出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得意之語。
再長的路,只要不停地走,都會看到盡頭;再高的山,只要不懈地攀登,都會被徵服。事在人為,路在腳下,心正術明,內外暢通,就會德高學厚,高山而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