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擔憂、害怕,帕金森病患者為何難以擺脫情緒問題?

2021-01-09 毛之奇醫生

帕金森患者通常都會伴有抑鬱和焦慮的症狀,有的患者甚至會出現精神異常,這些症狀不但讓患者自身非常痛苦,也導致患者家屬非常擔憂、害怕。

帕金森患者出現抑鬱焦慮的症狀的原因是什麼?

1、患者的腦組織因疾病損傷,出現神經內分泌改變,引起神經功能缺損,認知障礙等。

2、患者的自尊因患病後的功能障礙、疼痛或生活節奏改變而受到傷害,從而導致如情緒不穩定,容易發怒,失眠和緊張等症狀。

3、患者在患病之前,就性格比較敏感,過於關注自我,在患病後,更容易將這些情緒放大,於是就會出現這些表現。

帕金森病患者群體中約有40%的患者會伴有焦慮症狀,主要表現為精神焦慮和軀體焦慮。患者常常會感到莫名的恐懼,不安或者緊張,會坐立不安,喜歡走來走去,不停地有小動作,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等。

還會有嚴重的患者,感覺馬上就要有世界末日,為此焦慮不堪。

部分帕金森患者伴有抑鬱症狀,主要表現為就是經常覺得悲傷,沮喪,容易生氣,還會時常覺得身體不適等。

並且由於運動障礙的加重,患者就比較難完成原本熟悉的工作,降低了生活質量並增加了心理負擔,從而導致加重了抑鬱情況,而抑鬱症會增加患者的運動障礙。

大量研究表明,焦慮或抑鬱可能都是帕金森病這種疾病的一個固有症狀。

應該從哪些方面來治療這個帕金森病的抑鬱和焦慮症狀呢?

1、加強心理方面的諮詢與治療

患者需要正視這些心理狀態不佳的問題,積極的去治療非常重要,家屬和親近的人都應該給患者心理的支持,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

患者有時很難自己紓解情緒,所以尋求正規的心理科醫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適當使用一些藥物,改善情緒問題。

2、抗帕藥物治療

患者的抑鬱與焦慮與帕金森病本身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患者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控制好患者的運動症狀對於情緒的障礙也會有改善作用。

3、DBS外科手術治療

深部腦刺激術(DBS)是現在針對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療方式之一。手術並不能治癒帕金森,但是卻能夠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運動症狀,改善了生活質量。

相關焦點

  • 帕金森病認知障礙的早期識別及處理
    認知障礙是帕金森病最常見非運動症狀之一,包括帕金森病輕度認知障礙(PD-MCI)和帕金森病痴呆(PDD),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加速疾病進展和增加家庭、社會經濟負擔重要原因。然而,臨床醫師對於帕金森病認知障礙的關注度不夠,缺乏早期識別的意識,導致治療延誤,這也將影響帕金森病總體治療效果,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進一步下降。
  • 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訓練,90%的人不知道,可以關注我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我國6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的患病率大約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為散發病例,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紋狀體DA含量顯著性減少而致病。
  • 帕金森病患者腰直不起來該怎麼辦
    謝老伯患帕金森病7年餘,平時定期看醫生,規律服藥,堅持參加鍛鍊,身體狀況一直保持得很好。然而近來謝老伯發現自己彎腰越來越嚴重,已經快彎到了90度,行走不穩,而且腰背部疼得厲害。特別是最近摔倒了2次,更加不敢走路了。現在謝老伯只能天天呆在家裡,生活需要家人照顧,背部疼痛難忍。
  • 對病情漠不關心,情感淡漠,帕金森病還有這種症狀?
    有一部分的帕金森病患者會存在情感淡漠,他們會對情感反應降低,對周圍環境的變化缺少敏感,對自己的病情漠不關心,別人對他的關心問候,他也不理會,仿佛他的情感被一個黑洞慢慢吞噬。情感淡漠,是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症狀之一,過去人們將它視為抑鬱的一種表現,但是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它或獨立抑鬱而存在,逐漸受到學者重視。情感淡漠的發生機制是比較複雜的,一般認為與額葉或皮質下結構的損害有關,而帕金森病患者出現情感淡漠是什麼原因?
  • 打太極拳、練表情 改善帕金森病症狀
    □ 張南麗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目前的各種療法只可改善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的進展,更無法治癒,因此,患者的飲食和功能鍛鍊顯得尤為重要。  穀物蔬菜要充足。奶類食品含豐富的鈣質,對於容易發生骨質疏鬆和骨折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牛奶是預防「病上加病」的重要營養食材。另外,吃豆腐、豆腐乾等豆製品也可以補鈣。  不用吃補品。國家從沒有審批過可以「輔助治療帕金森病」的保健食品。人參、鹿茸、燕窩、海參、蟲草、阿膠等對帕金森病人沒有特別的作用,或許能改善一些身體的不適,但要在醫生指導下辨證食用。
  • 法研究:眼跳異常可助預判帕金森患者姿勢不穩
    新華社巴黎3月11日電(記者張雪飛)姿勢不穩是導致帕金森病患者容易跌倒的重要因素,法國研究人員日前發現帕金森病患者的姿勢控制障礙和眼跳異常之間存在聯繫,眼跳或可幫助預斷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發展。  人類眼球運動有注視、眼跳和追隨三種基本形式。
  • 手腳發抖或是帕金森「上門」?若發現這些異常,勸你引起重視
    帕金森病常見於老年人身上,這是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其主要特點是靜止性震顫、肌張力增高和姿態不穩等,一般有好幾個症狀時說明帕金森病來臨。帕金森病有哪些表現?3、手腳發抖手腳發抖是帕金森的典型症狀之一,在安靜狀態下手腳不由自主的發抖,活動時才停止,特別是精神緊張時抖得較明顯,只有睡覺時手腳發抖問題才消失。通常從一側手或腳開始發抖,再慢慢發展到另一側。4、行動變得遲緩行動遲緩也是帕金森的主要症狀之一,手腳不聽使喚,難以系上鞋帶或扣上扣子,拿筷子都很費勁,某件很簡單的事需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完成。
  • 噩夢連連、總夢見跟人吵架甚至打架,小心帕金森病正悄然靠近
    如果你常噩夢連連,或是夢見跟人吵架甚至打架,警惕帕金森病正悄然靠近!有數據證實,約70%在睡夢中出現拳打腳踢行為的人,在未來10年內會被診斷患上帕金森病或老年痴呆症。這種行為被稱為「異態睡眠」,是帕金森病患者主要症狀之一。
  • 帕金森四大症狀是什麼?帕金森症候群能活多久?
    帕金森屬於老年病,如果出現了帕金森,那麼他表現出來的症狀是比較明顯的 ,首 回先他的肌 答肉會僵直,也就是走路的時候看起來腿腳特別的不靈活;還有就是會有靜止性的震顫,像是手會不斷地顫抖;再有就是運動會比較遲緩,有些比較簡單的動作好像也難以完成;再有身體看起來比較僵硬。
  • 注意,老年人身體出現這5種變化,要警惕是帕金森找上門了
    帕金森出現會有哪些症狀發生?在早期患者只是單純出現排便習慣改變,隨著時間延長會導致排便無力,甚至需要用藥才能將糞便排出體外。隨著疾病嚴重,患者會感覺痛苦,在服用藥物時還不能將糞便排出,同時會有行動遲緩,手腳抖動等明顯症狀出現。  4、睡眠問題會做噩夢  經常感覺自己在跟人爭吵打鬥,甚至在睡覺時會大聲喊叫、拳打腳踢這這些都被稱為睡眠障礙。
  • 6種最新的帕金森遺傳風險因子被發現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是一種退行性疾病,會導致各種運動障礙,包括手、臂或腿的顫抖,四肢與軀幹的僵直,運動遲緩和姿勢不穩,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的健康。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會逐漸出現行走和說話困難,甚至難以完成其他簡單任務。
  • 曾經的社區「一姐」如今拿不起毛衣針 都是帕金森惹的禍
    帕金森症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一半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會伴隨抑鬱症狀,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質量。這種疾病是神經內科僅次於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的第二大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還沒有根治的辦法,只有早發現、早治療,才能達到有效緩解疾病的效果。
  • 42歲女兒辭職照顧得帕金森病的母親,一個月有20天一起睡
    「我是一個42歲的普通婦女,家裡有個患帕金森的母親,母親自理能力減退得厲害,身邊離不開人照顧,我現在辭職在家,專門照看她……」我趕去蕭山,見到了母女倆,聽了她們的故事。媽媽今年70歲,患帕金森病7年了。這7年,她行動越來越慢,每天吃的藥劑量也在增加。
  • 老人手抖是什麼病的預兆 如何治療老人手抖
    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會出現一些症狀,很多的老年人在晚年的時候,手就會不自覺的抖動起來,有時候還會經常的摔東西之類的,有的老年人是很害怕的。那麼,老人手抖是什麼病的預兆?老人手抖怎麼辦?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老人手抖是什麼病的預兆1、腦功能障礙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良,腦細胞衰退而影響生理功能。
  • 精神病患者家屬眼中的「病好了」,進一步造成了疾病的「難治性」
    「症狀控制了,是病好了」 在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患者家屬在患者症狀控制後,就自認為他們病好了,認為少吃一次或漏服一次藥物是沒關係的,對患者服藥監管的警惕性明顯降低,這是導致精神疾病反覆發作、難以控制的重要原因。
  • 強迫症患者:為何適可而止那麼難?
    在國際疾病分類中,對強迫症的描述為:此症候群的基本特徵是頻發的強迫想法或強迫行為,強迫想法令有這種想法的人產生厭惡,而強迫行為是人們為了擺脫這種討厭的想法而做出的舉動。 多數時候,強迫症患者感覺大腦不屬於自己,他們存在令人難以理解的共性特徵,即能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並不符合邏輯,但就是停不下來,無法控制自身的偏執行為,愈是企圖努力抵制,反而愈是感到緊張和痛苦。 無限循環
  • 上海焦慮症病的專科醫院
    焦慮症的表現症狀   1.睡眠問題  難以入睡或睡不安穩往往與焦慮有關。許多焦慮患者睡前對一些事情胡思亂想,就像大腦「堵車」,甚至醒來後也難以平靜。  2.過度擔心  廣泛性焦慮症的特點就是思慮過多。
  • 9月21日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 解讀近年來阿爾茲海默病研究領域重要...
    到底是為何?在流行病學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聽力缺失與痴呆症有關,而且這種情況所誘發的痴呆症患者數量時全球4700萬病例中的十分之一;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來揭示為何耳朵的障礙會誘發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研究者希望這種最新的解釋能幫助科學家們深入研究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病機制並在未來有效預測後代發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