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和姥姥誰更疼娃?心理學給出答案,孩子的內心感受也不同

2021-01-08 騰訊網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原先隔代育兒以奶奶為主,可如今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姥姥也漸漸加入帶娃大軍,而「奶奶好還是姥姥好」成了讓孩子們糾結的問題,那麼,兩者到底誰更疼孩子?在孩子心裡,誰的位置更高呢?

奶奶和姥姥誰更愛孩子?

如果是獨生子女,對於姥姥而言,她就只有這麼一個女兒,照顧外孫肯定是樂在其中,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就是母愛,為了能夠減輕女兒的負擔,他們在照顧孩子時更用心,完全是出於疼閨女的心態去照顧孩子。

有的婆婆幫忙帶娃並不是出自內心所願,只是擔心不幫忙帶娃,會讓兒媳婦心生嫌隙,將來不善待自己。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秉著公正的立場,奶奶幫忙帶孩子出現的問題更多,畢竟自古以來婆媳問題就是千古難題。

從教育方面看,奶奶普遍更為溺愛子孫,更容易和兒媳婦因育兒分歧產生矛盾,他們常常以長輩自居,趾高氣揚地站在兒媳婦的對立面,內心更希望孩子與自己親一些,帶娃時我行我素,完全不顧和兒媳婦的關係變差,很容易放任孩子。

而姥姥則相對嚴格,他們害怕帶不好孩子,會讓女兒操心,發生矛盾時更願意服軟,聽從女兒的建議和想法,為此,對孩子獎罰分明。

另外,從心理學角度而言,如今性思想較為開放,父子關係的不確定性假設,以婆婆的身份而言,他們內心深處可能會擔心孩子是否是自己的「親孫子」,如果孩子長得不像兒子,則會加重內心的疑慮,對寶寶的疼愛摻雜些許懷疑。

作為娘家人,女兒生的孩子無疑是親外孫,既疼女兒,更疼孩子,比親家內心更安寧穩定,為此,姥姥無疑是排在奶奶前面的。

並且,如果婆家人重男輕女,他們更希望抱孫子傳宗接代,若是兒媳婦頭胎生了女兒,心裡自然是不舒服,極力催促生二胎,而姥姥則會一視同仁。

在孩子眼裡,奶奶和姥姥誰更親?

苗苗是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她說,奶奶和媽媽總喜歡吵架,自從媽媽生了弟弟後,奶奶對自己也不疼愛了,而姥姥卻從未改變過。

豆豆是一個五歲的小男孩,他說奶奶總喜歡說媽媽的壞話,指責媽媽的不對,可是姥姥卻總說媽媽很不容易,要讓他聽話、懂事,多體諒媽媽。

陽陽是一個十歲的男孩,從小到大都是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而姥姥家只是逢年過節去拜訪下,姥姥會給他買玩具,做很多好吃的,但是不會在姥姥面前肆無忌憚地撒嬌,甚至有些生疏,而對奶奶就格外親近些。

由此可見,孩子和奶奶姥姥的親近程度主要看的是誰在照看孩子,另外,如果是雙方都曾參與到育兒過程中的話,姥姥似乎更能得孩子的心。

或許是婆媳矛盾在其中作祟,在孩子眼裡,奶奶和姥姥的差異性多體現在對媽媽的態度上,到底誰在孩子心裡最好,沒有標準統一的答案,因為每個家庭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陪伴時間的長短以及老人對娃的呵護程度。

不管是婆家還是娘家帶娃,都不能只看身份,關鍵要看品行和特質,嘴上說得天花亂墜,行動上毫無動靜,這肯定是不行的;有的老人言語粗俗、行為不端、存在不良嗜好的話,也不適合帶娃的,很容易帶偏孩子,不利於其身心發展。

如果想要雙方老人在孩子心裡處在平等的位置,那麼一定要懂得家和萬事興的道理,彼此間多包容、多理解、多尊重,可以讓親家和婆家輪流帶娃,孩子在享受雙倍寵愛的同時,又能將奶奶和姥姥放在內心平等的位置上。

相關焦點

  • 姥姥和奶奶誰對娃更好?專家給出的答案讓人意外,過來人卻說真實
    傳統的帶娃方式就是奶奶來幫忙,所以很多孩子們都和奶奶更親,要麼就是爸爸媽媽親自上場帶娃。而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有時候姥姥心疼自己的女兒,往往就會去女兒家裡給女兒帶娃。所以姥姥帶娃已經是一個很正常的社會現象了,姥姥和奶奶同是有經驗的過來人,誰對娃更好呢?
  • 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誰更愛孩子?科學排序出來了,你想到了嗎?
    導語:在以前的社會,都是女人生完孩子之後由爺爺奶奶來幫忙照看,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以及人們的思想有了一個很大的轉變,現在可能大多數是由當姥姥的來帶寶寶,這也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正常現象。其實有很多的人都會好奇,一般在孩子最鬧騰的時候是由姥姥照看的,在寶寶懂事之後就接回了奶奶家,其實當姥姥的是最辛苦的一個,那相對而言,姥姥姥爺以及爺爺奶奶,誰才更愛孩子一些呢?下面就跟我一起來看看吧。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誰更愛孩子?科學排序出來了,你想到了嗎?
  • 《姥姥的端午》:因為有了你,我的生命見了光,感受了溫暖
    01沒有姥姥陪伴的端午我似沒有童年,因為我的記憶裡,並沒有爺爺奶奶的疼惜,也沒有外公外婆的寵愛。你是姐姐,讓著妹妹,我是你們兩個人的姥姥,不是誰獨有的。直到有一天,我又一次來到姥姥家,那日,正逢姥姥的生日,爸媽沒空,我和妹妹跟著姨媽二姨他們來到姥姥家,進門的時候,小姨已經先到了,正在廚房忙碌著,姥姥在堂屋裡擺弄著四把剛剛做好的笤帚,這時,一位老人走進來,看看姥姥,再默默數了地上的笤帚,好奇的問:「您不是只有三個女兒嗎?怎麼做了四把笤帚。」
  • 寶爸吐槽孩子奶奶摳門,給兒子做的早飯太寒酸!網友都看不下去了
    先不說老人養育孩子長大不容易,年紀一大把還必須幫忙帶孫子孫女,否則兒女就冷眼相對。只想說,有這樣的兒女,也是老人一生的遺憾。一、「媽,你早餐做得太寒酸了」這年頭整個小區裡帶娃的人,超過80%都是老人在忙碌的身影,而年輕人為了應付高房價和昂貴的生活成本不得不努力工作。可老人帶娃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嗎?答案顯然不是!
  • 只有教會孩子表達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他們的想法...
    它意味著關注感覺和感受。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意思是反向轉化:是什麼感覺激發並導致了某種言語和行為? 正如我們之前看到的小孩子說:「我恨你……我不喜歡你!」這話傳達出什麼感覺?痛苦和憤怒。一個15歲的孩子在等火車時會感到無聊,而不是焦慮或興奮。他開始擺弄車上一堆行李箱上的各種行李牌。他的父母終於不高興了,叫他住手。
  • 關於孩子交朋友的3點建議,學會了,可以培養出善於交談的孩子
    每次你去接孩子放學,老師都私下和你說,你家的小朋友平時的表現,不愛說話也不愛和其他的小朋友玩耍,每次都是孤單一個人。老師也讓你多多注意一下孩子的精神世界。晚上回到家,你詢問孩子,孩子卻說是小朋友們都不和他玩。收到這兩種不同答案的你,會怎麼處理?
  • 姥姥為救外孫放棄治療離世,誰料孩子父親卻避而不見:與我無關
    「他性格太內向,但是當時覺得他人不壞,夫妻倆誰掙錢不是掙錢,只要日子過得下去就行。」趙雨說。2018年6月,經過多年的努力,趙雨做到超市經理的職務,薪資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因為忙於工作,佳明從小由姥姥照顧著。本以為一切按部就班,誰知2018年8月,剛讀一年級的佳明腹痛難忍,高燒不退,趙雨和丈夫趕緊帶著孩子去了醫院。
  • 她是最累姥姥!三胞胎女兒各生了三胞胎,九個孩子,開幼兒園吧
    如今社會下的孩子最幸福,這也是長輩們常說的一句話。因為一個孩子或者兩個孩子不僅有父母的陪伴,更有爺爺奶奶與姥姥姥爺的盡心照顧。在當今姥姥幫忙帶娃似乎成了自然趨勢,這對於寶媽來說是不錯的選擇,第一是可以重回職場,減輕家裡負擔,第二也可以避免婆媳矛盾,畢竟自己媽相處起來不必小心翼翼。
  • 2歲孩子和姥姥玩成語接龍,姥姥完敗,網友:怎麼教的這麼聰明?
    2歲萌娃「秀」成語接龍,姥姥感慨「接不上」,網友:這娃嘴皮子太利索了前段時間一段家庭生活短視頻引發了網友的關注。視頻中一個2歲的小男孩在和姥姥興致勃勃地玩成語接龍。只見姥姥說了一句「竹報平安」,孩子就連珠炮似的往下接了起來,「安居樂業,業精於勤……」一旁拍攝視頻的姥姥表示,「我也接不上了!」
  • 奶奶帶娃4年,5歲孩子卻喜歡外婆,外婆的這一招太陰
    奶奶與外婆之間的鬥爭也是家庭鬥爭的一大重要環節,除了婆媳之外,奶奶與外婆的矛盾可以說是最容易引起家庭紛爭的。劉老太從孫子1歲開始,就足足帶了4年。可是她非常氣憤,帶了4年的孩子卻完全不懂得感恩,而是經常在自己的面前,提起外婆的好。
  • 「事出反常必有妖」,姥姥:出現這三種跡象,意味著家敗的開始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口是禍之門,舌是斬身刀,生活中若是不懂得善護口業,無意中就會招惹很多是非,得罪很多人,給自己的生活帶來許多煩惱。我的表弟結婚三年,他可以說是有房有車年少多金,妻子也賢惠漂亮,按理說這樣的家庭應該是幸福美滿,可沒想到上次回家的時候姥姥卻和我說,表弟已經跟他的妻子離婚了。我好奇地詢問原因,姥姥說:「這還得怪你表弟,家裡什麼事都往外說,給家裡人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是他媳婦賢惠,能忍他三年,要是我啊,半年都受不了。」
  • 有一種幸運,叫姥姥帶娃;有一種虧欠,也叫姥姥帶娃!
    而她和女兒對話的時候,用的是小心翼翼的口吻,似乎在徵求女兒的意見。而女兒聽了後,並沒有關係母親的病情,而是詢問母親能否等兩天再去住院。因為母親如果去住院的話,就沒人幫她帶孩子,她就必須請假在家。看到這裡,你是否也有類似的感同身受?很多女人有了孩子以後,總希望媽媽付出更多,幫自己帶孩子、做家務,卻忘了媽媽也有自己的生活,媽媽也老了,身體不好了。
  • 孩子愛穿大人的衣服和鞋子?背後暗藏的兒童心理學,很多人不知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從2歲多到小學4年級之前,孩子會出現不同程度對大人的衣服和鞋子的喜愛,總喜歡穿上大人的衣服和鞋子到處走動。有的家長把孩子的這些表現當成了「好玩」,笑笑也就過去了,殊不知這些現象背後暗藏著兒童心理學的問題。
  • 鄧超全家福曝光,兒子鄧涵之像姥姥,3歲女兒鄧涵一特像奶奶!
    人生的許多檔次,不在於外在的包裝,而在於內心的品質;人生的許多境界,不在於跟隨,而在於嘗試;人生的許多尋找,不在於千山萬水,而在於咫尺之間,被特別在乎的人忽略,會很難過,而更難過的是你還要裝作你不在乎。命運如同手中的掌紋,無論多曲折,終掌握在自己手中。若要快樂,就要隨和;若要幸福,就要隨緣。快樂是心的愉悅,幸福是心的滿足。別和他人爭吵,別和自己爭吵,別和命運爭吵。
  • 孩子內心深處負能量的危害有多大?看看心理學專家的分析就知道
    在家裡他們也缺乏母愛和父愛,身上的負能量沒有地方可以發洩。課間小晨不小心碰翻了小力的文具盒,負能量一觸即發。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父親像豔陽,給他勇氣和力量;母親像皓月,給他溫暖和慈愛。父母離異後,孩子所不再享受溫馨、關愛,他們有苦無處訴,內心長期處於壓抑、恐懼、憤怒、焦慮狀態。為此,教師要設計一些活動為這些孩子提供一些釋放負能量的機會。
  • 如何運用心理學育兒?三步,激發潛能,讓孩子內心幸福,成績優秀
    在生活中,相信不少父母們跟我一樣,從孩子蹣跚學步開始,就開啟了摻雜著艱難和愉悅的育兒之路。我們努力去養育、引導和塑造孩子,滿心歡喜,充滿期待,卻總是被生活中的「小插曲」弄得手忙腳亂、大發脾氣、後悔又心痛。或許,在物質方面,我們會想盡辦法滿足孩子,卻在心理上,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我也知道,教育孩子,並不是把孩子培養成名牌大學生、或社會上的成功人士,才算成功。
  • 心理學研究:孩子的臉型能反映出性格和智商,你家孩子屬於哪一種
    編 輯:柔山 老一輩認為,一個人的面相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特點、內心世界以及是否聰明,雖說有一些個人色彩在其中,但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心理學研究:孩子的臉型能反映出性格和智商,你家孩子屬於哪一種 英國的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項研究,研究顯示根據男性的臉型,可以對他們的智商水平有一定的了解。
  • 如何養育出一個內心有力量的優秀孩子呢?答案是——正面管教
    在我國,有一種被捧上天的教育,叫做釋放孩子的天性,孩子身上所有的特點,家長都將其歸之為天性,無論好壞,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壓制,只能表揚。這種教育方式,是從一個極端跳到了另一個極端。家長一旦相信「釋放天性」是良好的教育,那麼就會陷入育兒教育的一種陷阱。
  • 孩子「膽小」怎麼辦?心理學專家給出了3步教育法,句句在理
    前段時間我看到了一個問題,是這樣說的:「孩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不敢玩滑梯了,怎麼鼓勵都不行。嘗試著和他一起滑,不行;讓別的小朋友和他一起滑,不行;最後實在是沒耐心了,把孩子放在滑梯最上面推下去,結果孩子除了哭還是不敢自己去玩。幾乎是什麼方法都試過了,最終的結果都一樣,不行。」
  • 姥姥給早產外孫女縫百家被:一針一線縫製著密集的哎
    姥姥給早產外孫女縫百家被:一針一線縫製著密集的哎時間:2020-09-24 15:45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近日,山東濟寧的一位姥姥親手為外孫女縫製了一床百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