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屢屢頻發的校園暴力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條駭人聽聞的新聞。
甘肅省隴西縣內,一位14歲少年遭遇了五名同學的圍毆。
之後,受害少年被送往醫院搶救。
但是,因為少年顱腦嚴重損傷,最終搶救無效身亡。
根據醫院出具的檢查報告顯示:
受害少年遍體鱗傷,後腦勺頭蓋骨被人打破。
左側側腦腦室積血,左側小腦半球挫裂傷,左側顳骨巖部骨折。
蛛網膜腔出血,下體竟然腫成兩個拳頭大。
看著檢查報告上那些觸目驚心的字眼。
真的很難想像少年遭受了多大的傷痛。
一位目擊者回憶時說道:
「毆打過程持續了約七八分鐘,張某一直是站立狀態,也沒有還手。
後來,被打完之後他還走回了教室。
但是沒過多久,他就開始嘔吐,然後就被送往了醫院。」
這個傻孩子,讓我感到無比心痛。
被人打了非但沒有還手,甚至連逃跑的想法都沒有。
被打完之後,也一聲不吭,反而默默地走回了教室。
這麼一個老實的孩子,我實在想不明白到底為什麼會遭此毒手。
但是,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經過警方的初步調查。
受害少年被5名同學毆打致死的原因,竟然只是因為一副耳機。
受害少年的父親張某德在接到兒子死亡的消息時,已經是晚上九點了。
因為家中經濟條件一般,他常年在外地打工。
但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
今生第一次坐飛機竟然是因為兒子永遠的離開了他。
看著手機中兒子的照片,張某德回憶起他經常和兒子說的話:
「好好學習,聽媽媽的話,看見別人要打你,你就趕緊跑。」
每次他向兒子說這些話的時候。
兒子都會很乖巧的答覆:「好的,爸爸。」
可是,這一切都已經晚了。
這個老實乖巧的孩子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02.面對校園暴力,我們到底應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這件事情發生後,立刻引起了無數網友的關注。
面對受害少年的慘死,無數網友都感到無比憤怒。
大家都恨不得把那五名同學揪出來,立刻槍斃,以解心頭之恨。
還有網友也說道:
「如果我有孩子,我一定會告訴他如果有人打你,請務必打回去!」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相信大家都一定被父母這樣教育過:
「打人是不對的,無論任何時候,你都不能動手傷害別人。」
但是每當有這種惡性事件發生時,我們卻會發現:
在這個世界上, 有些人揮舞起自己的拳頭來,是毫無道理可言的。
即使你不去傷害別人,你也會受到傷害。
這我不禁深深感到疑惑:
面對屢屢頻發的校園暴力事件,我們到底該怎麼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受害少年的父親告訴自己的兒子:「如果有人要打你,你就趕緊跑。」
逃跑是一種短暫的方法,它確實可以幫我們避免一些傷害。
可是,這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總會有一些跑不掉的情況。
所以,我想這並不是一個最好的辦法。
憤怒的網友告訴我們:「如果孩子被打了,你一定要教育他打回去。」
他們認為一味忍讓,只會讓別人以為你好欺負。
打回去不僅可以向別人展示自己反抗的態度,還可以避免傷害。
在電視劇節目《開講啦》中,有觀眾提問:
「如果孩子被打,您會支持他打回去嘛?」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也說道:「肯定會啊!」
不僅如此,甚至在網絡上,幾乎所有的文章都在教育我們:一定要打回去。
可是,面對這種觀點,我卻始終都覺得哪裡怪怪的。
我雖然不是一名母親,但是我也有一個未成年的弟弟。
他在上學期間也曾遇到過霸凌事件,但是他從來沒有還手過。
面對他的「懦弱」,母親不止一次教育他,一定要還手。
可是每一次,他都會掉下眼淚,哭著回家說自己被欺負了。
母親總是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嘆息道:「你可真是沒出息。」
看著弟弟的樣子,我卻從來沒有覺得他很懦弱,相反,我覺得他真的很堅強。
人之初,性本善。
對於一個單純天真的孩子來說,他的本性是善良的。
即使他面對傷害,也沒有選擇用同樣的方式去反擊別人。
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
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就是要去保護他這種善良的本性。
而不是逼迫他違背自己的本性去傷害別人。
不是嗎?
03.我們與惡之間,只有一顆心的距離
很多時候,我們與惡的距離,只有一個心的距離。
我知道很多人也許會認為我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
肯定也會有人指責我:「當事情發生在你的身上時,你就不會這樣說了。」
其實,大家的憤怒之情我很理解。
每一次發生這種惡行事件時,我們都渴望受害者能夠反擊一下。
但是,就拿這件事來說。
受害少年面對五名同學的毆打,他的反擊會有用嗎?
他的反擊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說不定還會讓他遭到更狠的毒打。
不僅如此,當少年選擇了用同樣的方式去報復別人時,他的雙手也會沾滿罪惡。
所以,武斷地「殺死」和「報復」一個罪犯,都是無法阻止惡行的再次發生的。
之前,看過一個電影,名叫《我在伊朗長大》。
在這部電影中,在青春期的小女孩也受到了校園暴力和霸凌。
她無助的跑回家向奶奶哭訴,他的奶奶說了一段話,讓我至今記憶深刻。
奶奶說:「我要給你一條永遠受用的忠告。
在你的一生中,你將會遇碰到很多混蛋。
如果他們傷害你,是因為他們愚蠢,不要對他們的惡行有所回應。
因為再沒有比怨恨和報復更糟糕的事情了。
記住,要永遠保持自尊和自我。」
面對屢屢頻發的暴力事件。
我們最應該做的,永遠都是加強社會管理和教育的工作。
而不是逼迫孩子們學會動手。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