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_滾動新聞_中國...

2021-01-07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武漢4月25日電 題: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新華社記者 齊中熙、林暉、安蓓、黎昌政

4月24日,隨著最後一位重症患者核酸檢測結果轉陰,湖北省及武漢市所有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實現清零。

從一度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主戰場、最高峰一天新增1.3萬多例,到無新增確診病例、重症清零,醫療救治工作取得重大勝利,武漢人民和全國人民攜手,從冬到春。

4月24日,在位於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醫務人員在護理核酸檢測結果轉陰的新冠肺炎病人。當日,湖北省及武漢市所有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實現清零。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上下同心者勝,眾志成城者贏。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人守望相助,為徹底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凝聚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一方有難,八方馳援

4月18日,距離武漢「解封」已過去10天。晚上7點,列車長辛佳樂登上武漢開往漯河的G554次高鐵。1月23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當天,他值乘的就是這趟車。

辛佳樂在列車上工作了7年,每年春運,看到的是滿載的車廂,感受著乘客們踏上返鄉路途的喜悅。而今年,他第一次面對空無一人的車站。

「雖然70多天沒有普通旅客出行,但武漢站運轉從未停歇,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員、物資源源不斷匯聚武漢,全國人民和湖北、武漢人民一起,共同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辛佳樂說。

疫情突如其來,湖北多地確診人數不斷增加,醫療資源缺乏,救援物資告急!

關鍵時刻,黨中央緊急部署,充分考慮疫情現狀、人力資源儲備及受援地市醫療資源缺口等情況,統籌安排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漢市外的16個市州及縣級市。

從1月下旬開始,國家醫療隊馳援武漢。與此同時,地、空大通道也高速運轉,成為記錄眾志成城戰「疫」的一個個生動畫面。

正月初一,浙江、江蘇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近300人需乘高鐵馳援武漢,國鐵集團迅速安排醫療隊從杭州、南京分乘高鐵到合肥會合,再換乘前往武漢。在合肥南站中轉時,52名鐵路幹部職工組成接應小組,及時轉運醫療隊隨車攜帶的12噸醫療用品,僅40分鐘就完成轉運工作。

1月25日,送站親友在鐵路南京南站站臺為醫療隊隊員打氣加油。當日,首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從南京集結出發,奔赴武漢。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高鐵武漢站是醫護人員、醫療物資集中到達最多的地方,來自全國各地三分之一以上醫護人員、醫療物資經高鐵運達武漢站,再中轉至各大醫院。

共產黨員、值班站長賈青青為代表的33名高鐵客運員組成的「頭雁」黨員突擊隊,平均每天要接車10多趟、轉運醫療物資500多箱,最多的一天接車22趟。

從1月23日暫時關閉離漢通道到3月下旬,全國鐵路累計運送援湖北醫護及救援人員約400批約1.2萬人;向湖北和武漢地區累計裝運防控保障物資超過30萬噸。

4月15日中午,武漢天河機場出發大廳,《歌唱祖國》再次響起。

最後一批撤離的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約180人結束80多天的救助任務,從這裡啟程返京。

從1月26日開始,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陸續趕赴武漢入駐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4月12日下午,中法新城院區C9病區正式關閉。109例重症、危重症患者重新贏得生的希望。

4月12日,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隊員與武漢同濟醫院醫務人員共同將中法新城院區C9病區最後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轉往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ICU。這名患者是一名在疫情防控一線感染的武漢當地醫務人員。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疫情肆虐,空中大通道從未停息,爭分奪秒,晝夜不停。

1月23日至4月8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70餘天,共有4400餘架次飛機在這裡緊急降落起飛,3.6萬名援鄂醫護人員馳援而來,超過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醫療救援的調動規模和速度。

在天河機場的飛行日誌上,記錄了這幾個瞬間:

2月13日,一批增援武漢的軍隊醫護人員抵達武漢天河機場。新華社記者 黎雲 攝

——2月9日,41架包機運送近6000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創下迎接運輸保障醫療隊人數最多的一天;

——2月13日,國產運-20等3個型號11架軍用運輸機,滿載著人員和物資抵達,這是空軍首次成體系大規模出動現役大中型運輸機執行緊急大空運任務;

——3月31日,51架包機從這裡起飛,接運7000餘名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返程,創下民航執行的最大規模醫療隊撤離任務紀錄。

3月31日,人們送別北京市屬醫院醫療隊隊員。當日,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奮戰兩個多月後,共有136名醫護人員的北京市屬醫院醫療隊離開武漢返程。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各支醫療隊從接到通知到組建完成一般不超過2個小時,從集結出發到抵達武漢、湖北一般不超過24小時。

「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這是中國制度的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鑑,相信中國採取的措施將有效控制並最終戰勝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由衷讚嘆。

心手相牽,守望相助

夜幕下的武漢燈光璀璨。以戰「疫」為主題的「燈光秀」亮起,鑄就了江城的「不夜天」。與全國各省區市名字同時亮起的,還有「感恩有你,共克時艱」。

武漢夜晚的「戰疫燈光秀」(4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 攝

危難中,武漢不是「孤島」,更不是孤軍作戰。全國人民與武漢人民一起,守護著這片家園。

1月24日大年三十,重慶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宋彩萍組織護士查房時,接到了出徵武漢的命令。

「疫情不等人,軍人就該在戰場衝鋒!」從臨危受命到整裝待發,僅有4個小時準備時間。安置好所負責的病人後,宋彩萍急忙趕回家準備行裝。

在武漢金銀潭醫院,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宋彩萍鼓勵大家奮勇努力,戰勝疫情(2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時間緊迫,甚至來不及吃上一口擺上桌的年夜飯。臨別時,16歲的兒子緊緊地把宋彩萍摟在懷裡。他知道,每當媽媽緊急奔赴戰場,正是祖國最需要的時候。

當晚,450名白衣戰士在茫茫夜色中抵達武漢天河機場,投入到緊張的醫療救治工作中。

懸壺入荊楚,白衣做戰袍。

這張標註了日期的拼版照片顯示的是武漢火神山醫院從開始設計到建成完工,歷時10天(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醫療力量調遣就此啟動。先後有來自軍隊和全國各地的340多支醫療隊、4.2萬多名醫務人員奔赴湖北戰「疫」前線,與湖北50餘萬名醫務工作者並肩奮戰、共戰疫魔。

望著一批批醫療隊員們走下飛機時堅定的眼神,天河機場運行指揮中心應急辦公室副主任李俊熱淚盈眶:「武漢,有救了!」

在白衣天使馳援荊楚的同時,廣大建設者也從四面八方趕來,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為武漢戰「疫」貢獻力量。

除夕之夜,43歲的武漢市江夏區農民工胡曉紅正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一個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急需工人的電話打來,她扔下筷子就往工地跑。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是1月26日拍攝的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下圖是2月5日拍攝的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經過十晝夜的奮戰,2月6日,雷神山醫院正式通過武漢市城建和衛健部門的驗收,並開始逐步移交。新華社發

正是在像胡曉紅這樣的普通建築工人的不懈奮鬥下,僅除夕當天,遍布藕塘、土堆的5萬多平方米場地全部平整,開挖土方15萬立方米,足以填滿57個標準遊泳池。

——約10個晝夜,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相繼建成;

——29個小時,首批有4000張床位的方艙醫院改建完成,開艙收治病人;

——一個月內,武漢市改建16家方艙醫院,改造86家定點醫院,新增6萬多張床位,相當於新增60多家三級醫院的床位數……

2月17日拍攝的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從「人等床」到「床等人」的重大轉變,離不開7萬多名建築工人不舍晝夜為疫情防控構築起的生命屏障。

心手相連、守望相助,每一個武漢的普通人,都活出了英雄的模樣。

汪勇,武漢一名普通的「80後」快遞員。疫情期間,他偶然加入了一個醫護人員車輛需求微信群。當看到群裡一名金銀潭醫院的護士求助說「回不了家」,汪勇難以入眠。

第二天早上6點,他瞞著家人,準時出現在醫院門口。

2月24日,在武漢市江岸區黃石路漢口大藥房,惠民苑社區網格員豐楓把為居民購買的藥掛在身上。新華社發

「我做這件事的初衷很簡單,一天接送一個醫護人員,可以為她們節省4個小時,接送100個就是400小時。400個小時,他們能救多少人啊!」

從一個人接送到發展一個團隊,汪勇組建了志願團隊,服務內容也越來越多——

免費接送,協調防護物資,採購生活用品,解決醫務人員的吃飯以及修眼鏡、修手機等各種棘手瑣事……

點滴微光,匯聚璀璨星河。

3月2日,在哈藥集團製藥總廠的醫用防護服生產線,工作人員在進行生產作業。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武漢市江岸區惠民苑社區網格員豐楓日日為社區群眾採買藥品,數十個藥袋掛滿全身;

——武漢市公安局神龍派出所民警肖利軍細心守護著社區裡的64位獨居老人,每晚都到獨居老人家裡走訪;

——46歲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環衛女工朱連芳主動請纓,進入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協和西院進行保潔消毒工作……

一雙雙手扛起重擔,一份份愛接力傳遞,匯聚起戰無不勝的抗疫力量。

同舟共濟,勇毅前行

1月26日,大年初二。在江蘇老家過年的袁傳偉星夜返廠,一個人「扛」起一條生產線。

袁傳偉是蘇州盈瑪精密機械公司的生產負責人。公司剛接到一批用於湖北醫院消毒設備的「火線訂單」,而工人們已經回鄉無法趕回。原本需要5名員工協同才能完成的工序,袁傳偉硬是一個人扛了下來。

此後10天,這條「一個人的生產線」連軸運轉,生產出100多套產品。

1月28日,滿載350噸檢測合格蔬菜的14輛貨車從蔬菜之鄉山東壽光出發,這批蔬菜是無償捐贈給武漢市的。新華社發

疫情突至,正值春節假期。抗疫的戰場上,口罩告急!醫用防護服短缺!大量醫用物資供應不足!

疫情就是命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緊急部署,各地各部門全力以赴,重點行業企業加班加點、增產擴產。

一場上下同心的後勤保障戰全面打響!

這是與時間競速、與病毒賽跑的中國效率——

加緊建立重點企業生產臨時調度制度,派出駐企特派員全力擴大國內生產;

4月8日凌晨,武漢「解封」後,車輛通過武漢西高速收費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建立國家臨時收儲制度,組織多批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擴能、增產、轉產,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給予稅收、金融支持,有力保障全產業鏈協調運行;

加快疏通物流「堵點」,保障生產所需原料運輸暢通,為疫情防控物資入境開闢綠色通道……

2月29日,全國口罩日產能、產量雙雙破億,不到一個月產量增長十幾倍。醫用N95口罩日產能、產量分別達到196萬隻、166萬隻,醫用防護服從日產0.87萬件躍升至超過30萬件,一線醫護人員防護需要得到有效解決。

這是同舟共濟、全面動員的中國力量——

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下,人民群眾生活物資必須全力保障!

3月19日,務工人員陳安心(前)準備上車。當日,551名湖北荊州務工人員搭乘G4368專列抵達廣州,返崗就業。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多部門建立快速聯動工作機制,千方百計增加生活必需品供應;重點保障企業全面復工復產;開闢食品、蔬菜、醫療物資等必需品綠色通道,撐起交通「生命線」;各地各有關企業對湖北省、對武漢市生活物資保障全力支持……

疫情大考下,我國生活必需品、醫療物資、電氣水熱等基本供應總體平穩,食品、藥品、基礎工業品、基本公共服務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有序運轉,14億人的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保持穩定。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重啟」的武漢,正在迎來新的希望。

城市交通運轉起來,公園景區陸續開放;中歐班列(武漢)恢復常態化運營,企業復工復產加快推進……九省通衢之地、中部工業大市加快甦醒,帶動上下遊產業鏈聯動激活。

4月8日,武漢「解封」當日,迎來2020年首場「雲招商」。

3月28日,開往德國杜伊斯堡的中歐(武漢)班列從中鐵聯集武漢中心站駛出。這是自疫情防控以來,從武漢開出的首趟中歐班列,標誌著中歐班列(武漢)恢復常態化運營。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當天籤約69個項目,涉及智能製造、生物醫藥、金融保險、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總金額達2451億元。其中,11個總部項目落戶武漢。

潛江小龍蝦、秭歸橙、英山雲霧茶……為解決當地農產品滯銷問題,全國多地政府鼓勵優先採購湖北農產品,各大央媒線上「帶貨」,全國人民紛紛「搭把手」,掀起了一股為「鄂貨」下單的熱潮。

全國為武漢加油,武漢也為全國助力。

4月22日,商合杭高鐵合肥至湖州段進行最高測試速度試驗。

速度指針不斷升高,直到跑出時速385公裡試驗目標值,在沒有降速情況下通過裕溪河特大橋,創造了世界300米以上大跨高鐵橋梁最高行車速度。

4月22日,在商合杭高鐵合肥至湖州段,聯調聯試綜合檢測列車經過浙江湖州境內(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此時,遠在400多公裡外的武漢,中國鐵建鐵四院線站處副總工程師李秋義正緊盯著電腦屏幕上實時傳送過來的軌道各項數值。

「雖然還不方便去現場,但我們為裕溪河特大橋量身定做了軌道狀態監測系統,有了這個『千裡眼』,設計人員在武漢總部就可以實時監控。」他說。

同舟共濟、勇毅前行。

到4月17日,湖北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復崗率分別達到98.2%、93%。整體已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基本達到正常水平。

抗壓前行的湖北,正如同今日中國的縮影。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頑強拼搏,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一定能奪取戰「疫」最終勝利。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人守望相助,為徹底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凝聚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相關焦點

  • 上下同心,守望相助——中國抗疫眾志成城的生動實踐-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上下同心者勝,眾志成城者贏。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人守望相助,為徹底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凝聚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 上下同心,守望相助
    上下同心者勝,眾志成城者贏。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人守望相助,為徹底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凝聚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 視頻| 同心戰疫 共創未來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國上下14億人守望相助,為戰勝疫情貢獻力量,這場戰「疫」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頑強不屈的磅礴力量。一方有難,八方馳援新年伊始,疫情突如其來,湖北多地確診人數不斷增加,醫療資源匱乏,救援物資告急。
  • 「寧黃同心 山河無恙」抗疫主題攝影展在寧開展 用鏡頭聚焦抗疫故事
    您的位置:龍虎網 &gt新聞中心 > 南京新聞 > 「寧黃同心 山河無恙」抗疫主題攝影展在寧開展 用鏡頭聚焦抗疫故事
  • 偉大抗疫精神的四川實踐
    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廣大黨員、幹部帶頭拼搏,醫務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徵,各行各業各界堅守一線、守牢防線,千千萬萬志願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獻,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共同鑄就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
  • 助力全球抗疫合作 詩朗誦暨歌曲《命運與共》重磅上線
    助力全球抗疫合作 詩朗誦暨歌曲《命運與共》重磅上線 2020-05-31 2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二〇二〇年宣傳思想工作巡禮:戰「疫」戰貧築同心 昂首奮進新徵程
    以思想理論宣傳為抓手,中央主要媒體紛紛加快融合發展步伐,推出「習近平的小康故事」「第一觀察」「時政新聞眼」等欄目和融媒體產品,以生動故事和獨特視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展現大國領袖心繫百姓的為民情懷。產品全網瀏覽量多次破億,品牌效應愈發凸顯。
  • 同心抗疫,同舟共濟——縣總工會多措並舉為抗疫貢獻力量
    同心抗疫,同舟共濟——縣總工會多措並舉為抗疫貢獻力量 2021-01-15 0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電信石家莊公司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獲讚揚
    中國電信石家莊公司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獲讚揚 2021-01-18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美逆行者》: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影視熱點)
    《最美逆行者》海報出品方供圖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致敬最美逆行者。9月17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與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製作,長信傳媒和靈河文化聯合承制的首部抗疫題材電視系列劇《最美逆行者》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間開播。
  • 抗疫鬥爭的江蘇實踐|滄海橫流,白衣執甲盡顯英雄本色
    在抗疫形勢最吃勁的時候,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重症救治組中西醫巡診專家、江蘇省中醫院副院長朱佳到抗疫「最前線」把脈開方,探尋中西醫聯合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方法。  江蘇醫療隊裡,經驗豐富的專家名醫和不言苦不怕累不懼險的醫護人員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鑄就了一支攻堅克難、能打勝仗的「硬核」團隊。
  • 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啟示之三 力量源泉:14億人民不屈不撓的意志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指出:「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中國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白衣為甲、逆行出徵。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抗疫主題美術作品展中,一幅名為《逆行者》的油畫上,身著藍色羽絨服、背著背包、戴著口罩的甘如意,在前往武漢的高速路口等待通行。
  • 和林格爾縣第一幼兒園:「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
    和林格爾縣第一幼兒園:「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妙手生輝教師剪紙展示活動舉辦 2021-01-08 1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表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899名先進個人、300個先進集體_新聞資訊...
    疫情發生後,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突出分區分類、聯防聯控,著力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強化統籌調度、保障一線,堅持靈活有序、穩企穩崗,打出一套符合中央精神、切合四川實際的「組合拳」,全省上下萬眾一心、全力以赴,迅速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 「e路同心」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詮釋了人間大愛,用眾志成城、堅忍不拔書寫了抗疫史詩。在共克時艱的日子裡,有逆行出徵的豪邁,有頑強不屈的堅守,有患難與共的擔當,有英勇無畏的犧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動。
  • 吳天寶畫作入選國家博物館眾志成城美術展
    我市畫家吳天寶畫作入選國家博物館「眾志成城」美術展晨報融媒體訊(記者 王世搏)8月1日,「眾志成城——抗疫主題美術作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眾展出。我市群眾藝術館美術教師、青年油畫家吳天寶創作的油畫作品《轉危為安》成功入選,在「抗疫·美術家在行動」單元展出。
  • 在偉大抗疫精神引領下不斷奪取新勝利
    風雨同舟、眾志成城,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帶頭拼搏,醫務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徵,各行各業各界堅守一線、守牢防線,千千萬萬志願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獻,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共同鑄就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每次災難總是對現有秩序的一場檢驗,也是催生秩序變革的一次機遇。
  • 「地評線」金羊網評:抗疫全面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值此關鍵時刻,中國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國際抗疫合作。3月1日至4月4日,我國已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102億元,派出多支醫療隊援助疫情嚴重的地區和國家,高度參與全球抗疫,為世界其他國家更好地戰勝疫情提供了大量經驗和有益幫助。但是,西方國家在接受中國援助的同時,並不完全領情,囿於意識形態的傳統偏見和個別國家政客的錯誤引導,某些國家出現不少非議、妄議中國防控疫情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