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培慶:發人深省的「自願為奴論」 | 檢書157

2021-01-18 騰訊網

[摘要]哲學源於驚奇,科學也源於驚奇。由此看來,可以說人類語言中最偉大的詞就是「為什麼」。正是「為什麼」促使人們去摸索、探求、尋找答案。

本期作者:潘培慶(學術著作譯者)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莊嚴、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在抗日戰爭的年代,當時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決心,堅決不做亡國奴;此歌后來成為中國的國歌。

為奴都是出於無奈。在古代中國,誰要是犯了重罪,家屬就會因牽連而被判為官奴;當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為了生活,也有人自販為奴。自販為奴,雖然也是一種選擇,也有自願的意思,但卻是被迫的,因為中國人都知道一個基本道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拉·波埃西卻提出了一個相反的觀點:在暴君統治下,人們往往忍受暴君的殘暴統治,他們自願為奴,而非出於被迫。這可不是指個別受虐狂,而是指具有正常思維能力、也嚮往過美好生活的廣大人民群眾。

十三世紀的葉門奴隸市場

為何自願為奴?難道拉·波埃西不知道社會生活中各種強制性因素?難道人民大眾的精神都有毛病?不是。拉·波埃西的推理非常簡單:人人生而平等、自由,上帝、大自然用同樣的材料造就了人類;如果大自然給一部分人更多的身體和精神上的才能,另一些人少一些,大自然的目的不是想把人類社會變成狩獵場,讓強者圍捕弱者、壓迫弱者、奴役弱者,而是為了讓強者幫助弱者,由此人類社會才會相互扶持,共處和諧狀態。

哲學源於驚奇,科學也源於驚奇。由此看來,可以說人類語言中最偉大的詞就是「為什麼」。正是「為什麼」促使人們去摸索、探求、尋找答案。但「為什麼」這個詞在中國文化中不太被看重。中國文化不太重視「為什麼」,疑問、困惑,這是幼稚的表現;中國文化更推崇老成持重、見怪不怪。只要見多了,那就習以為常了,就能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問題徹底消失;就好像鴕鳥只要把頭埋入沙漠,一切危險都不復存在。中國的老人喜歡倚老賣老,時常這樣訓斥年輕人: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於是年輕人只好閉嘴。幸虧拉·波埃西沒有受到中國文化這方面的教育,否則他就不可能絞盡腦汁去寫«論自願為奴»,去探討奴役的原因了。在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國王的新衣»中,因為只有笨蛋才看不見新衣,誰也不承認自己是笨蛋,於是所有人都聲稱看到了新衣,並且讚不絕口;但只有一個小孩說了一句真話。為什麼這個小孩能說真話?因為他太天真了,他完全以他的天性、他的良知在說話。拉·波埃西就是這位小男孩,他對人類社會中廣泛存在的奴役現象大惑不解:為什麼暴君僅僅一個人,並無三頭六臂,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很多方面甚至還不如普通人,可千百萬人卻對他唯命是從,俯首帖耳,聽任他胡作非為,這是為什麼?

國王的「新衣」

人類社會的奴役現象,自古就已存在,人人習以為常,誰會想到去探討其中的奧秘!拉·波埃西生活在文藝復興後期,宗教改革運動已經拉開序幕。文藝復興是人的復興時代,不僅崇尚,甚至要恢復古希臘、羅馬文化。從歷史的眼光來看,這不過是一種藉口,其真正的歷史作用是人的解放;人們不是真要回到古希臘,而是要找回人的天性、人的天良、人最初擁有的良知,而這些東西恰恰因為年代的久遠,因為各種源遠流長的傳統和積習而被埋沒了,使人看不到人類社會存在著嚴重的奴役問題,想不到問一下「為什麼」。拉·波埃西經過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洗禮,他想到了,他看到了問題,於是開始了他的探索。他從大自然中發現了一個秘密:大大小小的動物,它們都生活在自然狀態中,它們當然不可能從理論上懂得何為自由,以及自由的可貴,但它們都以實際行動表明:為了自由,它們不惜一切代價;不自由,毋寧死。

紀念法國七月革命的作品《自由引導人民》

如果連動物都無法忍受奴役,為什麼人就偏偏能夠忍受?拉·波埃西經過深思,他發現了人之所以接受奴役的第一原因,那就是習慣。一個人在奴役中出生、長大,奴役就成為他的自然狀態,他習慣了;何況,奴役並非從父輩才開始,而是從祖輩,或者不知多少輩就是這樣了。習慣成自然,天經地義啊!這樣的人能夠知道什麼叫自由嗎?!他能夠把自由作為自己的理想嗎?!

京劇«法門寺»寫明朝武宗時期宦官劉瑾專權,他讓小太監賈桂坐下和他說話,賈不肯坐,還說:「奴才站慣了,不想坐。」這就是由習慣而養成的奴性(也許可加一句:如果熟悉中國官場文化,能坐嗎?難道你想和上司平起平坐?以後還有好日子過嗎?)。拉·波埃西還以馴馬作比喻:馬剛開始不習慣於置放在它身上的馬嚼子、馬鞍,以咬嚼子、尥蹶子來反抗,但慢慢它就習慣了,甚至還以身上的這些行頭而感到驕傲。人也是這樣。開始也會反抗,也會表達不滿,但慢慢就習以為常,甚至認為這就是他的命運。如果是中國人,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他會在心裡想:此乃天意也;或者他還會用一系列格言來說服自己:識時務者為俊傑;在人屋簷下,怎敢不低頭;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此等等。

京劇《法門寺》

拉·波埃西極力讚美自由,極其推崇雅典人、斯巴達人、威尼斯人,他們崇尚自由,視自由為人生最高價值,但拉·波埃西又不得不承認習慣對人的腐蝕,認為習慣具有比天性更大的威力。拉·波埃西在此揭示了人的最大弱點。恐怕不需要了解多少古今中外的歷史,誰都能夠理解拉·波埃西揭示的道理:自由多麼珍貴,喪失多麼容易;頭顱多麼高貴,低首多麼容易;天性多麼自由,習慣多麼強大;自由何等驕傲,奴役何等容易;意志多麼剛強,心靈多麼脆弱。中國古人說:性相近,習相遠。這也是說後天的習慣比天性更厲害。習,就是學習、訓練、適應;慣,就是學習的結果。古今中外的歷史表明:奴役是可以學習的,也是可以適應的,只要假以時日。

拉·波埃西以古希臘和羅馬的眾多例子來說明暴君奴役民眾是多麼容易。他們可以裝神弄鬼,聲稱擁有神通,能夠治癒不治之症,讓瞎子復明,讓瘸子不瘸。愚昧的民眾非但對此深信不疑,還要編造更加離奇的神話故事,結果在奴役的陷阱裡越陷越深。或者暴君只要稍微動用一些國庫資源,如邀請十人隊這種社會基層組織的人員赴宴,馬上就可以聽到民眾高呼萬歲。至於如何腐蝕民眾,讓他們自覺出讓自由,或者讓他們根本忘記自由,只要廣建各類娛樂和色情場所,讓民眾陶醉於各種遊戲之中。愚化、腐化、弱化,這就是暴君鞏固暴政的幾大法寶。人民的愚昧無知,他們對自己的自然權利漠不關心,對自己的奴役狀態麻木不仁,拉·波埃西對此感慨萬分。他對無知的民眾,一方面哀其不幸,同時又怒其不爭,這正表現了他的人道主義情懷。

拉·波埃西還揭示了皇權的構成及其運行的奧秘。君主一人高高在上,他如何統治王國?實際上,主要並非他在統治,而是他手下的5至6人,正是他們一方面控制了君主,同時又以君主名義統治王國。當然,他們手下還有600人,600人手下又有6000人,再往下,則有10萬人,百萬人…。從上到下形成一張巨網;據拉·波埃西估計,或多或少從奴役獲得好處的人,他們的人數極為龐大,幾乎和崇尚自由的人一樣多。一旦有暴君出現,馬上就會吸引社會上三教九流各式人物,其中當然不乏野心家、陰謀家;他們就會立刻投靠暴君,獻計獻策,為暴君效力;如果他們碰到一個大暴君,那麼他們自己就要做小暴君。如此看來,暴政絕不僅僅是暴君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個廣泛的社會問題,其中人民大眾就負有很大的責任,因為正是他們中的很多人直接支持了暴政。是否可由此說:有什麼樣的暴君,就有什麼樣的人民?或者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暴君?暴君和人民,人民和暴君,真是難分難解啊。

尼祿,常被列為古羅馬的暴君之一。

拉·波埃西又以很多古希臘、羅馬的具體例子來說明暴君的殘暴,不僅對他人,就是對他們的寵臣,甚至對他們的親人也是這樣。有些好人因為他們的正直而受到暴君寵愛,但他們最後都死得非常悽慘。也有各種刁鑽尖滑之輩,他們以諂媚,以迎合暴君癖好等陰謀手段而獲得暴君寵愛,但他們同樣不得善終。至於暴君的親人,他們也沒有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成為例外。正因為暴君在所有人之上,目無法紀,所以生活在暴君身邊的人時刻都膽戰心驚,所以很多羅馬皇帝都被自己身邊的人殺死。什麼原因使得暴君如此殘暴?還不是暴君周圍的人!正是他們告訴暴君:他可以為所欲為,不受任何法紀束縛。這些暴君的寵臣們,他們一手培養了暴君,如果他們最後死於暴君之手,又有什麼奇怪?!暴君和寵臣,寵臣和暴君,又是難分難解啊!

暴君是一個極其可怕的魔鬼,但總有那麼多人,他們千方百計要投靠暴君,他們不是自投羅網嗎?拉·波埃西說:投靠暴君,就是遠離自由,就是擁抱奴役。他的用意非常明顯,他想以無數血淋淋的例子來告誡那些想賣身投靠的人群,但他還是不得不感嘆:儘管有這麼多可怕的例子,可還是有那麼多人絡繹不絕地來到暴君身邊效力。飛蛾撲火,自跳火坑,這又是自願為奴。中國人看到這裡,大概會想到關於武則天的一個傳說故事。武則天依靠酷吏,大開殺戒,有位大臣鬥膽進諫:陛下如此殺人,誰還敢入朝為官?武則天讓該大臣夜晚再來。屆時,武則天高舉火把,黑暗中的飛蛾看到光亮,紛紛朝火把撲來;雖然前面飛來的已經燒死,可後來的還在前僕後繼。武則天說:飛蛾撲火,本性難移。如果拉·波埃西知道這個中國故事,他大概會領悟中國格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道理,不再苦口婆心地勸說了吧。更何況中國有所謂官本位傳統,要出人頭地,要榮宗耀祖,唯有做官一途,於是讀書人前赴後繼,其拼命精神遠遠超過飛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引用過一段話,這段話揭示了現代資本家的人格特徵:「只要有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20%,就會活潑起來;有50%,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資本家追逐利潤,和任何其他人追求利益一樣,實在無可厚非。現代社會的辦法不僅僅是道德譴責和告誡,更是從制度上限制利潤,限制權力,這當然是拉·波埃西想不到的。

暴君的暴虐性格並非天生,就像人民群眾習慣於奴役一樣,也是在習慣中慢慢養成的。拉·波埃西在«論自願為奴»的最後點出了奴役的基礎,那就是不平等。自由固然是人的天性,但此天性實際上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可以說,沒有平等,也就沒有自由。暴君不知道什麼叫友誼,因為沒有人和他平起平坐。而友誼恰恰是兩個平等人之間的友愛。如果按此平等觀點來檢討中國傳統文化,那麼數千年中維繫中國社會的所謂「三綱」就是三大奴役形式。君為臣綱,就是君奴臣;父為子綱,就是父奴子;夫為妻綱,就是夫奴妻。中國歷史上被傳為佳話的君臣關係,如劉備和諸葛亮、唐太宗和魏徵,當他們之間尚未有君臣關係,他們之間可能有友誼;只要君臣關係一旦確立,則友誼大廈會因為缺少平等這個基礎而轟然倒塌。毫無疑問,從拉·波埃西的平等觀點來看,中國傳統社會的孝道也不是一種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的愛。

武則天畫像

拉·波埃西在«論自願為奴»中一開始就表示他對那麼多城鎮、那麼多鄉村、那麼多民眾屈服於一個獨夫暴君這一社會現象感到萬分驚訝。既然獨夫暴君僅為一人,他實際上沒有什麼力量,所以奴役的根本原因不在於暴君本人。然後,拉·波埃西從民眾方面尋找原因,是否他們缺乏勇氣,膽小如鼠?但怯懦這個原因也被排除,因為怯懦有一個底線,千百萬人不可能因為怯懦而不敢和暴君對抗。拉·波埃西的結論是民眾自願為奴。自由本來就是人的天性,人可以選擇反抗,但民眾偏偏忍受奴役,那麼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們自願為奴。隨著他的探討,他認為習慣是導致自願為奴的第一原因,並反覆舉例說明:一個生來就是奴隸的人,他不知何為自由;一個出生在黑暗當中的人,他不知何為光明。既然如此,應該在什麼意義上說他自願選擇為奴?如果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天性,還能說是自願嗎?就像一個人飲鴆止渴,如果他根本不知道這是毒藥,那就不能說他選擇自殺。未成年人犯罪,一般會從輕發落,因為他不懂事。一個精神病人犯罪,那麼他完全無罪,因為他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從習慣這個原因來看,尤其考慮到習慣比天性更能決定人的行為模式,自願為奴論實際上應該是習慣致奴論。如果人的本質特徵就是他的自由,那麼在喪失自由後還是不是人?如果一旦淪為奴隸,完全喪失自由,還能說他是自願為奴嗎?

自願為奴,這主要從人的心理、意願等方面來看問題。實際上更容易從政治、經濟、宗教、道德、習俗等方面來探討為奴的原因。不能說拉·波埃西完全沒有意識到心理和意願以外的各種原因,他之所以認定人們是自願為奴,恐怕還是考慮到人的自由天性。人可以生來為奴,可以完全不知自由為何物,不知人的任何自然權利,但只要是人,他至少應該有最起碼的理智,他必然能夠從他的主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奴隸地位。正如拉·波埃西所說,不管你是一個怎樣的敗家子,你總有一天會想到去查看一下從前的帳冊,看看是否有人侵犯了你的權利。這意味著,不管你如何健忘,又如何自願為奴,但在你的心靈深處,總有自由的幽靈在徘徊。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之前並沒有人給他們講什麼人的自然權利、人的自由等等。即自由作為人的財富,它可以被遺忘,被壓在雷峰塔底下,但作為一種潛能,它是任何暴君、任何制度、任何習俗都不能消滅殆盡的。一個奴隸,他每天都在勞作,在創造財富,在改變物質形態,他的本能就應該告訴他:他完全可以用他的能力去改變自己的奴隸地位。如果他不這樣做,那麼他就是在完全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潛能的情況下自願選擇為奴。自願為奴,這句話初看起來令人費解,不可思議,以為是瘋話,是犯賤,如果翻譯成中國老祖宗的一句話: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那就容易懂了。

淘金熱時期,被鞭打的奴隸。(1770年)

生活在16世紀的拉·波埃西,他的«論自願為奴»對生活在21世紀的中國人能有什麼啟發呢?要讓中國人過有尊嚴的生活,這是中國政府的一大宏偉目標。尊嚴的最大敵人就是人的奴性。為奴不一定是對人,人也可以淪為物的奴隸。為了金錢,不講道德,喪失做人底線,這是錢奴。為了權力,奴顏婢膝,寡廉鮮恥,這是權奴。為了迎合各種潛規則,不顧人格,並振振有詞地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是惡習之奴。從古到今,要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和自由,實在並非易事,而放棄自由,隨波逐流,卻是易如反掌。前些年網上曾有一句話鬧得沸沸揚揚:「寧可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在自行車上笑。」雖說這不過是一句網絡語言,但確實是很多中國女性的真實願望。這不是賣身為奴嗎?自願為奴!拉·波埃西肯定會這樣說。(作者:潘培慶;本文摘自《論自願為奴》;配圖來自網絡。)

圖書作者簡介

艾蒂安·德·拉·波埃西(ÉtienneDe La Boétie,1530—1563),出生於官吏之家,幼年喪父,由其牧師叔父撫養。中學時期,以法語,拉丁語或希臘語作詩,還翻譯了普魯塔克,維吉爾等人的作品。18歲寫出«論自願為奴»,是其成名作。1554年,他被任命為波爾多議會顧問。從1560年起,拉波埃西受命調解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戰爭。1563年,波埃西罹疾去世,才30多歲。

圖書簡介

《論自願為奴》,【法】艾蒂安·德·拉·波埃西著,潘培慶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論自願為奴》提出了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即權力對民眾的合法性問題。拉·波埃西試圖分析民眾對權威的屈從,解釋統治和受奴役的關係。《論自願為奴》是近現代政治哲學的一篇重要文章,後來在不同時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廣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職業而言,他本是政府機構的一員,也是權力的忠實僕人,但他的《論自願為奴》卻被後世認為是無政府主義和公民抗命的開山之作,而拉·波埃西也被認為是最早探討權力異化的先驅者之一。

欄目簡介

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讀書在今天可以變得更便利,但不會變得更輕鬆。為增廣智識的讀書,不妨給自己加一點點難度。

騰訊思享會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其它媒體不得轉載。

歡迎朋友們轉發至個人朋友圈,分享思想之美!

關注我們,可在微信裡搜索ThinkerBig添加公眾號,或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添加訂閱。

相關焦點

  • 芝加哥等影評人協會扎堆頒獎 《為奴》所向披靡
    最佳影片:《為奴十二年》12 Years a Slave  最佳導演:史蒂夫-麥奎因Steve McQueen-《為奴十二年》12 Years a Slave  最佳男主角:切瓦特-埃加福特Chiwetel Ejiofor-《為奴十二年》12 Years a Slave  最佳女主角:凱特-布蘭切特Cate Blanchett-《藍色茉莉》
  • 金庸小說中自願為奴的高手排行榜:第2名的實力最讓人意外
    靈鷲宮裡的這些女人,身世都很苦,都受過童姥的恩惠,所以她們都是自願侍奉童姥。雖然身份卑微,但她功力極強。能把喬峰從屋頂打下來的玄慈大師,用出五成功力都沒能扶起餘婆婆。這說明餘婆婆的實力,絕不在段正淳、蘇星河之下,算是準一流高手了。天龍八部裡的準一流高手,到倚天屠龍記時代,該也是法王級的人物了。3.
  • 獸人永不為奴是什麼梗?
    獸人永不為奴是什麼梗 喝了惡魔之血雖然獲得強大的能量,但也等於是被惡魔操縱了,所以不喝血就等於不是奴隸,獸人的力量靠的是自己,而不是惡魔之血。 獸人永不為奴出自哪裡 戰歌氏族族長為了勝利不息帶領手下並第一個喝下惡魔之血並且變成綠皮膚的獸人格羅姆地獄咆哮。並且受到嗜血的詛咒。 視頻裡是有人回到了30年前沒讓他沒喝下血。並把那個惡魔殺死了。他大喊的那句:獸人永不為奴!!! 獸人永不為奴熊貓版
  • 推文,狂上加狂《為奴》,戰國的亂世情愁,相愛相殺的虐戀情深!
    之前推薦過狂上加狂的古言和現言,很多小仙女都很喜歡這種風格,所以今天小編繼續來推薦一波戰國時代的亂世情仇文,《為奴》,相愛相殺的虐戀情深。女主肩膀被烙上了男主私奴的印記,這也是書名《為奴》的由來,但看到最後才發現,在男主喜歡上女主的時候,為奴的一直都不是女主,而是早已情根深種的男主。在愛情裡,誰愛得更深,誰才為奴。不錯的文,推薦大家看看!以下是近期推薦的小說書單,有親喜歡的嗎?
  • 3名女子被囚禁為奴30年 一人出生後即被奴役
    中新網11月22日電 據外媒報導,3名英國女子被囚禁為奴長達30年,近日在倫敦一座私宅內被解救。警方21日稱,其中一名女子終身為奴。http://news.sohu.com/20131122/n390599544.shtml news.sohu.com false 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cn/gj/2013/11-22/5533887.shtml report 2170 中新網11月22日電據外媒報導,3名英國女子被囚禁為奴長達
  • 顧漫很經典的語錄,寫盡了世上最痛苦的事,發人深省,警醒世人!
    我們也只能說出一個大概一致,就好比顧漫這段靜的語錄,就相對說的很全面,可謂是寫盡了世上最痛苦的事,發人深省,警醒世人!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文字如下: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生老病死,而是生命的旅程雖短,卻充斥著永恆的孤寂。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永恆的孤寂,而是明明看見溫暖與生機,我卻無能為力。世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我無能為力,而是當一切都觸手可及,我卻不願伸出手去。
  • 一鳥害七命,《三言二拍》中的這個故事發人深省
    官府馬上把李吉捉拿歸案,拷問畫眉的來歷,李吉有口難言,禁不住嚴刑拷打只能招認,結果被論罪斬首。李吉的朋友聽說以後,知道李吉是被冤枉的,他曾經見過張公把畫眉賣給李吉,於是決定為李吉的死討個說法。這樣張公被暴露了出來,鐵證如山,張公只能把犯罪過程招了,還說出把沈秀腦袋扔到空心柳樹一事。
  • 讓人捧腹,又發人深省
    讓人捧腹,又發人深省 經典美文 2021-01-02 19:05:08 管理
  • 最「便宜」的蘭博基尼,配70年代跳馬燈全球157臺,車價才103萬
    最近,在海外街頭表演了78年的蘭博基尼,據說最便宜的蘭博基尼是103萬元,馬力440隻,只生產157臺,聽說,蘭博基尼是蘭博基尼Countach,中文名字叫康塔什,車的價格當時只有15萬美元,人民幣103萬元左右,定位中型跑車,採用紅色漆面。
  • 「自願降薪」測試忠誠度測出企業的「小」
    公司決定,允許員工自願申請每月降低待遇的10%」。該公司為「廣州多益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記者採訪得知,該截圖群對話的員工已離職。多名該公司員工透露,「自願降薪」為公司的服從性/忠誠度測試,類似測試在公司每年都會發生。(11月8日《成都商報》)  公司效益良好,利潤有較大增長,按理說應該給員工加薪。
  • 梁啓超教育孩子的這九句話,句句發人深省,讓九個子女全部成才
    梁啓超教育孩子的這九句話,句句發人深省,讓九個子女全部成才大家好!好了,說了這麼多,我們最後還是來看一下,到底是梁啓超先生的哪九句話,句句發人深省吧,希望梁啓超先生的這九句話可以讓各位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所啟發,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也能越走越好。從梁啓超先生的教育理念中,我們不難看出孩子能否成才和家庭教育是有很直接的關係的,所以各位家長們請重視起家庭教育來吧。
  • 老祖宗的話發人深省
    老祖宗的話發人深省中國有句老話叫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意思就是從你出生開始,命運已經被安排好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裕,或者健康還是生病,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無論你做什麼掙扎都沒有用,其實類似的俗語還有很多,就是認為世界上是有神明存在的,神明負責掌管人間秩序。為什麼人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其實是因為古代宗教的關係。
  • 清朝將重刑犯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究竟是什麼身份?
    在眾多電視劇當中,或許人們對這樣鏡頭有些許印象,每當重要的王公大臣犯下大錯,被即刻問斬,就連家人也受到牽連,而對重刑犯的處理方式,皇帝下令,發配寧古塔,有的還要加上一句給披甲人為奴,這多少有些讓人感到好奇,披甲人到底是什麼身份呢?
  • 「自願降薪」測試忠誠度是變態奴性文化
    公司決定,允許員工自願申請每月降低待遇的10%」。該公司為「廣州多益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記者採訪得知,該截圖群對話的員工已離職。多名該公司員工透露,「自願降薪」為公司的服從性/忠誠度測試,類似測試在公司每年都會發生。(11月8日《成都商報》)  公司效益良好,利潤有較大增長,按理說應該給員工加薪。然而,廣州這家公司決定允許員工自願降薪10%,以此來測試服從性和忠誠度,令人匪夷所思。
  • 錢鍾書一針見血的名言,揭露了無數人醜陋的一面,發人深省!
    說起人類醜陋的一面,我們不妨讀一下錢鍾書一針見血的名言,揭露了無數人醜陋的一面,發人深省!文字如下: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錢鍾書《人 鬼 獸》我們這一生真的遇到過很多人都是化了妝後的、戴了面具後的。我們被騙過才知道天下就沒有偶然的一說。
  • 都市修仙:劍尊重生三百年,逆天崛起,以天帝為奴,殺逆我者!
    本文的第二本:《重生醫武劍尊》劍尊重生三百年,逆天崛起,以天帝為奴,殺逆我者!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進入正文。第一本:《都市之天帝歸來》——魚龍門精彩劇情:姜誠原本就沒想,將這驕橫的大長腿女子怎麼樣。如今聞言後,當即順勢手腕一抖,右拳貼著唐沁的左耳重重的打在了大柳樹上。整株大柳樹轟然一震,皓首白髮的老者整個心都猛然一跳。
  •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你知道說的是哪一種花嗎?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並蒂連枝摘,醉後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這首《瑞鷓鴣·雙銀杏》大約作於宋高宗建炎元年到二年,即宋朝皇室大舉南渡之時。
  • 為什麼說「一招為妾終身為奴」?
    為什麼說「一招為妾終身為奴」?大家都知道,現如今,大多數的國家都是實行的一夫一妻制,這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大體現。只不過,相對於現代人來說,古人就不一樣了。在古代的中國,一個成年男人,往往可以有三妻四妾。妻子我們很好理解,就和我們現代男人的老婆差不多,而小妾又是什麼呢?難道就是男人的一個小老婆?事情沒那麼簡單!首先,古代的男人的「小妾」和妻子一樣,都是為了侍奉丈夫而生。
  • 中國最後一位恭親王:為奴二十年,後成為書法家,活到2016年
    從蘇聯回國後,為奴的思想慢慢轉變,他意識到自己是自由的。 回國之後的毓嶦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在押學習,文革期間被強制下放勞動。在離開溥儀身邊之後,他也漸漸找到了自己的樂趣所在,便是寫書法。進行書法創作。 1979年,回到北京後,毓嶦在中國藝苑專職從事書法創作,還曾前後三次應邀到日本進行文化交流。
  • 氣質網157期星座美女:天蠍座金金 做你最愛 甜蜜且乖
    氣質網157期 星座美女:【天蠍座女生氣質—金金】 相遇不是這世上最浪漫的事,遇到你才是,好好愛自己,就會有人愛你。喜歡你,即使捂住嘴巴,也會從眼睛裡跑出來,以前喜歡你口袋裡的糖,現在喜歡口袋裡有糖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