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是舊時農村常常可以聽到的一句俗語,帶有一些封建迷信的色彩。那麼這句俗語是怎麼來的呢?怎麼就會變成晚上不能梳頭,白天不能說夢話呢?這還要從以前農村低矮破舊的房子開始說起,以前的農村窮呀,房子住的是矮平房,窗戶上連玻璃都沒有,只能貼紙。
家裡也沒有電燈,只能點煤油燈。到了晚上,點上煤油燈,人如果站在煤油燈的前面,影子就會印在窗戶紙上。這個時候,外面的人如果朝這幢房子看的話,就會覺得好像房子裡面站了一個鬼影。
如果一個人坐著,另一個人再來幫她梳頭,那麼就變成了女鬼梳頭。膽小的人根本不敢靠近,膽大的人時間長了也會嚇得飯吃不下,覺睡不著。久而久之,老人們就會說,晚上千萬不要梳頭呀,會招來女鬼的,這句俗語也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那麼早不說夢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每個人都會做夢,做夢的過程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農村很多人一早醒來,不主張把昨天晚上做的夢說出來,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會讓全家人一天都心情不好。
無論夢是好是壞,都不願意說,直到晚上臨睡前,什麼事都沒有了,他們才願意對家人說出來。這個時候,也就不怕了,說完之後,繼續睡覺。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是基於過去農村貧窮才產生的俗語,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句俗語慢慢的不再適合了。
因為現在農村人所住的房子早就從原來的平房變成了樓房,窗戶紙也被玻璃取代了,更重要的是,現在是村村通電。到了晚上,燈火通明,房間裡有電燈,馬路上有路燈。就算是再兇惡的女鬼,在如此強烈的光照下,也不敢再出來了,何況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鬼。
早不說夢的說法也基本上不存在了,現代人思想觀念變得很開放,不再相信什麼鬼神之說,有夢就會大膽地說出來。如果是噩夢,他們需要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來幫助他分擔憂愁。
如果是好夢,那更要分享了,因為一個人的快樂分享出去,才會有更多的人變得快樂起來。隨著新一代中國年輕的農民成長起來,他們普遍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對於封建迷信之說嗤之以鼻。再加上生活條件的改善,更加不會相信這些了。
現在在中國農村,除了一些年齡在80歲以上的老人還會痴迷晚不梳頭,早不說夢的俗語之外,基本沒有人相信了。這些老人生活了大半輩子,聽慣了這些俗語,也是在那樣的氛圍中長起來的,所以習慣很難改掉了。
對於這些老人,我們沒有必要去強求他們,既然他們不願意晚上梳頭,那就不梳吧。七十歲不打,八十歲不罵,作為晚輩來說,順著這些老人的思想,讓他們有一個相對幸福的晚年,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作為年輕一代,就不要再去相信那些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無稽之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