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鵬城學者」特聘教授沈琳琳蒞臨金華一中,開講麗澤講壇第三十五講!
12月18日下午3時,金華一中1993屆校友、深圳市「鵬城學者」特聘教授,英國諾丁漢大學計算機學院榮譽教授、深圳大學計算機視覺研究所所長沈琳琳蒞臨金華一中,在五樓報告廳開講麗澤講壇第三十五講《YES!AI DO——人工智慧可以為您賦能》。
講座中,沈琳琳教授回顧了自己在金華一中蔣堂校區的學習生活,對那時洗冷水澡、踢足球等青春記憶印象深刻。之後,沈教授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學習,在經歷一段迷茫期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研究人臉識別技術,並順利進入英國諾丁漢大學學習。在此期間,沈教授一直保持著踢足球這一愛好,他告訴同學們要有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並一直堅持,使自己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壓力釋放的渠道。
網際網路時代正在終結,而人工智慧機器人時代正悄悄來臨,未來的交通工具、VR技術等都會出現新的變革。沈教授簡單介紹了 AI如同坐過山車般的誕生、發展過程和計算機科學之父圖靈的人生經歷。沈教授以大家所熟知的Alpha Go和李在石的圍棋比賽導入,使同學們對人工智慧迅速產生了興趣。緊接著,他將人的活動與計算機科學活動相聯繫,深入淺出,幫助同學們理解各類人工智慧技術。
機器學習如同人的「思考」,涵蓋人臉識別、醫學圖像分析等技術的計算機視覺如同人的「看」,涵蓋語音識別理解、說話人識別等技術的語音處理如同人的「聽」,涵蓋文本挖掘、訊息理解等技術的自然語言理解如同人類「讀」這一動作,而機器人則可以做出人類的許多動作。
沈教授介紹了人工智慧技術在安防、交通、醫療等各方面的運用現狀,通過識別人臉的小互動,展示計算機合成的人臉,帶領同學們進一步了解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
在學生問答環節,同學們踴躍發言,積極和沈教授溝通,拓展知識面。
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認為,未來的人工智慧會導致無用的人類,21世紀最重要的不是反抗剝削而是反抗無用。沈教授也提及部分人將會成為無用階層,所以鼓勵同學們努力去做自己感興趣並擅長的事情,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幸福。
金華一中校友會會長杜志金向沈琳琳校友頒發講學證書。
金華一中黨委副書記陳家楠等與沈琳琳校友合影留念。
【人物名片】
沈琳琳,金華一中1993屆校友,上海交通大學學士、碩士,受英國政府海外研究獎學金資助在諾丁漢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期間獲得「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勵。現為深圳市「鵬城學者」特聘教授、英國諾丁漢大學計算機學院榮譽教授、澳門大學傑出訪問學者;廣東省教育廳中英合作視覺信息處理實驗室主任、深圳大學計算機視覺研究所所長、深圳大學醫學影像智能分析與診斷研究中心主任、華為公司計算機視覺算法顧問。
研究方向主要為深度學習理論及其在人臉識別/分析以及醫學圖像分析上的應用,作為負責人連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面上項目等4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2015-2020連續6年被愛思唯爾出版社評為計算機學科「中國高被引學者」,曾獲國際期刊《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最多他引論文獎。入選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深圳市高層次「地方領軍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層次「孔雀計劃」人才,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師。2019年獲吳文俊人工智慧自然科學獎,2012-2017先後獲得中國電子學會、廣東省和深圳市自然科學獎。開發的人臉識別算法曾獲ICPR算法測試亞軍,細胞螢光圖像分類算法連續獲得IEEE ICIP 2013、ICPR 2016國際細胞圖像分類算法大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