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期動用所謂「全政府」力量向俄羅斯等「競爭對手」搞極限施壓,其中軍事方面以派艦機抵近偵察和挑釁為主。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之後,美方發現對手並不為所動,根本達不到讓其「自亂陣腳」的目的,因此不得不加碼動用戰略手段,企圖逼迫對手作出重大讓步。據美國The Drive網站「戰區」頻道9月10日消息,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當地時間9日在社交平臺上高調公開一組畫面,展示一枚「民兵-3」洲際彈道飛彈點火升空後的高清場景。相關配文稱,這枚飛彈近日凌晨時分從美國本土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在飛越近6800公裡後準確命中位於西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誇賈林島礁靶區。美媒稱,這是美軍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裡第二次試射「民兵-3」洲際飛彈,也是自冷戰結束以來首次向世界公開其發射上升段的清晰畫面。在當前極為特殊的國際局勢下,此舉向俄羅斯等對手發出警告信號的意味非常明顯。
美國空軍在發布這組畫面的前一天,剛剛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正式籤訂價值133億美元的「世紀合同」,授權後者製造用以取代「民兵-3」的下一代「陸基戰略威懾」洲際彈道飛彈(GBSD)。美媒體稱,軍方將兩個大動作連在一起,主要是向美國內外展示依然是「全球最強」的美軍核打擊力量。比如前述畫面中的「民兵-3」飛彈被指與以往發射的有很大不同,其在重返大氣層階段釋放了多枚「再入飛行器」,也就是沒有安裝核戰鬥部的分導式彈頭。而在過去,美軍試射的基本都是單彈頭「民兵-3」飛彈。美國空軍目前擁有超過400枚發射井式部署的「民兵-3」陸基洲際彈道飛彈,未來GBSD洲際飛彈的裝備數量也大致與此相當。在兩代洲際飛彈「更新換代」的關鍵時刻,美軍方認為應該以實際行動打消美國民眾對「民兵-3」飛彈當前戰備水平的懷疑,並向俄羅斯等「戰略對手」發出明確信號:儘管新冠疫情仍在美本土大流行,但美軍核打擊力量卻時刻處於高度備戰狀態。
緊盯美國軍事動向的俄羅斯等國,自然非常關注美軍連續試射洲際飛彈的背後意味。「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評論稱,美俄正因《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的續約問題僵持不下,焦點在於是否將其他核大國納入續約後的新核軍控框架,以及納入「哪個」或「哪幾個」核國家。美國在這個問題上的根本立場是削減對手核力量,維持自己的核優勢,這當然無法得到俄羅斯等國的認同。而且,川普政府在美國核戰略上已數次突破紅線,比如將所謂「低當量核彈頭」實際部署到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上,後者已開始在大洋深處執行戰備值班任務,隨時可以根據需要向目標發射。俄羅斯稱這種彈頭「打開了核戰爭的惡魔之門」,因為極易導致其他核國家誤判,進而引發波及全球的毀滅性戰爭。
而在美國空軍向西太島礁試射帶多彈頭的「民兵-3」飛彈後,俄軍方高級消息人士向媒體表示,無論是試射還是其後罕見公開的高清畫面,都是在向華盛頓自行認定的「戰略對手」發出核戰爭警告,是霸凌和強權的最高級表現形式,因為人類沒有比核彈更可怕的武器了。但俄方顯然不會被嚇倒。相反,俄戰略火箭兵部隊在美軍公開前述畫面的同一天宣布,已完成下轄18個核飛彈團的換裝,有不少於400枚洲際飛彈隨時保持戰備值班狀態,其中現代化型號超過76%。俄塔社在報導中還強調,俄軍方再次重申此前發布的新核戰略,即對俄羅斯及盟友本土的彈道飛彈攻擊將視同核打擊,俄軍必將第一時間發射洲際飛彈進行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