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架空劇都會被安放在某一契合情節的朝代中,比如《甄嬛傳》,清朝賦予其更多可看性,掀起一陣收視熱潮。不過此類劇也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涉及到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時,一些服務於劇情的改編會令其被觀眾誤解,而且這種誤解會長期存在,畢竟電視劇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那麼歷史上有哪些人物因為電視劇被觀眾長期誤解呢?不妨讓我們總結一下,前面提到的《甄嬛傳》中,雍正的皇后烏拉那拉氏詭計多端,手段殘忍,為了扳倒甄嬛不惜犧牲一眾皇嗣,恨得人牙根發癢。其實真實的她性格溫厚,賢德且有才能,雍正也十分器重和寵愛她,與劇中完全不同。
不過這種根深蒂固的印象卻很難改變,以至於其他劇中這一角色也被自動歸類為反派。下面要說的這位是《隋唐演義》中的蘇定方,他也是相關作品中的惡人「關係戶」,仿佛編劇們都已經達成共識,其實歷史上真實的他是一位知名將領,為打下盛唐江山立下不小的功勞,鐵骨錚錚,很有英雄氣概。
當然這種改變其實也源於部分野史,靠民眾口口相傳,所以有誤差並不奇怪。說到傳說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包拯,不僅有金超群的中老年版本,還有周杰的少年版本,都很受觀眾喜愛。而黑面加額間月牙,這也是其深入人心的標準形象,不過事實真的如此嗎?
包拯是北宋時期的名臣,秉公執法正氣凜然,這些都與劇中無異,「包青天」名號更是叫得響噹噹,但他不僅膚色正常,甚至比較俊美,更沒有什麼被馬蹄踩出的印記,從小家境殷實。只是由於辦案如有神助,所以被傳為鐵面,鐵是黑色的,月亮又代表公正,所以才有了此種誤解。
《少年包青天》中還有一位被錯怪的人物,大名鼎鼎的龐太師,劇中的他通敵賣國處處針對包拯,為達目的用盡手段,顯然是奸人人設。不過歷史上的他其實是宋仁宗時期的重臣,輔佐皇室有功,並延續到宋仁宗時期,大概為官時間過長,所以才得罪了很多人,以至於有負面評價在民間流傳。
傳說也是編劇們進行劇情編篡的基石,其實不光此類看上去比較正統的劇,偏偶像的歷史劇中同樣有人物「躺槍」。還記得趙麗穎早年間演繹的《陸貞傳奇》嗎?劇中的陸貞玲瓏剔透,性格堅韌,無論外界環境多麼惡劣,始終遵循著自己內心,步步為營,最終攜手高湛。
而歷史上的陸令萱則工於心計,一切為了權勢,手段狠辣。身為高偉奶娘的她善於見風使舵,有利可圖時便卑躬屈膝,高湛死後,她趁高偉年幼,直接將朝政獨攬過來,攪動朝野。為了鞏固地位,陸令萱將所有可能對自己產生不利影響的人悉數殲滅,很長一段時間都無人能撼其左右。
其實還不止前面總結的幾位,看劇不必過於追求真實性,除非其標榜自己完全符合史實。不過編劇們在杜撰的時候也應該把握住大方向,起碼正反派不能完全相悖,畢竟前面說過,電視劇的受眾很廣,其中不乏青少年,還是不要給他們留下錯誤印象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