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月21日,女王在非洲一所國家公園度過21歲生日
1951年8月,女王與丈夫手抱查爾斯王子與安妮公主
女王訪澳洲受歡迎
此前本刊為讀者奉獻了「我不可思議的皇祖母」英王室專題,又專訪了著名的英國王室記者羅伯特·哈德曼,他為我們介紹了其將出版的新書《我們的女王》,及一些有關英國女王的、鮮為人知的王室內幕。這一次,我們將進一步向讀者披露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更加豐富立體的個人生活片段。
哈德曼談到自己這些年的經歷,說道:「我非常榮幸,獲此特權能夠採訪到和女王殿下一起共事的人。我採訪了皇室成員,英國首相,女王的私人秘書,女王的侍從、還有女王的朋友們。正因為這樣的經歷,我可以跟隨女王,探尋女王的世界,近距離揭開她在白金漢宮裡的生活。」
「野蠻」嬌妻
57年前澳洲行·朝丈夫扔網球鞋
女王也不是聖人,沒有人知道57年前她為何與丈夫菲利普親王吵架,甚至將網球鞋扔向他。當然,這是女王以此發洩自己的怒火的方式,如果換一個時代,以此抵償的很可能是一些人的命。她是女王,但她也和別的妻子一樣深愛丈夫,會吵吵小架,這對王室夫婦已經攜手走過60年。
女王追撲 球鞋和球拍一起丟
指揮官科爾威爾是喬治六世和女王的新聞發言人,在1954年3月6日那天,他只不過是和往常一樣,在女王身邊效勞。那時正值女王的8周澳大利亞行之中,同時澳大利亞剛好也是她加冕典禮後6個月世界之旅中的一站。這樣高規格的旅行,女王一路上始終背負著挺大壓力。
這對年輕的皇家情侶,趁著周末去維多利亞灣的一個水庫度假。那天下午,有一個名為《女王在澳大利亞》的劇組跟蹤拍攝女王參觀袋鼠和考拉的場景。高級攝影師洛克·湯森和他的助手巴格納,以及一位錄音師準時抵達拍攝地點。巴格納本能地打開攝影機,接下來發生了他們始料未及的一幕:一雙網球鞋和一副網球拍擲向菲利普親王,接著女王自己撲了上去,大聲朝丈夫吼叫著,命令他回來。
親王落跑 敢對女王說「閉嘴」
攝像機當時仍處於工作狀態,湯森說,女王把丈夫拽回屋裡然後重重地摔上大門。就在此時,指揮官科爾威爾如同一隻受傷的野牛突然出現在鏡頭裡。他認為這是對皇室隱私的極大冒犯,並禁止BBC報導。湯森毫不猶豫地將電影膠捲遞交給了科爾威爾,說道:「指揮官,我有件禮物交給你,或許你有興趣呈給女王陛下。」
科爾威爾離開後工作人員給攝製組拿來了啤酒和三明治。不多久,女王出現了,依舊冷靜、安詳,散發著優雅的氣質。女王對湯森說:「對於剛才的小插曲我感到很抱歉,事實上每段婚姻都會發生類似的事情。」
這個小插曲說明了女王夫婦和普通夫婦也並無二致。正如剛剛過世的某位閣下所說——菲利普親王是地球上唯一一位敢對女王說「閉嘴!」的人,反之亦然。女王的這段婚姻非常持久穩固,並且她和愛人相處愉快。他們攜手走了六十年,即將譜寫「鉑金婚」的傳奇。
「孤傲」女王
「冷酷的一瞥」
處於權力巔峰的人總是孤獨的,伊莉莎白女王也不例外。女王喜歡和自己的愛犬,鍾愛的馬匹呆在一起,每當面對眾多壓力,她不能告訴自己最親近的人,這對於皇家統治者都是禁忌。然而,一些陪伴在女王身邊的資深工作人員也深知,若和女王過度親近也會有些許「風險」。他們偶爾也會發現自己觸碰了女王的底線,儘管這些話語在他們本身看來,無傷大雅。
不能越界 切忌隨意問候女王
一位前任官員曾向這個王室記者分享了他的經歷。有一年聖誕節,所有工作人員度完假回來工作。他問女王:「您的聖誕節過得怎樣?」女王冷冷地看了我一眼。像這樣一句話,你可以問任何一個人,但問女王可能不太合適。
女王的冷淡回應,並不表明女王不高興或者對你無禮。相反,如果有人對工作人員傲慢無禮,女王會力挺到底。事後,女王這樣告訴這位前任官員:「這有點像我的一種自我保護吧!」女王還說:「我的處事風格,很大程度是受了瑪麗女王的影響,她告訴我永遠不要和自己的顧問走得過於親近。」
面無表情 精英也心虛那一瞥
威爾斯親王的前私人秘書伊莉莎白·布坎南對此也談道:「為英國皇室工作,可不是讓你成為皇室成員夥伴的。對此,不能越界,無論你有著多好的理由也不行。」
據悉,不論是多麼傑出的人物,也免不了受到「女王的冷酷一瞥」。曾見過的人都這樣形容——女王眼睛張得大大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在最近一次白金漢宮舉行的外交部招待會上,一位外交官因遲到,錯過了自己的職位授予儀式和與女王握手的機會,他就順勢往前擠了擠。這令他不僅失去了和女王交談的契機,還得到了女王那「冷酷的一瞥」,最後,他迅速地被其他官員帶到了一邊。
「固執」君主
不為戴妃之死降半旗
女王向來冷靜自製,很少受外界因素困擾,但在應對黛安娜王妃葬禮的問題上卻成為一個例外。
前任英國首相託尼·布萊爾說:「難以想像,一個85歲高齡的國家統治者,身居高位已經60年之久了。我與她共事的這些日子裡,發現她深知民間疾苦,我總是驚嘆於女王能夠安撫好民眾情緒的強大魔力。」
對此,曾任英國首相的約翰·梅傑也表示贊同。他說,「女王對於民眾生活的洞察力的確不一般,沒有什麼事情能困擾她。當然,凡事總有例外。」許多政府高級官員想起1997年黛安娜王妃葬禮的前一天,他們抗議英國王室沒有在白金漢宮懸掛旗幟悼念戴
妃的壯舉,至今心有餘悸。
最初,有一些哀悼者來為戴妃送葬,然後媒體和廣播節目媒體紛紛到訪,緊接著是政界人士。最後,女王的高級顧問向女王建議——英國政府降半旗,以示對戴妃的悼念。對此,女王予以強有力的拒絕。女王說道:「英國王旗應該飄揚在白金漢宮上方,無論誰去世了,包括我本人,也不能下降國旗。」
當時擔任女王私人秘書的瑪麗·弗朗西斯回憶說:「那次官員倡議女王下半旗悼念戴妃,恐怕是女王唯一一次大發雷霆的事情。」
「愛美」女人
機場選購嬌韻詩
2002年,英國女王從澳大利亞返回英國的路上,在新加坡一家機場免稅店中購買便宜貨,被人發現。
事實上,新加波樟宜機場的免稅店前,一般很少人駐足觀望。而這位在化妝品區前停留的女士,衣著講究,看上去有點眼熟。趁著專機在跑道上加油的空當,女王很是愜意地度過了這小段時間,這種好似自己是個普通乘客等待轉機的感覺,還挺
新鮮的。
當時,一位陪同女王出行的皇家政黨成員告訴我們說:「這個地方對於女王來說,再安全不過了。沒有人翹首期盼要見她,她正好有時間可以看看嬌韻詩專櫃的產品,菲利普親王到處瞧瞧小玩意兒。這些普通人司空見慣的時刻,對她來說,意義重大。」
沉悶的皇室生活,使得女王總是特別渴望參加那些能融入普通人生活的活動。
動態
英女王澳洲「告別之旅」
10月19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抵達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開始了為期10天的澳大利亞之旅。鑑於女王已經85歲高齡,輿論普遍認為,這極有可能是她最後一次正式出訪澳大利亞。自1954年伊莉莎白二世首次光臨澳大利亞以來,這已是她第16次訪問這個國家。
20日,伊莉莎白二世在坎培拉公開露面,他們夫婦二人乘船前往貝裡格芬湖畔參觀坎培拉一年一度的鬱金香花展。伊莉莎白二世此行還將訪問墨爾本和布裡斯班,並出席定於本月28日在西部城市珀斯舉行的大英國協政府首腦會議。
在澳大利亞國內,無論是媒體還是絕大多數普通民眾,他們對於身為澳大利亞國家元首的英女王此次到訪仍持歡迎的態度。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有55%的澳民眾希望繼續保留君主制,而支持共和制的民眾僅有34%。
分析家認為,由於伊莉莎白二世很受歡迎,她在位期間,共和主義者不可能把「建設一個澳大利亞共和國」提上日程。
本組稿件據華西都市報記者王國平特約記者張勇倫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