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次發現!媽媽宮頸癌竟能通過陰道分娩轉移給寶寶!

2021-01-16 騰訊網

媽媽得了宮頸癌,會轉移給寶寶嗎?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宮頸癌在外面,寶寶被羊膜羊水保護著在子宮裡面,怎麼會發生轉移呢?

事實上可能沒那麼簡單。昨天,颯姐看到這樣一則重磅的新聞:

1月7日,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宣布,兩個罹患宮頸癌的產婦在分娩時,將癌細胞傳播給了兩名男性嬰兒。這是全球首次確認通過「母嬰傳播」的癌症病例,相關病例報告已登載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這2名特殊的癌症患兒都是肺癌。第一個患兒在23個月大時被診斷出肺癌,其母親是在分娩3個月之後就被診斷為宮頸癌;第二個患兒是6歲時出現胸痛的症狀,經診斷發現左肺癌,其母親也是孩子出生後就被診斷為宮頸癌,並於2年後死於宮頸癌。

研究人員通過對患兒肺部腫瘤和母親宮頸癌組織進行二代測序(NGS)後意外發現,二者具有相同的基因譜,而且,兩名患兒的腫瘤細胞DNA都缺乏大多數男性細胞中的Y染色體,也均為 HPV 16 型陽性,暗示患兒是由母親的宮頸癌通過「母嬰傳播」的方式患上的肺癌。

這兩名患兒都是通過陰道分娩的,根據分析,他們很有可能就是在分娩過程中吸入了來自母親的腫瘤細胞。

▲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兩例患兒及其母親的腫瘤基因譜相似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醫院小兒腫瘤科科長小川千登世介紹,這是極其罕見的病例,也說明通過孕檢和接種疫苗來預防宮頸癌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加強宮頸癌前病變篩查,推廣宮頸癌疫苗的使用,應該可以有效防控宮頸癌的發生,也就可以有效降低這種「母嬰傳播癌症」的可能性。

關於宮頸癌疫苗和宮頸癌篩查,颯姐之前也寫過很多,而且颯姐自己也是已經打過了HPV疫苗的,同時我也有堅持進行宮頸癌篩查。

全世界的HPV疫苗的接種範圍在9~45歲之間。目前,美國免疫接種實踐諮詢委員會(ACIP) 美國兒科學會(AAP)、美國家庭醫師學會(AAFP)、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美國癌症協會(ACS)和國際乳頭瘤病毒學會與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宮頸癌預防指南對資源豐富情況下的推薦基本一致,那就是:

推薦所有女性和男性在11-12歲時常規接種,也可從9歲開始接種。對於13-26歲的青少年和成人,若之前未接種HPV疫苗,或未完成疫苗系列接種,推薦補種。

WHO全球疫苗安全諮詢委員會也聲明:HPV疫苗仍利大於弊。雖然個案報告指出HPV疫苗有害,但這些並沒有足夠的生物學和流行病學證據,WHO全球疫苗安全諮詢委員會予以駁斥。

所以,如果再有人跟你大力宣傳「HPV疫苗沒用還有副作用」,你可以讓ta好好研讀一下上面這些研究數據和指南推薦。

關於疫苗,颯姐自己打的是進口二價,很多人都來問我如何選擇HPV疫苗,這裡颯姐想說說自己的建議:

首先,不同的疫苗,覆蓋的價越多,價格就越高。進口疫苗要比國產疫苗價格高,同樣是針對16,18型高位HPV病毒,國產馨可寧的價格差不多是進口的一半。

如果你們不差錢,而且年齡又符合九價疫苗的接種要求,那麼自然,九價疫苗的覆蓋面是最廣泛的,不僅可以預防宮頸癌,還可以預防尖銳溼疣和肛門癌。

如果要是單純從實惠上來說,二價疫苗可以說是最實惠的,因為16,18兩種高危HPV亞型,是跟宮頸癌相關最多的兩種亞型。

如果你的訴求,就是單純的預防宮頸癌,又想採取目前打起來最方便不需要等待的方案,那麼二價疫苗對你來說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目前好像很多地區還存在二價疫苗供應充足,四價疫苗需要等待的現象。

還有一點咱們要一起記好:

HPV疫苗不是金鐘罩鐵布衫,哪怕你打完了三針九價,也千萬不能有恃無恐。

博覽群雞不是不可以,該做的措施最好還是要做,因為疫苗的保護也不能達到百分之百,它只會幫你降低風險,而不是讓你百毒不侵。

HPV疫苗和宮頸癌篩查並不衝突,這兩者結合是目前來說最為有效的宮頸癌預防和早發現的好辦法

宮頸癌篩查目前指的是包括細胞學檢查(巴氏塗片或者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TCT)和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也就是HPV的檢測。隨著技術的發展,目前大部分醫院進行的都是TCT和HPV的聯合篩查。

按照指南推薦,對於免疫功能正常的無症狀女性,開始宮頸癌篩查的年齡為21歲,年齡在21歲到30歲的女性,首選單獨進行細胞學篩查,比如巴氏塗片或者TCT, 30歲以上的女性可以選擇細胞學和HPV的聯合篩查。

颯姐發現現在很多人在每年一次的體檢項目中,已經普遍包含有聯合篩查,說句大實話,反正不要錢不查白不差查,不過,查出單純的HPV陽性,只要TCT沒問題別過度緊張就行。

其實進行宮頸癌篩查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恐怖,不需要抽血也不疼, 篩查的過程會很快,熟練的醫生幾十秒就能完成。

有時候,做完篩查可能會有少數人出現白帶帶血絲或者少量褐色分泌物,一般來說都是暫時的,不需要特殊處理,不必太緊張,注意衛生暫停同房就可以。如果做完後出血較多或者持續時間較久,那麼最好進行複診找找原因。

相關焦點

  • 全球首次確認:患宮頸癌產婦癌細胞會轉移給嬰兒
    每經AI快訊,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7日宣布,患宮頸癌的產婦在生產時,癌細胞轉移給了腹內嬰兒,已發現兩名男性嬰兒確診肺癌。此類病歷為全球首次確認。相關研究成果已登載在美國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據日本《讀賣新聞》7日消息,日本研究小組從兩名嬰兒體內的癌細胞中,檢測出了不屬於他們的基因。
  • 一般懷孕多少周評定分娩方式?根據什麼來評定呢?
    那麼,醫生是根據什麼來決定孕媽媽的分娩方式的呢?1.B超判斷:孕媽媽到了孕36--37周左右要進行一次產檢,這一次產檢醫生會建議做一次b超,這次b超最主要的目的是檢查胎兒的胎位,胎兒生長發育情況,羊水量,臍血流,胎盤成熟度,估算胎兒體重,初步決定分娩方式。 2.根據測量骨盆判斷:由於已經通過B超單估算出胎兒的體重了,也已經清楚地知道胎兒的雙頂徑了。
  • 全球首次確認:患癌孕婦生產時癌細胞轉移給嬰兒
    來源:海外網GETTY海外網1月7日電 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7日宣布,患宮頸癌的產婦在生產時,癌細胞轉移給了腹內嬰兒,已發現兩名男性嬰兒確診肺癌。此類病歷為全球首次確認。相關研究成果已登載在美國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 年輕未生育宮頸癌患者能否保留生育功能?
    點擊查看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宮頸癌的傳統治療方法是根治性手術或根治性放療,雖然治癒率較高,但2種方法均使患者失去生育能力。近十幾年來,女性將生育年齡推遲到35-40歲,使生育前宮頸癌的發病率增高。
  • 做宮頸癌篩查注意什麼 這幾點要記住
    什麼是宮頸癌篩查TCT宮頸癌篩查指的是通過液基薄層細胞試劑盒採集宮頸口的脫落細胞,使用全自動薄層細胞製片機製片,並根據細胞核形態進行細胞學分類診斷是否具有癌變症狀宮頸癌篩查的注意事項TCT檢查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檢查宮頸癌細胞學技術,發現早期宮頸癌的準確率達高達98%以上,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宮頸癌檢測技術。
  • 分娩痛居然有這麼多好處!
    分娩時的疼痛讓很多孕媽望而卻步,有的孕媽在分娩時寧願劃一刀,也不想忍受那分娩時的疼痛。其實分娩痛並不只是簡單的疼痛,它對孕媽和寶寶還有很多有利的影響呢。 不妨一起了解下分娩痛是怎樣地疼,疼在哪裡,又有哪些好處吧。
  • 宮頸癌成女性二號殺手
    核心提示: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又稱子宮頸癌,指發生在宮頸陰道部或移行帶的鱗狀上皮細胞及宮頸管內膜的柱狀上皮細胞交界處的惡性腫瘤。由於其發生的部位和陰道細胞學檢查的應用,可被早期發現並積極預防,治療效果較好。   6月14日,北京第六醫院對全市數百位女性進行了免費宮頸癌檢測。
  • 貧困婦女宮頸癌生長更快速
    維生素缺乏可以增加宮頸癌的危險性。因此一個婦女如果吃衛生、平衡的膳食和戒菸,存活率可能會高一些。   現在很多女性都被宮頸癌威脅著自身,患者為了避免對自身受到更大傷害影響,治療這種症狀是時刻都不能耽誤的。醫療的缺乏(包括陰道塗片檢查次數過少)被認為是引起貧困婦女宮頸癌死亡率比其它婦女高的主要原因。
  • 分娩前的徵兆有哪些?
    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子宮頸成熟了,已經準備好進入真正的分娩。這期間,有些準媽媽會經歷類似月經期的絞痛。有時候,隨著真正分娩的臨近,宮縮會變得相對疼痛起來,而且每隔10~20分鐘,就會發作一次,讓你覺得自己是不是馬上就要生了。但是,如果收縮沒有變得更長、更劇烈、一次與一次之間的距離接得更近,使你的子宮頸張開,那麼你所感覺到的可能是所謂的「假臨產」。
  • 為改孩子星座一明星夫妻提早兩周剖腹產,醫生提倡自然分娩
    其中,有網友表示「不贊同為了星座運勢等理由提前剖腹產的這種行為」,也有網友認為,既然醫生可以為其進行剖腹產,說明寶寶是安全且健康的,還有網友表示,提前兩周不算早產。那麼,「提前剖腹產」行為是否合適?隱藏著哪些風險呢?
  • 生門:一個麻醉醫師目睹的分娩劇痛
    實際上,無痛分娩在世界上已經有100多年歷史。美國分娩鎮痛率達到85%,英國達到90%。但2018年時的統計,我國的麻醉分娩鎮痛開展率僅為16.45% 其實當小孩的位置已經準備好,產婦也能用力。疼痛是宮縮帶來的不良反應,可以不必經歷。另一種,是畏怕無痛分娩給寶寶和產婦帶來身體損傷。
  • 寶寶出生後的24小時,這幾件事不要忘記做,對寶媽和孩子都有好處
    胎兒在孕媽的腹中時,身體是被羊水包裹著的,緊閉的空間也會給胎兒帶來一定的安全感,所有的一切都是和孕媽密切聯繫的,新生兒出生後,沒有了羊水的保護,不僅會缺乏一些安全感,也增加了新生兒來到這個世界的挑戰,所以,寶寶剛出生後的24小時內,也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分娩後的這幾件事情,寶媽再忙也不要忽視了
  • 怎樣發現孕媽媽和寶寶血型不合?
    同樣,如果母親與孩子的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的抗體通過胎盤進入寶寶的身體,從而使「戰場」轉移到寶寶的身體裡,引起新生兒溶血病。  在孕期檢查中,有一項血型檢查。醫生會告知:如果孕媽咪是O型血,準爸爸是A型、B型或AB型,可能發生胎兒或新生兒溶血症。而孕媽咪血型為Rh(-),丈夫為Rh(+),胎兒也是Rh(+)時,也有可能發生Rh血型不合溶血。這無疑又增加了孕媽咪的生育風險。
  • 準媽媽們想超快順產,分娩時間的長短到底和什麼有關呢?
    我相信待產的媽媽不論是剖腹產還是順產,都希望能超快生產,這意味著我們所受的疼痛時間就短!萍媽作為一名二胎媽媽,兩娃都是順產,還是有一點經驗可以分享的!想要超快順產,讓分娩時間短,和以下幾點分不開!1.孕婦的身體狀況想要分娩時間短,產婦自身的身體素質很關鍵!平常飲食作息要規律,又能保持一定運動量的媽媽,大部分是比那些好吃懶動的生得快!其中,分娩時長最重要是與準媽媽的生育年齡,骨盆,體重強相關!分娩時間長短和產婦的生育年齡有關大家都知道,計劃生育提倡優生優育,不僅是因為合適的年齡,受精卵質量高,也能保證產婦生產的安全性。
  • 寶寶出生也有「福月」?媽媽想要按計算好的月份分娩,並不是迷信
    準媽媽想孩子在固定月份出生,丈夫嗤之以鼻,被媽媽說:你才無知圓圓和丈夫結婚以後,婆婆總是明裡暗裡地暗示,「該生個孩子了,什麼時候生孩子啊?年輕生孩子恢復快?我將來能幫你們帶。」結婚5年了,自己也快30了,想想確實是到了生孩子的時候,終於給了婆婆一個準話,圓圓說:「明年7、8月份備孕,然後後年4、5月份生。」
  • 生完孩子就容易陰道鬆弛,漏尿?一招來解決問題
    還說機構那邊的工作人員介紹,如果產後恢復不好容易陰道鬆弛,有的人還留下漏尿的問題。想想就覺得可怕,豔豔覺得還是做產後恢復更放心。她也報了小穎說的產後恢復機構,做骨盆修復。但是她發現也只是有個機器通過擠壓骨盆的方式來運作,而且每次時間也就不到半小時。工作人員還告訴她:「回去以後還要靠自己做縮陰運動才有效果,如果在家裡不做收陰運動的話效果不好。」
  • 你會覺得分娩前刮毛尷尬嗎?看完後,可能你就不會這樣想了!
    快分娩的產婦在備皮之後,醫生對於一些產前的檢查做起來就會更加的方便,可以通過檢查提前的做好預防各種突發狀況的準備,比如說需要會陰側切的媽媽需要剔除陰毛,而且醫生在手術中操作起來會比較方便,可以避免一些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