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骨、假體填充、打瘦臉針...整容竟然成了「開學禮」!

2021-01-14 光明網


在她身邊,醫生正對著她的鼻梁做最後的縫合包紮。出手術室後,這個90後姑娘即將告別塌鼻梁的歲月。


這個在北京工作的女孩,過去一直很不自信,臉圓、塌鼻、內雙,讓她更願意活在美顏相機裡。去年,她開始嘗試打肉毒桿菌瘦臉、打玻尿酸填充,今年年初,她更下決心,要去醫院開刀做隆鼻。


手術時間比預計長了三四個小時。術前,麻醉針紮下去後,張妍冰還再叮囑醫生:「(隆鼻)要自然、要自然。」接著,她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睜開眼時,張妍冰已經回到了病房。因為手術時鼻腔裡的血液回流到了胃裡,甦醒後沒多久,她就開始吐,「吐得東西裡還摻著血。這是正常反應,但家人還是嚇壞了。得知女兒想做手術時,張妍冰的父親此前一個月沒睡好覺。


術後的頭十天,張妍冰無法用鼻子正常呼吸,連著好幾天睡不著覺。這一度讓她情緒崩潰、嚎啕大哭。但張妍冰並沒有後悔,她覺得整形就是一場賭局,為了今後活得更自信,她願意賭上一把。


假體撐起了鼻梁的高度,也撐起了她的自信。儘管醫生並沒有給她做之前想要的明星款,但她覺得手術很成功,「特別自然。」周圍人也這麼評價。


她大方地和朋友承認自己做了整形。在張妍冰看來,隆鼻、打針這些事情沒什麼可遮遮掩掩的,在當今的社會裡,她們這代年輕人更願意把這些行為統稱為——「醫美」(醫療美容)。


一份行業報告給這群「愛美」的年輕人勾勒了「畫像」。


2018年,某醫美機構發布的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我國每100位醫美消費者中,有64位是90後,19位是00後,90後已是整容整形的絕對主力。


醫美行業由來已久,小到做雙眼皮、除下眼袋、植髮等,大到削骨、填充、抽脂等,和在生活美容院裡做皮膚護理不同,醫美機構需要有國家頒發的經營許可才能從事經營,機構裡的醫生護士,也需要有相關的從業資格證。


張妍冰接觸醫美源於同事陳萌。陳萌曾經在韓國嘗試過很多醫美項目:玻尿酸、PRP(自體血液美膚)、雙眼皮埋線……在張妍冰看來,陳萌是她們這個圈子裡的「人肉百科」,許多產品、機構和功效,可以直接問她。


但陳萌走進醫美的世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外界「刺激」。


兒時,她看見街頭有「割雙眼皮」的廣告時,都會被「割」這樣的字眼嚇到。她並沒想過有一天自己也會有這個需求,但2007年去韓國讀書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在大街上、地鐵上,每走幾步,就能看到和醫美相關的廣告,有的地鐵廣告燈箱上,直接擺出女性術前術後的對比照,效果驚人。


到韓國生活後,陳萌發現,這裡醫美消費是「家常便飯」。她看見路人臉上裹著紗布、帶著口罩,甚至有人打完針後直接去上班,「領導都覺得沒什麼,不影響正常工作就好。」


行業裡漸漸出現了「午間美容」的口號——中午休息時去醫美機構打個瘦臉針、水光針,因為是無創注射,打完後許多人下午可以直接上班。


陳萌是個油皮女孩,總是愛起痘,為了解決長痘的困惑,她開始嘗試在臉上做個雷射類的美容項目。後來,在朋友的介紹下,陳萌走進韓國的一家醫美機構,做了一次PRP注射。那是一種通過抽血方式,把人體血液中的血小板血漿提取出來,藉助針頭設備,把血漿注射到消費者臉上,幫助人們改善肌膚狀態、延緩衰老。


七八年前,PRP注射已經開始在韓國風靡。但注射的過程有些「血腥」,針孔扎進皮膚裡後,血會一點點往外滲。扎完之後,陳萌臉微微發腫,臉上還沾著片片血跡,「我一開始確實被嚇到了,」但最後的效果她還算滿意。


在好奇心和愛美之心的驅使下,陳萌打過玻尿酸、瘦臉針、溶脂針,不到一毫升的玻尿酸從針頭扎進皮膚的那一瞬間,只有輕微的刺痛感,但玻尿酸的填充效果只是一時的,每隔半年,陳萌要去打上一針,讓自己的鼻子看起來「堅挺」。


「(微整)真的沒什麼,(整完)自己看著也舒服啊!」陳萌幾年前回國後就開始找哪裡有合適的醫美機構能繼續打針,但她發現當時國內的瘦臉針價格比韓國要貴幾千元。後來,她特地跑回韓國打針,她還看到,好多年輕人周末約著去韓國打針,這似乎變成了一種醫美圈裡的潮流。




朱京玉是北京某美容醫院非手術中心技術院長,每天,她都會接待前來諮詢醫美項目的年輕人。


在她面前,些年輕人既不是病人,也不是簡單的客人,行業裡更願意稱呼她們為「求美者」。


這個稱呼十年前就有了,而十年後的今天,求美者的年齡越來越小。在朱京玉看來,這既和現在年輕人見多識廣有關,也和家長對醫美的態度有關。朱京玉發現,一些年輕求美者的媽媽在一二十年前,就已經是國內醫美消費市場的簇擁者。


2017年,楊瓊17歲,在美國念高中,花樣年華裡她過得並不愉快,和周圍的同學不太合群。


在她的朋友圈裡、微博裡,到處能看到大眼睛、瓜子臉美美的同齡人。楊瓊照著鏡子,覺得自己可能長得不討喜,「沒達到別人的審美標準。她覺得自己的性格很難改變,但樣貌可以。和母親商量後,她決定去韓國把自己的鼻子和眼睛整一整。


楊瓊的母親一直支持女兒整容。她自己也做過手術,覺得自己那代人有了孩子後,也會「挑剔」孩子臉上的缺陷。把孩子帶去做做雙眼皮,做個微整,挺正常。


做完手術後,楊瓊覺得自己一下子練就了「火眼金睛」。走在路上,她能看出,哪個人的鼻子裡安了假體,哪個人的雙眼皮屬於什麼類型,「因為現在的樣式都很固定,雙眼皮就是那幾種樣子,半月形、平扇形、歐式大雙等等。」


她還會不自覺地盯著別人的五官看,「以前習慣挑自己臉上的毛病,現在不自覺地會給別人挑毛病。楊瓊給朋友挑出毛病後,沒過多久,也有同學去墊了鼻子。她還見過周圍有同學去削骨、還有去做假體填充,大家覺得現在科技發達了,做這些整形的可信度也高了。


「整容這事你自己不覺得是個丟臉的事兒,別人就不會嘲笑你。」楊瓊發現整容在美國太平常了,周圍的同齡人,五個人裡就一個整過。


1993年出生的王帥是位男性求美者。由於眼角一直下耷,王帥給人的感覺總是沒精神,自己也特別不自信。


五年前,他轉行去了一家醫美機構從事銷售,身邊的醫生開始給他提建議,「做個雙眼皮埋線手術就能改善了。」


躺在手術臺上時,這個小夥子也會忐忑。但麻藥在眼皮上一打,醫生和護士還在旁邊和他聊天,緊張的情緒很快就平復了。


起初,朋友聚會,王帥不好意思說自己做了手術,但是很快有同性朋友表示自己也開了眼角、打過瘦臉針,王帥才發現,醫美對男性的吸引力並不亞於女性。


數據顯示,在去年「雙十二」期間,男性醫美用戶的表現非常搶眼,在一家醫美O2O平臺上,貢獻了醫美銷售總額的26%。「都說整形會上癮,我覺得對男性也一樣。雙眼皮手術結束後,王帥對醫美的恐懼和擔憂慢慢減少,他甚至計劃過一陣子再打個瘦臉針,把方形臉變小一點。




作為一個求美者,張妍冰有著清晰的消費路徑。動刀子的手術必須去正規的公立醫院做,「因為這些手術往往需要麻醉,如果中途出了問題,醫院有那麼多科室可以第一時間進行救治。


雷射類、注射類的項目可以選擇在私人開的醫美機構,「最好選擇固定的一家。」而一些O2O平臺上推薦的店,一般不去,但她會在O2O平臺上看分享帖。張妍冰覺得,這些內容能讓一個年輕人快速摘下「小白」標籤,去醫院時,也更知道哪些問題要和醫生提前問清楚。


近年來,許多年輕人「做功課」都會選擇一些類似「科普」的APP平臺,平臺上的「老師」多數是網絡那端互不相識的同齡人,她們在上面分享自己對打瘦臉針、玻尿酸、水光針等微整項目的經驗。但時不時,有的年輕人發現,有的平臺首頁上會跳出來和醫美消費無關的「低俗文章」,封面上是女明星在電影中的「床照」。


陳萌接觸醫美機構時間較長,她覺得這幾年醫美市場裡確實「魚龍混雜」,一些做美甲、美妝「起家」的O2O平臺上,也出現了微整的消費項目。「我絕對不會選擇在這種平臺上消費,」陳萌覺得年輕人消費醫美千萬不能圖便宜。她見過一些平臺上推出的吸脂價格,只要500多元,「在韓國也不可能這麼便宜啊。」


陳萌覺得,消費前做「調查」是求美者的必修課,哪怕是關係再好的朋友介紹,自己也要理性判斷。「貨比三家嘛!」在做雙眼皮這個「小手術」上,陳萌評估了大半年,才最終選擇了一家機構。


在打針這件事情上,陳萌覺得,醫生比材料更重要,「這些注射的產品不是打得越多越好,有經驗的醫生知道給你打多少,打在哪裡,有時候位置差那麼一點,效果就有很大差別。


張妍冰習慣在北京一家民營的醫美機構定期注射玻尿酸,最初,這家機構的一個女醫生給她注射的結果讓她很滿意。後來醫生出國了,機構推薦了另外一個醫生,同樣的產品打完之後,張妍冰覺得自己一邊臉出現了輕微的塌陷,「後來我就換店了。」


楊瓊的朋友花了3萬元在上海的一家三甲醫院做雙眼皮手術,結果失敗了。一邊的眼睛術後不能正常睜眼,「一個眼睛變得有些腫,仔細觀察的話其實是因為眼睛睜不開。」


這件事兒讓楊瓊覺得,不是說在公立醫院做手術就沒風險。醫美項目很多,有的醫院不擅長做雙眼皮,有的醫生更是經驗有限,所以在選機構的時候一定要做足功課。


陳萌覺得,很多人願意去韓國打針、整容,不僅是因為韓國的價格便宜,還有一個原因是韓國的醫美行業發展早,行業透明度高,消費者可以在網站上查到醫生信息和網友評價,這幫助消費者提高了辨識度。


但在國內,陳萌覺得醫生這方面還是個「黑洞」。如果不小心選擇了不正規的醫生,那麼消費者一隻腳可能已經踏入了「雷區」。


接觸的醫美機構多了之後,陳萌也發現,一些機構的銷售手法「挺玄乎」。有的醫美機構諮詢師看上去更像一個「看相」的,「她們會說太陽穴那裡凹陷會影響夫妻宮之類的話」,這種話從諮詢師嘴裡說出來,陳萌覺得有點可笑,但聽進去的人也並非沒有。


對於整容,陳萌覺得現在身邊的人確實包容度高了。男朋友聽說她打過玻尿酸,開過眼角,覺得也還不錯,但其它的就不建議再弄了。


陳萌覺得30歲以後,自己對醫美消費的迷戀沒有以前那麼強了,「變得理性了。」


有了男朋友、有了固定工作,她覺得年紀增大之後,也就抗衰、抗皺的產品才會讓自己掏錢包,「我覺得女性更應該重視內在。」她不建議那些愛美的女孩,把眼睛整得巨大、鼻子墊得巨高,最終弄成個「蛇精臉」。


儘管不避諱整容,但楊瓊坦言,手術前,自己曾有一刻想打退堂鼓。


當時,術前抽完血後,楊瓊對自己馬上要變美特別興奮,但走向手術室的那段路上,她卻開始發抖,「感覺全身上下都發冷。」那是她第一次進手術室,在那一刻,她才明白,整形手術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但沒辦法,錢交了也不能退。」


外人看來,楊瓊的五官並沒有什麼缺陷,「古靈精怪很活潑」。因為追求自然效果,整容之後,楊瓊的朋友並沒覺得她有太大變化,她也沒覺得自己有很多改善,就是多了些安慰罷了。


如今,手術過去兩年了,她漸漸發現,自己的不自信和臉蛋可能沒太大關係,「改變外貌後,也不一定能真正改變不自信。


據媒體報導,隨著微整形接受度的提高,很多高中、大學生在暑期整容,不少父母也把整容作為開學禮物送給孩子。



2018年6月10日,瀋陽一家整形機構正在做整形手術。美國一位教授寫過一篇文章,叫《顏值和勞動力市場研究》。文章寫道:「只要涉及面試,哪怕是附照片的篩簡歷環節,應聘者的顏值就分分秒秒在影響應聘結果。更慘烈的真相甚至是,通常在面試開始的第一分鐘,面試官就已經做出了決定。」因此,顏值有的時候也被算作「能力」的一部分。至少一個顏值高的人會留下自我控制力強的印象。有人崇拜美貌,甚至喊出了「顏值即正義」的口號,仿佛擁有了好看的皮囊,人生就進入了輕鬆模式:找工作、找對象等都不是問題。大學生甚至是高中還沒有畢業的學生,就走進了整容醫院。據了解,目前我國有800萬以上的人進行過整形,30歲以下佔比約為80%,其中,學生群體為主流。整形群體呈現「低齡化」和學生對整形美容的功能期待太高,賦予更多「附加價值」有關。其實,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追逐美的權利,適度的整容也確實能讓人五官精緻許多。對於學生來說,只要已成人,自己願意、家人認可,整容其實也並無不可。只不過,在高倡顏值的當下,可別把顏值的比重看得太大,甚至擠壓了「內涵」所本應有的位置。如果整容成了相互攀比之後的盲從,就更值得我們警惕。所謂相由心生,生活的歷練和知識的增長,同樣能反應在你的談吐舉止之中,也是顏值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追逐美貌固然沒錯,但也不必偏廢。沒有有趣的靈魂,皮囊也會空洞。自身的修為、精神的豐盈、內在的氣度等都在定義一個人。修養和內涵給人留下的印象,同樣也能給人機會。溫潤如玉的氣質,張弛有度的個性,誰又不願多看兩眼呢?理性看待整容,在現有科技條件下,整容成本、技術難度都在降低,普及也是正常現象;同時,對內在素養的欣賞恐怕也是始終如一的,它與外在容貌,本就是相輔相成的。



文章來源: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2019年08月13日 09 版(記者 寧迪 見習記者 李若一 實習生 黃翹楚 )、「光明日報」(ID:gmrb1949  文字:宗小寧)

聲明:「光明網」微信公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歡迎致電010-58926246,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投稿、合作QQ:892726843(加時請註明微信投稿or合作)

相關焦點

  • 劉孜招供曾整容 承認「腮大」打瘦臉針(圖)
    劉孜招供曾整容 承認「腮大」打瘦臉針(圖) 劉孜打瘦臉針前後對比照   日前,內地女演員劉孜在參加某整形醫院的開業典禮上被主持人意外逼問是否整過容。
  • 女星劉孜被逼承認因「腮大」打過瘦臉針(圖)
    在支支吾吾幾聲後,終於勇敢面對媒體,首次對流傳已久的「整容」傳聞作出回應:「網上的照片不是ps過的,那就是以前的我,我因腮幫子大,打過3~4支瘦臉針。」雖然整容在娛樂圈已不是什麼秘密,但能夠公開承認自己整過容的女藝人還寥寥無幾。劉孜當天本是滿臉笑容來道賀,不想遭遇如此尷尬。
  • 國外男子迷戀「精靈」,花費巨資整容成精靈模樣,還削尖了耳朵!
    大家好,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大家身邊有人整容嗎?如今是一個看臉的時代,所以很多人寧願自己有一個好看的外表,國外有一位男子瘋狂迷戀精靈,不惜花費巨資把自己整成精靈的樣子,甚至還削尖了自己的耳朵。這位男子來自阿根廷,叫做路易斯·帕德隆,是一名整容狂,路易斯從小的願望就是自己能變成一名精靈,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於是就開始不停的整容,路易斯一共花了6萬美元整容,折合人民幣42萬元,他先給自己的眼睛做了變色手術。
  • 圖揭明星整容手術刀口位置 看著都覺得疼!
    江映蓉登臺領獎時鼻子處驚現針腳痕跡,疑似整容接的假鼻子,鼻子中部與嘴唇連接部位也有明顯分層,似乎是墊過假體後手術縫線接處。之前江映蓉參加快女比賽勝出時就曾被網友指出江映蓉有整容嫌疑,不過她的經紀人始終否認,並表示江映蓉很忙,沒時間整容。
  • 新晉男神也整容?眼睛變大下頜骨也削過,難怪女兒被嘲醜
    主角秦昊在劇中將嶽父嶽母推下懸崖,給觀眾帶來了瘮人的恐怖感,使得「一起去爬山嗎」成了當下最流行的梗,網友還調侃,秦昊有望接棒馮遠徵成為新一代的童年陰影。秦昊曾在平臺隔空喊話萬茜,為什麼不叫他轉微博,質問合作的男演員中難道他不是男神嗎?萬茜求生欲上線,大呼不想爬山,告訴秦昊不要懷疑,你當然是男神,網友們都逗樂了紛紛表示,秦昊是自己的新晉男神。
  • 杭州一女子打瘦臉針導致面癱!吃飯漏飯喝水漏水,醫院診斷結果讓她...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很多的女性為了變美,除了化妝之外,最常見的就是整容了,但是整容除了可以讓人變美之外也是有風險的,國外和國內也有很多整容失敗的例子,如果整容真的出現了問題,那可能就是一輩子的事兒。
  • 「整容模板」高允真只能活在精修裡?脫離精修後面部填充感十足
    韓國模特高允真憑藉溫柔知性、親和力強、清透空靈富有氧氣感的形象受到無數網友讚譽,她更是被直接蓋章為韓國新一代「整容模板」。由此可見,高級審美並不意味著做符合當下潮流的整容項目,而是根據自己的原生五官做出適當的調整。高允真的臉可貴之處在於毫無整容痕跡,調整後的高允真大氣與驚豔並存,從扔在人群中並不亮眼的路人甲演變成驚豔四座的大美人,高允真高級的審美與醫生的「鬼斧神工」功不可沒。
  • 幾位「整過鼻子」的女星告訴你:什麼叫墊高鼻梁等於整容
    如果沒整容還可以坦蕩蕩的回應去醫院檢測,拿一份權威證明來回應大家。但凡是臉上動過一丁點的女星,提到整容也會聞風色變,有割雙眼皮的,墊下巴的,打瘦臉針的,全身美白的,但是唯有「墊高鼻梁」會顯得完全變了一個人,五官看起來更加立體,更容易上鏡。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幾位改變顏值的女星吧!1 韓智慧 從前的她,單眼皮、辯識度高。但現在也整了一張大眾臉了。
  • 有意思,女明星最後的歸宿是蔡明,整容過度的女星都在撞臉蔡明
    現在娛樂圈可以說沒幾個女明星不整容,有時候看那些「整過頭」的女明星,發現她們都無一例外指向了另一個人——蔡明。不信?那就繼續往下看吧整容的歸宿竟然是蔡明來,我們看看蔡明老師的長相:飽滿的蘋果肌、寬闊的歐式大雙眼皮、高挺的鼻梁、微笑唇、還有小V臉。這不是妥妥的整容過模版嗎?
  • 整容真的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前段時間有個女孩,記得第一次認識她的時候感覺很可愛的女生,長了一雙圓圓的有些內雙的眼睛,很鄰家的一種長相的女孩子,再次見到她真的被嚇到了,因為自己崇尚歐美御姐風,給自己割了雙眼皮,開了前眼角和下眼角,臉上打的瘦臉針和下巴等等,告訴我說自己現在生活一團混亂,運勢財運感情都是一團糟,整個人變得脾氣易怒暴躁,無法跟家人朋友相處,稍微想要感知一下她的氣,氣場很不好!
  • 白雪友人家中開唱,多年不變美麗似「凍人」,曾被指臉太寬要削骨
    白雪曾在參加一個訪談節目時,被男主持人指出"臉寬",還被問道為什麼不去"削骨"或者"打瘦臉針"來彌補臉寬的不足。面對別人對自己外貌有些"負面"的評價,白雪並沒有表現出不開心,反而開玩笑回應道自己的臉兩側是用來"囤財"的,還稱別人都去打了"瘦臉針"之後,自己的臉變得更加"值錢"了。從這段談話看出,在生活中,白雪是一個大方隨性還有一些幽默的人。
  • 張檬直言後悔整容,尤其這幾個能不動就不動,整殘了變醜還遭罪
    整容對於每個女孩子來說都是既想靠近又害怕的一種東西。想通過整容讓自己顏值變得更高,但是又怕把顏值整報廢了。前幾天演員張檬就直接在節目上坦言後悔整容。不得不說,整容對一個人的顏值影響真的很大。整好了會變得非常精緻,但是長得不好就成為一輩子的遺憾。張檬無疑就是後者。
  • 濟南海峽整形 對於臉大的妹子而言瘦臉針和玻尿酸是什麼樣的關係
    很多臉大的寶寶想擁有一張精緻的小V臉,於是去打了瘦臉針,臉小了,可是似乎缺了些靈氣,濟南海峽整形醫師介紹說,這是因為沒有下巴。方形臉瘦臉針+玻尿酸豐下巴有些寶寶除了咬肌肥大外,還存在下巴短小或後縮的狀況,與上、中面部比例失調,使整個面部成方形。可以通過注射玻尿酸,讓下巴變長,變翹。玻尿酸好麼?
  • 削骨沒那麼狠,楊冪的臉也不會崩得這麼快吧?
    每一部電視劇都像是楊冪的變臉記,因此關於楊冪削骨的整容也從來沒有停止過這時候關於「削骨」的傳聞就已經開始醞釀了!但是楊冪也有自己的解釋,因為那時候李少紅導演讓她拔了四顆牙,然後臉一下瘦了很多!其實削骨更多的是調整下頜骨的位置,下頜骨包括下頜角、下頜體、下頦等等。
  • 真人分享 | 我打了三年的瘦臉針,想告訴你關於瘦臉針的一切
    原標題:真人分享 | 我打了三年的瘦臉針,想告訴你關於瘦臉針的一切 美少女們晚上好 之前和大家揭秘了韓國整形內幕所以大學時別人兼職賺錢買口紅,而我兼職攢錢打瘦臉針 恰好瘦臉針在我的臉上效果特別明顯,一打就瘦,所以迄今為止我一共打過四次瘦臉針。國產的和進口的都打過,之前差不多半年一次,現在太忙了就一年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