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錢鍾書先生在《圍城》裡說:
「對任何人發脾氣,都不能夠像對太太那樣痛快,父母兄弟不用說,朋友要絕交,用人要罷工,只有太太像荷馬史詩裡風神的皮袋,受氣的容量最大,離婚畢竟不容易。」
注意看,是因為離婚畢竟不容易。
也可以說,分明就是他仗著妻子對自己的愛,很知道到最後,妻子還是會原諒自己,所以才更無所顧忌。
間接性證明了他的虛偽,也證明了他的無能。
聽過很多女人抱怨,說自己的丈夫,總是把最好的脾氣留給了外人,又把最差的脾氣留給了家裡人。
或者在外面,十足的老好人,回到家裡卻是懶男人、無情男人、自私男人,完全是兩幅面孔。看到鄰居有個老太太拎著菜籃子,總會快步上前幫忙,對朋友、親戚的事情,更是親力親為,可回到家看見油瓶倒了都懶得扶。
一旦妻子不能搞定所有家庭家事,需要他出面或跑腿時,立馬大發雷霆,做自己的事情會感覺很虧很虧。
其實,你所看到的他,才是最真實的他,至於在外面表現出來的美好,而非是他有這好的一面,只是在偽裝,以便經營自己的人設。
家庭是一面照妖鏡,在這面鏡子前,任何一個男人都無所遁形。
所以在這裡想說的,無論是擇偶,還是人際關係,我們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便是主要看對方對自己怎麼樣,也只看對方好的一面,從來都不去看對方壞的一面。
豈不知,好這個東西,是具有欺騙性的,只有壞的一面,才是最真實的他。
如果是擇偶,不要看一個人對你有多好,而要看他對你壞的時候,有多壞;如果是處朋友,不要看一個人對你是如何大方豪爽,而要看他對自己的家人是什麼態度。
02
有一年,朋友家裡有事我去給幫忙。
本來我對這位朋友的評價很高,因為他在我們面前,豪爽、大方、熱腸和簡單,平時也經常聽他說,父母從小到大是如何疼愛他,總是把最好都留給他,這也讓我覺得,他很孝順,是有感恩之心的。
結果那次去幫忙,因為叔叔阿姨也在忙別的事情,到了中午時才出現,於是熱情地感謝我們。
並且將朋友拉到一旁說:「你看你朋友給我們幫了那麼大忙,馬上就中午了,邀請朋友留下來吃個飯再回去吧,我現在就去買菜,你問問你朋友們都愛吃什麼……」
阿姨還沒說兩句,朋友立馬不耐煩了,對父母的那副樣子,是我們從來沒見過的,直接吼道:
「你們煩不煩,該上哪兒上哪去,我的事情用不著你們管,難道我自己心裡不清楚嗎?」
在這裡還把他的原話美化了,何止是對父母態度不好,連對父母起碼的尊重都沒有了,尤其臉上的表情更沒法兒形容。
這一幕都被我們看在眼裡,後來阿姨就訕訕離開了,再後來,當時在場的朋友就沒再跟他相處了。
有另一個朋友說話很直接:「你對自己的父母什麼都沒有,對我們更不會有什麼,我們也不敢和這樣的人相處。」
話糙理不糙。
父母對你有那麼大的恩情,你都這樣來回報他,我們就算對你再好,又哪裡抵得上父母對你的恩情,真等失去利用價值了,只怕更現實。
03
我認識一個長者,對我非常好,在他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他也教了我很多東西。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道理:
「了解一個男人的最好方式,看他對家人的態度!」
就是說,他不想讓我胡亂地交朋友,浪費時間和精力,也是在勸告我,到了一定的年齡,人要學會精簡自己的朋友圈。
他用自己的經歷,把這個道理講給我聽的。
之前他認識一個朋友,表面上看來,那個朋友對他特別不錯,包括一些細節都處理特別好,於是兩個人就合夥做生意。
其實呢,他也沒有被表面所迷惑,就好比有次去那個朋友家裡做客。
朋友回到家裡就表現出一副「大爺」姿態,並且對妻子毫無尊重,還有一些自私和冷漠的細節,他都發現了。
但當時沒有太當回事,就想著他對我還行,也不能因為這件事把他這個人否定了。結果生意做到最後,真正涉及到利益的時候,那個朋友把對妻子的態度,全都用在了他的身上,也領教了他的自私、無情和冷漠,再不是之前認識的那個人了。
從那以後,他就學會了一招,如何才能了解到一個人的真實一面,那就是看他對家人的態度,對妻子的態度。
特別是看他處理夫妻矛盾、家庭瑣碎的方式,如果是離過婚的,更容易了解到真實的人品。
深以為然。
很多時候我們所看到的東西,都是假的,不要過於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旦有個人戴上了面具,你很難發現他面具下面的真面目。
或者說,他戴著的面具,已經讓你對他形成了認知基礎,就會逐漸接受和包容他所暴露出來的缺點,不以為然。
只有看他對家人的態度,才是最真實的了解。
特別是對自己的妻子,因為夫妻之間,不只是有愛情,還有恩情,同甘共苦的恩情,不離不棄的恩情,朋友之間的恩情,永遠比不上夫妻之間的恩情,如果連夫妻之間的恩情都不記得,又怎麼可能記得你的恩情。
拿自己的妻子,人生伴侶都不當回事,真要是沒有利益可言了,也只會無情地一腳把你踹開。
與人相處,人品為先,想清楚人長還是錢長,即使人品沒有問題,看他對家人的態度,也能幫你更好地了解他的脾氣、性格和作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