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航海家安東尼奧跟隨麥哲倫環球航行至一處大陸,見到了肚臍長在背上的豬,雌鳥在雄鳥的背上孵蛋的無腳鳥,形似鵜鶘、喙如羹匙卻沒有舌頭的飛禽,和長著驢頭和驢耳、身如駱駝、腿如鹿、叫起來卻又像馬的奇怪動物。當他們把一面鏡子放到在巴塔哥尼亞遇見的第一個土著居民眼前時,那個身材魁梧的巨人,被鏡中的自己嚇得魂不附體。
馬爾克斯的諾貝爾獲獎感言以這樣一段怪異的故事開頭。這塊大陸就是南美洲,兼具著傳奇與荒誕,因信仰體系不同和社會生活動蕩,長期處於世界文明的邊緣,顯得孤絕。它曾創造過輝煌又一度中斷,其後便積攢起全部的氣力追趕未來。在這裡現實即是魔幻,魔幻即是現實。
有什麼地方比這裡更適合作為一個關於毀滅與新生的故事的舞臺?
上周小編與大家分享了吉恩·沃爾夫致敬博爾赫斯的幾個彩蛋,今天我們再提供幾條線索,帶你探尋《新日之書》與南美大陸的另一番淵源。
by 來園的桃子
大眾最熟悉幾部奇幻小說,《魔戒》《冰與火之歌》《納尼亞傳奇》甚至《哈利·波特》,這些故事映射的都是舊世界的地緣關係和文化歷史(希臘神話、凱爾特神話、北歐神話),立足英倫三島,輻射歐亞大陸。但是《新日》把故事發生的舞臺放到了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發源地拉丁美洲。雖然小說自始至終都沒有把這一點說破,但是根據正文中各個或隱晦或明顯的提示,我們可以確認是南美洲無疑。
天文曆法是最明顯的線索。《新日》中共和國的氣候是北方溫暖、南方嚴寒(這與《冰與火之歌》中的維斯特洛是正相反)。
在共和國抬頭望天,觀察到的星星也與北半球不同。例如第四卷提到了南半球的兩個標誌性星座:我徒勞地尋找南十字座,還有永遠懸在南方冰原上空的三顆星,它們被稱作「八」,無人知道是何原因。
南十字座和半人馬座位置示意圖
目前南十字座的觀測範圍是北緯20°以南,整個歐洲都無法觀察到它。在公元4世紀之前,英國所在的位置可以觀察到,而生活古希臘時代的託勒密也留下了南十字座的觀測記錄。由於歲差的緣故,這個星座在北半球的天空中變得越來越低,漸漸被人遺忘。但是在南半球,南十字座的長軸指向南極,是在天空中找尋南天極的參考,因此這個星座對於南半球的文化有很大影響。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國旗上都有南十字座,巴西的國徽和硬幣上也有,巴西國歌的歌詞中也提到了它。
Se em teu formoso céu, risonho e límpido, A imagem do Cruzeiro resplandece.(在那可愛的明淨天空之上,南十字星放射著燦爛光輝。)
巴西國徽,注意中央的南十字座
而那個被稱為「八」星座指的是南極座,觀測範圍是赤道以南,其象徵物是一架八分儀。它一個繞著南天極轉動的拱極星座,南極座σ星是最接近南天極而肉眼可見的星,但是它太暗了,所以判斷方向還是更多地依靠南十字座。這也就解釋了為何主人公在迷路時要尋找這兩個星座。
南半球的曆法也與北半球相反。《新日》中共和國以夏至為新年伊始。乍一看挺奇怪,仔細想想,南半球的「夏」至正是北半球的「冬」至,即12月22日前後,與目前公曆的元旦差不了幾天,以冬至作為新年第一天並不算太奇怪。
亞歷山大的加大肋納的聖像,
旁邊畫著她殉道的過程
from wiki
另外,第一卷中也有一個涉及曆法的細節。主人公所在的拷刑吏公會敬奉的守護神是聖凱薩琳。冬日過後,聖凱薩琳節又將到來。根據作者對節日慶典的描述,聖凱薩琳就是天主教的聖徒、亞歷山大的聖加大肋納。而聖加大肋納的慶節是每年的11月25日,這個日子在南半球是初夏,而考慮到日光暗淡、冰川北遷、冬季延長的背景,聖凱薩琳節在冬日過後到來是非常合理的。
不過根據上述幾點,我們只能推斷故事發生在南半球,不能確定為南美。更多的線索要在人文設定中尋找。
我們知道目前南美洲的大多數人口信仰羅馬天主教,天主教傳入南美後與當地土著文化結合,誕生了一些具有南美特色的宗教儀式,其中一種儀式就反映在了《新日》中。
前面說了,拷刑吏公會的守護神是亞歷山大的聖加大肋納,而公會總部所在的塔樓叫做邁沉塔(Matachine)。這個詞來源於西班牙語的matachín,指的是一類舞蹈表演者,他們穿著特殊的儀式服飾,戴著駭人的面具,手持寶劍舞蹈。從美國的新墨西哥州一直到秘魯,各印第安部落都有跳邁沉舞(姑且稱之為「邁沉舞」)的儀式。而在第一卷《盛宴》一章中寫到女神的節日在冬天結束之時到來。我們盡情作樂:熟手們列隊表演舞蹈,凌空擊劍,精彩至極。而拷刑吏熟手在正式場合都戴著面具,可見「邁沉塔」名字的來歷確實是作者埋下的一個小謎題。
南美目前仍盛行的matachín
from wiki
那麼邁沉舞與天主教有什麼關係呢?這種舞蹈是由西班牙傳教士引入新世界的。據印第安部落人的口述,最初的邁沉舞反映的是基督徒與摩爾人的戰鬥,即1492年基督教西班牙王國驅逐穆斯林的事件。美洲印第安人很快就吸收了這種舞蹈並衍生出了各種蒙面舞蹈。其中甚至有表現的西班牙徵服印第安部落、當地人皈依基督的內容,舞蹈中還會經常出現荷南·科爾蒂斯及其印第安情婦兼翻譯的形象。
下一個線索是書中提到的迪烏特納湖。故事裡的迪烏特納湖位於共和國最北部的群山之間,由高山上融化的雪水匯聚而成。第三卷的下半部分提到了迪烏特納湖上的湖民,他們住在蘆葦紮成的飄浮小島上,小島上屋舍儼然,作戰時還可以當艦隊使用。其實這也是南美洲特有的一道風景。迪烏特納湖很可能就是現在的「的的喀喀湖」——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泊,位於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的安第斯山脈之中。的的喀喀湖上有數十座蘆葦浮島,浮島上承載著民居、學校甚至電臺。島上的烏魯斯人把高大的蘆葦莖稈綁成捆,製成浮島,相傳他們建造浮島是為了躲避印加人的侵略。但是在《新日》中,迪烏特納湖在漫長冬季會結冰,湖民不得不承受岸民的侵擾。
的的喀喀湖的浮島
除了風俗習慣,書中還出現了一些南美洲的特產,比如冬青茶(即馬黛茶)、羊駝毛的衣物等等。大家有興趣可以仔細找一找。
—《新日之書》—
數百萬年後的未來,太陽中心出現了一個不斷吞噬能量的黑洞,人類的搖籃「兀司」(即地球)已成為一潭被遺忘的死水。由於日光漸暗、能源枯竭,文明全面衰退,人類重回蒙昧時代。
故事發生在南美大陸上最繁華的城市涅索斯,主角塞萬裡安是一個出身卑賤的拷刑吏學徒。出於青春期的熱血和衝動,他救下了叛軍首領沃達勒斯,後又因觸犯會規而遭流放。塞萬裡安趁夜啟程,一書一劍行走天涯,殊不知召喚新日的重任已悄然落在了自己肩頭……
我們在微博和微信送出的每一份小禮物,都會有一封親筆感謝信,都是午休時間三人埋頭苦幹刷刷刷寫的。我們決定在微信玩一個好玩的,如果你身邊的朋友因為你而關注了我們的微信,把他們的id告訴我,小編核實無誤的話將會送出我們的好書一本,10個id一本書,20個id兩本,以此類推。
希望更多的人獲得更美妙的閱讀體驗。
——感謝你把百無聊賴的黑夜給了我。
喜歡請分享到朋友圈:)
點擊題目下方的新星出版社,即可關注
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可查看往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