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重要還是平臺重要?當然都重要。智商不上線,任何平臺都進不去,也就談不上幹什麼事業。當然僅有智商,沒選擇合適的平臺,要想有大作為,也是很困難的。看起來,平臺更重要!當然,說平臺比智商更重要,存在一個前提:那就是大家智商都合格,100以上。區別就是有的人聰明一些,智商120!老師教一次就會;有的人很普通100,需要教兩次。就是這點區別。
看看以下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說說高考專業戶。四川省以前就有一個特別的學生,非常聰明,先考上北大,讀了半年,退學回家復讀;然後又考上清華,半年不讀了,回去復讀;再去考復旦,還能考得上!這樣的孩子,你說他聰明不聰明,聰明絕頂!但是他的眼光很低,大好青春拿來做無用功,就喜歡在高中水平上混,絕對的優秀高中畢業生!這個美譽名至實歸。但是一輩子不會有出息。
第二個例子談談現在經常議論的上世紀80年代老中專生和中師生。他們是當時初中階段的佼佼者,智商120以上!畢業時選擇了中專或中師,以後的人生就只能在中專中師這個層次上混,平臺就是生產一線或小學。他頂多能混個車間主任或小學校長,這還是單位大學生很少的前提下得到的機會!能混到企業老總的更是鳳毛麟角!如果單位大學生多,職務和職稱的提升肯定沒有中專生什麼事!幹得再好,頂多年終拿個先進工作者!一輩子碌碌無為,很難混出頭,基層升職的機會很少!除非有特別的機遇,有貴人提攜,能提起來!或者自己出來單幹,並且自己就有當老闆的天分,或許闖出一番新天地!或者自己及時感悟,抓住機會考上大學,提升圈子。
智商100的大學生,混的平臺要高級得多!要麼管理層,要麼技術人員。他發憤圖強還可以繼續考研究生,讀博士,到博士圈子裡面去混!博士圈子和中專圈子相比,肯定是雲泥之別。
為什麼智商120的才是中專生或中師生,而很多智商是100的卻成為大學生?
這種情況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常見。關鍵就是家長眼光問題。大多數農村家長很短視,只想讓孩子早早有個穩定工作,掙錢養家。孩子再聰明,也要聽家長的話,只能去讀個中專或師範。四年以後,中專畢業進工廠或鄉鎮工作,中師畢業去鄉村小學任教!城市家長眼光長遠,讓孩子上高中,再努力就能考上大學,最不濟也能上個師專,就這麼簡單。大學本科畢業進大城市就業,師專畢業到初中任教。而初中不是在城市,就是在鄉鎮,條件肯定優於鄉村小學。中師生很不服氣:初中時某某啥也不是,全班排名十名開外,我是前三名!憑什麼他在縣城教初中,我在鄉下教小學!不服氣也沒有用,這就是遊戲規則。
第三個例子說說我的大學同學。大學同學都很聰明,雖然智商有高有低,但是差距不大,根本不重要!重要的還是個人眼光。爭取留在北京工作的,二十多年後家產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個別做官的已經是廳局級。主動去東北的企業工作的,幾年後無奈下崗,然後行走江湖,浪跡天涯。有及時去廣州打拼的,也混得風生水起。相當一部分回到老家工作的,都在事業單位,平平淡淡,但是安安穩穩。
最後進行總結:智商高,也要有格局,眼光要長遠!一個人智商再高,僅僅靠自己,肯定做不了多少事情,必須要想方設法組織其他人,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選對平臺,就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比只知道出死力工作要高明一百倍!顯然城市就是大平臺,單位就是小平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就是最好的大平臺,資源豐富,無論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都有發展機會。小地方機會少,必須選對單位這個小平臺,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生路徑。選錯了平臺,一輩子崎嶇坎坷。選對了,混得風生水起,至少也是安安穩穩。
如今形勢與二十多年前大不相同。雖然大城市收入高,機會多,但是競爭激烈,房價奇高,很難安家。小地方競爭也激烈,但是房價合適,買房容易!只要考入機關事業單位,就能安安穩穩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