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虎擒羊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2021-01-09 班主任研究會

餓虎擒羊,像餓急了的老虎捉羊一樣。形容動作迅猛。亦作「餓虎吞羊」、「餓虎撲羊」。出自:清·錢彩《說嶽全傳》第七回:「兄聽得索郎郎的叉盤聲響,使個『餓虎擒羊』勢,叫道:『你敢來麼?』」近義詞有:餓虎撲食,餓虎擒羊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迅猛。餓虎擒羊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餓虎擒羊(è hǔ qín yáng)成語釋義:像餓急了的老虎捉羊一樣。形容動作迅猛。亦作「餓虎吞羊」、「餓虎撲羊」。成語出處:清·錢彩《說嶽全傳》第七回:「兄聽得索郎郎的叉盤聲響,使個『餓虎擒羊』勢,叫道:『你敢來麼?』」近 義 詞:餓虎撲食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定語;指迅猛。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感情色彩:中性成語餓虎擒羊的例句:1、忽見周侗左一棍金龍轉尾,打翻了周五;右一棍餓虎擒羊,掄倒了吳六;前一棍青蛇撲面,戳死了鄭七;後一棍毒蟒潛蹤敲碎了王八。餓虎擒羊的成語接龍:餓虎擒羊 > 羊腸小道 > 道聽途說 > 說到做到 > 到處碰壁 > 壁間蛇影 > 影影綽綽 > 綽約多姿[餓虎擒羊]由小學家庭輔導平臺[小孩子點讀]APP獨家整理並發布。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餓虎攢羊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餓虎攢羊,攢:趕。飢餓的老虎追趕一隻羊羔。比喻迅猛貪婪。出自:清 酌元亭主人《照世杯 百和坊將無作有》:「可憐歐滁山被那大漢捉住,又有許多漢子來幫打,像餓虎攢羊一般,直打得個落花流水。」近義詞有:餓虎吞羊、餓虎擒羊,餓虎攢羊是中性成語,可作定語、賓語;形容迅速兇猛貪婪。
  • 放魚入海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三國演義》第四二回:「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近義詞有:放虎歸山,放魚入海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自留禍根。放魚入海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放魚入海(fàng yú rù hǎi)成語釋義:比喻放走敵人,留下禍根。成語出處:《三國演義》第四二回:「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
  • 三五成群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明 餘繼登《典故紀聞》:「三五成群,高談嬉笑。」近義詞有:成群結隊,反義詞有:風流雲散、形單影隻,三五成群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狀語;用於人群的分散。三五成群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三五成群(sān wǔ chéng qún)成語釋義:三個一夥;五個一群;指幾個人在一起。成語出處:明 餘繼登《典故紀聞》:「三五成群,高談嬉笑。」
  • 出人意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出乎意外、出人意外,反義詞有:預料之中,出人意表是中性成語,動賓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事物出乎人們意料之外。出人意表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出人意表(chū rén yì biǎo)成語釋義:表:外。出乎人們意料之外。成語出處:《陳書 袁憲傳》:「憲常招引諸生,與之談論,每有新議,出人意表,同輩鹹嗟服焉。」
  • 歧路亡羊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在岔道上跑丟了羊。比喻人生道路複雜;掌握不好方向會誤入歧途;以致難以達到預期目的。出自:《列子 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近義詞有:誤入歧途,反義詞有:改邪歸正,歧路亡羊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比喻事理複雜多變。歧路亡羊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歧路亡羊(qí lù wáng yáng)成語釋義:亡:丟失。在岔道上跑丟了羊。
  • 多聞闕疑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也指知識淵博而治學嚴謹。出自: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近義詞有:謙虛謹慎,反義詞有:驕傲自大、目空一切,多聞闕疑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學習虛心。多聞闕疑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多聞闕疑(duō wén què yí)成語釋義:闕疑:把疑難問題保留下來,不下判斷。多聽一聽別人的言論,把疑難問題保留下來,暫不下判斷。也指知識淵博而治學嚴謹。
  • 如狼似虎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如狼似虎,像狼虎一樣。比喻非常兇暴。出自:《尉繚子 武議》:「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風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驚。」近義詞有:窮兇極惡、兇神惡煞,反義詞有:如兄如弟、菩薩心腸,如狼似虎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蛟龍得水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管子·形勢》:「人主待得民,而後成其威,故曰: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載也。」近義詞有:如魚得水、飛黃騰達、一鳴驚人,反義詞有:懷才不遇、蛟龍失水,蛟龍得水是中性成語,可作主語、謂語、賓語、分句;含褒義。蛟龍得水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蛟龍得水(jiāo lóng dé shuǐ)成語釋義:傳說蛟龍得水後就能興雲作雨飛騰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也比喻擺脫困境。
  • 食而不化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比喻對所學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沒有吸收成為自己的東西。出自: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姑妄聽之六》:「然讀書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憒僻謬,貽害無窮。」近義詞有:食古不化,反義詞有:融會貫通,食而不化是貶義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不敗之地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所向無敵、百戰百勝,反義詞有:一敗塗地、一敗如水,不敗之地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賓語;含褒義,用於處於優勢。 不敗之地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不敗之地(bù bài zhī dì) 成語釋義:具有優勢;不會遭到失敗的境地。
  • 獨木難支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力不從心、孤掌難鳴、回天乏術,反義詞有:力挽狂瀾、砥柱中流、回天之力,獨木難支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分句;比喻個人的力量單薄。獨木難支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獨木難支(dú mù nán zhī)成語釋義:一根木頭難以支撐起將要倒塌的大房子。比喻單薄的力量無法維持全局。成語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拉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
  • 小題大作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借題發揮、大驚小怪,反義詞有:等閒視之、淡然處之,小題大作是貶義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含貶義。小題大作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小題大作(xiǎo tí dà zuò)成語釋義:拿小題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當做大事情來處理。成語出處:明 楊聰《玉堂薈記》:「成既被提入京,欲伸前志,每為範木漸所阻,迨莧以艱去,而成遂奏揭紛出,小題大作矣。」
  • 死於非命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飛來橫禍,反義詞有:壽終正寢,死於非命是中性成語,動賓式成語;可作謂語;指在意外的災禍中死亡。死於非命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死於非命(sǐ yú fēi mìng)成語釋義:非命:橫死。在意外的災禍中死亡。成語出處: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一卷:「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
  • 目光如炬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目光炯炯,反義詞有:黯然失色,目光如炬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目光如炬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目光如炬(mù guāng rú jù)成語釋義:目光發亮象火炬。形容憤怒地注視著。也形容見識遠大。成語出處:《南史 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
  • 五短身材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矮腳虎。」近義詞有:五短三粗,反義詞有:高大魁梧,五短身材是貶義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五短身材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五短身材(wǔ duǎn shēn cái) 成語釋義:指人的身材矮小。
  • 吉星高照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大吉大利、吉祥如意、洪福齊天,反義詞有:天災人禍、禍不單行,吉星高照是褒義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用於書面語。吉星高照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吉星高照(jí xīng gāo zhào)成語釋義:吉星:指福、祿、壽三星。吉祥之星高高照臨。成語出處:陳殘雲《熱帶驚濤錄》:「那是他在香港當學徒時刺上的,帶有'吉星高照'之意。」
  • 大而化之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粗枝大葉、馬馬虎虎,反義詞有:認認真真,大而化之是中性成語,緊縮式成語;可作謂語;比喻做事馬虎。大而化之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大而化之(dà ér huà zhī)成語釋義:化:改變,轉變。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後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謹慎。成語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
  • 煢煢孑立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晉 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近義詞有:孤苦伶仃、舉目無親,反義詞有:四世同堂、兒孫繞膝,煢煢孑立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煢煢孑立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煢煢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成語釋義:孤獨無依的樣子。成語出處:晉 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 發憤圖強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奮發圖強、發奮圖強,反義詞有:胸無大志、無所作為、妄自菲薄,發憤圖強是褒義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發憤圖強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發憤圖強(fā fèn tú qiáng)成語釋義: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下定決心努力謀求強盛。成語出處:何香凝《孫中山與廖仲愷》:「孫先生在那次聚會上談得並不多,只泛泛地談到了中國積弱太甚了,應該發憤圖強,徹底革命。」
  • 忠言逆耳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良藥苦口、持平之論,反義詞有:甜言蜜語、花言巧語,忠言逆耳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分句;常與良藥苦口連用。忠言逆耳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忠言逆耳(zhōng yán nì ěr)成語釋義:誠懇的勸告聽起來不舒服。逆:不順。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