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瑪白玉傳承介紹
殊勝的白玉傳承,主要修持的教法是由大伏藏師明珠多傑尊者所傳下來的寧瑪巴大圓滿法。尊者誕生於藏曆木鳥年(西元1645年)。尊者在過去數世中,曾為印度的阿難陀、西藏的大譯師毗盧遮那以及蓮師二十五大弟子中的修普帕機紳機,尊者的上師為偉大的學者與成就者噶瑪恰美仁波切。
明珠多傑尊者曾在淨觀中親見長壽佛、蓮花生大士、馬頭明王、十六羅漢、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及許多本尊,並接受了許多修持的儀軌,並在十年中尊者共取出了一百種伏藏,明珠多傑尊者取出伏藏的方式跟一般的伏藏師不同,不是依據某項指示後,從某個地方取出來,而是尊者從自心相續中自然流露出來,這是因為他以前聽聞蓮師講述法教,毫不遺忘地留在內心最深處。因為是從內心流露的伏藏,因此,稱為「心意伏藏」或「意伏藏」。但也由於有許多的空行母、本尊親自對他灌頂、口傳與指導,所以他的伏藏也稱為「空行伏藏」。而佛菩薩顯現在他面前,其法音從虛空中流露出來,因此,這個教法就稱之為「天法」(天法譯音為「南丘」Namcho)或「虛空藏」法。這全部的灌頂和口傳都由恰美仁波切謄寫下來,共彙集成十三部三百多卷的「南丘虛空藏」教法。
白玉寺
西元一六七五年,藏區德格王發心建造白玉寺,並禮請明珠多傑的弟子昆桑謝拉為首位白玉寺的寺主,在昆桑謝拉尊者的引領下,白玉寺在當時已有百餘座子寺、上千個靜修院和閉關室,實修並弘揚明珠多傑的「南丘虛空藏」教法,因此明珠多傑的「天法」傳承」,又稱為「白玉傳承」。
明珠多傑尊者
白玉祖寺為藏傳佛教寧瑪巴的六大寺之一,寺址位於今四川省甘孜州白玉縣境內,面對清澈明靜的金沙江支流,海拔三千六百公尺,開闊平坦,四周群山環繞,氣候溫暖,花草茂盛,景色宜人,充滿著寧靜祥和的氣氛,其四周地形組成吉祥的圖案,係吉祥盛德之處所,故以「吉祥盛德之地」為其命名為「白玉」。歷代白玉傳承法座持有者與廣大的白玉僧眾們,是以「南丘虛空藏法」為主要的修持法門;這些方法包括了淨業積福的加行法,根本念誦和成就法,氣、脈的瑜珈修練法及徹卻(立斷)和妥噶(頓超)的大圓滿實修法。
現任第五世噶瑪古千法王即是第十二任的傳承持有者
白玉傳承皈依境
寧瑪白玉派白玉祖寺
白玉祖寺為藏傳佛教寧瑪巴的六大寺之一。寺址位於今四川省甘孜州白玉縣境內,毗鄰金沙江,平均海拔為三千零三十公尺。四週群山環繞,重巒迭翠,形成了吉祥的圖案,顯得幽寂寧靜而祥和。白玉,藏文意義為「吉祥盛德之處」,故寺名為「吉祥尊勝菩提洲」,藏語全稱為「白玉朗嘉祥丘伽林」。遠在白玉創寺之前,文成公主入藏經過白玉時,在該地以牛角中插入枝條的方式種下了逼棵樹(此樹名藏語稱為炯瑪拉措)。大譯師毗廬遮那前往渣瓦龍,路經白玉時亦種下一棵柏樹,並作了預言。如此殊勝的徵兆與蓮師授記將在噶陀的南方出現興盛佛法的聖地不謀而合。經過多年的努力,白玉祖寺初步修建了經堂、佛殿、佛學院、閉關院、靜修院、漢英學院和僧舍等建築。近年來又興建了蓮師淨土壇城、八座吉祥舍利塔、明珠多傑舍利塔,重塑了多尊佛像。如此眾多的莊嚴建築群,以層次分明的排列結構覆庇了白玉縣城北的整座山,使整個 白玉祖寺特別宏偉壯觀,與周圍的群山形成一股安定心靈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同時為了利益方便當地居民的生活,寺院也募集資金鋪路架橋,使整個白玉附近的環境在清幽中仍不失便利,猶如一切具足圓滿的佛國淨土。西元1988年圖松仁波切決定重建閉關中心。尊貴的頂果欽哲法王、謝欽嘉察法王與宗薩蔣陽欽哲法王等親自蒞臨參加動土儀式,並加持這塊將會成就許多未來佛的摩尼寶地。重建的閉關中心被命名為「白玉閉關中心光明禪院」。1990年建造完成,首次結聚了四十位戒規清淨的出家眾共同閉關,由圖松仁波切親自指導,閉關為期三年三個月。目前閉關中心可以同時容納五十位僧人。每位閉關僧人各自有一套獨立的閉關房。中心內設有共修的大殿,殿內供奉了三身佛的莊嚴佛像,還有諸多大掘藏師的塑像、伏藏法寶和三成就法的圓滿壇城。另外有一個小的閉關中心,稱為「本尊院」,提供喇嘛們修本尊時閉關之用。這裡長年有二十多位僧人閉關,實修普巴金剛等本尊法。此外,圖松仁波切還附設了一個「修心中心」,提供給想要進入閉關中心的喇嘛們和廣大的虔誠在家弟子們一個清淨修心的地方。每五個月開設一次「百日前行修學班」,由仁波切親自傳授教導。西元1992年, 貝諾法王、圖松仁波切、白玉的堪布與活佛們在正式的會議上,一致通過決定把講經院改為藏傳佛教寧瑪派的大學,命名為「寧瑪派高級佛學院聞思興盛洲」。慈悲的貝諾法王承擔了所有的建設經費。1994年佛學院正式開學,由圖松仁波切擔任院長。佛學院建築依照傳統的藏族方式修造,在佔地五萬多平方米的建築工程中規劃有:教學樓、大佛殿、九個不同班的教室、辯經場、堪布(教授)樓、三百五十間學生宿舍、飯堂、圖書館、檔案室、接待室、保管室、車庫等,並綠化了室外所有的空地。佛學院有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由 貝諾法王、圖松仁波切、古千活佛和白玉的堪布們共同制定。全部的學程為期九年,完成九年的學習,考試及格,並通過論文的撰著與答辯,即可獲得堪布學位,也就是佛學博士的學位。佛學院第一年招收了二百名學生,此後每年招生一次,現在共有學生三百五十名。每一名學生可分配得一間面積十平方米的房間,基本的衣服、飲食及生活所需,全由貝諾法王供養。對佛學院的學生而言,如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貝諾法王,既是撫育身體成長的大恩父母,也是教育心靈智慧的偉大上師。西元1998年,圖松仁波切更增建了一所佛學院的附校,開設藏語語文、藏語語法、藏語詩詞、曆算、宗教儀軌、工巧和漢語語文等課程,免費提供給家庭貧困的孩童與成人就讀。目前這個學校已有一百多位學生。由於文革期間寺中諸多珍貴的噶瑪雕版法寶遭到全數毀滅,對佛法(尤其是遠傳佛法)的繼承與宏揚造成極大的損害。後來慈悲的敦珠法王結集了五十八本噶瑪法寶,嘎陀寺大堪布蔣楊繼續結集成一百二十函的初譯噶瑪法寶,圖松仁波切便發願要把所有的噶瑪法寶刻制為印刷版。工作從1983年開始,經歷二十年歲月,全部刻制了五萬多頁的噶瑪印刷版。為了妥善存放這些珍貴的噶瑪印刷版,2003年圖松仁波切著手策畫興建一座高六層、每層佔地一千一百平方米的藏經樓。白玉祖寺目前每年基本的法會活動有:藏曆四月五日至十六日舉行噶瑪法會;藏曆五月一日至十日舉行初十法會;藏曆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三十日舉行修部八大本尊法會、日阿那林巴的蓮師憤怒法會、普巴金剛法會、瑪德的獅面佛母法會。每個大法會都包括金剛舞的儀軌。在這裡,為大家朗讀佛法的教言與佛學經典因果故事,願大家懷抱法喜之心聆聽佛法的智慧。
↑↑↑點擊圖片閱讀欄目
在這裡,我們分享與師相處後的體會,向尊貴的上師表達我們真摯的感恩之情。
http://www.palyullhatul.comhttp://www.palyullhatu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