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嫂是老鄰居,今年都70多了。專門打電話,要來我家作客。
老鄰居多年不登門,登門肯定有事。交待媳婦要熱情招待,順帶問問秀英嫂有啥事求助?
秀英嫂來,果然有話,嗚嗚啦啦說了一堆。
主要訴說兒女不孝、媳婿不賢。結果越說越生氣,說到傷心處,竟然抹起眼淚,坐那個哭了半天。
表達了一個意思,自己把心都掏給一雙兒女了,咋換不來兒女們一絲安慰?
弄得媳婦也不知道怎麼安慰秀英嫂了。打電話喊我趕緊回家幫忙。
媳婦說,秀英嫂是個恓惶人,你給她開排開排,不要讓她太難過。
秀英嫂能是恓惶人?
小時候的印象裡,秀英嫂上班那幾年,能寫會畫,能說會道,是人人羨慕的對象呢。
秀英嫂生有一雙兒女,聰明伶俐,人見人誇。如今男婚女嫁,秀英嫂手頭已無大事可辦,按說生活過得非常幸福才對嘛。
尤其是秀英嫂兩口子退休後,每人每月都能領三千五六百塊錢退休金,這在小城裡已經算相當不錯了,經常惹得鄉鄰們豔羨不已,覺得人家兩口子每月能有七千多退休錢,還不是想吃啥吃啥,想咋玩咋玩?
其實秀英嫂的生活可沒有鄰居們想的那麼美滿,十根指頭有長短,各家自有各家難。
秀英嫂最大的難處是,兒女們都嫌她一碗水端不平,兒嫌她管女兒太多,女兒嫌兒子不養老人,兩個人經常在秀英嫂跟前叨叨對方不是。
就因為這事,兄妹倆都翻了幾次臉,每次都是秀英嫂悄悄拿退休金擺平雙方。
最近秀英嫂老頭子生病住了回醫院,兒女們你推我、我推你,都不願意管,一下把秀英嫂惹操蛋了,心說老兩口還有這幾個錢呢,讓兒女伺候都這麼作難,要是多少沒錢豈不讓他們作賤死了?
就這,兒女們還是不願,秀英嫂只好自個兒在醫院伺候老伴一個月。
秀英嫂感嘆,別人家的娃都是孝子賢孫,咱生的娃都快成祖宗啦。都說養兒養女防老呢,怎麼事到自己頭上就廟門朝後了?
這事也怨不得別人,怨就怨秀英嫂太溺愛倆娃了。
兒子要在縣城買房,秀英嫂明給暗送,貼補了二十多萬,兒子買完房,和兒媳住在縣城,很長時間都不回家看望秀英嫂老兩口。
不看就不看吧,秀英嫂又把心思用在了閨女身上。閨女嫁在本村,按說日子也能過得去,可秀英嫂偏要讓女兒女婿和自己住一塊,意思是自己有退休工資,能管管閨女。
問題就出在這兒。
秀英嫂丈夫也不同意女兒住娘家,可就是犟不過秀英嫂,只能任由娘倆攪和。
這麼一來,兒子媳婦不幹了,說秀英嫂能幹的時候幫閨女幹活,不能幹的時候還不得由自己養活?
女兒女婿覺得自己也冤枉,說哥哥嫂嫂平常不管老人,只會住在八畝園子外說風涼話。這麼的話,以後自己也不管老人了,讓哥哥嫂嫂回家來管。
兄妹倆吵了個雞飛狗跳,各自賭氣回家。扔下秀英嫂兩口子不管了。
怪不得秀英嫂這麼生氣呢。
勸秀英嫂,該放手時且放手,莫給孩子當馬牛。老兩口退休了,倆娃也都成家立業了。就不要太操心這個過不了,那個活不好。
必須明白一個道理,父母愛如虎,愛誰誰受苦。
你就是把退休金全給了兒女們,天天給兒女當牛做馬,也換不來兒女的孝心,因為他們都覺得你手裡有錢,都覺得自己得到的少。
退休了,就要牢記「老有所樂」四個字。慢慢找到自己的樂趣。
秀英嫂說,可惜自己年輕時光顧上工作了,唱歌、跳舞、打牌一樣也沒學會,年紀大了,只能圍著兒女轉,誰知還轉出麻煩來了。
對秀英嫂說,你也得學會斷舍離才行,不要以為斷舍離就是扔東西,放手讓兒女們獨立生活,也是一種斷舍離。
不要認為一直向兒女們輸血就是有價值。讓兒女們學會回報父母更有價值。不會這一點,年齡越大越痛苦。
秀英嫂點頭,認同了我的觀點。說以後再也不慣著兒女們了。
不慣著就好。
喊媳婦去做好飯,留秀英嫂一起吃。捎帶敘敘多年鄉鄰情。
秀英嫂囑咐我,一定把她的故事寫下來,讓那些不孝順的白眼狼們看看。
都是鄉裡鄉親的,咱不能寫得太露骨,只能在這兒奉勸某些做兒女的,父母雖有退休金,但千萬別當啃老族。
啃老還不孝,只會傷了父母心。
況且還會被人笑話,何必這樣呢?
羊羔跪乳尚知孝,何況人乎?為人子女當孝順,此為天道不可違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