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除了浩如煙海的史書典籍,文物同樣也非常的豐富,早就已經有學者提出,只有將文物和史書進行對照才能確定史書所言的真實性。
亂世黃金,盛世古董。文物身上所攜帶著的巨大歷史價值,不光被文物學家所重視,同樣也被一些不法商人所看重。這些人往往會用各種手段將文物弄到手,或是收藏或是變賣,給文物研究帶來巨大的損失。
我國曾經有一位老人,他用白酒換得一塊「破布」,並且掛在自家的灶臺上擋灰長達十年,直到專家進行實地訪查時才將這件寶物挖掘了出來,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一、民間訪查出現的寶貝
在上個世紀的時候,為了將老百姓家中的文物收集起來,我國的文物部門不光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同時也派出了非常多的專家親自下鄉去探訪那些還不為人知道價值的寶貝。
有一位老人知道專家們要來之後非常的配合,這位老人在自己家裡生活了非常長的時間,從來都不知道自己家裡有什麼寶貝。對於專家的到來,他也只是略盡地主之誼,覺得自己家裡絕對沒有什麼能讓專家感興趣的東西。
專家們到了他家裡之後,倒是也沒有太客氣,很快就開始隨意觀察了起來。專家們心裡都非常清楚,如果要是真的有寶貝的話,其實村民們要上交早就上交了,就算是不上交十裡八鄉也肯定會有消息,如果既沒有消息又沒有上交,那這些寶貝必然是還沒有被這些人認出來,很有可能在某個黑暗的角落裡吃灰。
果不其然,在老人家裡的廚房中,專家們就發現了一塊非常奇怪的「破布」。這塊「破布」被掛在灶臺上,用來擋灰,上面已經被煙燻的烏漆抹黑,再加上廚房裡沒什麼光線,如果不是專家仔細觀察的話,還真就發現不出端倪。
發現了不對勁的專家們在徵得的老人的同意之後,將這塊破布從廚房裡拿了出來。此時老人的家裡已經圍滿了一大群人,大家都想來看看熱鬧,想知道老人的家裡究竟有什麼寶貝。
看著專家們拿出來一塊破布,大家心裡都覺得非常好笑,這樣一塊破抹布有什麼好看的?這裡的專家是不是吃飽了飯沒事幹,瞅什麼都覺得稀罕,連人家廚房裡擋灰的布也拿了出來。
專家們將這塊布拿出來之後,首先這是小心翼翼的將上面的灰塵刷掉,將最初的那些黑色物質弄掉之後,這塊破布才逐漸展現出了一絲尊容。
專家們用放大鏡仔仔細細的在這張圖上進行鑽研,還拿出了一些史書典籍在那裡不停的翻著。周圍的村民跟老人一樣都覺得非常的新鮮,這專家果然出手就是大手筆,一邊用放大鏡看東西,一邊還得查史書資料。
經過專家們仔仔細細的鑑定,最終他們得出初步結果,老人廚房裡的這塊破布很有可能就是著名的《文姬歸漢圖》。這張圖身上承載著非常大的歷史價值,而且也有極大的藝術價值,目前只能從一些收藏冊當中知曉這張圖的存在,但是卻一直無法看到實物。老人家裡的這塊破布還真是讓專家踏破鐵鞋無覓處。
專家們知道了這幅圖的真實身份,同時也想知道這幅圖為什麼會淪落到這裡,於是便與這個老人攀談了起來。隨著他們的對話,老人背後的故事也逐漸顯現了出來。這位用文姬歸漢圖擋灰的老漢,到底有著怎樣的來歷呢?
其實,這位老人曾經是偽滿中國的衛兵,他用一瓶白酒當做賄賂這才順利的將這幅圖帶走。安全之後,他便將這段往事塵封了起來,這幅畫也早就已經被他忘記。
二、老人背後的傳奇經歷
在清王朝滅亡之後,中國最後一任皇帝溥儀仍然在北京的紫禁城當中生活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當時的北洋政府每年都會按照約定給予溥儀相當多的生活費,溥儀自己過的也是安然自在。
然而馮玉祥卻打破了這樣一個平衡,他強行將溥儀遷出了紫禁城,再也不允許溥儀在那裡居住。失去了紫禁城的溥儀接受了日本人的邀請,前往東北成為了偽滿洲國的皇帝。
日本人只想讓溥儀當傀儡,絲毫都不想給他任何的權利。大清國的遺老遺少們雖然支持溥儀,但是日本人有槍有炮,他們也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只能看著日本人作威作福。
偽滿洲國覆滅之後,偽滿中國皇宮裡的那些人就四散而去。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溥儀身邊有不少好東西,走的時候你拿一件,我拿一件,反正也沒有人會管。
老人當年就在溥儀的皇宮當中當了一名衛兵,形勢危急,老人也順手拿了幾件寶貝要走。他當時抱走了一個非常精緻的盒子,裡面放著一幅畫,這一舉動引起了當時一位蘇軍的注意。
蘇軍將這位老人攔了下來,老人當時與他的姐夫在一起,看著這位軍人,兩人面面相覷。最終,他們拿出了一瓶伏特加賄賂這名蘇軍這才得以通行。
成功從那裡逃脫之後,與老人一起同行的姐夫卻因為疾病發作而逝世。老人身上的錢財也已經用盡,於是他就想將自己手裡的這件寶貝賣出去換點錢。
可讓老人沒想到的是,亂世黃金,沒有人會對他說的那番話感興趣,誰也沒有這個能力去鑑定真假,大家對他的話拿不定主意,倒是有人對裝畫的盒子很感興趣,將那個做工精緻的盒子給買走了。
拿著賣盒子的錢,老人的心裡稍稍安定了一些,雖然不多,但是好歹也夠他回家。幾經波折,老人終於回到了家裡,安安心心的住了下來。因為擔心自己曾經在偽滿洲國論這個事情被翻出來,受到大家的打擊,於是老人再也沒有提起過這一段經歷。
跟著他一起回到家的那幅畫也被老人隨手丟在一邊。老人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出手嗎?周圍都是一些目不識丁的莊稼漢,誰能買得起?
再者,當時的情況並不穩定,局勢動蕩不安,相比之於賣花的錢財,老人更加擔心自己的生命,於是他將畫的事情拋到了腦後,他認為畫也一文不值,順手就將其用來擋灰。
直到這一次專家的出現,這才知道原來這幅畫價值連城,專家表示:這是絕世珍寶,在離去的時候給了老人160元錢,老人覺得很開心,因為他早就已經覺得這幅畫不值錢,這筆錢就跟白撿來的一樣。
專家們最終經過嚴密的鑑定,確信這幅畫就是《文姬歸漢圖》的真跡,按照當時的規定,於是專家們又給老人送來了2000塊錢。老人收到錢之後更加的高興,他沒想到在自己眼中一個燙手的山芋,竟然可以帶來這麼多的錢。這也算是意外之財。
總結
顛沛流離的文物總是會讓人覺得非常的心疼,想像一下這件價值連城的珍寶,僅僅是因為人們不識貨就被扔在了一旁,這是多麼的讓人惋惜。在民間,在國外有著非常多的中國文物雖然不能希望這些文物通通都被收進博物館。
然而,還是有一點值得期待,那就是期待這些文物都能夠被妥善保存,像老人這樣用來擋灰的事情實在是不利於文物的保存。擁有文物的家庭還是多長個心眼比較好。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