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易經》,曾仕強回憶說:我40歲才頓悟,因為明白了持經達變

2021-01-15 AI樂娛樂圈

曾仕強讀完《易經》後,回想起:直到40歲,我才得到啟發。

曾仕強教授說:「我40歲的時候,身體突然感覺不舒服。我去醫院發現自己患有各種疾病。這讓曾仕強教授的家人感到擔憂。畢竟,他仍然是家庭的支柱。一旦身體磨損,整個家庭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

當時,曾仕強教授的父親勸他讀《易經》,但曾仕強教授認為讀書《易經》與他的病情無關。當時,曾仕強教授仍然認為《易經》是普通百姓家中的一本普通書,他實際上並沒有讀過。

此後,在父親的多次勸說下,曾仕強教授首次認真閱讀了這本書《易經》,經過一讀,曾仕強教授的病就消失了。後來,他終於了解了真相,僅通過閱讀《易經》這本書就學到了東西。那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在遇到麻煩的事情時,都可以很輕鬆的去解決。」

曾仕強教授經常在許多重要事件中提到《易經》。他了解《易經》的博大精深,並受到歷史的考驗。在數千年的中華文化沉澱中,《易經》表現出了自己的價值。

曾仕強教授曾經接受過新浪河南的獨家專訪,裡面就有討論過對《易經》的一些看法。

新浪河南專訪這樣問曾仕強教授:

曾教授經常講解《易經》裡面的知識,很多都是通俗易懂,和老百姓的生活相關的信息。如果再次宣講《易經》裡面的知識,不到河南洛陽來講課會不會有遺憾。

曾仕強教授回答:

當你學習易經並感受到易經的智慧時,其中的本源就是要來洛陽尋找易經的文化。什麼文化?文化是國家的象徵,我們經常談論的文化被統稱為「中華民族文化」,其中許多來自《易經》。在河南洛陽,《易經》的起源是黃河,黃河是中國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大多數人認為《易經》很難閱讀,而且有很多沒有生活經驗的人,例如曾仕強教授,因此自然不會主動理解《易經》。如果遇到困難時,請仔細閱讀《易經》中的某些句子是否真的有所作為。

曾仕強教授也曾表示:「《易經》是要讀一輩子的書,因為難懂,所以要花一輩子去了解它,哪怕讀懂一點,也會受用一生。」

身邊很多人跟我說,自己想要學習易經,但是原版的內容全是文言文,自己根本就不讀不懂,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推薦大家看一看我每天都在看的《易經的智慧》彩圖全解版本。

這個版本的易經,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有著詳細的白話文還有注釋,全書配有幾百張的彩圖,將易經64卦背後的智慧還有道理用圖解的方式講解給你,這樣即使是普通人很容易就能讀懂了!

裡面還有上百種人生的實際問題,結合了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來講解,這樣我們很容易就能將學到的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變成對自己的人生真正有用的智慧!

人的一生,三分運氣,七分運作。時運有高低,人生有浮沉,若悟性通達,運作通透,時運必然好運, 運勢自然亨通。

一本《易經的智慧》彩圖全解版本,就是一頓飯錢,就能讓你逆風翻盤!

對自己以及家人都是最好的,能讓你們的日子越過越順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圖購買:

相關焦點

  • 曾仕強39歲大病一場,研修《易經》,活到孟子的壽數!
    40多年來,研讀《易經》最大的收穫,也可以說是最終的目的,即在於「心易」:用自己的心,來改變自己。——曾仕強曾仕強先生曾多次講到,其39歲大病一場,頭重腳輕,上二層樓都要扶著樓梯,氣喘籲籲,幸虧在他父親的啟蒙下,開始研讀《易經》,終成一代儒學大師和中國式管理的開創者。
  • 讀完《易經》之後,我再也不去算命了
    讀書讀到最後,必定會讀《易經》,老祖先傳下來的書,怎麼能不讀?我說我讀懂《易經》了,馬上遭到很多人質疑和諷刺。實際上,剛接觸《易經》的時候,讀了不懂,也沒興趣。之後我念完兩三百本其他的書籍,再回過頭讀的時候,才開始讀懂,並且這個時候,我已經是個歷盡滄桑的中年人了。什麼風雨沒見過,小小諷刺算什麼?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事實上,易經的核心就是陰陽之間的相互轉換,而中華兒女的思維方式,也離不開陰陽辯證法。外行人讀易經,總是用易經來佔卜預測,而真正讀懂易經的人,往往都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未來事物的發展做進一步的準備,這才是學習易經的最終目標。易經給我們帶來最大的功效,其實就是「心易」,心中有易,並且做事情隨著自己的心,用心來運營一切情感,使它們趨於合理化,這便是心易最高的境界。
  • 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去世 消息竟然是從曾教授微博發出的走好!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去世 消息竟然是從曾教授微博發出的走好! 11月11日19:54分,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又一巨星隕落。 我的名字叫做曾仕強。可是我39歲的時候,我的身體非常的衰弱。簡直是一點都不強。總覺得頭重腳輕,兩腳無力。
  • 《易經》:為什麼婚姻求穩,非但不能恆久,還會招致婚變?
    我們常說一個詞,叫持經達變,意思是告訴我們,處理事情的時候要有所變有所不變,不能變的就是「經」。「經」指的是人們經常使用的一些準則、規則。也就是《易經》中所說的不易的部分。當年,孔子看到《易經》的時候,為什麼會肅然起敬?為什麼會著《傳》呢?就是因為孔子發現《易經》把宇宙、自然、人生的道理統統條例出來了,而且分成了64種不同的情況。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全集)】(101)萃卦上 聚合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零一)萃卦上 聚合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27)旅卦上 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二十七)旅卦上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臺灣著名國學大師曾仕強去世,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易經、胡雪巖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於11日19點54分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11月11日21時39分,微博官方認證帳號@曾仕強-教授 發布了該消息。12日,曾仕強個人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並回顧了曾仕強的生平事跡。
  • 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去世 享年84歲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11月12日,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的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稱曾仕強已於11日晚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 曾教授被譽為「中國式管理之父」,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胡雪巖的啟示》等作品。而最讓大家熟悉的,則是他早年在《百家講壇》中的演講。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27)旅卦上 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二十七)旅卦上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如何看待曾仕強,他是反科學者還是得道高人?
    曾仕強是1934年出生在中國福建人,被稱為中國管理教育之父。改革開放後多次往返大陸與臺灣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易經等中國歷史文化經典。用自己的研究與專研。寫出了許多文化經典文書。廣泛宣傳中國(易經的智慧),被中央電視臺邀請百家講壇講師。 本人曾經親自聆聽曾仕強老師的講座。每次聽到總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
  • 曾仕強:人生如何越努力越幸運?掌握易經這3個訣竅,好運自來
    人們把易經當作智慧寶典,其根本原因在於易經可以為我們指引出光明的方向,能讓我們做好人生的規劃,在處理問題上能夠更加遊刃有餘。易經有64卦,每一卦又有6個爻辭,合在一起是384爻,有很多我們現在看來很晦澀難懂的語言,這讓我們學起來十分困難。著名的國學大師曾仕強,研究易經幾十載,對如何學易經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心得。
  • 曾仕強教授建議孩子背誦三本大書,其實最好再加「半本」!
    對於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兒童國學教育,曾仕強教授曾建議:讓孩子們從小背誦三部大書!因為孩子的特點是記憶力強、理解力弱,所以趁著記憶力強的時候背下來,隨著理解力的增強,很多東西自然就懂了,就能受益終身。從小多背些書,這也是很多國學前輩的經驗之談。那麼,曾仕強教授說的是哪三部大書呢?
  • 這本「神秘莫測」的《圖解易經》讀完了,用時8個半小時
    這本「神秘莫測」的《圖解易經》讀完了,用時8個半小時。對於《易經》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覺得它很牛,但是到底牛在什麼地方,什麼程度,有點說不上來。甚至還有好多人,提到《易經》,腦海中想到的就是算命先生。其實,讀完就發現,它比你想像的要複雜的多,要智慧的多,所以也難的多。
  • 曾仕強教授:屯卦啟示—慎選立足點,才是做任何事開始的第一原則
    曾仕強教授《易經的智慧》——屯卦(5)卦有六個爻。順序是由下而上的。屯卦的第一爻叫做初九。由於它是陽爻,又是初位,所以就叫初九。初九就告訴我們,它有陽剛之氣,但是地為太低微。地位太低,你有陽剛之氣也是無法發散出來的。不要以為「我很剛,我很健」但是你也會經常感到無能為力。
  • 《易經》中「二把手」的潛規則:2條天規10個字,40歲前明白最好
    今天就從《易經》的第二卦坤卦說起,探討如何從易經的《坤卦》中學習為臣之道,做好二把手。40歲前明白最好《易經》已深入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我們有許多日常用語都是從易經中來的,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日常的談話中經常使用的詞彙,如真龍天子、九五之尊、謙受益,滿招損及革命、道德、交易、學問等,均出自《易經》。
  • 《易經》能夠改變什麼?
    學習易經最重要是能夠改善我們的心態,對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最重要是的能夠改善我們的心態,不難發現,許多人讀了易經心態上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就連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的父親也曾教導他早點學易經,曾仕強教授聽聞起父親的建議才學起了易經。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核心只有3個字,讀懂後豁然開朗
    而作為古老的書籍《易經》,不論哪朝哪代,都被人奉為圭臬和瑰寶,研究者不計其數。易經作為「群經之首」,歷來也受到了不小的爭議。有人說易經有著神學主義色彩,似有封建迷信之嫌,也有的人說易經包含了宇宙萬物的大道理,是先人一步的開悟智慧寶典。其實易經千百年來飽受非議,無外乎是因為其太過神秘,而且又屬於玄學的範疇,再加上其中又有佔卜決斷的思想,而這些又未被科學證實,才會有此首鼠兩端的說法。
  • 曾仕強:世上是否有鬼?若不是14歲親身遇鬼,就不會弄清這個疑問
    曾仕強稱,他14歲那年住在一個日式的庭院中,有一次他要去井邊提水,結果就發現了不遠處有鬼影。這個鬼影其實是十分模糊的,無法讓人看清鬼影是否為物質存在還是虛無縹緲的。 在害怕之餘,他停下腳步,定立下來。曾仕強忍住心中的恐懼,聚精會神盯著眼前的"鬼"。
  • 午間星聞|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先生去世,享年84歲;盤點2018...
    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先生去世,享年84歲11日,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去世。其微博11日晚間發布訃告:「11月11日19:54,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先生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曾仕強先生是當代久負盛名的中國式管理大師,一生為發揚道統文化而奔走呼號,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胡雪巖的啟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