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納衛星精品平臺開啟「小衛星」批量化生產之門—新聞—科學網

2021-01-09 科學網

 

 「向日葵一號S1星」模型

4月24日,「中國航天日」,記者走進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簡稱「衛星創新研究院」),實地探訪了國內首個微納衛星批量化生產製造精品平臺,揭開了商用「微納衛星」的神秘面紗。

在衛星創新研究院的一樓展廳,一顆擁有兩片深藍色「翅膀」,主體呈金黃色的衛星模型,挺立在「承國家之志、鑄時代新星」的背景板前,在深藍色的穹頂映襯下,熠熠發光。衛星創新研究院微納衛星研究所副所長張科科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它是衛星創新研究院研發的首顆民用商業微納衛星「向日葵一號S1星」的模型。

微納衛星有多小?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需求的推動,太空飛行器微小化的發展已經成為趨勢。微納衛星以重量體積小、功能密度高、開發周期短、能以更低的成本完成很多複雜空間任務的優勢,在科研、國防、民用商業等領域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和動輒上千公斤的大衛星相比,微納衛星的身形真的是輕盈多了。張科科說:「向日葵一號S1星」的重量約為100公斤,它的主體和家用飲水機差不多大小,可是,在微納衛星家族裡,它的個頭不算小。」

微納衛星家族包括微衛星和納衛星。就重量而言,微衛星的重量從10公斤到100公斤不等,納衛星則從1公斤到10公斤不等,統稱為「微納衛星」。這些都得益於新技術、新器件、新工藝、新材料在航天領域不斷地發展和逐步應用。

「小衛星」有「大本領」

微納衛星雖然體積小,但是本領可不小。「一顆約100公斤的微納衛星能幹以往300到500公斤傳統衛星能幹的活兒。」張科科介紹說,「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是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導航增強型微納衛星能協助北鬥導航系統讓用戶接收到的導航定位的精度達到釐米級。」

「『向日葵一號S1星』於2018年9月29日發射升空,星上裝載有星間雷射通信、數字多波束對地通信和高精度導航定位載荷,採用了模塊化設計理念,具有高集成、低成本、功能密度高、實用業務化等特點。至今,它已在軌運行1年半多,超過了原先1年的預期『壽命』,各項性能指標運行良好。」

「向日葵一號S1星」的學名是「微釐空間一號S1試驗衛星」,談到 「向日葵」這個「暱稱」,張科科解釋說,「這和它的一項特殊本領有關。衛星在太空裡獲取能量來源主要是太陽能電池板,而電池板的能源轉化效率和太陽照射的角度有關。我們把太陽能帆板安裝在二維跟蹤轉臺上,讓電池板和『向日葵』一樣,始終能面向太陽,保持近乎90度陽光直射的狀態,從而大大提高太陽能利用率,突破了衛星由於身形小能源供給不足的技術瓶頸。」

「『向日葵一號S1星』還有一個孿生兄弟,『向日葵一號S2星』,預計今年5月下旬發射」。張科科說:「『向日葵一號S2星』發射後,兄弟倆能在空中『握手』,開展星間雷射通信、地-星-星-地通信試驗,導航增強系統組網技術驗證等工作。」張科科透露,它們的升級版弟弟「向日葵一號S3星」,也正在「孕育」中,計劃年內發射。

談到這種微納衛星的優勢,張科科表示:「由於微納衛星處於低軌組網運行,落地信號強、通信延時短,手持終端也能更加輕巧;相對於地面基站,『天基』覆蓋更廣,能不受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影響。尤其是『釐米級』的精準定位,在未來自動駕駛等應用領域,意義舉足輕重。」正因為這些優點,微納衛星已經逐步被廣泛應用於導航增強、對地遙感、物聯通信、空間科學試驗等諸多領域。

微納衛星精品平臺:讓微納衛星批量化生產成為可能

「向日葵」兄弟仨都誕生於微納衛星研究所新一代微納衛星WN100平臺,這個平臺可以說是微納衛星「向日葵」兄弟的搖籃。

張科科介紹,新一代微納衛星WN100平臺主要面嚮導航增強、物聯通信、天基網絡和組網星座等任務,專門用於研製百公斤級以下的各類空間應用、新技術探索、低成本實用化微納衛星。平臺主要特點包括:高性價比、模塊化設計、功能分艙標準接口、標準化綜合電子、高精度三軸穩定、電/化學推進模塊可選等。由此平臺研發的微納衛星在星間雷射通信能力、大功率能源供給能力、精準組網與保持能力、軌道維持與離軌能力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談到此平臺和以往衛星開發平臺的區別,張科科坦言:「以往衛星都是『度身定製』,而有了這個平臺,我們可以通過標準化和模塊化的設計理念,用流水線方式進行組裝批量生產衛星,能進一步減少研製的成本。在測試方法和管理流程上,我們加入了自動化的設計,能簡化和確保衛星的研製更貼近用戶的需求。」

「我們的定位是生產中高端、高功能密度、高性價比的微納衛星」。張科科說,「目前,我們在產品齊套的基礎上,生產1顆微納衛星的組裝、集成測試和試驗時間是60天左右。將來,我們的目標是1天內能完成1顆微納衛星的批量化生產」。

未來可期: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

在衛星家族裡,微納衛星很年輕,研製團隊也是如此。「我們的團隊有50來人,平均年齡33歲左右,大家能吃苦,有創造力和凝聚力。即使疫情期間,也不耽誤科研任務。4月15日,為了保障科研生產,衛星創新研究院第一批科研人員通過醫院核酸檢測,飛赴北京開展工作。其中就有10個是我們微納衛星團隊的。」張科科表示。

不過,張科科也提示,「雖然在國內的微納衛星研製領域,我們在高功能密度、模塊化微納衛星設計研製等方面的能力已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但是和Space X等國際同行相比,在產品化、批量生產等方面我們還屬於跟跑階段。」

「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以用戶需求和市場應用為導向,提供國際一流實用化微納衛星整體解決方案,是我們衛星創新研究院微納衛星研究所努力的方向。」張科科說。

增強導航信號、提供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是「向日葵」三兄弟的「使命」,「向日葵兄弟」的理想是突破高精度、高可靠導航服務能力局限,組建天地一體化導航和通信增強衛星網絡系統,以中國衛星導航競爭優勢,滿足國內需求並惠及「一帶一路」國家。

未來任重而道遠,但是張科科充滿信心。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微納衛星有大本領
    微納衛星以重量體積小、功能密度高、開發周期短、能以更低成本完成很多複雜空間任務的優勢,在科研、國防、民用商業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與動輒上千公斤的大衛星相比,微納衛星的身形真是輕盈多了。張科科說:「向日葵一號S1星」的重量約為100公斤,它的主體和家用飲水機差不多大小,「不過在微納衛星家族裡,它的個頭不算小」。  微納衛星家族包括微衛星和納衛星。
  • 歐比特"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02組衛星發射成功
    原標題:歐比特"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02組衛星發射成功2018年4月26日12時42分,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02組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方式成功發射,五顆衛星進入既定軌道,與在軌的兩顆「珠海一號」衛星組網
  • 歐比特兩顆微納衛星今日成功發射
    (原標題:歐比特兩顆微納衛星今日成功發射)歐比特(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盤中直播 獨家診股)6月15日上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基地,由歐比特(300053)研發和運營的
  • 我國成功發射試驗六號衛星和4顆微納衛星
    來源:解放軍報記者部·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鄒維榮、李瀟帆我國成功發射試驗六號衛星搭載發射4顆微納衛星軍報記者酒泉11月20日電(李瀟帆、記者鄒維榮)2018年11月20日7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試驗六號衛星及天平一號
  • 「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首發成功
    >中國經濟網酒泉6月15日電 (記者佘惠敏)「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首批兩顆衛星OVS-1A和OVS-1B搭載CZ-4B/Y31運載火箭,今天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珠海一號」是我國第一個由民營上市企業投資並運營的遙感微納衛星星座,是珠海歐比特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比特公司」)「衛星空間信息平臺」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發改委專項基金重點支持的軍民融合項目。
  • 「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成功發射
    新華社北京6月15日電(記者姜辰蓉、白國龍)記者15日從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航天新媒體中心獲悉,「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首批兩顆衛星OVS-1A和OVS-1B搭載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15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與以往的遙感衛星不同,這兩顆衛星均為視頻成像衛星,未來有望提升我國從內陸到沿海地理、生態環境、國土資源變化監測的時效性。
  • 中國首個民企遙感微納衛星星座「珠海一號」升空
    大公網6月15日訊(記者 劉凝哲)6月15日11時,中國第一個由民營企業投資並運營的高時空解析度遙感微納衛星星座「珠海一號」首批兩顆衛星OVS-1A和OVS-1B,搭乘長徵四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升空。
  • 歐比特:公司的「珠海一號」衛星星座總體規劃由34顆微納衛星組成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9月11日訊,有投資者向歐比特(300053)提問, 請問董秘,公司的珠海一號衛星計劃目前還剩下幾組幾顆衛星?計劃是發射次數還有幾次?公告調整後是不是在2021年12月31日完成所有衛星的發射?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的關注。公司的「珠海一號」衛星星座總體規劃由34顆微納衛星組成,其中募投項目規劃發射數量為14顆微納衛星,目前尚餘4顆微納衛星待安排發射,同時兼顧衛星調試、驗收以及主管單位發射任務排期等因素綜合確定發射時間,請以公司對外披露的信息為準,謝謝。
  • 全天候對地觀測:"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兩顆首發星即將發射
    資料圖:「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組網示意圖。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了解到,「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首發星歐比特視頻衛星-1A和1B(OVS-1A和1B)目前已經進入酒泉航天發射場,將於6月中旬與我國「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衛星一起由長徵-4B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星座計劃密集式出現,國內或可建設衛星工廠
    有業內人士分析,Starlink星座衛星從4425顆擴大到近1.2萬顆,馬斯克此舉不排除故意拉長項目時間,可見星座項目難度之大。微納星空是一家微小衛星的研發設計與製造商,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高恩宇認為,衛星的普通用戶並不關心信號怎麼走,如果能儘量融入現有終端,才是最佳的技術方案。星座設計早期階段,在載荷設計上,就要研究需要多少終端。
  • 首個民營高時空解析度遙感微納衛星星座成功發射
    人民網北京6月15日電(趙竹青)我國首個由民營上市企業投資並運營的高時空解析度遙感微納衛星星座「珠海一號」首批兩顆衛星今日成功發射。 本次發射的兩顆衛星由珠海歐比特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委託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研製,衛星可成像範圍涵蓋了全球主要的城市和85%以上人口,對全球中低緯度地區具有較高的重訪特性,單軌即可實現對我國從西部地區到東部地區的觀測,有利於提升監測我國從內陸到沿海地理、生態環境、國土資源變化等的時效性,增強對地觀測、採集遙感數據的能力。
  • 為中國航天注入青春動力——記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
    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對繞月微衛星進行測試。資料圖片   日前,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揭曉,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這是一支為中國航天注入青春動力的團隊,主要由90後和00後大學生組成,平均年齡還不到24歲,被稱為中國航天最年輕的團隊。
  • 咱海澱民營企業研製的衛星,上天啦!!!
    今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本次發射任務是一箭十三星!其中,「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衛星由海澱區企業、民營衛星製造公司北京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研製。
  • 「珠海一號」星座首批衛星發射
    原標題:「珠海一號」星座 首批衛星發射   6月15日上午11時,「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首發的兩顆視頻微納衛星(OVS—1A和OVS—1B)搭載CZ—4B/Y31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 專訪OneWeb副總裁:發射588顆衛星以提供高速網絡
    2017年5月,OneWeb曾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遞交了超過700顆低軌道衛星通信系統的運營許可申請,用於構建太空網際網路,並於同年6月獲得批准。直到今年2月27日,OneWeb在蓋亞那航天中心發射了首批六顆寬帶衛星,六顆衛星均已採集到信號。這次發射標誌著OneWeb實現從概念驗證到商業化的轉變,也預示著它即將開啟規模最大的衛星發射。
  • 「珠海一號」衛星星座03組5顆衛星將於9月發射
    中新社發 唐明軍 攝  中新社北京9月2日電 (郭超凱)中國民營航天企業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比特公司)2日發布消息稱,目前該公司旗下「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03組5顆衛星已經完成所有研製、裝配和測試任務,計劃於9月中下旬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發射升空。
  • 第十二屆珠海航展開幕 歐比特「珠海一號」衛星星座引關注
    作為國內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航空航天領域高科技企業,歐比特(300053)攜公司宇航電子、微納衛星星座、人工智慧等產品亮相本次盛會,其中,「珠海一號」衛星星座和第一代人工智慧AI模塊首次亮相航展,吸引與會者駐足參觀。  據介紹,歐比特發射並運營的商業遙感微納衛星星座——「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首次亮相航展。
  • 和堵車說88,出行難題衛星能解決嗎?
    然而作為一種載人的「低、小、慢」飛行器,只要推出廠房投入運行,隨之而來的事情就和我們所有人有關,那就是低空交通的飛行管制問題。而其中最致命的問題就是,航管雷達被地物遮擋,往往看不見低空目標。在城區,這種遮擋就更加嚴重。和航空交通管制的很大的不同是,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角色交通警察,並不需要知道每一輛汽車的實時位置。
  • 「珠海一號」星座03組衛星「一箭五星」成功發射
    2019年9月19日14:42分,「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03組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遙七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方式成功發射升空。5顆衛星進入預定軌道,與在軌的7顆衛星形成組網,實現12顆衛星在軌運行。
  • 我國「一箭13星」成功發射NewSat9-18衛星
    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新華社發(鄭逃逃 攝)    新華社太原11月6日電(李國利、朱霄雄)一箭13星!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