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時 太子丹為何要讓秦舞陽做他的副手 這裡面有何深意

2021-01-20 騰訊網

在中國古代的刺客裡,論名氣之大,荊軻如果自認第二的話,估計怕是沒有人敢稱第一了。而荊軻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名氣,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他刺殺的對象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二是這次刺殺行動謀劃時間之長,牽涉人物之廣,耗費財物之大,都是歷代的那些刺殺行動所不能相比的。

荊軻刺秦

我們僅以牽涉的人物為例,就可以看出這次刺殺行動的不凡之處。拋開主人翁荊軻和太子丹不說,僅僅是兩人間的聯繫人,就包括燕國的太傅鞠武和隱士田光兩人,而荊軻為了能得到接近秦始皇的機會,又說服了樊於期,讓他獻出了自己的腦袋做見面禮。而為了增加行動的成功率,太子丹又找來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而在荊軻出發刺秦前,荊軻還對太子丹說,他在等一個人,想讓這個人和他一起行動,但可惜的是,太子丹急著想要秦始皇的命,就急匆匆的催著荊軻出發了,結果,荊軻這個神秘的友人也因此而錯失了名留史冊的機會。

荊軻劇照

在這些牽涉到的人物裡,秦舞陽是一個很容易讓人淡忘的人物。在整個的刺秦過程中,他幾乎就是一個打醬油的存在,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刺客列傳》裡,除了記述他十三歲就殺人的寥寥幾句外,就只有在鹹陽宮裡獻圖的時候,秦舞陽因為變了臉色而露了一下臉,除此之外,整個刺秦過程,似乎都和他沒什麼關係了。

但秦舞陽在整個的刺秦行動裡,真的就這麼無足輕重嗎?

荊軻和秦舞陽

太子丹在秦國為人質的時候,受到了秦始皇百般的侮辱,所以在他逃回國後,就一心想要復仇。可以說,太子丹想殺掉秦始皇的目的,復仇的成分遠遠高於為了國家利益。這一點,最好的證明就是,太傅鞠武曾經勸諫他,讓他和秦國交好,在穩住秦國後,在通過聯合其餘國家來共同抵抗秦國。

太傅鞠武的這個建議,就當時的形勢來看,無疑是最具可行性的。但復仇心切的太子丹對鞠武這個「長遠計劃」根本無動於衷。他一心想的就是找個殺手幹掉秦始皇,以此來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在通過田光認識荊軻後,他就一門心思都花在了荊軻身上。不僅好吃好喝的把荊軻供著,而且,荊軻隨口說出一句話來,他都不遺餘力的去滿足他。

荊軻劇照

荊軻說千裡馬的馬肝好吃,太子丹立刻就殺掉千裡馬,把馬肝給荊軻下酒。荊軻說鼓琴的美女的手好看,太子丹就毫不猶豫地把美女的手砍下來,端到荊軻面前。可見,為了討好荊軻,太子丹幾乎是達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了。

不過,儘管太子丹對荊軻百依百順,但荊軻卻一直遲遲不肯動身,這讓太子丹很是著急。為了讓荊軻儘快的動手,他找人買來了當時的著名工匠徐夫人親手打造的匕首。而為了讓荊軻大膽的行事,他就找了秦舞陽來當他的副手。

匕首

秦舞陽是燕國的著名勇士,他十三歲時,就敢在大街上殺人,而其凌厲的殺氣,讓大街上的人都不敢正眼瞧他,可見秦舞陽是個多麼恨的主。

不過,秦舞陽雖然是個狠人,但刺殺秦始皇可是一件「有死無生」的買賣,太子丹憑什麼就認為秦舞陽會為了他而不顧自己的身家性命呢?

其實,秦舞陽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他是燕國賢將秦開的孫子。秦開在燕昭王繼位後,受到重用,曾經帶兵大破東胡,為燕國開疆闢土,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秦舞陽在燕國,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官宦之後。

開疆闢土

明白了這點之後,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太子丹會任用他為荊軻的副手了。因為秦舞陽的祖孫三代都是為燕國效力的,我們甚至於還可以這樣理解,那就是,秦舞陽根本就是太子丹的心腹。所以,在荊軻遲遲不肯動身的時候,太子丹才會說出讓秦舞陽先到秦國去的話來。太子丹說這句話,固然是刺激荊軻,但也表明了他對秦舞陽的信任。

而太子丹以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其實還有一層更深的用意在裡面。那就是,太子丹一直都對荊軻不信任。

太子丹曾經幾次催促荊軻去刺秦,最後一次,甚至讓荊軻都動怒了,荊軻還怒斥太子丹說,「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豎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彊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

風蕭蕭兮易水寒

從這句話裡,可以看出,太子丹應該是有過害怕荊軻逃跑的想法,所以荊軻才會很生氣地說「往而不返者,豎子也!」以此來打消太子丹的疑慮。但兩人之間的不信任,卻是十分明的事實。

所以,太子丹讓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最重要的作用,其實就是負責監視荊軻,讓他在荊軻身邊當臥底。這,才是太子丹的真正用心!

相關焦點

  • 荊軻刺秦王時,副手12歲殺過人的秦舞陽,為何嚇得直哆嗦?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我們都是很熟悉的,但是,我們了解荊軻刺秦王時,關注的人往往只有荊軻和秦王嬴政,我們把荊軻的副手給忘記了。  荊軻的副手就是秦舞陽!  燕國能讓秦舞陽當荊軻的副手,去完成刺秦王的重任,相比秦舞陽也不是簡單的人呀。
  • 荊軻刺秦時,秦舞陽嚇得發抖,太子丹為何選擇了如此懦弱之人了呢
    歷史像一根槓桿,一頭裝著「必然」,一頭裝著「偶然」,中間有一個叫「細節」的東西充當支點。荊軻刺秦,就因為細節不當,「偶然」沒能撬動「必然」。假如歷史可以「假如」,與荊軻協同作戰的助手足夠出色,誰說刺秦不能成功呢?應該說,荊軻作為刺秦行動的主角,是一個非常正確的人選。他身上的三大優點,與刺秦行動很匹配,而不具備這些條件的秦舞陽,拉低了荊軻的「武力值」。
  • 荊軻:視死如歸,敢於行刺秦王政的勇士,為何行刺沒有成功
    荊軻荊軻是戰國末期魏國人(戰國時衛國一直是魏國附庸,戰國末喪失諸侯國地位,成為魏國封君,所以荊軻算是魏國人),喜歡讀書,因此對天下大勢有一定了解。他還喜歡劍術,因此有較好的身手。荊軻回答:「如果我拿將軍的人頭去見秦王,秦王一定會很高興的見我,那我就可以趁機刺殺秦王,替將軍報仇了。」樊於期回答:「這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於是自殺身亡。太子丹聽說樊於期死了,十分痛心,只得將其人頭裝好,準備送往秦國。太子丹從徐夫人那裡買來一把鋒利的匕首,然後抹上劇毒,使得該匕首所刺中之人必死無疑。太子丹又找來勇士秦舞陽,作為荊軻的副手,隨他一同出使秦國。
  • 秦舞陽是公認的勇士,跟隨荊軻刺秦怎麼嚇得發抖?上不了臺面之人
    荊軻刺秦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在荊軻刺秦時還有一個重要人物陪伴著他,這個人便是燕國的勇士秦舞陽。在《史記·刺客列傳第二十六》中有過關於他的記載,燕國有勇士秦舞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忤視。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解釋就是秦舞陽是個勇士,十二歲的時候便敢殺人,別人還不敢看他。
  • 荊軻——志大才疏的刺客
    這到像極了今天的某些武術大師,嘴上說的天花亂墜,真上了擂臺卻不堪一擊。二,太子丹的歪主意。當時已經是戰國末期,強秦一統天下的局勢已經是很明了的了。而燕國太子丹在秦國做了多年人質後終於逃回燕國。一方面他擔心秦國的兵馬遲早要吞併燕國,另一方面這些年在秦國受盡屈辱,這公仇私怨都讓他迫切的想要報復秦國。
  • 荊軻刺秦是為了名留青史,還是一時意氣用事?
    荊軻這個名字只要被提起,一定會想到「荊軻刺秦」的橋段,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已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事情了,那麼當初荊軻刺秦是為了名留青史?顯然此目的已經達到,那麼是不是意氣用事?這個就需要我們一起分析一下了。首先,社會環境的影響,讓荊軻在選擇的時候有無所顧忌。
  • 荊軻到底是男是女,告訴你一個歷史真正的荊軻?
    受燕太子丹之託入刺秦王,因為被夏侯且的藥囊擊中,被秦王拔劍所殺,行刺失敗,秦王殺他時連刺八下才停手。荊軻,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後遊歷到燕國,被稱為「荊卿」(或荊叔),隨之由燕國智勇深沉的「節俠」田光推薦給太子丹,拜為上卿。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與田光密謀,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
  • 太子丹跟秦王嬴政決裂,真的是因為呂不韋從中作梗嗎?
    太子丹則回到燕國,繼續當他的燕太子。當時秦國在「戰國七雄」中一家獨大,其他諸侯國都想討好秦國以為自己爭取生存空間。《大秦賦》中太子丹是以秦王嬴政好友兼燕國使者身份去秦國。可在真實歷史上,燕國方面是考慮到太子丹與秦王早年關係很好,所以把太子丹送到秦國去做質子而不是使者。
  • 再殘暴的皇帝也有朋友,秦始皇也不例外,但結果卻被他活活逼死了
    嬴政出生於趙國,與當時同為趙國人質的太子丹相識相交,兩人迅速成為了好朋友。後來,異人打算回到秦國,但是,卻遭到了趙王拒絕,呂不韋一頓勸說之後方才答應。然而,不等異人離開趙國,秦、趙之間就發生了戰爭,趙王此時想要殺死異人。最終,異人通過買通守衛之後,才得以逃回秦國。而嬴政母子卻被留在了趙國,後來,嬴政能夠得以生還,這其中,有不少都是太子丹的功勞。
  • 1996年,陳凱歌說服了四國外商投資他的電影《荊軻刺秦王》
    1996年,陳凱歌說服了四國外商投資他的電影《荊軻刺秦王》,這部片光是修建27殿秦王宮就花費了7000萬,惹得投資商不快怒斥:「給你這麼多錢,你建這個玩意兒幹嘛?整得比華納整個片場還大!」陳凱歌信心滿滿的回覆到:「沒關係,我的這部片子一定能大爆回本!」
  • 歷史上最早的「嘴炮王」,李信為何在嬴政面前說大話還能被重用?
    而李信也非常幸運,在嬴政面前說大話竟然有命活,若不是嬴政大發慈悲或許歷史上就沒有李信這個人,也就沒有「貞觀之治」的唐朝了。只是歷史上為何對李信的記載如此之少呢?就讓我們來說一說秦朝名將李信跌宕起伏的一生。逐太子丹者,李信是也據《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記載:「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 秦始皇和太子丹的關係之謎:從兩小無猜到勢不兩立
    太子丹咽不下這口惡氣,他後來找了一個機會逃回了燕國。《史記•刺客列傳》:「燕太子丹者,故嘗質於趙,而秦王政生於趙,其少時與丹歡。及政立為秦王,而丹質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從《史記》的這段記載來看,形容兒時的秦始皇和太子丹的關係是一個字「歡」,而當太子丹來到秦國以後,秦始皇對待他的態度是兩個字「不善」,前後反差如此懸殊很值得琢磨。
  • 《秦時明月》六魂恐咒殺死的都是墨家巨子有何原因?為何此咒無解中...
    其中焱妃提到:六魂恐咒是墨家武學的剋星,也是墨家面對陰陽家時的唯一弱點,除非將墨家的內功心法修煉到第十層境——兼愛的境界方能克制住它,此方法也是目前已知唯一救治之法。動漫中我們已知的有兩位陰陽家使用,一是焱妃,二是大司命。大司命幻化成墨家弟子,設下陷阱,於機關城外的峽谷內伏擊墨家巨子一行人,對墨家巨子施展六魂恐咒。
  • 下屬很有本事,不服領導管怎麼辦?高明的人這樣做,專治各種不服
    俗話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如果一個團隊裡面只有一個專家,那麼這個專家的地位毋庸置疑是很高的,如果這個人是德才兼備的話,那真的是運氣好,燒高香了,但如果這個人是有才無德的話,你也很多時候還真沒有辦法,因為你還得靠人家幹活呢,所以這個時候最好的方法是,找另外一個專家,把他們放在一起,比一比,這個時候很多人都不會驕傲了,因為自己最擅長的東西,最引以為傲的東西,一看別人也有,自己就不會有那麼大的興奮勁了
  • 甘羅12歲成為宰相,為何又神秘消失?說法一個比一個怪
    俗語有言:「少不少,甘羅十二作宰相;老不老,姜尚八十事文王。」甘羅,這個少年天才在大秦歷史中短暫出現,卻在歷史洪流中璀璨不滅。關於甘羅的爭議很多,基本集中在生於何年,以及傳奇色彩濃厚的死因。《史記·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記載,「甘羅者,甘茂孫也。茂既死後,甘羅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
  • 秦始皇即位後,這三個人背叛秦國,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樊於期因為沒有保護好冬兒,所以在嫪毐之亂時離開秦國,流落到了燕國。到了荊軻刺秦的時候,樊於期的首級,更是成為荊軻能夠接近秦始皇的投名狀。從這一角度來看,樊於期不僅背叛了秦國,還差一點害了秦始皇。當然,在歷史上,樊於期之所以背叛秦國,原因顯然不是因為沒有保護好冬兒。並且,在秦始皇即位後,除了樊於期,還有兩個人也背叛了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