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為獅子能「食虎豹」,現實中獅子並不以虎豹為食

2021-01-16 獅虎豹三兄弟

對於華夏來說,獅子是舶來品,古時由西域諸國進獻而來,據正史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章和元年,即87年,由當時的西域月氏國進獻給中原天子,第二年又有安息國遣使獻獅子,後來獅子逐漸被國人所知。

由於當時的民間,甚至連一些貴族對獅子都不甚了解,只知道這種動物十分兇猛,實力不下於本土猛獸老虎,所以慢慢地,獅子的「威名」便傳開了,甚至不少人相信獅子「能食虎豹」,是能取代老虎獸王地位的新「百獸之王」。

雄獅

由於我國本土不產獅子,所以絕大多數的人們知道獅子,尤其是東漢之前,都是通過一些文獻或者口口相傳得知,並未見過實物,從一些文獻中,我們就看出了古人對獅子的描述十分失真,比如張九齡在《獅子贊序》中是這樣描述獅子的:「仡立不動,已九牛相去;眈視且瞋,則百獸皆伏。所以肉視犀象,孩舞熊羆。其餘瑣細,不置牙齒。」

其實關於獅子能「食虎豹」的傳言有很多版本,先秦文獻《爾雅》中第一次描述了獅子,稱:「狻麑,如虦貓,食虎豹。」晉郭璞注《穆天子傳》中提到「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晚清學者文廷式也曾寫道:「狻猊即獅子,非中國獸也。」而狻猊是被認為以虎豹為食的。獅子能「食虎豹」的傳言可謂是由來已久,那麼現實生活中,中國古代的獅子真的能夠捕食老虎、豹子等頂級的猛獸嗎?

狻猊的形象

中國的獅類動物:楊氏虎

我們都知道,中國自古以來都不產獅子,但這句話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這裡的獅子指的是現代獅,如果從廣義上面來論,其實中國古代是存在獅類動物的,那就是「楊氏虎」。

楊氏虎雖然名字上帶有一個「虎」字,但是它卻不是老虎的一種,甚至連虎類動物都算不上,準確地說它是一種獅類動物,由原始獅演化而來。原始獅由東非草原四處擴散,進入亞洲東北部的成員逐漸演化成了楊氏虎。

楊氏虎形象復原圖

楊氏虎的分布範圍主要是包括周口店在內的中國東北部,時間節點是距今約35萬年前。

1934年,在周口店考古挖掘中人們發現了楊氏虎的化石,根據齒列特徵,古生物學家裴文中院士將其描述成了一個獨立於現代獅、虎之外的新物種,原因就是楊氏虎的下頜骨基部突起,在本質上就與現代虎差異很大,另外,在尺寸上有小於獅子。根據化石特徵,研究演員們復原出了楊氏虎這一物種形象。

從外形上看,楊氏虎沒有如今獅子那樣的長鬣,與古代美洲獅的關係較近,屬於無鬃獅那一類,國人之所以會將它稱作楊氏虎,主要是「Panthera youngi」翻譯的問題,目前學術界主流的觀點是認為楊氏虎屬於獅類動物的一種,如果說中國古代有獅子能食虎豹的話,最大的可能性就在楊氏虎身上。

不過根據對現代虎的研究,發現這一物種相當年輕,在楊氏虎大量分布在東北部的時候,現代虎還未出現,所以自然不存在楊氏虎吃老虎的現象。

楊氏虎以什麼為食?

那麼楊氏虎究竟是怎樣一種動物呢?依據現有的化石推斷,科學家們猜測楊氏虎只比洞獅、美洲擬獅小那麼一點點,雄性楊氏虎體重約為400千克左右,比起最大的貓科動物東北虎來說,體型還要大一些,這樣的猛獸放在當今世界裡面,絕對是霸主級的存在,但在更新世期間,周口店範圍內生活著大量大型史前猛獸,比如洞熊、鋸齒虎、碩鬣狗等,它們都有能力與楊氏虎一爭高下。

由於楊氏虎的化石資料比較少,所以目前人們對它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其在更新世與各動物的生態關係還不明確,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楊氏虎生存的時代中,擁有大量猛獸,如劍齒虎類,若非食物短缺期,這些猛獸之間的交鋒概率並不大。

通過對周口店出土的化石情況來看,當時的楊氏虎極有可能以腫骨鹿、普氏原羚、野豬、草鹿、葛氏斑鹿、納瑪象幼崽等有蹄類動物為食,尤其是腫骨鹿,極有可能是當時眾多猛獸最主要的捕食對象之一。

腫骨鹿形象復原圖

說起周口店,最著名的還是「北京人」,在楊氏虎生活的年代,正是北京人迅速發展的時代,依據目前出土的資料來看,當時的北京人已經具備了獵殺楊氏虎等大型猛獸的本領,但由於狩獵工具及方式極為原始,北京人在對陣楊氏虎等食肉猛獸時,並不具備絕對的優勢,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當時的楊氏虎,對於北京人來說,是噩夢般的存在,命喪「虎」口的北京人不在少數。

北京人生活場景復原圖

獅虎豹的實力比較

既然中國古代的「獅子」並不能「食虎豹」,那麼我們將範圍放大來看,放眼世界範圍內,獅子究竟能不能「食虎豹」呢?

獅子與豹子的生境存在很大範圍的重疊,現實生活中也不乏獅子捕殺豹子的案例,以非洲花豹為例,成年雄性花豹體重多為40-90千克,雌性花豹體重多為28-60千克,而非洲獅雄性體重多集中在155-200.01千克之間,雌獅多為90.5-143.52千克;

另外根據動物學家史蒂芬·羅發表在《生命科學》上的一篇論文來看,花豹的咬力商為94,獅子的咬力商為112,咬力商指動物咬力除以其體重的商的回歸,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單位咬力,有了咬力商這一概念,不同物種、大小之間的咬力數據便能直觀對比了。

從上面的數據上看,花豹的咬力商明顯比獅子低,換言說花豹的咬力遠遠遜色於獅子,所以無論在戰鬥實力,還是體重優勢上面,獅子都是碾壓花豹般的存在,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獅子能捕食豹子。

一隻豹子被獅子咬死了

那麼獅子能不能捕食老虎呢?照例我們先從理論層面上對獅虎的戰力進行分析,由於獅子分8個亞種(東非獅、南非獅、西非獅、剛果獅、安哥拉獅、開普獅、巴巴裡獅),虎分9個亞種(華南虎、東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馬來虎、蘇門答臘虎、爪哇虎、巴裡虎、裏海虎),不同亞種之間體型差異較大,如東北虎的體型幾乎是蘇門答臘虎的一倍左右,所以這裡我們拿在全新世期間,有著同域分布的亞洲獅與孟加拉虎、裏海虎之間相互比較,如此既符合現實情況,又避免了亞種差異之爭。

獅子

如今孟加拉虎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老虎,數量居世界之最,全球野生孟加拉虎數量為2603-3346隻,主要分布在印度及孟加拉國,歷史上孟加拉虎是僅次於東北虎的第二大虎,雄虎體重為200-261千克,雌虎體重為116-164千克;

裏海虎體型接近,但略小於孟加拉虎,雄虎體重為170-240千克,雌虎體重為85-135千克,它們在更新世末期及全新世初期,分別在印度次大陸、中西亞地區裡,與獅子存在大量交集。

獅虎同域分布概況

現代獅子起源於東非,在非洲發展壯大後於2萬多年前由北非迅速擴散至南歐,接著向東繼續擴散至印度次大陸一帶,所以早先的時候,在俾路支斯坦、阿拉伯、南高加索等地均能看到大量的獅子。

長期的地理隔絕讓進入亞洲的獅子逐漸形成了新的亞種,稱之為「亞洲獅」,與非洲獅相比,亞洲獅體型更小,雄獅身上的鬃毛也更稀疏、更短。成年雄性亞洲獅體重為160-190千克,雌獅體重為110-120千克。

依據史蒂芬·羅等人的論文數據,體重186.9千克的老虎犬齒咬力為1525牛頓,咬力商為127,大於獅子,所以同等條件下,老虎的咬力要大於獅子。

無論是在體型上還是在咬力上,亞洲獅與孟加拉虎、裏海虎相比並不具備優勢,加上老虎擁有更多的戰鬥技巧,所以整體上來看,即便獅子與老虎相遇了,獅子也不具備捕食老虎的能力。

現代獅虎不具備頻繁交戰的條件

回歸現實討論,雖然在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的長時間段裡面,獅子與老虎在中西亞、印度次大陸一帶長期生活在同一地區裡,但實際上它們能夠見面的機會並不多,更別提發生爭鬥或者捕食事件了。

這裡面的原因除了貓科動物具備趨利避害的天性,實力相當的兩種猛獸不會輕易發生激烈打鬥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即便在大範圍上看獅虎存在大量同域分布,但細究到微生境上,二者所生活及日常活動的場所卻截然不同。

老虎是森林生態系統下的旗艦物種,是獨居動物,常採取伏擊的方式捕獲獵物,在森林生態系統下,眾多的草木為老虎提供了天然的遮蔽物,使得老虎狩獵成功率顯著提高。

而獅子是草原生態系統下的王者,是群居動物,常採取團隊作戰的方式捕獲獵物,在稀樹草原上,由於地形十分開闊,獅子團隊狩獵的好處盡顯,單只獅子的狩獵成功率可能不止15%,可一旦成群捕獵,其狩獵成功率就能夠達到35%以上。

獅群狩獵圖

從生活方式我們可以看出,一旦老虎進入草原或者開闊地帶,就會生存無力,同理,獅子一旦進入密林,其團隊狩獵的優勢將蕩然無存,並且由於森林生態系統下的獵物,遠遠無法滿足獅群的生存所需,所以進入密林的獅子,其受到的生存壓力要遠遠大於來到草原的老虎。

所以在各自領域食物充足的情況下,無論是老虎還是獅子,都不會越界到對方的領地去,那麼自然也就不會發生衝突了。

非洲的獅子生活在稀樹草原上,亞洲的獅子生活在草原草甸及林中的開闊地帶,無論哪一種獅子,都不會進入密林中生活,而無論哪一種老虎,都無法在開闊地帶上生存,所以即便是在獅虎有著大量同域分布的階段裡面,這兩種動物就像是兩個鄰居,能夠見面,但不會到對方的家中住下。

另外,獅子對水源的依賴性很強,進食之後需要大量飲水,而老虎主要的分布地亞洲內陸地區,常年降雨量較少,對於獅子來說也是一個不利的因素。

綜上所述,不管是35萬年前在中國東北部廣泛分布的楊氏虎,還是由西域諸國進供而來的現代獅,亦或是在全新世初期與老虎棲息地大量重疊的亞洲獅,都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條件捕食老虎,所以無論是原始的獅類動物,還是現代獅子,都無法做到以虎豹為食,但個例爭鬥的輸贏不在考慮範圍。

(關注我,了解野生動物。)

相關焦點

  • 「龍虎彪豹」中的彪是何物?以虎子為食,05年後我國僅拍過3次!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這種猛獸就初見端倪,也有古人對它進行描寫和記錄。看過古典小說的人應該都聽說過,在這些小說裡往往充滿了這樣的字眼那就是——龍虎彪豹這四個字。古人喜歡把這四種動物並排放在一起。那麼除了「彪」之外,其他三種動物我們都很熟悉,那古人把這四種動物放在一起,可見「彪」也是一個與之相當的林中野獸。
  • 「大人虎變,君子豹變」,規則不能破
    《西遊記》中,黃袍怪把唐僧變成了一隻老虎。為什麼不把唐僧變成一頭豬或者一條狗?這是因為:中國古代早就有和尚變成老虎的故事。而且,黃袍怪也不敢那麼幹。而這些故事,其創作靈感,可能就來自於《易經》中的「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之說。下面我們就來逐一分析一下。一、大人虎變。九五:大人虎變,未佔有孚。
  • 獵豹、美洲豹都不是豹,嚴格意義上的豹只有一類
    「豹」,這實際上是不對的,尤其是獵豹,與「豹」相差甚遠,而將美洲豹認為是豹的一種還情有可原,畢竟它也是豹屬五種動物之一。現代所有貓科動物最早可以追溯到古食肉類中的貓形類,在往後的演化過程中,它們逐漸分化成數個分支,其中一支為古獵豹,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最終進化為當今的獵豹。古劍齒虎類、偽劍齒虎類這兩支分別在第三紀前後滅絕了,只有古貓類得以倖存。
  • 什麼是「龍虎彪豹」中的彪?老虎為食,2005年以後
    在我們現在的環境中,根據媒體的調查,老虎也處於滅絕的邊緣。的森林之王消亡,那麼在老虎之前,有沒有比老虎更兇猛的森林之王,僅僅因為他已經滅絕,所以不為公眾所知。事實上這種野獸是存在的,但由於這個物種消失得太早,他比老虎更神秘。在中國古代,這種野獸是第一次出現,一些古人對他進行了描寫和記載。讀過這些小說的人總是充滿了四個字--龍虎。古人喜歡把這四種動物放在一起。
  • 峇里虎屬巽他虎沒有滅亡?比美洲豹小僅東北虎1/2大,最愛吃鬣鹿
    02形態:世界上最小的老虎,比美洲豹小,僅東北虎1/2大,最愛捕食鬣鹿 峇里虎隸屬於貓科豹屬動物,因棲息在峇里島上而得此名。除爪哇虎和蘇門答臘虎外,峇里虎是生活在印尼境內的第3個虎亞種(按傳統分法),也是世界上已知體型中最小的一種虎。 峇里虎看上去與別的老虎幾乎差不多,只是體型小了些。
  • 《易經》:「大人虎變,君子豹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這個說法出自《易經·革卦》,《易經》既然是一部先秦時期的古籍,其中有些字義肯定跟現如今不一樣,所以在解決這句話的意思之前,我們要先明白什麼叫「革」,什麼叫「大人、君子、小人」,看原文。九五,大人虎變,未佔有孚。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
  • 同是貓科豹屬,為何雪豹只能嚎叫,卻不能像獅子老虎那樣咆哮?
    除此之外,在發聲方面,這5種大型貓科動物還有一個明顯的區別:老虎、獅子、美洲虎和豹,都可以發出咆哮聲(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大聲地吼叫),而雪豹卻不能咆哮,這是為何呢?圖:咆哮的雄獅。圖:豹。為何老虎、獅子、美洲虎和豹可以咆哮?在能咆哮的4種大型貓科動物中,相信大家普遍對老虎和獅子的咆哮聲印象深刻。無論是老虎在深山中咆哮,還是獅子在草原上咆哮,它們發出的聲音可謂是震耳欲聾,能夠傳播幾千米遠,極具震撼力。獅子和老虎也早已知道自己發出的咆哮聲可以威懾其他動物,因此它們常常利用咆哮聲來宣示領地的主權以及自己的地位,或者驅趕其他動物。
  • 獅子老虎能繁育後代,獅子和豹子行嗎?日本人還真做過,叫豹獅獸
    聽說過獅豹獸嗎。 很多朋友都聽說過獅虎獸或虎獅獸,知道它是獅子和老虎交配之後產下的後代,這是因為獅子跟老虎還沒有形成完全的生死隔離,所以兩者的雌性與雄性彼此之間仍然可以交配產下下一代,雄虎與母獅交配,生產下的後代叫虎獅獸;母虎與雄獅交配生產下的後代叫獅虎獸。
  • 大人虎變、君子豹變這句話出自哪,有何喻義
    周易第四十九卦「革卦」九五的爻辭即大人虎變,未佔有孚;九五以陽剛中正,為革卦之主,九五爻大人之象,故有虎之象,乃山君,虎有威德,「風從虎」故「望風而信」。上六的爻辭即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徵兇,居貞吉。豹亦有虎類屬相,山中亞王之稱也。
  • 有關豹獅獸、獅虎獸、虎獅獸你知道多少
    經過兩年的努力不斷嘗試,終於在1961年,這隻雌獅生下一隻雄性的豹獅獸和兩隻雌性豹獅獸。豹獅獸在長大後的體形,跟一般豹子相差並不大,但是是雄性的豹獅獸能長著差不多20釐米長鬃毛,和普通雄獅鬃毛相像。有關資料記錄最後一頭豹獅獸在1985年死亡,此後再也沒有豹獅獸出現過。獅虎獸獅虎獸是由母虎與雄獅雜交生產下的後代就是獅虎獸。
  • 以花豹的實力,一對一與美洲豹單挑能夠贏嗎?
    花豹算是豹子中比較厲害的存在,完虐一頭獵豹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同樣叫「豹」的還有美洲豹這個大個子,那麼一頭花豹與一頭美洲豹單挑,誰能贏呢?其實美洲豹又名美洲虎,和花豹同屬一科一屬,花紋上看相差不大,但還是有差別的,體型上卻有些差別,美洲豹體重80一160公斤,要大花豹近一倍,看上去頭與屁股像虎而不像花豹。有說與花豹是同種,我個人關點不贊同,美洲豹是介於虎、豹兩者之間的一種大型貓科豹屬動物。美洲豹是獨立進化的種屬,除美洲豹外所有種屬的花豹體型差異不大,只是個體大小的曲別。
  • 豹屬裡的例外:淺談雪豹的特性及生存新危機
    在貓科動物裡面,能夠發出這種咆哮聲音的物種一共有4種,分別是獅子、老虎、花豹及美洲豹,獅子的咆哮聲是貓科豹屬裡面最響亮的,傳播距離也最長,其次是老虎,獅虎的咆哮聲都能夠達到114分貝以上,傳播距離在7公裡左右。很多人都說區分豹屬與貓科其他動物的方式便是看其能不能發出咆哮聲,這個判斷方式在大多數時候都是適用的,但是卻不是那麼準確,為什麼呢?
  • 真實存在的5種「雜交動物」,獅虎獸會不停生長,豹獅獸現已滅絕
    在動物界中,物種之間的繁殖一直都在同類當中進行,這樣既可以維持一代一代延續下去,還能保證下一代的健康。但是如果不同物種之間繁育出了後代,會是怎麼樣的呢?來看看真實存在的5種「雜交動物」,獅虎獸會不停生長,豹獅獸現已滅絕! 1、騾子
  • 你以為獵豹和美洲豹都是豹子?金錢豹:2個都是冒牌貨
    對比之下,犬科動物就屬於弱勢群體了,狼就是犬科動物中的大哥,但它可比老虎差遠了,體重都超過40公斤的都沒幾個,所以人們對貓科動物的關注度明顯要比犬科動物高。那這裡就問大家一個問題,獵豹和美洲豹是不是豹子?相信不少人會說是,這名字裡都帶了一個「豹」字,那不肯定是豹子!
  • 雪豹差點被擠出「豹屬」,就因為它叫的像貓咪(文章中音頻佐證)
    雪豹這種動物最近幾年"出鏡率"越來越高了,這是因為食物缺乏之下,讓一直習慣於隱居雪山冰川之中的它們,不得不頻頻下山找食,因此被人們目擊甚至捕獲的機率也就越來越大了。據見過雪豹這種動物人發現一個現象,雖然同屬於豹屬動物,可它的叫聲不但沒有老虎獅子那樣兇猛駭人的,反而更像小奶貓叫聲般,有點"萌萌噠"的感覺。(很想問平臺可以加錄音嗎?結果發現,有視頻與音樂加載,作為一個寫手,我只能自己費力上傳一下,大家聽聽不喜歡就關掉)。
  • 聽說過獅虎獸,知道豹獅獸嗎?世界曾存在三隻,培育十分困難
    很多人可能會好奇,為什麼獅子和老虎能繁殖後代呢?我們在生活中其實也有經驗,那就是騾子,騾子就是馬和驢的後代,這種跨物種產生的單個生命體,這是因為在獅子和老虎,馬和驢之間,本來就是在親緣上很接近的物種,還沒有產生完全的生殖隔離。這就是它們能夠繁殖後代的原因。但是獅虎獸,騾子其實不能算作是一個新物種,因為它們是無法繁殖後代的,只能算一個單個的生命體。
  • 他們是北洋政府三個代表人物,也是袁世凱的「龍、虎、豹」!
    德國總督看到袁世凱所練新軍確比舊軍操練精嫻,讚揚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為「北洋三傑」。平時,王善操權謀於腹中,段常行兇殘於外形,馮貪婪之於不顧,這所謂的「三傑」,又被人指為袁世凱的「龍、虎、豹」。「北洋三傑」為北洋時期叱吒風雲的人物,段祺瑞赴德國學習過炮兵,馮國璋曾赴日本考察近代軍制和日本軍事,只有「三傑」中年齡最大的,也是資格最老的王士珍未出過國。
  • 俗話: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是什麼意思?「彪」又是什麼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從字面上來看,意思很簡單,老虎生下三隻虎崽,其中必有一隻是「彪」。那很顯然,彪也是虎崽子,只是有所不同罷了。就像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一樣,虎生三子,亦有不同。傳說「彪」介於虎和豹之間,很少有人親眼見過,但是它卻像麒麟一樣,被存在各種典籍中。
  • 為什麼海豹和豹那麼相似?海豹是陸地上的豹演化的嗎?
    海豹憨態可掬的模樣各位應該是很熟悉了,不得不說這種動物長得還真有點像豹,儘管它們一個在陸地,一個在南北極附近,但還是有人認為海豹是陸地上的豹長期在海洋生活演化而成的,真是這樣嗎?萌萌的斑海豹可是吃肉的豹的祖先是誰?它們跟海豹有關係嗎?
  • 中國科學家在南亞發現美洲豹遠古祖先化石證據
    此次研究的南亞化石材料包括一個不完整頭骨和一些零散的下頜殘斷和牙齒,針對豹屬牙齒化石區分較為困難的問題,研究人員詳細研究現生豹屬大貓的牙齒特徵區分,並通過大量統計方法,給出一套新的鑑定豹屬物種零散牙齒的參考特徵表格。這套表格不僅幫助確定南亞地區的豹屬物種屬於岡巴佐格豹,也為其他學者的豹屬鑑定工作提供出一個很好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