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僅六次的「農曆十四圓」的月亮,你看到了嗎?
進入八月,全國各地的「追星族們」又開始蠢蠢欲動。8月的天文現象更加精彩紛呈,土木雙星伴月、火星合月、金星西大距……多顆太陽系行星相繼迎來不錯的觀測期,還有被稱為「北半球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也將在本月光顧地球,送上一場浪漫的視覺盛宴。
夏季星空中最容易辨認的三顆亮星——織女星(天琴座α星)、牛郎星(河鼓二或天鷹座α星)、天津四(天鵝座α星),構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七夕夜將上演這場「浪漫天象」。
這份「觀星時間表」↓↓帶你看看這個8月還有哪些星星?一起去追吧!
火星合月
8月9日
在中國古代,火星因為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被稱為「熒惑」。而「熒惑守月(即火星合月)」發生時,常常會引起較大的社會恐慌,因為古人認為,火星會通過月亮影響地球,引發寒流、暴雨、乾旱等自然災害。實際上,「熒惑守月」並不是什麼罕見的自然天象,在一年中時有發生,更不會引起什麼氣候變化。
「火星合月」是指火星與月亮在同一黃經上,火星距月亮很近。如果天氣晴朗,這時的火星就像個橙色的大球,與月亮交相輝映,齊放光芒,景象十分美麗。
據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消息,8月9日,「火星合月」將會出現。9日凌晨4時左右,人們可以在南方中天位置看到月齡19.6的虧凸月,其凸面朝向東方。在月亮左方不遠處,有一顆紅色行星,就是火星。「火星合月」用肉眼也可以觀看,若使用小型天文望遠鏡觀測則效果更佳。
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
8月12日
流星觀測可以說是觀星活動中最容易、最愉快的一種。
對於北半球的「追星愛好者」而言,英仙座流星雨是一年中最受歡迎也是最活躍的流星雨之一,通常出現於每年的7月17日至8月24日之間。其中,8月12日至13日期間又是英仙座流星雨的「極大期」。
▲2018年8月12日,山東省濱州市。英仙座流星雨將在北京時間8月13日4時至16時迎來極大流量。圖為834張連續拍攝的星空照片通過疊加後產生的星軌效果。IC photo 圖
所謂「極大期」,就是流星數目相對多且數量穩定。在最佳觀測條件下,「極大期」可觀測到的流星數目高達100顆以上。
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一般發生在8月12日的黎明或8月13日的黎明,根據年份的不同而不同,但多數情況下是8月13日的黎明。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消息,今年英仙座流星雨預估將於8月12日21時至13日0時左右迎來極大。
▲2018年8月12日凌晨,內蒙古包頭市達爾罕茂名安聯合旗希拉穆仁草原上拍攝的英仙座流星雨。IC photo 圖
不僅數量上多,英仙座流星雨的流星快速且明亮。當一顆流星划過天空時,你會看到像煙一樣的東西,在路徑上留下淡淡的條紋,這就是流星餘跡,也是英仙座流星雨的一大特點。
流星的出現並不限於任何方位,因此夜空中的任何角落都有可能看到隨機的流星出現。
金星西大距
8月13日
據新華社報導,2020年8月13日,作為「啟明星」姿態出現的金星將迎來西大距。
「金星西大距」,是指金星在太陽的西面,從地球看去,金星與太陽的張角最大,大距數值在45°和47°之間。數值之所以發生變化,是由於行星軌道是橢圓形,而不是完美圓形。
進入8月,金星與太陽的角距離增加得很快,升起時間也逐漸提前。8月13日早上8點14分,金星將達到西大距,與太陽的角距離約為46°。大家可以在清晨的東偏北方天空,尋覓到金星的身影,它亮如明珠,燦若寶石,豔麗無比。若用望遠鏡放大觀看金星,會看到金星呈現明亮的弦月狀。
七夕「夏季大三角」
8月25日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在中國神話故事中,被玉帝「拆散」的牛郎和織女只有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時才能相見,那一天,天上的喜鵲化作鵲橋將銀河的兩岸連結起來,讓有情人得以團圓。
這段浪漫的故事展現了古人對茫茫星空的美好想像,同時也指出了夏季星空中最容易辨認的三顆亮星——織女星(天琴座α星)、牛郎星(河鼓二或天鷹座α星)、天津四(天鵝座α星),構成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
夏季大三角很像一個直角三角形,位於直角上的織女星,是天琴座中最明亮的恆星,距離地球約25 光年,也是夜空中的第五亮星,是北半球第二明亮的恆星,僅次於大角星,散發出青白色的光芒,與牛郎星隔著銀河相望。
牛郎星又名河鼓二,是天鷹座中最明亮的恆星,左右相伴著河鼓一、河鼓三這二顆星,正好對應了傳說中「牛郎用扁擔扛著一對兒女」的情節,因此牛郎星又被稱為「扁擔星」。它距地球16.7光年,是夜空中排名第12亮的恆星,但其實它比太陽更熱、更年輕,直徑約是太陽的兩倍。三角形的頂端為織女星的「天琴座」,右下方為牛郎星的「天鷹座」,左下方為天津四所在的「天鵝座」。
▲三角形的頂端為織女星的「天琴座」,右下方為牛郎星的「天鷹座」,左下方為天津四所在的「天鵝座」。 YouTube視頻截圖
代表「喜鵲」的天津四,在夜空中呈藍白色,是天鵝座的主星,它與天鵝座其他四顆星組成一個漂亮的大十字形,高掛在北方的天空,因此也有「北十字星」之稱。
在中國古代,人們把天鵝的身子看成渡船,於是取了「天津」這個名字,所以「天津四」其實和天津市並沒有什麼關係。朝著天鵝座的鵝頭方向看去,可以看見一抹淡淡的雲氣,那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銀河。
「牛郎」和「織女」相隔真的很遠,兩顆星相距約16光年。不過,並不是只有在七夕當天才可以看到「鵲橋相會」的天象。進入夏季後,只要天氣晴朗,即使在大城市裡,只要避開強烈的燈光幹擾,我們也能找到這個巨大且明顯的幾何圖形。進入秋季,大三角的升起時間還會漸漸提前。
▲2018年9月6日,北海道大範圍停電,有日本網友拍到的不受光汙染影響的星空,在推特上引起轟動。推特@ShimizuZen 圖
第4次「土木雙星伴月」
8月28日~29日
如果錯過了8月1日-2日的「雙星伴月」,不用擔心。到了8月底,又一次「土木雙星伴月」登場。
▲2008年12月1日,「雙星伴月」形成一個笑臉。 IC photo 圖
與上一次相同,月球先從木星的右側接近。8月28日21時左右的南方天空,土星、木星和月球三個天體依次排列,而後隨著月球緩慢東移,到29日,月球將到達土星的右下角。
如果天氣晴好,感興趣大家,前往不要錯過這次機會,因為「土木雙星匯合」雖不是千載難逢,但據專家介紹,由於木星圍繞太陽運轉一周大約需要12年,土星則需要約30年,所以大約每隔20年木星、土星才會看起來比較靠近。當它們「分手」後,下一次再看到木星、土星「雙星伴月」,可能就是2040年了。
原標題:《七夕 | 追一顆叫「天津」的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