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上海建工旗下上海建工園林集團(下稱「建工園林」)1月7日對外宣稱2020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突破百億元,這份不俗佳績是在去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下所取得的,而且其業務構成中新興的環境治理業務比重不斷增長,最近五年已累計實現環境治理項目新籤合同額逾36億元。
上海建工近幾年來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持續開拓從水利水務、園林景觀,到土壤修復、流域治理、廢棄物處理和噪聲與光汙染防治等生態環境領域,初步形成「水土聯動」「水岸聯動」的環境治理模式,已在上海以及蘇州、廣州、蘭州、儋州和運城等地開展了一系列土壤修復工程,其中包括正在實施的上海桃浦603地塊,是申城體量最大、治理難度最高的土壤及地下水修復。統計顯示,上海建工統轄下的生態環境業務目前到手與在建合同額已逾400億元。上海建工董事長徐徵指出,公司多年來堅持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爭當生態環境領域「國家隊」,助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今後將繼續為把上海建工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建築全生命周期服務商」。
根據上海建工總的戰略布局,建工園林以科技創新為驅動,通過「園林景觀+環境工程」雙主業戰略驅動,積極搭建海內外戰略科研合作平臺,先後設立了上海琸域環境公司、上海琸源水生態環境公司,並以3.27億元收購擁有70多位博士、碩士的土壤修復前端企業上海格林曼環境技術公司,積極打造生態環境業務全產業鏈。在環境工程領域,建工園林系統開展土壤環境保護全過程數位化智慧管控的研究和應用,從汙染場地修復全過程服務等多維度發力,打造良好的環境工程品牌,將技術優勢轉變成市場競爭力。
園林工程是建工園林起家的主營業務。近年來建工園林在進一步開拓全國市場進程中不斷做大做強主業,其施工區域拓展至全國各地50多個城市,並建成了諸多當地的標誌性項目。諸如首次採用EPCO模式(設計—採購—施工—運營),承接了總投資27億元的江西贛州蓉江新區公園建設合同以及9億元的運營合同,還為江西省會建設了當地體量最大、高達28.5米的木結構仿古建築「南昌萬壽宮」;所建設的四川成都驛馬河城市公園,踐行了「公園城市」理念;所建設的福州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生態公園,屬於全國首創生態連綿帶示範性項目;還在京津冀參建了包括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項目。由此,上海建工園林集團在2019年度「全國城市園林綠化企業50強」評比中名列第一。
建工園林董事長蘇向明表示,公司的生態園林事業正在向「園林景觀+環境工程」雙主業轉型。以前是為城市鋪種綠樹紅花,現在和將來是為社會創造優美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