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蕭語禾說,在廣州,催眠要價最高達6000元/小時
不少高壓白領是她的常客,他們的問題有些「奇葩」
催眠師,是我的職業,不管你怎麼看,正如同你是商人,他是警察,站在拐角那邊的人是司機一樣,對我而言,這只是個職業。因此,我能經常面對各種各樣的心靈——不被人知的貪婪、刻意壓制的傲慢、自我鞭撻的譴責、痛苦不堪的夢魘、無法宣洩的狂暴……我的工作,就是挖掘出那些埋藏於內心深處的東西,並且用我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來解決掉某些問題……僅此而已。
——摘自《催眠師手記》
短短幾分鐘就可以進入別人夢境,窺探對方的隱私,並植入新的記憶——這是好萊塢電影《盜夢空間》的情節。其實現實中,也有這樣的「盜夢師」,他們叫催眠師,雖然沒有電影中那樣神通廣大,但不少高壓白領卻是他們的常客。這直接導致的是各種催眠的費用水漲船高,在廣州,最高要價可能高達6000元/小時。
需要心理諮詢不是病,只是幫助排解壓力
如今是房價高工資低,土豪多對比強,曾經光鮮亮麗的白領們如今生活得卻越來越「灰頭土臉」。套用香港著名巴士大叔的一句話,「你有壓力,你做乜X挑釁我呀?」作為始終被壓迫卻又不能反抗的彈簧們,白領們開始越來越傾向於找專業人士訴說心事,皆因小夥伴們大概也有同樣煩惱,說來說去往往「得個桔」(沒有解決辦法)。
在這種情況下白領們漸漸熱衷於尋求心理諮詢,作為各大影視作品的「寵兒」的催眠自然是其中的一種。
臺灣人蕭語禾是廣州著名的催眠師之一,她還曾經為因跳樓員工多的某臺企員工做過心理輔導。2007年來到廣州的她,希望把這個在臺灣已經很普遍的減壓方式帶給高端住宅樓裡的白領們,因而她的工作室一直設在珠江新城的高端樓盤裡。
「心理諮詢有很多技術,催眠是其中的一種,需要心理諮詢不是病,只是幫助排解壓力的一種方式而已。」蕭語禾說。
《盜夢空間》播出後,
很多人來體驗催眠
對於催眠,語禾常常需多加解釋幾句,很多人覺得催眠師「很酷」,或有特殊的魔法,在她看來,催眠是心理諮詢眾多手段中的一種,只是它的體驗感更立竿見影,再加上影視作品的渲染,就容易讓人產生了神秘感。
她介紹,在臺灣,無論是心理諮詢還是催眠治療,都已是習以為常的事,相對來說,大陸是這幾年才逐漸有人重視,催眠的「常客」多為白領,年齡從20歲至40歲,工作和感情是兩大主線。她分析道,由於現在很多白領生活在高壓下,催眠減壓成為了一個很好的途徑,其中《盜夢空間》的播出有很大功勞,「電影出來後,有很多人來催眠,但只是想體驗。」語禾笑言,嚴格來說,催眠應是一種心靈的治癒手段,而不僅僅是為獲得體驗新鮮感甚至快感。
如今催眠課程亦隨之增加,在搜尋引擎上只要輸入催眠二字便能找到各種催眠機構,課時一般為1個月至3個月,價格從600元/小時至8000元/小時不等,有的甚至打著某知名醫科大學的「旗號」。「我了解的廣州市場,最高的催眠師要價達6000元/小時,價格全由催眠師而定。」蕭語禾說。
催眠師有行業禁忌,
不能幫人刪除記憶
在這麼多年的經歷中,語禾也發現大家對催眠還存在諸多誤區,其中最普遍的一個誤區就是將催眠當做治療失眠的方法,實際上催眠產生的睡眠和平常人休息的睡眠是不同的,催眠從客觀上能讓人放鬆和入眠,但並不能作為特效藥使用。
另外,雖然催眠沒有統一的培訓標準,但在催眠行業內,每個帶入門的前輩都會灌輸一些行業禁忌,其中被廣泛認可的一點就是,催眠可以但不能刪除記憶。
「有很多女孩子來催眠,第一句就是問能否刪除對前男友的記憶,這是很危險的操作。」語禾表示,催眠是將人的潛意識釋放出來,而不是將理性意識壓入到潛意識層以下,這樣導致的後果是出現認知障礙。
比如忘記了前男友這件事,但在生活中如果碰到和前男友有哪怕一點點相似特質的人,潛意識中可能會無緣無故愛上他,這代表依戀依然存在,但理性思維卻無法阻止,最後造成的可能是更大的傷害。
蕭語禾的催眠四部曲:
沒有水晶球,也沒有懷表
如此高昂的價格,催眠究竟是怎麼回事?真如影視作品中一般神奇嗎?以下是催眠四部曲的詳解:
沒有水晶球,沒有懷表,沒有香薰,也沒有陳慧琳(《無間道》裡陳慧琳是一位催眠師)。在蕭語禾的工作室「生命家園」內,用於催眠的地方實際上是一個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間。一張用藏青色床單鋪成的睡椅和一張催眠師坐的凳子,多個讓人覺得溫暖的抱枕,催眠時她會拉起窗簾,打開一盞暗黃色的竹編罩燈。
1
催眠師要和被催眠者做朋友,起碼要建立良好的信任關心,所以開始的聊天尤為重要,如果被催眠者有牴觸心理則不宜馬上進入催眠;
2
催眠測試,即通過一些簡單的測試了解被催眠者對哪種感覺更強烈,是否容易進入催眠狀態。理論上95%的人都可以做催眠。但有些人自我意識特別強,一般的催眠方法可能無法奏效,「這在一些男性中最為明顯,因為他們會本能地拒絕被控制。」
3
3.進入催眠狀態,催眠師幫助被催眠者穿過理性記憶層面,達到潛意識層。這個階段說起來非常玄乎,記者親身體驗的記錄不知能否更加明了,閉上眼睛後催眠師就會有各種問題指引,譬如:「想像面前有一條樓梯,總共十層,我每數一個數字,你就往下走一層……走到最底層,看到一扇門,打開之後就是你的潛意識……」
整個過程中,記者意識清楚,跟著催眠師的引導回答問題以及重複一些聲音。「在這裡你可以放心釋放,說出秘密……」此時記者覺得身體極度鬆弛(但我肯定,要睜眼一定能睜開),情緒也隨之放鬆,不知為何眼淚就掉了下來(事後回想,哭是因為之前聊了半小時的壓力與委屈)。
4
被催眠者甦醒後恢復到現實狀態,這是全流程中最為關鍵時段,催眠師將根據被催眠者的感受結合心理諮詢的方法進行分析,從而讓其在重塑過程中獲得釋放。
白領催眠想解決什麼?
找小夥伴聊天都不能解決的心理問題究竟是些什麼?平時飽受壓迫卻又精明的白領們在支付巨資後都是如何折磨他們的心理諮詢師的呢?關於這個問題記者除了找了專業心理諮詢師詢問外,還找了曾經做過、即將去做,甚至一直想去做的一堆白領們做了諮詢,他們給出的答案可謂五花八門,千奇百怪。
為什麼你要離開我?
白領們普遍最關注的是情感問題,往往失戀時最愛找專業人士諮詢,要知道當身邊的朋友聽你訴說了三次以上「忘不掉某人手指上淡淡菸草味道」時,即使你哭成淚人,她們大概也難感同身受了。找專業人士則不用擔心,「我是花了錢的。」有了這個心理你就大可以放聲大膽地哭,肆意、反覆地絮叨,「他(她)為什麼離開我……」
如何才能不討厭老闆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但老闆還是要來挑釁我,真是太討厭了!為五鬥米折腰了。我只有一個問題,如何才能讓自己不討厭老闆?即使他對我各種刁難,百般折辱……」
要解決這個問題真心需要一點「阿Q精神」。專業人士給出的建議是,老闆分為很多類型,有指責型,老闆永遠是對的,下屬永遠是錯的;也有好鬥型,防範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不時借題發揮小整你一下,或是不斷打壓你等等。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老闆你都必須先弄清楚他的真實意圖,也許他是沒有安全感,也許他是壓力太大,在查清楚老闆讓人討厭的動因後,「你會發現,你會同情他……」
白領蔡小姐(從事服裝品牌策劃):
「字字千金啊!我要重點問問富豪心理,然後分析出他們的擇偶標準,再努力嫁入豪門,呵呵。或者能把我催眠成富豪喜歡的樣子嗎?……」
白領蘇先生(從事廣告銷售業務):
「我可以就去睡覺嗎?像無間道裡的梁朝偉一樣,但諮詢師必須像陳慧琳那麼美!」
釋疑
催眠必備道具是懷表?
談到催眠第一反應就是一塊懷表在眼前晃悠,「你現在很困,很困……」如果你是一個好奇的孩子,相信曾經和朋友做過同樣的測試,但是十分鐘過去了,你也許會大喊,「你妹啊!困個屁……」不得不問一句這種催眠法真的靠譜嗎?
蕭語禾的解釋是,這是一種電影的演繹手法而已,因為催眠最早是從歐洲傳過來的,如果說催眠需要道具,那麼必須是隨身攜帶的,當時的人們最「就手」(方便拿到)的道具就是懷表。其實催眠並沒有固定的道具,任何事物或者聲音都有可能成為催眠的助力。
譬如一輛在高速公路上疾馳的汽車,你就可以利用路兩旁的電線桿來催眠;又譬如樓上有「討厭」的鄰居在裝修,你甚至可以利用那令人崩潰的裝修聲;又或者你正在火車上搖晃,那麼又可以利用火車有規律的晃動……
「催眠師依靠的是技法而不是道具,道具很多只是增加效果。」蕭語禾總結道。
催眠案例
怕黑不敢加班?只因有童年陰影
一個20來歲的女孩因為怕黑經常以各種藉口拒絕加班,最終導致老闆覺得她工作態度不積極。女孩覺得很煩惱,於是找到了蕭語禾,在心理諮詢階段,女孩說造成自己怕黑的原因是4歲時曾被關在黑屋子裡,「我給她做了催眠後才發現原來真正的原因是她還不到1歲時天黑了仍被父母獨自留在家中,正是因為這個童年陰影才造成了這個結果。」蕭語禾說,其實大部分心理問題都是童年陰影造成的,童年陰影真不是電影中的橋段。
催眠師說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女孩正視心理的恐懼,催眠師在催眠中引導女孩重新推開那扇門,讓她看到裡面不僅有父母還燈火通明。只是這真的需要十足的想像力,放空、放空、再放空……
害怕女上司?其實他是害怕母親
他,30來歲的公司中層,在家是一家之主,在公司也算是「肱骨之臣」,但每當女上司讓他進辦公室都會嚇得渾身發抖。雖然女上司脾氣真的很兇,發起火來像哥斯拉噴火,但是一個大男人真不至於如此。且公司其他的同事大多能自動屏蔽,唯獨是他一旦被罵,三天萎靡不振。據蕭語禾稱,做催眠後才發現他是把母親的形象和這位女上司重合了,「從小被母親罵大的,所以他非常害怕母親,我只有幫助他把女上司的形象從母親身上剝離下來。」蕭語禾說道,「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母親留給他的心理陰影,所以那次之後他就和母親做了更多深入的溝通,還是比較有幫助的。」
催眠軼事
大師表演催眠秀兔子公雞都受不了
●2004年4月15日,桂林樂滿地度假世界舉行了「超凡體驗奇幻催眠秀」新聞發布會,200多新聞記者和遊客目睹了國內首場「催眠秀」表演,國際頂級催眠師徐明當眾先後為青蛙、雞、兔、鱷魚等動物「催眠」,最後還邀請媒體記者上場做試驗,在數分鐘之內就讓一位女記者「昏昏欲睡」,博得觀眾掌聲陣陣。
害怕乘坐交通工具
英國少年催眠返家
●12歲的英國少年喬在2012年3月開始對乘坐交通工具產生恐懼,原本定在去年6月從阿布達比返回英國的行程也因此泡湯。2013年10月7日,他終於在催眠師對自己進行了催眠後,回到英國,這意味著其回國之旅耗時一年半。
(據媒體公開報導整理)
如何成為一位催眠師?
在國內成為一名有資格認證的催眠師似乎並不難,但要以此為業則有高門檻。
據了解,國外有很多民間的催眠協會他們都會給會員發放相關的資格證書,「通常一個比較有聲望,又取得資格證書的會員往往就可以給下面的新學員發放證書……」蕭語禾說道,換句話說,只要參加一個萬元左右的催眠課程一般就能拿到證書,這些課程在搜尋引擎中可以找到三百多萬條信息。
另外,記者調查發現,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於2010年6月設立潛能諮詢師認證,參加「潛能諮詢課程」遠程培訓合格者,可獲得CETTIC 職業培訓合格證書。也有人把此證書作為催眠師的資格證照之一。
(金羊網-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