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近日,兩隻三周大的獰貓幼崽在澳大利亞雪梨霍克斯伯裡野生貓科動物保護中心亮相,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據該野生貓科動物保護中心稱,這是獰貓幼崽首次在澳大利亞降生,兩隻獰貓幼崽的父母分別是來自南非的雄性獰貓加藤(Kato)和雌性獰貓凱亞(Kaia)。一些澳大利亞網友對此十分感興趣:這就是傳說中法老墳墓的守護神嗎?
霍克斯伯裡野生貓科動物保護中心是一家致力於保護各種中小型貓科動物的機構,也是目前澳大利亞唯一養有獰貓的機構。據該保護中心負責人本·布裡頓說,世界上野生貓科動物約40種,從保護的角度來看,大約99%的保護資金都流向了老虎、獅子、豹子、雪豹等大型貓科動物,中小型貓科動物受到的關注十分有限,因此,該野生貓科動物保護中心成立以來,一直在關注獵豹、獰貓、藪貓等中小型貓科動物的繁殖和保護,並在許多關於野生貓科動物的國際繁殖計劃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由於該保護中心在野生貓科動物繁殖工作上的不懈努力,兩隻獰貓幼崽才得以首次在澳大利亞降生。這兩隻獰貓幼崽都長得十分可愛,黃黃的毛髮,藍藍的眼睛,耳尖黑黑的,猛一看有點像是美洲獅幼崽。據保護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獰貓媽媽凱亞對這兩隻幼崽十分疼愛,是一個「偉大的新媽媽」。由於長期在一起生活,獰貓媽媽凱亞和工作人員之間的感情已經十分深厚,當工作人員把幼崽抱走檢查身體時,它並不慌張,而是表現得非常信任。
圖:獰貓媽媽凱亞和其中一隻幼崽
獰貓原產於非洲和亞洲,長腿,短臉,尖耳朵,毛髮為棕褐色或沙紅色,喜食各種小型哺乳動物。靠著敏銳的聽力和超強的彈跳能力,獰貓還十分擅長在空中捉鳥。在野外,獰貓一年四季都可繁殖,妊娠期2到3個月,每胎產下1到6隻幼崽,幼崽在10個月左右大的時候會離開母親獨自生活。
圖:獰貓捉鳥
獰貓在古埃及文化中有著特別的意義。古埃及時期,獰貓常被人馴服成「獵貓」用來協助人們獵捕一些中小型動物。它們也經常出現在古埃及的一些繪畫和雕塑中,古埃及人相信獰貓的雕塑可以守護法老的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