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不像現在那麼好,在八九十年代人們的工資每個月只有100-200元錢,相當於現在的2000-3000元,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都知道,"萬元戶",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個人家裡相當於現在的幾百萬,有權威的專家就算過現在的一萬元相當於當時的100萬,有的地區更高,相當於120萬!
《平凡的世界》榮獲茅盾獎,路遙稿費高達"三萬"元,領獎時卻連買車票的錢都沒有
路遙一生出生在農村,小時候沒有吃過一頓飽飯,42歲因為投身於創作就離開了人世,《平凡的世界》從構思到出版,整整花費13年的時間。
這期間他為了更好地走進人物的生活,放過羊,下過礦井,在野外過夜,徹底熬壞了身體,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感同身受,《平凡的世界》才能深入人心,仿佛這就是路遙就是裡面的主人翁一樣。
《平凡的世界》從不被看好,到走向文學巔峰,一開場就註定以悲劇結尾
1986年初夏,路遙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在當時路遙因為中長篇小說《人生》已經揚名立萬了,但是這本書卻被評論界貼上"陳舊"的標籤,被兩家出版社的無情退稿,最後幾經周折,才由遠在廣州的《花城》雜誌刊發。
1987年夏天,《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也完成了,但這個時候路遙的身體已經不行了,開始大口地吐血,醫生已經明確告知必須要停止勞累的寫作才能繼續活命,或許是來著靈魂深處的不甘心。
在路遙因為《人生》大獲成功的時候,有一些"評論家"就說,《人生》是路遙的巔峰之作,他不可能在寫出比《人生》更好的作品了。
但是當時的路遙並不這樣認為:
"儘管《人生》這本書可能達不到《戰爭與和平》這樣的高度和廣度,但最起碼在四十歲之前,"我要完成一部百萬字的長篇小說"。
於是我們今天看到了《平凡的世界》。
37歲的路遙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直到1988年初夏,他終於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沒想到發表之後,得到了人們的支持。1991年,路遙因《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但有一個"甜蜜的憂傷"高興過後,他遭遇了一個現實的問題:沒錢到北京領獎。
在東拼西借之下,當記者的四弟王天樂為他籌到了一筆路費讓他前去領獎,王天樂開玩笑地對路遙說:"今後不要再獲什麼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獎,我可給你找不來外匯。"
而路遙只是咬牙回了一句:"×他媽的文學"頭也不回進了火車站。這就是路遙對於文學的又愛又恨。
他的不朽的經典之作《平凡的世界》,大概能為他帶來3萬元稿費,也就是相當於現在360萬元,但是這些錢卻在這本書出版前就已經出的差不多了!
1992年,42歲的路遙病危住院,同年,留下1萬多元債務之後去世,他留給最愛女兒的除了債務,僅僅就是他的《平凡世界》了。
弟弟王天樂曾說:路遙就是個"悲劇人物"。
《平凡的世界》在之後獲得社會各界的認可
馬雲:是路遙的作品改變了我,讓我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讓我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我現在還在蹬三輪車呢。
潘石屹讀了7遍《平凡的世界》:每一次的人生低谷,覺得這個坎過不去了,我都要拿起來讀一遍。
摯友賈平凹: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是一個氣度磅礴的人。但他更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
路遙雖然離開了世界,可他的偉大作品已經影響了無數人。到現在為止,《平凡的世界》銷售量高達2000萬冊,而且依然沒有下降的跡象。
精編正版,《平凡的世界》全套,79元
終其一生的著作,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有向前的力量。每個人都有想放棄生活的時候,有迷茫的時候,這個時候拿起書來看一看,你會從中尋找新的動力,產生對生活新的感悟!大概這就是平凡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