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把流腮當感冒真的很「要命」
流行性腮腺炎進入多發季節,一旦出現發熱、頭痛、咽喉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水母網1月29日訊 (YMG記者李俊玲 通訊員 劉正毅 馮雪英)昨天,記者從煙臺市疾控中心獲悉,隨著天氣越來越冷,我市流行性腮腺炎進入多發季節。特別是一些兒童出現流腮症狀。專家提醒廣大市民:一旦出現發熱、頭痛、咽喉痛,不想吃東西、噁心、嘔吐和全身疼痛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誤把流腮當感冒女童半邊臉都腫了
9歲的淼淼前幾天從奶奶家回來後就出現嗓子疼、發燒等症狀,淼淼媽以為孩子感冒了,就給她吃了常用的感冒藥,誰知道孩子病情並沒見好轉,反而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右邊臉也腫了起來。嚇得淼淼媽趕緊帶她到醫院就診。經檢查,被醫生診斷為流腮。
對此,市疾控專家表示,流行性腮腺炎是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傳播,傳染性強。
流腮一年四季均可以發病,但以冬春季節較多見。流腮起病大多較急,多數患兒以腮腺腫大開始發病,病初會出現畏寒、發熱、頭痛、咽喉痛,不想吃東西、噁心、嘔吐和全身疼痛等症狀。流腮本身並不嚴重,但它是全身性感染,病毒經常累及中樞神經系統或其他腺體、器官而產生相應的症狀,常見的併發症有腦炎、急性胰腺炎和睪丸炎,嚴重者引起不育。
流腮的認識誤區不可不防
專家告訴記者,對於流行性腮腺炎的認知,我市很多人仍存在不少誤區。
誤區一:腮腺腫大必是流腮
很多人認為,患過流腮以後,不會再出現腮腺腫大的病症。其實不然,引起腮腺腫大的原因有很多:腮腺管堵塞、腮腺管開口畸形、化膿性腮腺炎。流腮,只是眾多腮腺腫大病因中的一個。作為病毒傳播的疾病,患過流腮的人群絕大部分可以終身免疫,但並不代表患者可免疫所有腮腺炎。一般而言,出現腮腺腫大的患者最妥當的做法是前往醫院就診,並由專業醫生仔細詢問病情、檢查腮腺腫大情況、查出真正病因,切莫自下結論,以免耽擱最佳就診時間。
誤區二:腮腺不腫病情不重
流行性腮腺炎好發於兒童,一般腮腺腫大可長達10天。不少家長以為,腮腺腫得越厲害病情就越重。其實不然,流腮引發的一系列併發症,其危害性遠遠超出了流腮本身。
誤區三:年齡越大危害越小
一些成年人患流腮後,認為成年人抵抗力好,並沒放在心上,結果導致病情加重。事實上,成人得了流腮,病情較兒童要兇險得多。引起流腮的腮腺炎病毒,對各類人群都有高度感染性。一旦進入人體,病毒不但侵犯腮腺,還會對所有成熟的腺體進行「襲擊」,頜下腺、甲狀腺、胰腺、乳腺、胸腺、性腺等無一例外。
專家建議,如發現學生有畏寒、發燒、腮腺腫大等症狀,一定要督促其去醫院就診,不可讓其帶病上課,流腮病例要居家或住院隔離至腫大消失才能上學。
預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是接種疫苗。預防流行性腮腺炎的麻風腮聯合減毒活疫苗已經納入國家免費接種範圍,免疫程序是1.5歲、6歲分別接種一針,滿接種年齡的兒童若未接種應及時到預防接種門診補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