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是一種什麼樣子的狀態呢?
白天是搞笑廢物,晚上是頹廢怪物。
大家都說成年人的崩潰大多集中在深夜,悄無聲息,不動聲色。
心事就像吐著芯子的毒蛇,藏在黑暗裡,看不見摸不著。
可如果被冷不丁咬上一口,痛感就會瞬間傳遍四肢。
能召喚回憶的不是新事物,而是過去。
就比如說前段時間流行起來的復古,上個世紀的東西一下子變成了寶貝。
不管是不是真的從那個時代走過來,大家都在回憶殺面前變得多愁善感。
老歌翻唱,影視翻拍成為大勢。
打著致敬經典的口號,情懷被放大數百倍,把那些似曾相識的東西一窩蜂的堆到人們面前。
我看著翻新的東西,實在是提前不起興趣。
因為其中有些東西我太過熟悉了,熟悉到哪怕只是談論到枝葉末節我都能回憶起全部。
那都是我經歷過的東西,有血有肉且鮮活。
我的記憶還刻印著當時的情感,翻新只是讓我再次感受一次,像一個死循環的監牢。
我逃了十年,如今還要把我捆回去。
我拒絕。
我不害怕曾經,我怕活在過去;
我不害怕聽歌,我怕突然聽懂;
我不害怕經歷,我怕走不出來。
2
薛之謙的歌流行起來的時候,有一個熱評說「聽不懂是幸運,聽得懂是經歷」。
在這種氛圍下,每個人都心懷故事,不管聽什麼歌都像是在說自己。
這個時候,聽歌只是為了尋找曾經也痛苦過的人。
或者說,是為了尋找自己的影子。
如果你突然聽懂一首歌,是因為你把自己困在過去。
這種感覺有點類似於「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可能本來並沒有那麼痛苦,卻在一次又一次的回味中不斷加深。
原本只是個小傷口,最後卻搞的病入膏肓。
以前聽過一個小故事:有一隻受傷的小猴子,每次遇見同伴都要把傷口揭開給對方看,以此換得安慰。
後來他發現把傷口扯的越深,換來的安慰就越多。
最後,他死於傷口潰爛感染。
很多人就是這樣,他們把自己的感情故事拆分成若干片段,在歌詞中尋找自己的影子。
在夜裡痛哭,在歌裡崩潰。
嘴上說著過去了,過去了,卻還是輕而易舉地被一首歌就擊垮。
然後任由歌詞攪著思緒奔跑,三番兩次地傷害了自己。
過去就是一種傷口,如果你不斷撕扯,不但不可能治癒,反而會加重傷勢。
3
念舊的人,往往最心狠,自己都不放過自己。
朋友桃子是個麥霸,每次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桃子總會點一首《你那麼愛他》。
唱得聲嘶力竭,吼得嗓子沙啞,哭得撕心裂肺。
桃子根本不是在唱歌,而是藉助那些戳心的歌詞放肆沉溺在過去的傷痛當中。
比起發洩,這更像是一種自我折磨。
我問她,何必呢?
她沒有正面回答我,只是說,她好像突然聽懂了這個歌在唱什麼。
我恨鐵不成鋼地罵她,自我感動的戲碼戀愛中沒演夠,還要在過去待多久?
你等的人,不可能回來了。
我們都是俗人,會孤獨,會流淚,也會難過,但是不能一直活在過去啊。
我承認,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會茫然無措地懷念過去。
那麼多繁雜的舊事,像電影放映一樣不斷重播,你在夾帶著美好和遺憾的分裂掙扎。
大腦儲存空間太過擁擠,現在的事情擠不進去。
就像是發生故障的放映機,從頭到尾就只有這一部片子。
每一次的重播都是傷口撒鹽。
把回憶想的太過重要,就會忘記把更多的空間留給現在和未來。
越是活在過去,越看不見未來。
「不戀舊事,不戀舊人」,沉醉於過往而不能自拔的人生,是悲劇的人生。
所以你應該聽新的歌,見新的人,讓過去的人和事,都變成過去。
舊的傷疤才能徹底撫平痊癒,你才能重獲新生,長出新的血和肉。
用全新的自己領略前途的風景,走向明天的海闊天空。
THE END
# 互動話題 #
哪首歌讓你「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快來評論區裡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