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端午節,今天,你吃粽子了嗎?
等會兒,在剝開粽子之前,你有想過一個問題嗎?
為嘛端午節這天要吃粽子呢?
最有名的說法,大概就是跟那位投了汨羅江的屈原屈大夫有關。
據說為了保護他的屍首,大家把飯糰扔到江裡去餵魚,還有的倒雄黃酒想把水裡的怪獸弄暈的。
再後來,飯糰就變成了飯桌上的一道點心了。
氮素,端午的起源,跟屈大夫並沒有半毛錢關係……
在楚國更早之前,大家就已經開始紀念這個節日了。
細心的盆友可能發現了,端午節離夏至非常近。
沒錯,最早的時候,端午節就是古人在夏至這天,搞出的祭祀活動。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長夜晚最短的這麼一天。
如此特殊的日子,當時的人們認為,肯定會有什麼不尋常的事情發生。
所以,必須整點事情,所謂去兇化吉,給大家一點心理安慰。
整點事情,用官方語言來說,就是祭祀了,那這個時候,沒點貢品怎麼行。
畢竟各路神仙大大們也挺忙的,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這回事,古人也很上道。
所以,夏至那天,在祭祀上,古人整出了一種創意食物。
就是用竹葉包上黍(五穀之一),然後做成牛角的樣子,還給起了個名字,叫「角黍」。
沒錯,這就是我們現在正準備吃的粽子的前身了。
等等,剛剛說這個祭品是夏至時候吃的,怎麼跑到端午來了?
有一種說法,就是端午離夏至比較近,而這個時候又是很辛苦的,大夏天的,又熱又毒。
大家這麼辛苦,總還是找點好的吃吧,得了,就把前幾天的角黍拿過來吃吧。
於是,久而久之,角黍就成了端午的標配,再後來,黍又被糯米代替,角黍也變成了——
粽子!
當然,可能還有一種說法你也聽說過了,就是端午以前本就是夏至那天過的,後來才分開的。
這樣,端午節吃粽子(角黍)就更有說服力了。
你又要問了,為啥現在一提到端午節,大家第一想到的會是屈原呢?
那還不是因為,他有名麼。/手動狗頭
不不,應該是說他文章又好(離騷作證),又很愛國。
於是乎,就被大傢伙兒一塊拱上了端午節的C位。
按你胃(Anyway),不管感謝誰,我們今天又多了一天假期,還有好吃的粽子(以及其他各種風俗……)
關於粽子這種東西,大概你也見到過很多很多了……
中國有多少地方,就有多少種粽子,而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味道。
地大物博的中國,粽子到底有多少種口味,估計誰都說不清楚……
大概,你能想像到的一切食材,都可以包到這三兩張粽葉捲成的三角四角或圓筒形狀裡。
氮素,不管有多少口味什麼樣子的粽子,總歸只有兩大類:
甜粽 或 鹹粽~
有人說,一個沒有甜粽子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也有人說,一個沒有鹹粽子的世界是難以忍受的;
這是一個問題,大概永遠也沒有答案……
就拿京城粽子來說,個頭較大,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為餡。
而廣東粽子則相反,個頭較小,外形別致,狀如錐子,有鮮肉粽、蛋黃粽,以及雞丁、鴨丁、燒肉、冬菇、綠豆等調配為餡的什錦粽。
甜鹹由人,各取所好。
當然,在吃這件事情上,人民群眾的創意那是無窮無盡的,比如:
辣條粽子你吃過嗎?當火紅辣條和潔白糯米碰撞交融的那一刻,就像是現代和傳統的交織,誰不為之傾倒?
咖喱牛肉粽,跟咖喱混合到一塊的牛肉粽子,是不是會吃出點印度風味來呢?
十三香小龍蝦粽子,畢竟,沒有一隻小龍蝦能躲過這個夏天……
螺螄粉粽子,又酸又鹹又臭又香,口感層次豐富的新晉網紅必須擁有姓名……
祝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粽子!
————我是華麗的分割線————
【格格語錄】
「不管是甜是鹹
吃到嘴裡就是好粽子」
————還是華麗的分割線————
【常規的小知識】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傳統節日當中,論民俗之繁多複雜,或只有端午節能和春節可比擬,兩節都有著祈福、消災等禮俗主題,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闢邪除災的願望。
端午節食粽是我國的傳統習俗,粽的形狀很多,品種各異,一般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
【無獎互動】
你一頓能吃幾個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