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套精彩絕倫的徐悲鴻《十二生肖冊》即將亮相匡時2014秋拍。這套冊頁創作於1946年,徐悲鴻在其才華橫溢的女弟子張蒨英留英前夕以此冊頁相贈,寄寓師生間的惜別之情。
一套精彩絕倫的徐悲鴻《十二生肖冊》即將亮相匡時2014秋拍。這套冊頁創作於1946年,以現實主義筆法表現傳統文化題材,展現徐悲鴻「改良國畫」的精湛功力。徐悲鴻在其才華橫溢的女弟子張蒨英留英前夕以此冊頁相贈,寄寓師生間的惜別之情。
出洋:徐悲鴻寄予厚望的弟子
徐悲鴻曾留學法國多年,西畫素描功夫深厚。歸國之後,先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授,後又任北平藝專校長,門下人才無數。「霧明樓」主人張蒨英、費成武夫婦是徐悲鴻在中央大學藝術系的弟子。二人曾協助徐悲鴻在重慶創辦「中國美術學院」,在上世紀40年代頻繁活躍於重慶文藝圈,與各位藝壇大師皆有交誼。
1946年間,中國美術學院派出張蒨英、費成武、張安治、陳曉南赴英國研究美術,這是徐悲鴻以中英庚子賠款董事名義多次交涉爭取到的,他們也是第一批享受此待遇的畫家。1946年,徐悲鴻在致徐麗麗的信裡寫道:「這四位弟子皆大學畢業,深有造就,在中國無進修所在,所以請派去英國。」
果然不負乃師的寄望,張蒨英以中國水墨畫在英國一鳴驚人。在旅居英國的57年裡,晉身英國皇家水彩協會、西部皇家藝術學會和英國女藝術家學會等重要藝術團體,並與夫婿費成武共列英國藝術界名人錄。張蒨英曾替義大利紡織業設計中國圖案,ChristianD ior採用她的淺粉色燕子梅花圖案至今仍受歐洲仕女喜愛。
滯留:與導師藝術理念相左
1949年底,3年前派往英國的4名學生中,張安治、陳曉南學成歸國,張蒨英、費成武則結為伉儷,留居英國。此時徐悲鴻已是國內藝術界的「教父」,大力提倡現實主義繪畫。
在召回張、陳二位弟子之後,徐悲鴻1950年1月致信張蒨英、費成武夫婦,告之:「試作現實主義,如戰鬥、生產之類……暇中可多閱進步書籍,俾思想上有所準備。」如此勸導,實在是重視二人才華,欲將其用在新中國的教育中。尤其張蒨英是徐悲鴻門下屈指可數的女弟子,天分既好,又有留洋經驗,其師盼其歸國之情可想而知。
1953年,徐悲鴻已是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和美術協會主席。張蒨英、費成武夫婦正欲回國效力,突然傳來從前留英的同學張安治、陳曉南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消息。他們的畫被斥為資產階級思想,不為主流美術機關所接受。徐悲鴻當時亦主張創造寫實的、以工農革命勝利為主題的繪畫。
由於與導師意見向左,也與國內整體的藝術氛圍不睦,他們留在了英國,遲遲未能踏上故土。
霧明樓:藏畫乃情誼見證
2006年,香港蘇富比推出「霧明樓」藏畫專題,「霧明樓」珍藏的二十世紀書畫首度在港曝光。這批書畫包括傅抱石、林風眠、龐薰琹、陳之佛等大師的佳構,其中以徐悲鴻的作品佔據絕大多數,品質精美實屬罕見。
「霧明樓」藏畫大多搜集於1942年至1946年的重慶。彼時張蒨英、費成武協助乃師徐悲鴻籌辦中國美術學院,與藝壇大師頻繁互動,因而獲贈書畫豐厚。50年代張、費二人立足英倫之後,不少赴英旅遊或舉辦書畫展覽的舊友故交都獲得他們的熱情款待,也為「霧明樓」留下不少紀念作品。
徐悲鴻的《十二生肖冊》在「霧明樓」收藏裡,甚至在他所有的傳世畫跡裡,都可謂「稀若晨星」。徐悲鴻擅寫動物,尤其以畫馬聞名。《十二生肖冊》裡的動物按生肖次序排列,每隻動物神情各異,趣味橫生。譬如羊、蛇、狗、鼠等動物,不屬傳統國畫經常描摹的對象,在此出現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更為難得的是,此套《十二生肖冊》由張大千題籤。匡時公司找到張大千在倫敦時與張蒨英、費成武夫婦的合影。不僅證明《十二生肖冊》是徐悲鴻真跡無疑,而且讓《十二生肖冊》成為美術家之間情誼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