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車庫的入戶大堂已經成為賣點很多年了,什麼時候地下車庫本身也能夠成為品質的體現呢?從對待地下車庫的態度,完全可以看出開發商對品質的要求。
在買期房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對車庫不會有什麼要求,有就行了,離自己的單元門近就行了。而對於地下車庫的品質,根本沒想那麼多,除了好停車離入戶門近其他要求真不高。
反正賣的是期房,對於絕大多數開發商來說,只有地下車庫符合國家規範就行了,至於品質如何,反正你已經付了房錢了,造得好不好你都得接受。
甚至到交房的時候,你可能也只是到自己買的那個車位轉一圈,體驗一下動線是否合理。但是,如果要快速評判一個樓盤品質究竟如何,看看它的地下車庫,基本上就八九不離十了。
1st
比如,有一種地下車庫叫「黑咕隆咚」。還好現在的車都會自動亮起大燈,也不至於太麻煩,但是當你進入地下車庫的那一霎那,感受就不可能好,或許你並沒有發現,但事實上它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心情。還沒到家,你的心情就已經被定義為灰色了。
比如,有一種地下車庫叫「摔你沒商量」。因為潮溼結露,或者黃梅天,地上都是水,不留神就滑個四腳朝天。
比如,有一種地下車庫叫「犄角旮旯」。曾經看到過一個深圳售價十萬的豪宅地下車庫,柱子到處都是,動線七拐八彎,車子一不小心就會刮擦。
比如,有一種地下車庫叫「找不著北」。這樣的車庫通常出現在商業體裡,指示牌零亂,標誌不清晰,停車位沒有辨識度。
比如,有一種地下車庫叫「醜出境界」。交付沒多久,可能地坪就已經東一塊脫西一塊落,牆面也是水漬汙漬一齊在塗鴉。
▲大多數人的車庫是不是都這樣?
這樣的某個場景,可能誰都體會到過,但是有沒有人會因此換房?太任性!估計還真不太有,除非真的摔了一跤,從此恨得咬牙切齒。
2nd
因為這是一個可以將就的地方,它不關乎面子,只關乎功能。對於開發商來說也是一樣,房子的外立面可能做得很漂亮,一到地下車庫這種不為外人所見的公共空間就慘不忍睹,沒有為什麼,只是一種消費習慣。對開發商來說,既然沒有人會為此多掏錢,為什麼要多增加成本?
可是很多人的生活習慣,就是直接進地下車庫,然後電梯上樓,如果回家的第一感受就是讓你皺眉頭,是不是可以引發一些深思?
比如「黑咕隆咚」,那就是光源設計的問題。光源有自然採光以及電力照明,自然採光是極好的,但是會涉及到地面的綠化率,很多開發商捨不得,因為綠化率要達標也挺不容易的。現在可以用一種叫做「導光管」的東西,但啟用的樓盤並不多。
電力照明就是個細節活,隨隨便便裝一些日光燈也能解決問題,就是能耗讓人看得有點心疼。記得曾經有個地下車庫的光源是感應的,就是你登記的這輛車是哪個位置,光源就會直接引導。好像,後來就不曾提起,大概覺得地下車庫不用講究這麼多細節吧。
比如潮溼,這不是沒法避免,如果地下空間的牆面也做得跟地上的牆體一樣,做好內保溫、外保溫,做好塗層,也可以少很多問題。但是成本高啊,這樣花下去又沒人看得到,何必呢。
既然不花,就多配幾臺除溼機啊,配了之後就經常保持運作啊,也能解決些問題。還可以讓物業勤快點,多去拖拖地,再不濟,沒這麼多人手的話在步行的通道上鋪點防水的地墊也是可以的。
從造價來說,杭州地區挖一層地下結構,造價一般會在2000元/㎡左右,如果要挖兩層,造價會幾乎成倍的增加,估計要達到3500元/㎡左右。既然已經花了這麼多錢了,用好一點的地坪漆,布置美一點的牆面,成本也只佔到一小部分。
可是為什麼絕大多數開發商,根本就沒這個意識呢?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賣不出溢價吧。更看不慣的是,為了節省成本,有些樓盤外圍的一圈樓幢地下根本沒挖車庫,這些業主如果買了車位,停好車還要在路面走一段。
3rd
造一個房子可能很簡單,住一個房子可是關係到生活品質的方方面面。
現在大量的樓盤,會在期房銷售時期造一個美侖美奐的樣板區,卻基本沒有開發商,會從居住的角度出發,從你踏進小區的第一步開始,讓你對自己今後的生活有完整的體驗。
當然這在施工方面會有一些要求,因為地下車庫在樓盤施工期會比較雜亂,可並不是做不到。其實比打造一個樣板區還要簡單,但這不是「面子工程」,於是就無人問津。
消費習慣需要造房子的人去引導。比如這個地下車庫就很美(我的手機拍得有點爛):
▲隨手拍於上海灘某頂豪
我們先撇開它這個樓盤賣什麼價格,上海的絕對市中心,當然貴;但是不妨礙我們關注一下它的處理方式,或許對今後的地下車庫可以有一些遐想。
它的地面究竟用了什麼漆還真說不上來,反正是進口材料。現在絕大部分樓盤比較通用的叫環氧地坪漆,它可能也是其中的一種,但是它的厚度明顯不一樣,有點踩在塑膠跑道上的感覺。
當然有些開發商可能刷兩層防黴漆就敷衍了事了,甚至有些就直接水泥地了,但是後續就會有比較多的問題,住戶的感受就會比較差。不防滑,倒車的時候還會發出很刺耳的聲音讓人心焦,更別說觀感上的無可奈何了。
這個頂豪樓盤的牆面乍一看好像是鋪了石材,那也太誇張了,其實是貼了仿石磚。普通的地下車庫就是刷一層乳膠漆而已,有追求一點的漆用得好一點,再塗點顏色,沒追求一點的那就不說了。
等到地面牆面有些破損的時候,就更難看了,不修也難看,修了也是打了個大補丁。這就不止是漆的品質問題,還有工藝問題。
沒品質的地下車庫,很大一部分體現還在於管道的鋪設,對管道沒有任何的包裝,白的就是白的,灰的就是灰的,走向怎麼方便怎麼來。像這個,就做了嚴格的區分,線路的排布以及管道本身的顏色包裝,都讓人看了很愉悅。
地下車庫的入戶大堂已經成為賣點很多年了,什麼時候地下車庫本身也能夠成為品質的體現呢?從對待地下車庫的態度,完全可以看出開發商對品質的要求。
能在非面子工程上下工夫,那才是真的想客戶所想。尤其是現在房價越來越高,作為業主,必須得養成這樣的習慣,對生活中這麼重要的一個空間,能不將就則不將就。
買房的時候,建議問一句,你們樓盤的地下車庫將來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