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風耳
一個有想法的公眾號!
有一批人
用3年時間磨一把刀
用18年時間修復一幅畫
《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
曾是最受追捧的視頻之一
電影、書籍
也相應「誕生」
安順與故宮國寶
有一段戰火奇緣
那一個個氣壯山河的「文化抗戰」故事
你都知道嗎?
2018年11月22日至12月7日
「戰時故宮:華嚴洞——國寶南遷與安順」主題展
將在安順文廟舉辦
文物南遷八十周年
薪火相傳,永誌不忘
讓時間成為主角
讓我們一起
了解故宮國寶與安順結緣的往事
……
華嚴洞與國寶奇緣
1938年1月
80箱文物運達貴陽。
1939年
國寶安順華嚴洞庋藏。
1939年4月
5箱文物(主要為青銅器)計118件,移藏華嚴洞。
1944年底
國寶被轉移到四川。
石壁「飛巖」二字
為清末貴州提督徐印川題
郭秉紅攝於1990年代)
抗戰軍興
文物南遷史
抗戰時期文物南遷的壯舉,緣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寇入侵我東北三省。
1933年1月,日軍侵佔山海關,平津危殆,國民政府始緊急啟動南遷之議。
1933年2月5日起,先後分五批、總計19557箱文物被安全運抵上海暫存。這些文物,並非全是故宮文物,而是分屬於故宮(13491箱)、古物陳列所(5415箱)、頤和園(640箱)、國子監(11箱)等四家單位。
1936年11月,南京朝天宮庫房修建完畢,所有存放在上海的文物分批運抵南京存放。然僅僅一年之後即發生「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爆發。北平淪陷,上海淪陷,南京告急,國民政府決定遷都重慶,並下令所有存放在南京的文物緊急轉移。
從1937年8月開始,南京文物分三批運往西部,故又有「文物西遷」之說。其路線如下:
第一批南路,共80箱,於1937年8月14日啟運,自南京、漢口、長沙運抵貴陽,1939年再轉往安順。
第二批北路,共7286箱,1937年11月啟運。線路為:南京——徐州——鄭州——西安——寶雞——漢中——成都——峨眉。
第三批中路,共9369箱,1937年11月底啟運。線路為:南京——漢口——宜昌——重慶——宜賓——樂山。
需要說明的是,第三批文物轉移時,局勢已十分緊張,屬搶救性質,搶運未完,南京淪陷,以致有二千多箱未能運出。日本軍隊佔領南京後,朝天宮被改作傷兵醫院,這些文物被搬到北極閣的中央研究院存放。抗戰勝利後,接收人員發現,這二千多箱文物仍存放在北極閣,雖有些凌亂,大致並沒有什麼損失。
首批裝運待發的文物
在故宮午門內集中
(網絡圖片)
天地妙蘊
國寶安身
第一批(南路)遷移的80箱文物,於1938年1月31日運達貴陽,存於已改為行營的六廣門原毛光翔公館。不久,因貴陽遭到日機轟炸襲擾,貴陽周邊山洞又多潮溼,不利文物保存,經貴州省政府介紹,乃轉到安順華嚴洞庋藏。
華嚴洞位處安順南郊,距城約五裡之遙。因明末崇禎年間有僧名真興,曾在洞中誦《華嚴經》而得名。真興因在此夢見關聖,乃於洞口建關帝廟以祀。其地清幽,山明水秀,有「城南勝景」之稱,向為文人雅士遊覽之所。洞旁原有詩寮,內存石碑數座,皆為歷代文人題刻,知名者如江盈科、史旌賢、赤峰和尚、洪亮吉等,後悉數被毀。洞後之山原名紫峰山,乾隆時貴州學政洪亮吉遊此,為之更名「讀書山」,並有詩云:「萬峰深處掩禪關,百頃平田水一灣。我借薄遊來勸學,芳名應肇讀書山。」洞口上沿,有民國貴州省主席楊森題「天地妙蘊」四字。洞外村寨,依山而建,以洞而名。文物遷來後,故宮博物院的典守人員莊嚴、許森玉、傅振倫等,又在洞中建了座仿日本正倉院的庫房,以加強防潮效果。隨後成立了故宮博物院駐安順辦事處,莊嚴(字慕陵)為辦事處主任。為保文物安全,貴州保安司令部特派一連士兵在此駐防。
1939年4月,又有南京古物保存所的五箱文物(主要為青銅器)計118件,因委託故宮博物院代為保存而移藏華嚴洞。
自此,這批國寶在華嚴洞藏存了將近六年,直到1944年底因「黔南事變」再度轉移到四川巴縣,這批故宮國寶在安順庋藏了5年10個月零13天。
1943年,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到華嚴洞檢視文物,曾在此逗留月餘。至今洞壁上仍有馬衡當年留下的一段題辭,因年深日久,字跡多風化、漫漶,可辨識者僅十數字:「……馬……伍……自陪都……理故宮書畫……與其事……莊尚嚴鄭……也。」後經有關專家考證、推敲,其完整內容似應為:「卅二年鄞邑馬衡偕伍蠡甫自陪都來整理故宮書畫與其事者莊尚嚴鄭世文也。」
1937年第二批(北路)文物在陝甘途中。(網絡圖片)
稀世珍寶
頻顯崢嶸
入藏華嚴洞的這些國寶,並非如後人傳說的那樣,作為戰時機密,密藏入洞後即嚴密封鎖,戒備森嚴,故多年皆無人知曉洞中藏寶之事。事實上,此乃訛傳。且不說辦事處諸人在天氣晴朗之際,常於眾目睽睽之下將洞中書畫搬出晾曬,就是那些連資深的大收藏家都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也曾一再走出山洞,從安順選赴國內外公開展出。其可考者至少有三次:
第一次:1939年9月,由傅振倫負責,挑選出「銅器10件,古玉40件,繪畫48幅,織繡2件,共百件」,遠赴蘇聯,在莫斯科舉行中國藝術展覽會。
第二次:1943年12月,故宮博物院駐安辦事處根據院方安排,從華嚴洞選出196件歷代書畫精品赴重慶展出。
第三次:1944年4月,應貴州省主席吳鼎昌之請,特將在重慶展出的196件書畫精品選赴貴陽,在省藝術館展出,轟動一時。
(網絡圖片)
揭秘
入藏華嚴洞的國寶
那麼,這些入藏華嚴洞的國寶,究竟是些什麼東西?又有何稀罕之處?
書法類:
王羲之三帖(《平安帖》、《奉橘帖》、《何如帖》)、唐玄宗《鶺鴒頌》、歐陽修《集古錄跋尾》、蘇軾《書札》、蔡襄《書札》、米芾《書札》、黃庭堅《松風閣詩》、宋高宗《賜嶽飛手敕》、王守仁《五言古詩》、宋克書《公燕詩》等。
繪畫類:
盧鴻章《草堂十志圖》、徐熙《玉堂富貴》、巨然《秋山問道》、李成《群峰霽雪》、範寬《雪山蕭寺》、郭熙《早春圖》、李唐《雪江圖》、李公麟《春山瑞松》、宋徽宗《臘梅山禽》、《峪山秋色》等。
有人願意
用3年時間磨一把刀
用18年時間修復一幅畫
你
願意用一個小時
去文廟遇見那些瑰寶嗎?
—END—
信息來源:
杜應國 安順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惠焜
排版、編輯:
安順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