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文廟,邂逅故宮國寶…

2021-01-08 騰訊網

順風耳

一個有想法的公眾號!

有一批人

用3年時間磨一把刀

用18年時間修復一幅畫

《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

曾是最受追捧的視頻之一

電影、書籍

也相應「誕生」

安順與故宮國寶

有一段戰火奇緣

那一個個氣壯山河的「文化抗戰」故事

你都知道嗎?

2018年11月22日至12月7日

「戰時故宮:華嚴洞——國寶南遷與安順」主題展

將在安順文廟舉辦

文物南遷八十周年

薪火相傳,永誌不忘

讓時間成為主角

讓我們一起

了解故宮國寶與安順結緣的往事

……

華嚴洞與國寶奇緣

1938年1月

80箱文物運達貴陽。

1939年

國寶安順華嚴洞庋藏。

1939年4月

5箱文物(主要為青銅器)計118件,移藏華嚴洞。

1944年底

國寶被轉移到四川。

石壁「飛巖」二字

為清末貴州提督徐印川題

郭秉紅攝於1990年代)

抗戰軍興

文物南遷史

抗戰時期文物南遷的壯舉,緣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寇入侵我東北三省。

1933年1月,日軍侵佔山海關,平津危殆,國民政府始緊急啟動南遷之議。

1933年2月5日起,先後分五批、總計19557箱文物被安全運抵上海暫存。這些文物,並非全是故宮文物,而是分屬於故宮(13491箱)、古物陳列所(5415箱)、頤和園(640箱)、國子監(11箱)等四家單位。

1936年11月,南京朝天宮庫房修建完畢,所有存放在上海的文物分批運抵南京存放。然僅僅一年之後即發生「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爆發。北平淪陷,上海淪陷,南京告急,國民政府決定遷都重慶,並下令所有存放在南京的文物緊急轉移。

從1937年8月開始,南京文物分三批運往西部,故又有「文物西遷」之說。其路線如下:

第一批南路,共80箱,於1937年8月14日啟運,自南京、漢口、長沙運抵貴陽,1939年再轉往安順。

第二批北路,共7286箱,1937年11月啟運。線路為:南京——徐州——鄭州——西安——寶雞——漢中——成都——峨眉。

第三批中路,共9369箱,1937年11月底啟運。線路為:南京——漢口——宜昌——重慶——宜賓——樂山。

需要說明的是,第三批文物轉移時,局勢已十分緊張,屬搶救性質,搶運未完,南京淪陷,以致有二千多箱未能運出。日本軍隊佔領南京後,朝天宮被改作傷兵醫院,這些文物被搬到北極閣的中央研究院存放。抗戰勝利後,接收人員發現,這二千多箱文物仍存放在北極閣,雖有些凌亂,大致並沒有什麼損失。

首批裝運待發的文物

在故宮午門內集中

(網絡圖片)

天地妙蘊

國寶安身

第一批(南路)遷移的80箱文物,於1938年1月31日運達貴陽,存於已改為行營的六廣門原毛光翔公館。不久,因貴陽遭到日機轟炸襲擾,貴陽周邊山洞又多潮溼,不利文物保存,經貴州省政府介紹,乃轉到安順華嚴洞庋藏。

華嚴洞位處安順南郊,距城約五裡之遙。因明末崇禎年間有僧名真興,曾在洞中誦《華嚴經》而得名。真興因在此夢見關聖,乃於洞口建關帝廟以祀。其地清幽,山明水秀,有「城南勝景」之稱,向為文人雅士遊覽之所。洞旁原有詩寮,內存石碑數座,皆為歷代文人題刻,知名者如江盈科、史旌賢、赤峰和尚、洪亮吉等,後悉數被毀。洞後之山原名紫峰山,乾隆時貴州學政洪亮吉遊此,為之更名「讀書山」,並有詩云:「萬峰深處掩禪關,百頃平田水一灣。我借薄遊來勸學,芳名應肇讀書山。」洞口上沿,有民國貴州省主席楊森題「天地妙蘊」四字。洞外村寨,依山而建,以洞而名。文物遷來後,故宮博物院的典守人員莊嚴、許森玉、傅振倫等,又在洞中建了座仿日本正倉院的庫房,以加強防潮效果。隨後成立了故宮博物院駐安順辦事處,莊嚴(字慕陵)為辦事處主任。為保文物安全,貴州保安司令部特派一連士兵在此駐防。

1939年4月,又有南京古物保存所的五箱文物(主要為青銅器)計118件,因委託故宮博物院代為保存而移藏華嚴洞。

自此,這批國寶在華嚴洞藏存了將近六年,直到1944年底因「黔南事變」再度轉移到四川巴縣,這批故宮國寶在安順庋藏了5年10個月零13天。

1943年,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到華嚴洞檢視文物,曾在此逗留月餘。至今洞壁上仍有馬衡當年留下的一段題辭,因年深日久,字跡多風化、漫漶,可辨識者僅十數字:「……馬……伍……自陪都……理故宮書畫……與其事……莊尚嚴鄭……也。」後經有關專家考證、推敲,其完整內容似應為:「卅二年鄞邑馬衡偕伍蠡甫自陪都來整理故宮書畫與其事者莊尚嚴鄭世文也。」

1937年第二批(北路)文物在陝甘途中。(網絡圖片)

稀世珍寶

頻顯崢嶸

入藏華嚴洞的這些國寶,並非如後人傳說的那樣,作為戰時機密,密藏入洞後即嚴密封鎖,戒備森嚴,故多年皆無人知曉洞中藏寶之事。事實上,此乃訛傳。且不說辦事處諸人在天氣晴朗之際,常於眾目睽睽之下將洞中書畫搬出晾曬,就是那些連資深的大收藏家都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也曾一再走出山洞,從安順選赴國內外公開展出。其可考者至少有三次:

第一次:1939年9月,由傅振倫負責,挑選出「銅器10件,古玉40件,繪畫48幅,織繡2件,共百件」,遠赴蘇聯,在莫斯科舉行中國藝術展覽會。

第二次:1943年12月,故宮博物院駐安辦事處根據院方安排,從華嚴洞選出196件歷代書畫精品赴重慶展出。

第三次:1944年4月,應貴州省主席吳鼎昌之請,特將在重慶展出的196件書畫精品選赴貴陽,在省藝術館展出,轟動一時。

(網絡圖片)

揭秘

入藏華嚴洞的國寶

那麼,這些入藏華嚴洞的國寶,究竟是些什麼東西?又有何稀罕之處?

書法類:

王羲之三帖(《平安帖》、《奉橘帖》、《何如帖》)、唐玄宗《鶺鴒頌》、歐陽修《集古錄跋尾》、蘇軾《書札》、蔡襄《書札》、米芾《書札》、黃庭堅《松風閣詩》、宋高宗《賜嶽飛手敕》、王守仁《五言古詩》、宋克書《公燕詩》等。

繪畫類:

盧鴻章《草堂十志圖》、徐熙《玉堂富貴》、巨然《秋山問道》、李成《群峰霽雪》、範寬《雪山蕭寺》、郭熙《早春圖》、李唐《雪江圖》、李公麟《春山瑞松》、宋徽宗《臘梅山禽》、《峪山秋色》等。

有人願意

用3年時間磨一把刀

用18年時間修復一幅畫

願意用一個小時

去文廟遇見那些瑰寶嗎?

—END—

信息來源:

杜應國 安順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惠焜

排版、編輯:

安順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奇美

相關焦點

  • 件件都是書畫史赫赫名跡:臺北故宮今展「國寶再現」
    今天,籌備已久的「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210室開幕。臺北故宮方面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書畫,依其藝術性的高下,被劃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種等級。
  • 12年國寶日讀《<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出版
    人民網北京11月23日電 故宮出版社今天正式推出《文明縮影 歲月留珍——lt;故宮日曆gt;十二載典藏版》。此次發行的《lt;故宮日曆gt;十二載典藏版》為限量發行,全球共編號限量9999套。此券正面選用紫禁城代表性建築太和殿為主景,背景輔以紫禁城鳥瞰圖,背面選用故宮九龍壁右側第一條龍為主景圖案,使雄偉壯觀和歷史深邃同時展現。為呼應《故宮日曆》的生肖主題,還附贈了一本故宮博物院典藏晚清海派畫家任預的《十二生肖圖》高仿圖冊。該冊頁縱32.5釐米,橫40釐米,每開繪製一個生肖,且生肖與人物、山水、花鳥畫相融合,組成了不同的生肖故事。
  • 後繼有粉: 故宮又來撩年輕人了!
    「這個紀錄片讓年輕人對修復師這個職業理解更為深刻了,我自己不是學文物修復的,之前我去鐘錶館難免走馬觀花,但看了紀錄片,我特意又去了故宮的鐘表館,等待鐘錶『動起來』的那一刻,因為我在看紀錄片時覺得,『動起來』的鐘表才是它最好看的樣子,也明白了為什麼有人會在這一行待上這麼久、堅持這麼久。」   這部紀錄片至今仍有著自己的影響力。
  • 故宮藏品雖極大豐富,難免也有遺珠之憾!
    為何"故宮熱"日益興起?最近幾年,故宮的"網友氣質"日益風靡朋友圈,還記得"紫禁城上元之夜"一度持續霸佔熱搜榜,更是出現一票難求的盛景。這種現象並不是偶然的,現代人對於傳統文化和傳統習俗越來越感興趣。而故宮博物院作為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其中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藝術品的最高殿堂。所以,與其說人們的故宮的追捧,不如說是對中國日益復興的千年文化青睞。故宮藏品的遺珠之憾我們都知道故宮博物院藏品豐富,即便如此,它也有未曾收集的寶貝。這件被業界專家謂之遺憾的國寶遺珠,便是百印祥福。
  • 故宮百幅經典書畫高清放送
    故宮百幅經典書畫高清放送 2020-04-18 1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故宮龍泉日曆》,將經典珍藏!
    —— 2009年末 故宮出版社決定再版《故宮日曆》 成為傳播與傳承傳統文化中開創性的經典出版物 其在宣傳故宮藏品、弘揚傳統文化方面 發揮了重要、積極作用 以「國寶日讀」的文化精神日漸影響深入大眾的生活 被譽為
  • 《故宮日曆》推出12年「全家福」
    11月23日下午,由故宮出版社主辦的《文明縮影歲月留珍——〈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紫禁書院舉行  1933年至1937年,當時的故宮博物院曾連續5年編纂出版了《故宮日曆》,作為賞用兼宜的普及性藝術讀物,可惜因戰亂戛然而止。2009年,故宮出版社將《故宮日曆》以1937年版為藍本復刻出版。
  • 《故宮日曆2015》:美意延祥年
    2015年是羊年,正逢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古人以「羊」為「美」,以「羊」為「祥」,更有「美意延年」之吉語。因此今年這份來自故宮的「禮物」,以「美意延祥年」為題,選取寓意吉祥的院藏文物,以賀新歲。
  • 故宮建院90周年︱《故宮日曆》:民國社交的頭號禮物
    《故宮日曆》故宮日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1925年故宮博物院建立後,相關學者對留存在宮中的大量文物進行清點、整理,並在稍後編輯出版了不少專業刊物,主要包括偏向介紹器皿、書畫等藝術作品的《故宮周(旬)刊》、《故宮》、《故宮書畫集》,以及專於文獻檔案的《掌故叢編》(後改名為《文獻叢編》)、《史料旬刊》等兩大類。
  • 《故宮日曆》推出十二載典藏版 呈現「紙上博物館」
    宋宇晟)「《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23日在故宮博物院面世。十二年國寶日讀,四千三百餘件文物的體量,使它不僅是一套書,更是一套「紙上博物館」。《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 故宮出版社供圖  《故宮日曆》是故宮博物院介紹文物藏品、傳播故宮文化的普及讀物,以故宮博物院豐富的文物藏品、深厚的文化內涵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精華。
  • 馬首回家,十二生肖又聚齊一件,但這些國寶仍「身首異處」
    而歷史上,被生生拆散的國寶又何止十二生肖?有些珍貴的國寶,被硬生生分成兩半,分散在不同國家,幾乎無團聚之日……屏住呼吸,與我們一起細數那些零落世界各地的國寶。(《快雪時晴帖》)、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秋帖》、《伯遠帖》)毫不誇張地說,三希帖代表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最高水平。
  • 高考前夕考生紛至武威文廟祈福許願
    高考加油又到了一年高考時節,高考是人生很重要的轉折點,不僅考生緊張,家長更是緊張,為了放鬆考前緊張心理,因此臨近高考,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去一些祈福聖地祈福自己的孩子能金榜題名
  • 天下第一法帖《平復帖》,若無此人中國又將損失一件國寶
    《平復帖》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此帖曾在歷代宮廷、豪門之間輾轉,從字上的題跋可以得知,收藏者有董其昌、張醜、溥偉等大收藏家擁有過此帖,清初在輾轉多人之手後最終流入皇宮,成了乾隆皇帝的收藏。光緒年間《平復帖》為恭親王奕訢所有,並由其孫溥偉、溥儒繼承。
  • 文廟主祀曾易主,孔子逆襲夢中人!
    參觀過文廟的人都見過,文廟的大殿中主祀之位上供奉的是至聖文宣王孔子,大一點文廟還有他的四個弟子宗聖曾子.復聖顏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陪祀。這就是我們當代人所見到的文廟的樣子。然而誰又會想到在唐朝以前文廟供奉完全是另外一種情形,當時處在主祀位置是周朝開國重臣周公旦,而陪祀的位置才是孔子!
  • 《故宮日曆》累計發行300萬冊 被譽「中國最美日曆」-1933年 故宮...
    原標題:故宮日曆:累計發行300萬冊 被譽「中國最美日曆」  《故宮日曆》2020年版出爐  中國最美日曆讀懂600年紫禁城滄桑  2020年《故宮日曆》新鮮出爐了!2019年8月26日,由故宮出版社主辦的2020年《故宮日曆》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行。
  • 圓桌|六大館長共話文物故事,故宮將展《韓熙載夜宴圖》
    澎湃新聞獲悉,這一文博盛典邀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趙國英、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等六大博物館館長、院長共話文博,通過現場互動問答方式,解答如何真正讓「文物活起來」。SMG《書聲》2020年度文博盛典現場這一文博盛典直播開篇在上海大學音樂學院師生帶來的《敦煌和盛》舞曲中拉開序幕,首先登臺分享文物故事的是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趙國英。
  • 中國最美日曆《故宮日曆》推出典藏版 京東11.11獨家限量搶購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之際,故宮出版社推出了《故宮日曆》十二載合集限量編碼典藏版,以一紀十二冊之整,集四千餘古物珍品,聚沙成塔,完整再現。11月11日0點,《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將在京東首次發售,獨家限量搶購。
  • 四川廣漢文廟現「孔子帝王像」惹爭議(圖)
    就廣漢文廟孔夫子由布衣變帝王一事,記者採訪了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廣漢文物工作者敖天照,他稱,將孔子塑成帝王並無不可,但不該失去廣漢文廟原有特色。  據敖天照說,始建於宋代的廣漢文廟,直到清朝時才有「龕奉先師像」的記載。文廟裡以前那尊孔子塑像的原形,曾被明嘉靖年間一位劉姓知府供於家廟。乾隆年間,劉家家廟坍塌,那尊孔子像被迎進了廣漢文廟。
  • 鄭州文廟是鄭州市區現存最美的古建築,沒有之一
    鄭州文廟位於鄭州管城區的東大街上,據史料記載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年間,而明帝就是那個晚上夢見佛陀,將佛教帶上中國政治舞臺的皇帝,鄭州文廟在這個時候建立不知道有沒有其它用意。如果按這個時間點算來鄭州文廟已經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可謂歷史悠久,但歷史是殘酷的,鄭州文廟在歷史長河中雖然輝煌過可是浩劫卻從未間斷。全盛的時期是在元朝,面積達到了37畝,房間多達200多間,是當時鄭州數得上的建築。
  • 展望2021|文物特展「牛轉乾坤」,故宮呈現歷代人物
    臺北故宮博物院除正在展出的「權力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2021年將推出的特展還包括「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展」、「鎮院國寶——範寬、郭熙、李唐」等。 北京故宮:以「韓熙載」為中心展示歷代人物畫 早在2019年12月30日,「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新聞發布會上,故宮博物院就公布了其將在2020年九、十月份集中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其中包括「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紫禁城建成600年展」「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