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已經結束,瀋陽市內及周邊景區成為市民出遊首選。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從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了解到,這個假期瀋陽文旅經濟呈現明顯復甦態勢,全市121家A級旅遊景區中開放33家,納入監測的景區累計接待遊客89.43萬人次,門票收入1306.11萬元,雖然比去年「五一」假期有所下降,但與「五一」假期前五日相比,景區接待遊客總量環比增長340%,旅遊總收入預計增幅將達到300%以上。開放的景區中,北陵公園、棋盤山、瀋陽森林動物園等戶外生態景區備受遊客歡迎。
戶外生態景區人氣旺
碧空如洗、芳草茵茵、泛舟湖上、親子互動……瀋陽的各大戶外公園隨處都能勾勒成一幅溫馨歡樂的畫卷。「五一」假期,戶外生態景區人氣旺盛,成為市民出遊的首選。記者獲悉,「五一」假期,瀋陽棋盤山風景區累計接待遊客11.77萬人次,實現收入82萬元,兩項數據分別比去年「五一」假期增長37%、91%;關東影視城接待遊客0.67萬人次,收入31萬元,同比增長43%、40%;北陵公園接待遊客46.2萬人次,收入59萬元;森林動物園接待遊客4.16萬人次,收入311萬元;鳥島風景區接待遊客2.68萬人次,收入68萬元。國家森林公園5月1日、2日接待量達到最大承載量30%,及時果斷採取禁止入園措施。
瀋陽故宮博物館、瀋陽世博園、張氏帥府博物館、方特歡樂世界等核心景區持續釋放吸引力,景區嚴格落實開放室外遊覽區域,室內區域不開放的要求,實行「預約、限流」「安全、有序」開放原則。瀋陽市文化娛樂場所平穩運行,復工復市文化娛樂場所912家;旅行社和酒店業仍低迷。
近百項文旅活動受歡迎
為了加強宣傳推廣,培育休閒消費新熱點,舒緩重點景區壓力,瀋陽市文旅部門持續推出以「人民幸福城我的瀋陽美」為主題的近100項線上、線下文旅活動。
以「福運盛京春暖花開」為主題,開展春季遊活動,推出「鬱見花開綻放世園」鬱金香文化節、「雲上」看瀋陽故宮等活動,設計「最美騎行線路」「最美健步走線路」「最美自駕遊線路」30條線路,吸引市民遊客前往花海、溼地、綠道、公園等戶外休閒旅遊地;在文博場所持續推廣「雲遊博物館」等系列活動。
公共文化場所方面,瀋陽市圖書館、瀋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利用自身資源優勢,開展線上朗讀等系列活動;瀋陽市群眾藝術館利用微信公眾號,開展線上「聊攝影,拍瀋陽」活動;瀋陽美術館線上舉辦「筆端詩意」慶「五一」書法作品展,深受書法愛好者歡迎。「最受歡迎的瀋陽十大旅遊景點」投票活動,受到市民廣泛關注。許多人表示,該活動一方面很好地宣傳介紹了瀋陽城市形象和風光,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愛護景區、景點設施,做文明市民的倡導,進一步做實了文明旅遊行前指導工作。
疫情防控+文明創建並軌推行
針對疫情防控,瀋陽市所有開放景區均設置了監測站、隔離室,遊客入內須測體溫,工作人員提醒遊客佩戴口罩,引導掃描「盛事通健康碼」等,做好遊客疏導工作。
同時,為了全方位推動文旅系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瀋陽市文旅廣電局相關領導帶隊深入點位進行檢查,針對全市十個區、60個創城實測點位,發現景區衛生存在死角、垃圾沒有及時清理、標識標牌設計不夠規範,開放式景區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等問題共300多項,第一時間督促相關單位整改,目前整改率達到85%以上。聯合市交通局等單位在全市倡導「文明旅遊、禮貌乘車」主題活動;積極組織開展「倡導文明旅遊共建文明瀋陽」主題宣傳活動,在瀋陽故宮、張氏帥府等景區增設志願者服務崗,向遊客發放文明旅遊宣傳冊、講解文明旅遊常識;「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傳承五四青春戰疫」快閃活動,成為景區一道文明風景。
催生景區智能系統升級
疫情防控和文旅高質量發展對瀋陽景區遊覽智能化、景區管理智慧化提出更高要求,催生景區智能系統升級。瀋陽市文旅廣電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封閉類景區要進一步完善在線預約、實名購票、智慧停車調度、智能閘機、智慧化導覽系統等工作。公園、湖畔、綠道等開放類景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智能監控、人流實時監測、停車場管理、智能導覽、綜合信息發布等管理系統。」
此外,加強改進景區網絡通訊系統,把握「5G」技術推廣使用等機遇,加快促進網絡通訊系統升級,解決瀋陽森林動物園、世博園等景區因遊客量激增導致景區網絡不暢,影響遊客驗證入園等問題。同時,提升市民文明素質,進一步健全教育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和督查通報機制,將文明出行、文明旅遊等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持續促進廣大市民提升文明素養。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張寧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瀋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