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年柱
(一)一年之始及分界線
在易學應用中是以節令作為年月劃分依據的,不管陽曆還是陰曆屬哪一月哪一天,均以每年立春交節開始,即進入新的一年,無論立春是在先年的十二月,只要立春交節,就是進入第二年的寅月。有時立春是在翌年的正月,只要未交立春節,仍然是上一年的丑月。
(二)起年柱的訣竅
1、十二的倍數是子年(2000年以內)
一九二四、一九八四年都是子年(甲子)。
一九三六、一九九六年都是子年(丙子)。
一九四八、二零零八年都是子年(戊子)。
一九六零、二零二零年都是子年(庚子)。
一九七二、二零三二年都是子年(壬子)。
2、年份的尾數與年幹有直接關係
逢四必甲,逢五必乙,逢六必丙,逢七必丁,逢八必戊,逢九必己,逢零必庚,逢一必辛,逢二必壬,逢三必癸。
(三)年幹支的求法
1、最簡單的方法是直接查《萬年曆》上的公元年,其上肯定標有年幹支。
2、利用公式計算出年幹支:
公式:(公元年份-3)÷60=商……餘數
按照餘數之數值查「六十甲子表」之序號,所對應的幹支即是所要求的年幹支。
如欲查二零零六年的年幹支,則為:
(2006—3)÷60=33……23
查「六十甲子表」序號23為「丙戍」,即是該年之幹支。
3、利用地支掌法求出年幹支(專業方法):
(1)必須記住最近甲年的幹支:
一九二四、一九八四年——甲子年。
一九三四、一九九四年——甲戍年。
一九四四、二零零四年——甲申年。
一九五四、二零一四年——甲午年。
一九六四、一九零四年——甲辰年。
一九七四、一九一四年——甲寅年。
(2)必須記住地支在左手掌指的安放位置(地支掌):子在無名指的指根,醜在中指的指根,寅在食指的指根,卯在食指的第一節,辰在食指的第二節,巳在食指的指尖,午在中指的指尖,未在無名指的指尖,申在小指的指尖,酉在小指的第二節,戍在小指的第一節,亥在小指的指根,這在第四章《論地支》中已經討論過,在此將地支掌再重複一次,以加深印象。
①查一九七二年的年幹支
第一步:找出一九七二年之前最近一個甲年是哪一年及幹支,毫無疑問,七二年之前最近甲年是一九六四年甲辰年。
第二步:用左手拇指按住甲辰,然後沿地支逐位順數:六四、六五、六七、六八、六九、七零、七一、七二,剛好落在地支的子位。
第三步:將拇指再回到甲辰的位置,逐個順時針方向數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剛好又回到了剛才的子位。那麼,一九七二年的幹支就是壬子。
②查一九六零年的年幹支
第一步,找出一九六零年之前最近的一個甲年,那一定是一九五四甲午年。
第二步,用大拇指摁住地支掌中的午位開始順時針方向數: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零,落在子位,那麼,該年的地支一定是子。
第三步,仍然回到午位起甲,順時針數天幹至子位:甲、乙、丙、丁、戊、己、庚,剛好到了子位,故該年的天幹是甲,配合地支,一九六零年的幹支就是庚子。
③查一九六八年的年幹支
第一步,找出一九六八年之前的最近甲年,是一九六四年甲辰,用大拇指摁住辰位。
第二步,用大拇指在辰位開始順時針數年份,確定年支: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落在申位,該年的年支一定就是申。
第三步,大拇指回到辰位順時針數天幹至申位:甲、乙、丙、丁、戊,到了申位,故該年的年幹就是戊,結合地支,是年之幹支為戊申。
起日柱
(一)起日柱的方法
1、直接用《萬年曆》查出所要查的日子之幹支。
2、用口訣推算出日子幹支(盲派流星趕月,即流年趕,此法為盲派不傳之秘,有道是「要學流年趕,除非瞎了眼」,故明眼人大多不學此法,而利用萬年曆直接查出)。
(二)日子的交接
因為子時被現代計時分為夜子時(23:00—23:59'59")和早子時(0:00—0:59'59"),有人認為,夜子時仍應算當天,早子時才第二天,這是受西方時間劃分的影響而造成的。而筆者則認為,既然八字論命是中國傳統文化與方法,時辰當依古制方為正宗,我國古代則是以進入子時即為新的一天,且經大量的事實驗證,凡是進入子時的命局,均以翌日計算日時是比較準確的。
起月柱
(一)幹支歷月份的劃分
幹支歷月份的劃分是以節令作為依據的,而絕非陽曆月份的1日或陰曆月份的初一。
廿四節氣的歌訣是: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其中的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是節,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是氣。
幹支月份節氣區段表
(二)十二月建和
(三)年上起月歌訣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
丙辛之歲尋庚上,丁壬壬位順水流。
若問戊癸何方發,甲寅之上去追求。
上述歌訣的意思是說,凡是年幹為甲和己的,寅月配以丙,為丙寅,一路順推至丁丑月;凡年幹為乙與庚的,寅月配以戊,是戊寅,一路順推至己丑月;凡年幹為丙與辛的,寅月配以庚,為庚寅,一路順推至辛丑月;凡看幹為丁與壬的,寅月配以壬,為壬寅,一路順推至癸丑月;凡年幹為戊與癸的,寅月配以甲,即甲寅,一路順推至乙丑月。
如一九六零庚子年,則應用的口訣就是「乙庚之歲戊為頭。」即寅月配戊,卯月配己,辰月配庚,巳月配辛,午月配壬,未月配癸,申月配甲,酉月配乙,戍月配丙,亥月配丁,子月配戊,丑月配己。五年剛好輪完一個甲子。
又如一九八六丙寅年戍月,則為「丙辛之歲尋庚上」,即該年寅月為庚寅,一路順排下去,就知戍月是戊戍月。
再如二零一三癸巳年辰月,就是「若問戊癸何方發,甲寅之上去追求。」即寅月配甲,一路順排下去,就知是丙辰月。
年上起月幹支速查表
(四)利用地支掌法求出月幹支(專業方法)
如欲求一九八四甲子年午月之幹支。
首先,用大拇指掐住地支之午位。然後,將拇指退回到寅位,背誦「甲己之年丙作首」,並在寅位開始數丙、丁、戊、己、庚,剛好到了午位,那麼,該月之幹支就是庚午。
再如欲求二零一三癸巳年酉月之幹支。
「若問戊癸何方發,甲寅之上去追求。」從地支掌寅(食指根)上起甲,輪至酉(小指中節)為辛,那麼,癸巳年酉月就為辛酉月。
(五)幹支月跟陽曆基本同步
幹支月與陰曆相差較遠,因為陰曆十九年需要置七閏,致使節氣在一個陰曆月中提前或推後,而節氣對陽曆來說,基本上每年都在一個相對固定的日子上出現。我們起月柱時,可先將被算命者的出生年月日換算成陽曆,再按下表確定其幹支月。
幹支月與陽曆及節令對照表
起時柱
(一)時辰與時鐘之對照
(二)日上起時歌訣
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此歌訣的意思是:凡是日幹為甲或己的,則子時配甲,即甲子時,一路順推至乙亥時;凡日幹為乙與庚的,則子時配丙,即丙子時,一路順推至丁亥時;凡日幹為丙與辛的,子時配戊,即戊子時,一路順推至己亥時;凡日幹為丁或壬的,子時配以庚,即庚子時,一路順推至辛亥時;凡日幹為戊或癸的,子時配以壬,即壬子,一路順推至癸亥時。在時辰上,五天即輪完一個六十甲子。
如辛巳日之戍時,則用「丙辛從戊起」之訣,即子時起戊,丑時為己,一路順推至戍,則為戊戍。亦可逆推,即子時起戊,則亥時為己,戍時為戊,同樣是戊戍。
日上起時幹支速查表
(三)利用地支掌法起時柱(專業方法)
例一,辛巳日14:00之時柱。
第一步,將14:00換算成時辰為未時,並在手掌上找到地支未的位置(無名指尖)。
第二步,看日幹為何物,此日幹為辛,默念「丙辛從戊起」,即在子位起戊,順時針數戊、己、庚、辛、壬、癸、甲、乙,剛好到了未位,那麼,該時辰之幹支即為乙未。
例二,庚辰日7:30
第一步,將7:30換算成時辰是辰時,並在手掌上找到地支辰的位置(食指中節)。
第二步,看日幹,該日幹為庚,乃「乙庚丙作初」,即在子位起丙,順時針數丙、丁、戊、己、庚,恰好到了辰位,那麼,庚辰日7:30之幹支時辰就為庚辰。
排四柱舉例
(一)乾造,陰曆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巳時生人
1、排年柱
找到一九六一年之前最近的甲年,那就是一九五四甲午年,就在午位開始順時針數年份,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零、六一,剛好落在醜位,故六一年的年支為醜。
再回到午位起甲,順時針數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剛好落到了醜位,故六一年的年幹為辛,配上地支,一九六一年的年幹支就是辛丑。
2、排日柱
翻看萬年曆,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十三日為丙辰。
3、排月柱
查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十三日處於小寒之後,立春之前,屬於丑月立命。
年幹為辛,「丙辛之歲尋庚上」,即在寅上起庚,數到辛落在醜上,故月幹支就是辛丑。
4、排時柱
已知日柱為丙辰,日幹是丙,「丙辛從戊起」,數至巳上為癸,故時幹支是癸巳。
所以該造之四柱就是:
辛 辛 丙 癸
醜 醜 辰 巳
(二)坤造,一九七一年九月十八日亥時生人
1、排年柱
一九七一年生人,查找之前最近的甲年,一定是一九六四年甲辰年,就在辰位上數年份: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零、七一,剛好落在亥位上,七一年的年支就是亥。
再回到辰位,來數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已經到了亥位,故一九七一年的年幹支就為辛亥。
2、排日柱
查萬年曆一九七一年九月十八日是甲午。
3、排月柱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八日,介於寒露之後,立冬之前,故命主是為九月立命。
年幹既為辛,「丙辛之歲尋庚上」,即在寅上起庚,數至九月戍上是戊,故月柱為戊戍。
4、排時柱
既知日幹為甲,「甲己還加甲」,數至亥上為乙,故時柱為乙亥。
該造四柱如下:
辛 戊 甲 乙
亥 戍 午 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