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社會高速發展的當今,曾經毫無社會經驗的年輕人,逐漸變成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而有一部分人,甚至已經成為一個機構組織團體中的領導人物。
可是儘管發展的勢頭一片大好,一些昔日毫無經驗的年輕人在不斷吸取教訓之後,變成了一個企業或者公司當中最為重要的核心骨幹,但還是會有一些人認為自己缺少相應的能力,正因如此,自己只能成為團隊中隨大流的跟隨者,而不能成為引導潮流的中心人物。
這些人可能缺的並不是經驗能力,而應該對自己的個人性格和秉性做出一些改正,正如先祖代代相傳的一句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如果可以知曉這句話的真正內涵,那麼相信每一個年輕人在步入職場後都可以將危機轉為機遇,更好地解決擺在自己面前的困難,這句話講了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圖片:水至清則無魚劇照
一.古語內涵
1. 上半句:水至清則無魚
這句話只看表面字意可以知道它的內涵,翻譯成現代漢語也就是,如果水無比純淨,那麼任何魚都無法在裡面生存,因為接近理想純淨值的水,內部幾乎不含有任何雜質,而魚想要在水中生活的話,還需要依靠水中的氧氣、透射進來的陽光以及漂浮在水中的各類有機物等。
如果在水中沒有這些物質的存在,那麼魚根本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迎來它們的只有死亡,要知道,在古代根本沒有相關的檢測儀器,而古人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很是讓人傾佩。
2. 下半句:人至察則無徒
下半句主要針對的就是普通人了,這裡的「察」指的是對人要求過高甚至不近人情,而「徒」指的朋友,而非日常生活中指代的徒弟。
將後半句文言文翻譯成普通話,意思就是如果一個人對別人太嚴厲,不允許別人有一點閃失,那麼他很難找到知心朋友。同樣,這也適應於當今職場,在職場中這樣的人無法和他人交流溝通,進而會被團隊孤立。所以說,我們可以對自己制定一套高標準的評價方案,但這並不適用於其他人。
圖片:對別人太嚴厲劇照
二.古語記載
1. 大戴禮記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句話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膾炙人口了,隨後代代相傳至今,一直都是千古名句。《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中敘寫,子貢在做官前問孔子,「人做官是應該做什麼事情呢」?
孔子隨後對他的弟子在為人做官方面連篇暢談後,用一句話總結了他的想法,那就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他對子貢表示為人處事時要有容人之心,不可挑刺兒,這樣才能博得他人的尊崇。
2. 漢書
這樣的事例在《漢書·東方朔傳》中也有記敘,在東方朔勸諫漢武帝時,也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他還表示:「皇帝戴的禮帽前飾有玉串,這是用來遮擋視線的,同樣普通人用棉球塞住耳朵,這樣就聽不見流言蜚語了。看見了當做沒看見,聽見了當做沒聽見,好的德行應予以肯定,原諒人犯下的小過錯,人無完人,不應求全責備。」
在勸諫的過程中,他從多方面闡述了這句話,所以說,公嚴明正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旦做得過了度,也就是說人一旦過於察,往往會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圖片:東方朔勸諫漢武帝劇照
三.古代反面事例
1,海瑞的背景
明代的名官海瑞在做官時十分中正,從古至今有著「海青天」的稱號。他糾正冤案,處置土豪,一味追求不欺騙任何人,貪官汙吏們對海瑞又恨又怕,可是海瑞卻從未有任何弱點展露在他們面前。
正如此,在渾濁的政界他猶如照妖鏡般閃爍,貪官們只好極度誇讚海瑞中正,實際是想這位「閻羅」趕緊離開他們的所在地。
圖片:海瑞做官時劇照
2.直言勸諫
在嘉靖四十五年,海瑞看到嘉靖皇帝每天沉溺在求仙問道中,對政治事務毫不上心極為荒唐,他解僱了所有傭人並且和親屬離別,抬棺上疏。
他在勸諫的文章中大力指責嘉靖皇帝,甚至還聲稱嘉靖皇帝的名字其實就是將家產敗乾淨。海瑞為何不顧自己性命也要勸諫嘉靖呢?海瑞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通過聖人所說,懇求皇帝治理盛世,那麼他的性命不值一提。可嘉靖皇帝極為聰敏,在經過勸諫過後並沒有打算殺他。
因為嘉靖知道如果殺了海瑞,那麼「昏君」這一千古罵名將由嘉靖一人擔下,而如若嘉靖認為自己的做法無可非議,那麼海瑞的行為就是在抹黑皇帝,恐怕誅他九族都不過分。
嘉靖帝想了許多,在決定赦免海瑞的同時,又把海瑞投入監獄處以死刑的決定寫在聖旨當中,他的計劃是讓官員自己拿著聖旨,不可以騎馬也不可以乘坐車轎,在中午時分抵達監獄,如若午時三刻聖旨沒有送達,那麼就是老天爺不打算讓海瑞死。
由於運送聖旨的官員腿部有疾病走不快,所以聖旨並沒有在午時三刻前送達,也就是說老天赦免了海瑞。
圖片:海瑞被投入監獄劇照
3.後世影響
海瑞求死不成,而且也沒有完成自己勸諫的初心,對此他表示自己求仁力所不及,甚至還無法捨生取義,皇帝並沒有打算取我性命,我又怎敢妄言自己是替代聖人在說話呢。
從此以後,海瑞名聲大振,不過他為之後的官員文人做出的並不是好榜樣,之後以中正自居的官員為了讓自己以直言勸諫這樣的名聲流芳千古,居然都把在朝廷上公然挑釁皇帝威嚴當做光榮之舉,這也使得明朝的壽命急劇縮短。
圖片:明朝的官員文人們劇照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表明為人處事要遵循適度原則,海瑞以及身後的明朝百官,對明朝的影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同樣,如果想在當今社會當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永遠都是最好舉措。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